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K349+180YK353+640(ZK353+630))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委托单位: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土建施工第7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单位:江西同济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一月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K349+180YK353+640(ZK353+630))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江西同济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估小组负责人: 日期:二一六年一月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名单职务姓名职称签名评估小组负责人张 弘教授级高工评估小组成员陈可民高级工程师黄良根高级工程师蒲广宁高级工程师王利平高级工程师张云林工程师王体涛项目经理李 炜项目总工高 明项目安全负责人报告编制人张云林工程师报告审核人张 弘教授级高工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1 评估目的11.2 评估原则11.3 评估内容21.3.1 总体风险评估结论21.3.2 专项风险评估21.4 工作过程31.5 编制依据41.5.1 法律法规41.5.2 部门规章及浙江省政府规章51.5.3 规范标准61.5.4 项目相关文件7第二章 工程概况92.1 工程概况92.2 主要技术标准102.3 主要工程量情况112.3.1路基工程112.3.2桥梁工程112.3.3隧道工程122.4 项目自然条件132.4.1 工程地形、地貌132.4.2 气候环境条件132.4.3工程地质152.4.4 水文地质162.4.5 地震172.4.6 施工组织方案172.4.7 项目特点与难点28第三章 评估过程30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303.2 评估范围303.3 评估方法313.3.1隧道指标体系法313.4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313.5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313.6 专项风险评估方法323.7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333.7.1 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333.7.2 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333.7.3 专项风险等级划分标准343.7.4隧道安全管理评估指标343.7.5 专项评估基本程序36第四章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风险评估384.1隧道工程汇总384.2望州山隧道安全分析384.2.1隧道工程风险点调查与识别思路384.2.2隧道施工程序分解384.2.3隧道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404.2.4 隧道工程风险源辨识424.2.5隧道工程施工其他风险源444.2.6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分析454.2.7 隧道施工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504.3 望洲山隧道专项安全评估514.3.1望洲山隧道工程概况514.3.2望洲山隧道横断面524.3.3望洲山隧道自然地理特征534.3.4望洲山隧道安全分析554.3.5望洲山隧道风险源风险估测表564.3.6望洲山隧道重大风险源评估58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645.1 风险控制645.1.1 风险控制一般要求645.1.2 风险控制措施645.1.3 施工期间可采取风险控制措施655.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和风险源对策技术措施725.2.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25.2.2隧道工程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765.2.3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控制措施建议805.2.4隧道施工重点风险提示及控制建议87第六章 评估结论896.1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估测清单896.2隧道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清单906.3评估结果分析90第七章 评审意见执行情况93附件:1、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土建施工第7合同施工标段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涵(浙发改设计【2013】123号)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 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 概述1.1 评估目的 公路隧道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公路隧道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公路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本次评估的目的是在对项目勘察、设计等建设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本项目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1.2 评估原则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K349+180YK353+640(ZK353+63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遵循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有关要求,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1.3 评估内容1.3.1 总体风险评估结论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本项目工程总体风险评估已由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浙江路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做了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得出的结论,本项目施工合同段内望洲山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为级,但本项目望洲山隧道为小净距隧道,根据指南规定:小净距隧道、浅埋隧道、连拱隧道等结构复杂、风险较高的隧道应对隧道相应段落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因此本项目望洲山隧道须进行专项施工安全风险评估。