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项强化拔高训练专题05诗歌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项强化拔高训练专题05诗歌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项强化拔高训练专题05诗歌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项强化拔高训练专题05诗歌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项强化拔高训练专题05诗歌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 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14.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D.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15.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14. B 15. (1)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2)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14 B项理解不正确,“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15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言笑无厌时”等。 诗人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B. 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C. 颈联揭示赵都督内心世界,“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鏖战,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D. 这首诗与王维诗中常见的淡远、清新、自然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笔力雄健、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解析】14 B,“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理解有误。15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幕次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注求田问舍: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上”。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B. 颔联写诗人为自己在忧国忘家之时,依然保有求田问舍之心而感到欣慰。C. 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D. 诗人运用求田问舍典故,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E. 汉上旧居之景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15. 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C 15. 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4 B “感到欣慰”错误,反应的内心的“矛盾”;C,“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错误。15此题注意结合尾联“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作答,从“超然”看出想“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从“却恐”看出“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总体看两种感情错综矛盾,“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情感偏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散丝,雨丝。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既勾勒了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又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抹了底色。B. “重”、“迟”二字用意精深:水气迷茫中,船帆行驶吃力; 雨天傍晚,雨雾蒙蒙,小鸟振翅难速飞。C. 颈联暗示李胄的东去,人去帆远,目不能及,只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D. 尾联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15. 本诗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答案】14. D 15.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个特写镜头:缓缓沉重的帆船来了,又载着朋友走了;冥冥高空中的鸟儿,似乎也不愿离去呵。这既是雨中帆真重,鸟儿真迟飞,但那更是朋友难分难舍的情重,诗人借景抒情,借景传意,深沉含蓄,情深意切。烘托渲染:以微雨、暮钟、帆重、鸟迟、海门、浦树等景物强烈地渲染出压抑的难离之情。直抒胸臆: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其情,送别友人之情深沉无限,我撒在襟上的泪可和雨丝比多少。动静结合:帆来鸟去为动,帆重鸟迟又显出相对的静,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波涛奔涌,浦树间水雾缭绕,又显出相对的动,这些景物都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虚实结合:“不见”暗示朋友的离去,只写来帆,暗示离舟已从视线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其间的离情别绪更含蓄深沉。【解析】14 D项,“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错误,此联直抒胸臆。15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用缓缓沉重的帆船来了,又载着朋友走了;冥冥高空中的鸟儿,似乎也不愿离去,表达朋友难分难舍的情重,属于借景抒情;以“微雨、暮钟、帆重、鸟迟、海门、浦树”等景物渲染难离之情,属于渲染;“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实写江景,“不见”虚写朋友的离去,虚实结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错刀行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孝宗干道八年(1172),陆游47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聘请,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九年,奉调摄知嘉州,期间创作此诗。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怀抱报国丹心的爱国志士群体。B. “南山晓雪玉嶙峋”,雪光与刀光相辉映,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增色,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C. 本诗题为“金错刀行”,是一首咏物诗,它旨在铺陈描绘宝刀的锋芒铮亮、珍贵难得,也是借宝刀来述怀言志。D.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最后两句却先用“呜呼”提唱,以九字反诘句作结,读来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15.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不同点:陆诗,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切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辛词,抒发的是如今自己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情。【解析】14 C,“是一首咏物诗”分析错误。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15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中,“耻”写出了诗人以不能建功立业为耻;“报”报答天子,在当时也就是报答国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而且,从诗歌的最后两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分析可知,表现出诗人切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辛弃疾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然而“可怜白发生”,如今自己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从而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况当年定计,昭陵与子,勋劳在、诸公上。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注“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B. 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15. 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解析】14 B,“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15结合注释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形容年轻时的容貌,运用借代,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B. 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C.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D. 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15. 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答案】14. D 15. (1)“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2)“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3)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解析】14 D,“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15本题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显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样,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都能表达出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贪啸傲,任衰残”的意思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干戈王中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注:王中南宋末诗人。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呜叫起来,寻找同类。语出诗小雅棠棣。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B. 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C. 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D. 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15.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借物抒情(或者“比喻”)。“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用典。“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解析】14 C,“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一样”错误。15 “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前一句中“鹡鸰”为鸟,古人常用此鸟来比喻兄弟,“音断云千里”是说兄弟相隔千里,此处借助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后一句是说归依无主,怀才不遇,这里用典故,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既有比喻,也使用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中山千日酒”使用典故,搜神记中说,中山人狄希,能酿造一种千日酒,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相传刘玄石曾因饮了此酒,醉而不醒,家人以为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后,酒家得知此事,让刘家掘坟开棺,刘刚好醒来,这里使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太平的期盼;“安得”使用反问,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送严士元 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14.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