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A. 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B.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C. 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D. 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材料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能力。材料大意是:刑侯与雍子两人争夺田地,雍子为了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负责审判案件的叔鱼,等到审判诉讼的当天,叔鱼的审判对刑侯不利,刑侯就愤怒地在朝堂上把雍子和叔鱼都杀死了。A项,材料仅反映个案,不能说明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关于土地和争夺和诉讼,体现了土地私有权的发展,井田制即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一个关于土地的诉讼案件,并不能说明整个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否腐败。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严酷的法律。故D项错误。2.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史料出处“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A. 生存环境恶劣B. 耕作方式粗放C. 饮食结构单一D. 生态破坏严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则材料都涉及江南地区的耕作方式是“火耕水耨”,是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生存环境恶劣,只有汉书武帝纪中涉及汉武帝惧怕江南的气候环境,A项错误。民食鱼稻不等于饮食结构单一,C项错误。四则材料涉及江南地区的耕作方式等内容,与生态破坏严重无关,D项错误。3.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B. “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C. 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D. 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可知,唐朝政府对于坊市制度的管理比较严格,“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的信息反映出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唐宋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C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与坊市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到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故A排除;“工商食官”的政策与材料中坊市制度被打破的信息不符合,故B排除;材料中体现官府对于商业活动控制的逐渐松散,故D排除。4.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答案】A【解析】【详解】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反映了宋朝对外商贸易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宋朝政府对外商贸易行为的管理,无法体现厉行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外商要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否则要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无法体现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排除C;材料只是宋朝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的措施,无法体现商税成为主要收入,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A. 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 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 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D. 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营生的主要途径,故选C。江南地区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农业区域,A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提到的是家庭纺织业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并未提及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问题,排除BD。【点睛】本题只需根据材料“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描述即可作出判断,在排除选项时,要多注意选项中的主语或宾语是否贴合材料的主旨。6.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A. 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 茶叶出口主导着中外贸易C. 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增强D. 欧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持续增长,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也就是与世界的依存程度增强,故C项正确;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进行茶叶出口,所以既不能说明“开始”,也不能说欧美进口中国茶叶就是掠夺行为,A项错误;材料没有茶叶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主导”性,B项错误;欧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于甲午战争后,此时没有转变,仍是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D项错误。7.“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A. 北洋水师正式成立B. 汉阳铁厂的兴办C. 福州船政局的兴办D. 轮船招商局的兴办【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轮船、劝民自置、解商民之困等可知,洋务派主张建立民用企业,与外国争利,故选D。北洋水师对抗的是外国的海军,不在争利的范畴,排除A;汉阳铁厂和福州船政局属于军用企业,排除BC。【点睛】洋务运动的内容在高考中多次涉及,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所以它也一直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复习时应着重从洋务运动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去掌握。8.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A. 加强中外友好往来B. 改革传统教育制度C. 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 践行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从时间1872到1875年可以看出中国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题干中“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可以看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践行中体西用思想,D正确;加强中外友好往来不是洋务运动的初衷,A错误;“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不符合改革传统教育制度的说法,B错误;材料中学习“孝经和圣谕”是维护封建思想统治的需要,不是宣扬中华传统文化,C错误。9.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 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D. 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只有D项可以 “全面准确”地概括图片信息,即中国有三种近代企业并存。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即资本输出的,只有俄商的砖茶厂一家,A项错误;洪盛碾米厂和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只是一部分,B项错误;汉阳铁厂属于重工业,C项错误。10.“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 自然经济瓦解彻底C. 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 城市功能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以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上海人口激增,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在近代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排除。近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项排除。上海的城市功能仍是以经济为主,1895年后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11.下图是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据杨荫溥民国财政史)。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 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 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法币发行额在1947年、1948年发型数额巨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日益处于不利境地,国民政府军费日增,造成其大量发行法币的现象,选项A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为1935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B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针对的是美元与它国货币间的关系,材料未提及法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选项C排除;材料是19451947年底的法币发行情况,此时抗战已经结束,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数据变化和时间,数据明显变化在1947年和1948年,可以判断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费开支较大,因此大量发行货币,得出正确答案。12.1957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316万人增加到29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A. 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 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显C. 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 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投入的劳动力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却并不理想,这说明人民公社的发展模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故选A。材料没有对城市和乡村的人口作对比,无法得知比例变化是否明显的结论,排除B;材料仅涉及农业的发展概况,没有工业的发展数据,无法得出C的结论,排除;农业的发展只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指标,局部不能代替整体,故无法得出D的结论,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表示转折后的语句,前后两者形成一个对比效果,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改革。13.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投机倒把”到“长途贩运”体现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这一变化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A项发生于197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发生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D项发生于21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4.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 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B. 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C. 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D.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旧有之念渐次支离破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谊舞源于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人们接受,说明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C项说法错误,错在“全盘西化”;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平等思想的传入,故D项排除。15.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材料旨在说明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B. 科技革命促进生产方式变革C.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的电脑、手机、互联网都是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它们为人类情感沟通提供了便利,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不是对生产方式的影响,B项排除;D项,材料反映了科技发展丰富了人们生活,而非对人们形成制约,排除。16.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A. 