1.3.2 专项风险评估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级的小净距隧道,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分解施工作业程序,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次评估重点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建设中的隧道工程,通过总体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后,对中度风险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进行专项评估,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继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评估结论。1.4 工作过程本次专项风险评估按照成立评估小组、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选择评估方法、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得出评估结论、提出评估对策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的程序进行。2015年12月25日,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江西同济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工程进行施工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接受委托后,我公司随即成立评估小组开展相关分析、评估工作。并于12月28日成立以张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组长的评估小组,对本工程第7合同段进行详细实地调查,了解隧道工程施工现场情况,收集本项目总体评估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地质报告等资料。于12月30日,就本项目隧道工程施工风险与委托单位进行沟通,通过评估小组召开内部评审讨论会,并进行修改调整后完成安评报告初稿工作,安评小组将报告初稿报送给委托单位进行内部审核,委托单位通过内部审核对初稿提出审查意见,评估小组根据内部审查意见对初稿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并于2015年12月底完成专项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2016年1月21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土建施工第7施工标段项目部组织召开了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专家评审会议。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我公司于2016年1月下旬完成了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正式稿。1.5 编制依据1.5.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9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 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47 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9 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9第18 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14号);(1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0第279 号);(1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3 号);(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1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第466 号);(14)浙江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浙江省人大2006第21 号公告)。1.5.2 部门规章及浙江省政府规章(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8第166 号);(2)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6第5 号);(3)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第1 号,自2007 年3 月1 日起施行);(4)关于展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 号);(5)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交安监发2014120 号);(6)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0号);(7)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意见的通知(浙交安20141 号);(8)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浙交2010236 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浙交2013219号);(10)关于印发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二2014104号);(11)关于开展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的通知(浙交安办201525号);(12)浙江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浙交201558 号。1.5.3 规范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JTJ 004-89);(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3)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0-2004);(14)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15)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通运输部2011 年4 月);(1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7)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2010);(21)地下水工程安全技术规程(GB50108-2008);(2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2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658382 GB644186)。1.5.4 项目相关文件(1)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K349+180YK353+640(ZK353+63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全册);(2)浙江路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3)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望州山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起自瑞安市阁巷东,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灵昆至阁巷段工程终点与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工程的阁巷枢纽,起点桩号K318+200,经平阳县,跨越鳌江至苍南县,终点桩号YK375+031.732(ZK375+007.453)。路线经平阳、苍南2个县,主线路线总长约56.855km,其中平阳县约12.928公里,苍南县约43.927公里。另设鳌江互通连接线路线长约5.584km。本项目第7合同段起点桩号K349+180,终点桩号YK353+640(ZK353+630),全长4.460km,设计断面宽度整体式路基为33.5m,单幅分离式路基为16.75m。包含桥梁3座,其中大桥128.26m/1座,分离立交(小桥)34.84m/1座,通道桥(小桥)33.64m/1座;隧道1座,左洞长2930m,右洞长2923m,路基1340m;圆管涵44m/1道,箱通35.41m/1道。本工程地理位置见下图所示。本项目终点:K353+640本项目起点:K349+1802.2 主要技术标准本标段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所示:表2.2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1公路等级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Km/h1003路基宽度整体式m33.5分离式m16.754整体式路基行车道宽度m233.75中央分隔带m2.0左侧路缘带m20.75硬路肩m23.0(包括右侧路缘带20.5)土路肩m20.75分离式路基行车道宽度m33.75左侧硬路肩m1右侧硬路肩m3.0(包括右侧路缘带0.5)土路肩m20.755车道数个66路面宽度m30.07桥梁宽度m338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400一般最小半径m700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m40009最大超高%810纵坡最大纵坡%4(最大坡长限制800 m)最小坡长m25011竖曲线要素凸型一般最小值m10000极限最小值m6500凹型一般最小值m4500极限最小值m300012竖曲线最小长度m851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100大中小桥1/1001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 级1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2.3 主要工程量情况2.3.1路基工程路基总长1340m,路基清表、路基填方m、路基挖方m,路基边沟3368m,边坡防护2400m3,预应力管桩m,水泥搅拌桩64061m。2.3.2桥梁工程本标段桥梁3座,分别为:K349+558斜路村小桥,3-10m预应力空心板梁,桥长33.64m;K349+558斜路村小桥位于整体式路基断面,上部结构采用310m预应力砼(后张)空心板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墩柱高3.6米左右,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桩基础。第二孔下设置汽通,净空63.5m,右偏角度75。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孔径分别为1000mm(桥台)、1200mm(桥墩),平均孔深29m左右。0#台、1#墩、2#墩桩基为端承桩,0#台进入中风化凝灰岩不小于2.0m,1#墩、2#墩桩基进入中风化凝灰岩不小于3.0m,3#台桩基为摩擦桩。YK350+197.6(ZK350+192.6)灵炎线分离3-10m预应力空心板梁,桥长34.84m;YK350+197.6(ZK350+192.6)灵炎线分离立交桥位于分离式路基断面,分左线和右线,上部结构均采用310m预应力砼(后张)空心板梁,先简支后连续,全长34.84m;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墩柱高4m左右。0#桥台采用肋板台,3#桥台采用U型桥台,3#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其余墩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孔径均为1000mm(桥台),1200mm(桥墩),平均孔深11m左右。桩基础设计均为端承桩,0#台进入中风化凝灰岩不小于2m,桥墩进入中风化凝灰岩不小于3m,3#台以中风化凝灰岩为持力层,基底容许承载力不小于250KN。YK350+475.5(ZK350+477.5)东括村大桥4-30m,桥长128.26m,共196.74m/3座。YK350+475.5(ZK350+477.5)东括村大桥位于分离式路基断面,上部结构左幅采用430预应力砼(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全长128.26m;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墩柱高3m左右。