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B. 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C. 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D. 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时期女子服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故选择C选项;材料中女子服饰变化也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崇洋媚外,故排除A选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的时间应为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中西方服饰风格进行比较,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服饰变化,需掌握民国时期的思想变化。17.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A. 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B. 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C. 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 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及“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可知,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而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衰落,因此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影响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没有涉及改变南北经济格局,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D错误。1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A. 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B. 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C. 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 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修建铁路能够加强东南西北的经济文化联系,增强天下一家的中华民族意识,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铁路对近代化的影响,B选项排除。由材料可知,修建铁路的确能够改善交通条件,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孙中山民生主义强调的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材料未体现,D选项排除。19.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吗”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餐饮业的革命B. 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颠覆C. 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D.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互联网经济,“美团外卖”“饿了吗”等属于互联网服务平台,人们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说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交通建设,故A排除;“饮食结构的颠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反映饮食结构的颠覆,故B排除;“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20.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该项调查结果表明A. 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B. 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C.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D. 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减缓【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等信息可知,人民生活困苦,生活费极低,D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到“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可知,社会生产力提高了,A错误;据材料显示织机普遍使用,英国机器化生产普遍推广,B错误;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C错误。21.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A. 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B. 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C. 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D. 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在高福利政策下,欧洲各国产生了超前消费、债务危机等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直接表明欧洲各国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排除;债务危机需要国家内部自我化解,故C项排除;超前消费是引发发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故D项排除。2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些措施A. 在21世纪50年代得到推广B. 扩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权C. 促使经济摆脱“滞胀”走向复苏D. 借鉴了斯大林模式的优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因“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实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经济逐渐复苏,选项C正确;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材料措施不符,选项A排除;选项B属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符合材料措施,选项B排除;斯大林模式主要特征为国家对经济干预,与材料中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相左,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以及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解决“滞涨”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根据这一思路得出正确答案。23.下面是部分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反映出A.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B. 各国重视发展保险业C. 西方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D. 意大利社保支出最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1971年欧洲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说明此时期欧洲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欧洲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说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的表面信息,而题意“反映了”应该是实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各国社会保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无法比较社会支出数额的大小,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部分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4.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社会变革力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是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学者提出,秦朝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反抗以至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A.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C.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 缺少对古代其他王朝的观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秦朝灭亡的原因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多种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研究视角不同,比如秦亡于暴政是从阶级史观角度得出结论,而秦朝抑制多元文化发扎导致灭亡是从文化史观出发,因此选项C正确;A选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有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材料二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市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扬州和近代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古代中国扬州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答案】(1)特点:扬州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曼彻斯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2)原因:衰: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上海崛起;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等。兴: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一一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和概括得出: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依据材料二信息“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概括得出: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背景”,依据材料一信息“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一一运河的畅通”得出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等。第(2)问,“扬州衰落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上海崛起、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等角度分析。“曼彻斯特兴起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角度分析。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此外根据法案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在政府指导下,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世界通史材料三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70年代已接近20%。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阐述经济理论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基本主张。(2)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一的主张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材料二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与材料二所体现的经济理论是否有本质区别?【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基本主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2)国家干预经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国家举办公共工程。(3)变化:政府扩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或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没有本质区别,依然体现的是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等方面来分析。(1)由“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可知此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联系工业革命的有关背景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由“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分析归纳。(2)第一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在政府指导下”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3)依据政府所进行的“科研拨款”“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分析回答。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亍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主题: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阐述:1976年,“文革”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