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为桩基础。桩基孔径分别为1200mm(桥台)、1500mm(桥墩),平均桩长35.39m。设计均为摩擦桩。2.3.3隧道工程本标段共有隧道1座(望洲山隧道),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350+695ZK353+625,长2930m,其中明洞长23m,暗洞长2907m,右洞起讫桩号YK350+715-YK353+638,长2923m,其中明洞长26m,暗洞长2897m。望洲山隧道为左右洞分离式结构,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隧道断面净空面积100.48m2,采用锚喷支护复合模注砼衬砌,内夹防排水层,行车道高5.0m,检修道高2.5m,总基本宽度14.50m。洞内路面面层为沥青砼,下部为C40水泥混凝土板和C20混凝土垫层。左洞纵坡采用人字坡,上坡+1.65%,坡长25m,上坡+0.90%,坡长1600m,下坡-0.80%,坡长1305m。右洞纵坡采用人字坡,上坡+1.65%,坡长5m,上坡+0.90%,坡长1600m,下坡-0.80%,坡长1318m。横向设2.0%的单向坡。隧道左洞围岩级别及长度:III级2500m,IV级317m, V级90m,明洞23m;隧道右洞围岩级别及长度:III级2490m,IV级330m,V级77m,明洞26m。2.4 项目自然条件2.4.1 工程地形、地貌本项目地属温州市的平阳县和苍南县,地势是西部、南部高而东北部低,北部为飞云江入海口,属河口平原;宋埠至墨城一带分布丘陵;鳌江至括山为沿海平原及河口,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错;中部括山至赤溪龙沙为沿海岸线潮滩与丘陵交替;南部赤溪至终点为丘陵,局部为平原区。工程区可分为平原区和侵蚀剥蚀丘陵区两种地貌单元,其中平原区又可细分为海积平原亚区、潮滩亚区、谷沟及山前斜地亚区。2.4.2 气候环境条件工程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 -4.1,年温差20左右,每年3-4 月多大雾天气。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50 ,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6月份的梅雨期和7-9 月的台风暴雨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多年平均蒸发量940 ,多年平均无霜期280 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风速2.0m/s,台风期间台风频繁,风力一般为8-12 级,最大可达12 级以上。灾害性天气主要如下:台风:为本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1949-2000年共52年的气象记录,影响本工程区域的台风平均每年4个左右,最多年可达6个,是我省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1949-2002年54年中,直接在工程区域登陆的台风就有14次,约占登陆我省台风总数的45,是我省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登陆该地的台风以7、8两月为最多。台风暴潮:是海水在台风的风暴强迫力作用下,向海岸输送、堆积导致沿海水位异常升高的现象。风暴潮破坏力极大。在工程区域出现较大的风暴增水和特高潮位,都是由台风造成的。最大增水和最高潮位多出现在嗍、望大潮汛期的时段。严重的风暴潮都是由正面登陆浙江中、南部沿海的强台风诱发而成。雾:对公路交通、海运的危害很大,大范围的浓雾危害更严重。工程区域雾出现频率较高。全年个月均有雾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冬季、春两季。海岛站雾日多,沿海站雾少。雾的日内分布有明显的规律,雾多出现在后半夜到早晨,06-07时为高峰期,雾的出现次数最多。在大多数情况下,雾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2h,持续时间在6-12h之间的雾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在1天以上的雾很少出现。雷暴:工程区域内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8-47d之间,海岛站雷暴日数少,沿海站多,年最多雷暴日数为45-87d左右。工程区域内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出现雷暴,但主要出现在3-9月,7-8月的雷暴日数最多,都在5d以上。雷暴除自身带来的雷击灾害外,还常伴随暴雨、飑等其他强对流天气,因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雪:工程区域地处浙江南部,出现大雪天气的日子虽不多,但也出现过几次较严重的雪灾。工程区域属浙江省降雪较少的地区。最早出现在11月,最晚出现在4月左右。年平均降雪日数在5-7d左右,积雪日数在1-2d之间,最大积雪深度在13cm左右,且主要集中出现在1月和2月。2.4.3工程地质本合同段工程地质分区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分区,区域内可分为堆积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堆积平原区()又划分为海积平原亚区(1)、冲洪积平原亚区(2)和坡洪积平原亚区(3)。海积平原亚区(1):广泛分布于海积平原区、滩涂区,地层岩性上部以厚层淤泥、淤泥质土为主,其中海积平原区厚度很大,滩涂区厚度一般在515m,含水量高,强度低,性质差,海积平原区中下部以圆砾、砂土层和黏性土互层为主,基岩埋深大;滩涂区中下部以圆砾、卵石为主。基岩埋深靠近山体浅。冲洪积平原亚区(2):零星分布于山前沟谷出口,地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的黏性土砂砾及卵漂石层,结构松散稍密,埋深较浅,砂砾石磨圆度好,该层厚度变化大,力学性质好且较均匀,富水性好,水量较丰富,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好。坡洪积平原亚区(3):多分布于山前平原区和山间沟谷,主要由山前的坡洪积扇组成,地层岩性主要为坡洪积的黏性土、黏性土夹碎石(砾石),分选性差,磨圆度差,碎砾石次棱角状次圆状,一般近山处碎砾石含量高,粒径大,远山处黏性土含量高,颗粒小,该层厚度纵横向变化大,力学性质差异大,富水性好,多数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低山丘陵区():分布于起点段、终点段及中间部分段落,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岩等,一般表层覆盖15m松散含黏性土碎砾石层,工程地质一般较好,局部段落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2.4.4 水文地质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性质、测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其中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可细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两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C20-201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强腐性。据区域地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共分为三层。第一孔隙承压含水层深度在6080m,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为长期浸水微腐蚀;第二孔隙承压含水层深度在80100m,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为长期浸水微腐蚀;第三孔隙承压含水层深度在110140m,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为长期浸水微腐蚀;基岩裂隙水对混凝土结构微弱腐蚀,大部分可取常规防护措施,少量需要进行特别防护措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2.4.5 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工作区地震具有震级小,烈度低等特点。路基、挡土墙、隧道工程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89)等有关规定,公路抗震重点工程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按度采取抗震措施,桥梁工程根据交通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02-01-2008)按度采取抗震措施。2.4.6 施工组织方案(1)洞口开挖及地层预加固隧道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先清除边仰坡上的浮土、危石,做好边仰坡的施工防排水设施,尤其是洞顶的天沟及截水沟一定要在进洞之前修好,以防地表水冲刷而造成边仰坡失稳。由测量人员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开挖按部位先外后内自上而下进行。土方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石方采用浅孔台阶钻爆法开挖,边坡外予留12m光爆层,严禁使用大爆破。在进洞掌子面上,由测量人员放出上半断面开挖轮廓线,然后施工护拱,并沿着预埋的孔口管垂直于岩面打入108大管棚,进行注浆预加固。用混凝土喷射机向上述范围内喷射C20混凝土,喷混凝土之前,用水泥袋保护管棚注浆孔。喷射混凝土完毕4h后,即可对大管棚注浆进行地层预加固。(2)明洞地段施工明洞段采用拱部明挖,边墙垂直开挖,并对边墙喷混凝土防护。明洞开挖完成后,就地绑扎明洞钢筋,全断面浇筑明洞混凝土。明洞内模采用拼装式衬砌台车,拱部外模采用钢拱架和组合式钢模板。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明洞与暗洞交接处7m范围开挖至隧道上断面标高,作为隧道进洞施工平台。当明洞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架,按图纸要求做好拱背的防排水设施,然后进行回填。回填至拱顶齐平后,立即满铺分层向上填筑至设计标高,并做好洞顶粘土隔水层及截排水设施。(3)V级围岩地段施工隧道级围岩,地层软弱,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施工中一定做到“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围岩开挖应尽量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无爆破施工,局部需爆破施工时,宜弱爆破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开挖应坚持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掘进循环进尺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水平及钢架支护间距确定,遵循稳步开挖和安全施工的原则,每循环进尺0.75-1.0m,月进尺安排30m。级围岩采用超前管棚或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土质与全风化围岩段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其余段采用预留核心土弧形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采用弱爆破或人工开挖,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工序变化处之钢架(或临时钢架)应设锁脚钢管,且必须对锁脚钢管进行注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浇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预留核心土弧形开挖法台阶长度控制在35m。台阶分步法施工时,核心土及下台阶开挖应在前步工序稳定后方可进行。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其底部宜加设槽钢托梁,托梁与钢支撑连为一体,必要时于每榀钢架设置两根锁脚锚杆与纵向槽钢焊接,锚杆布设俯角宜为45。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并尽快施作仰拱及填充层,使支护结构早闭合。为防止过大变形,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施作二次衬砌。(4)IV级围岩地段施工级围岩地段采用正台阶法开挖,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采用光面爆破。上、下半断面台阶长度控制在10-30m,级围岩地段月进尺安排45m。级围岩一般地段超前支护采用拱部4.5m长22超前螺纹钢筋砂浆锚杆,环向间距40cm。初期支护设置长3.5m25*5mm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锚杆纵横间距1m,呈梅花形布置。设置钢筋格栅拱架,间距75cm。相邻两榀钢筋拱架间之间采用22钢筋纵向焊接连接。连接钢筋环向间距0.8m,锚杆施做完成后及时挂E6定型钢筋焊接网,喷射22cm厚C20砼形成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为45cm厚模筑钢筋砼。对于级围岩浅埋段加强支护,超前支护采用拱部4.5m长22超前螺纹钢筋砂浆锚杆,环向间距40cm。初期支护设置长3.5m25*5mm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间距0.751m,采用钢筋格栅拱架加强初期支护,钢筋拱架间距75cm,相邻两榀钢筋拱架间之间采用22钢筋纵向焊接连接。连接钢筋环向间距0.8m,锚杆施做完成后及时挂E6定型钢筋焊接网,喷射25cm厚C20砼形成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为50cm厚模筑钢筋砼。(5)III级围岩地段施工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气腿式风动凿岩机钻孔,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衬砌。级围岩一般地段初期支护设置长3.0m25*5mm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锚杆纵横间距1.5m1.2m,呈梅花形布置。锚杆施作完成后及时挂E6定型钢筋焊接网,喷射15cm厚C20砼形成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为45cm厚模筑钢筋砼。(6)钻爆施工根据“新奥法”施工要求,隧道开挖必须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所以在钻爆作业中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实施光面爆破,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形成整齐准确的开挖断面,减少超欠挖。爆破过程中严格控制炮眼和炸药用量,根据围岩情况不断修正光面爆破设计,使超欠挖控制在允许的较小范围内。拱脚、墙脚以上1米范围内严禁欠挖。施工过程中坚持勤量测,并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及时修正同类围岩的预留变形量以及支护参数。钻爆作业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如开挖条件出现变化需要变更设计时,由主管技术人员或领工员确定。钻孔前绘出开挖 断面中线,水平线和断面轮廓线,并根据爆破设计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施钻。质量要求:认真清理掌子面的虚渣和危石,按照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掏槽眼深度按设计施工,眼口间距误差和底眼间距误差不大于5cm;辅助眼深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均不得大于10cm;周边眼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允许沿轮廓线调整,其误差不大于5cm,眼底不超出开挖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超过15cm;内圈炮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cm,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内圈眼与周边眼以相同的斜率钻孔;当开挖面凸凹较大时,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力求所有炮眼(掏槽眼除外)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钻孔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予以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药起爆;装药前先用高压风将孔中岩粉吹净,并用炮眼棍检查孔内是否有堵塞物,装药分片分组,按设计装药,雷管段别对应正确。(7)出渣运输爆破完成后,进行通风除尘,恢复照明,并立即进行清危排险,利用简易台车或爆出来的渣堆,进行锚喷封闭。然后进行出渣作业。为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车辆周转,保证施工连续不间断,隧道的出渣运输采用机械化无轨运输方案,每个掘进洞口设1台ZL-50C侧卸式装载机装渣,4辆15T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中,加强车辆调度,避免相互干扰。(8)排水系统墙背土工布与喷射砼之间设50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环向管盲沟一道(每10m或每个施工缝附近设置1道,对于IV、V级围岩区段及富水区段拱部局部渗水较大形成径流区段,环向间距1.03.0m);隧道路基排水采用30cm钢筋混凝土管,横向采用15cm钢筋混凝土管,每隔25m设一处沉沙池;隧道左、右边墙背后设置10HEPE打孔波纹管各一道,其纵坡与路面纵坡一致,使墙背水排入路面侧暗埋的纵向排水主管内。防水板铺设前,将环、纵向排水管固定在喷射混凝土面上或岩壁上。在边墙底,将环、纵向排水管用三通联结,形成排水系统。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时,注意振捣棒不能将排水管破坏,以防影响排水效果。(9)二次衬砌施工为了保证隧道质量,隧道的二次衬砌全部采用全断面整体式衬砌。施工时间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确定。在洞身开挖后,围岩量测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当:各测试项目所显示的位移率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mm/d;已产生的位移占总位移量的90%以上。上述数据已满足时,说明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速率趋于减缓,是进行隧道二次衬砌的最好时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挖与衬砌工作间的相互干扰,保证衬砌质量,加快衬砌进度,计划将掘进和衬砌工作面间拉开一定距离。采用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配合混凝土输送泵灌注的方法进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如下图所示:首先测量定位,通过轨道将台车移至衬砌部位,调好标高,按隧道衬砌内轮廓线尺寸调整好支撑千斤顶。将其底部基坑内杂物和积水清除干净,基底修凿成水平或台阶状。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系统洞外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自进入搅拌车至卸料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分层连续对称一次灌注至拱顶,为防止拱圈混凝土收缩开裂,施工中做好封口工作。灌注施工时,严密观察防水层情况,防止防水层撕裂。当有超挖现象时,必须用与衬砌同级别的混凝土回填,要求衬砌背后密实无空洞。段间接缝处,注意安设止水带,并保证其位置正确。拱墙背后的排水设施同时施作。本隧道设有大量的设备,电器等安装的预埋构件,施工中按设计要求预留,保证其位置、尺寸、数量准确无误,混凝土脱模强度必须达到5Mpa,拆模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10)围岩量测(1)洞内、外观察隧道各类围岩开挖工作面爆破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必要时进行地质描述。每次爆破后和初喷混凝土后通过肉眼观察、地质罗盘测量和锤击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的地质情况、岩层产状、裂隙、溶洞、地下水以及支护效果,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判断围岩类别是否与设计相符,必要时应拍照,测量地下水流量。每一量测断面要有一张记录表并填图。(2)周边位移量测在预测点的断面,隧道开挖爆破以后,尽可能早地沿着隧道周边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球头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左右,钻孔直径同锚杆,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球头需设保护罩。采用周边收敛计量测周边周边收敛变形。进出口洞门及洞身各设若干个量测断面,断面之间间距1050m。(3)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是周边位移量的补充,在周边位移量测的同一断面的拱顶中轴线处设1个带钩的锚桩,锚桩的埋设要求与周边收敛计测桩相同。用水准仪、钢尺、测杆进行量测。(4)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选测)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采用多点位移计进行,每个量测断面设4个测点,根据量测数据分析围岩内部的位移。(5)地表下沉观测在隧道洞身埋层较浅处设置量测断面,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内,首先设一个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牢固的基准点。测点沿地面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5个点。测点采用如下方式制作:在20cm20cm20cm的土坑中打入直径20mm,长50cm的钢筋,外露5cm并用混凝土填实。测量放线定位后,用水准仪量测,隧道开挖至距测点30m处时开始量测,隧道开挖超过30m处时开始量测,隧道开挖超过测点30m、并沉降稳定以后停止量测。作为必测项目,可视施工所需要加密沉降观测点。(6)锚杆拉拔试验(选测)采用锚杆拉拔仪进行试验,每1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根锚杆。(11)洞内施工通风与防尘施工用高压风采用洞外空压机站供给,在掘进洞口设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高压风管采用150mm的无缝钢管,主管路每隔100m设分装闸阀,在管路最低处设置油水分离器。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结合我单位在隧道施工中的实践经验,选用SD-150型隧道轴流通风机,该风机功率160KW,叶轮直径1500mm,最大通风量可达3833m3/min,完全可满足施工通风要求。在施工洞口布置一台。通风管采用1800mmPVC导风筒(节长30m),风管设置在拱顶。压入式通风其工作原理是爆破后风机压入式工作,将洞外新鲜空气压入隧道掌子面附近,而洞内烟将由压入的新鲜空气压排至洞外。压入式通风其特点:一是有效射程大,通风排烟作用强;二是改善工作面的环境更有利;三是排除炮烟不污染整条隧道。2.4.7隧道口改路方案在隧道进口洞口顶部有一条盘山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第五册中均有标明。在对洞口放样过程中发现该盘山公路影响隧道明洞及洞口段施工。隧道左洞洞顶距盘山公路垂直距离为4.8米,左洞明暗洞界限距公路外侧边线水平距离为4米,隧道施工对左洞洞口上方的老路影响较小,基本满足明洞施工条件。右洞洞顶距盘山公路垂直距离为1.8米,右洞明暗洞分界点位于盘山公路的正下方。右洞明洞开挖施工肯定会影响到上方道路的通行。经现场实际勘察隧道洞口上方的盘山公路为砼路面,长约160米,宽度约55.5米,靠山体一侧为土路肩,土路肩宽3.5米。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的道路通行,需要对右洞口上方的盘山公路进行改路。(图1和图2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图1 洞口平面图图2 洞口立面图本方案将原有山路向明洞洞顶改路,改路宽7米(预留2米做钢筋砼挡墙)。施作洞口衬砌时预埋直径22带肋钢筋,便于施工洞口两端洞门墙和钢筋砼挡墙。洞门墙和钢筋砼挡墙砌筑完毕,回填土石至洞顶以上80cm的位置、压实,然后铺设20cm厚C20砼路面顺接老路。待剩余部分明洞及洞口段二次衬砌施工完毕,拆除洞口挡墙和砼路面,恢复原来老路。图3 洞口改路示意图2.4.7 项目特点与难点隧道工程(1)隧道开挖断面大。本项目隧道为单洞三车道隧道,紧急停车带区段相当于单洞四车道,施工安全风险较高。(2)部分路段地质不理想。本项目隧道主要穿越强-中-微风化凝灰岩,以级围岩为主,本合同段隧道长度2926.5m,隧道围岩综合比例为级围岩2.2%;级围岩11.1%;级围岩86.7%。地质围岩相对较差的级和级围岩合计比例为13.3%,对隧道施工造成了较大施工安全风险。(3)隧道洞口段发育一组节理密集带,岩体很破碎,左洞口存在一定偏压,洞口段施工存在边仰坡滑坡、隧道坍塌或大变形等方面安全风险。(4)隧道出口存在危岩体17块,隧道爆破施工存在落石风险。(5)隧道出洞口外约30m为龙魁线。该道路有一定的车辆和人员通行,在隧道洞口及洞身爆破施工时,存在飞石伤及道路行人和车辆的风险。(6)隧道K352+500K352+700段左侧有一水库,该段节理裂隙较发育,穿越地质薄弱带,施工不当或支护不及时存在坍塌、掉块风险。(7)施工工期紧。隧道施工中,工期往往成为关键,进度压力通常较大,因而可能存在因赶工期引发的其他不确定施工安全事故。第三章 评估过程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调查评议为主。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 号和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安监发2014266号,以下简称指南)所作的明确规定,风险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成立以张弘为组长,陈可民、黄良根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应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以及注册咨询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3.2 评估范围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7合同段(K349+180YK353+640(ZK353+630))。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