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猪腹泻病.ppt_第1页
课件:猪腹泻病.ppt_第2页
课件:猪腹泻病.ppt_第3页
课件:猪腹泻病.ppt_第4页
课件:猪腹泻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腹泻为主的猪病,腹泻原因:,营养性消化不良、吸收不良; 变态反应性肠黏膜过敏反应; 中毒性有机磷;重金属; 普通病一般性肠炎、肿瘤、痉挛; 真菌 寄生虫病球虫、蛔虫; 细菌及毒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螺旋体、弯杆菌、魏氏梭菌、 病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 病毒、,第一节猪传染性胃肠炎:TGE(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定义: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病毒性传染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1945年,美国首次报道,现各大洲一些国家仍连年发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猪传染病。,病原及抵抗力:,猪的急性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属于冠状病毒科属,属于单股RNA病毒。 该病毒不耐热65 、10min死亡。4以下可长时间保存,4以上不稳定。 对光线敏感。阳光下6h,即被灭活,对紫外线敏感。 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大部分常用消毒药敏感(0.05福尔马林、0.5石炭酸)。372050min死亡。,流行病学:,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 传染途径:病毒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内容物、肠淋巴结、扁桃体中。随粪便、鼻汁排毒,可达8周以上。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肺、气管、鼻腔黏膜可以查出此病毒。 发病季节:本病发生有季节性,124月份发病最多,夏季最少。,易感动物:10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断奶猪、肥育猪和成年猪发病的症状轻微,大多数能自然康复。但继发细菌感染的仔猪(断奶仔猪),死亡率较高。猪群一旦发病,迅速传播,大部分猪可发病。老疫区,症状较轻。,症状:(潜伏期短1518h),仔猪先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的糊状或水样腹泻(呈喷射状)(见图病猪发生水样腹泻,仔猪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恶臭(见图传染性胃肠炎粪便,病仔猪腹泻脱水,皮肤被黄绿色粪便污染)。,部分仔猪先短期体温升高,腹泻后体温下降,迅速脱水,很快消瘦。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天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有较高的致死率(100%)。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下降(1080%)。断奶猪即使不死,体重下降,发育不良,成为僵猪(见图病愈仔猪发育不良)。,架子猪、肥育猪、成年猪的症状轻,出现减食,腹泻,有呕吐。37日内可恢复,但发生混合感染时,病情加重。哺乳母猪发病后,高度衰弱,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腹泻。妊娠母猪症状不明显或轻微。,病理剖检:,病变主要为急性肠炎: 在胃和小肠,胃肠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见图胃底粘膜出血灶);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粘膜充血、出血(见图空肠粘膜出血)。肠壁菲薄,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或透明状(见图空肠壁弛缓,胃肠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淋巴管没有乳糜。心、肺、肾无肉眼病变。,空肠绒毛萎缩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空肠绒毛显著缩短(见图病猪的小肠绒毛变短)。,诊断:,流行病学,症状,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鉴别诊断:,仔猪白痢、副伤寒、低血糖病及轮状病毒感染等,一般没有绒毛萎缩现象,或轻微。,综合防制:,无特效疗法大量补充糖盐水,复方盐水,口服补液盐或肌肉注射热快克长效土霉素,同时饲料中伴泻痢停;口服氟苯尼考,连续四天,饲喂易消化的饲料。口服抗菌素,预防细菌感染,例如,土霉素、氯霉素、磺胺药等。强力霉素、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黄连,黄柏。利巴韦林,干扰素,金刚烷胺。,防疫:,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母猪用后,母源抗体水平低,对仔猪无保护作用。强毒攻击母猪(产前2040天),可对仔猪进行保护,但造成病毒传播封锁猪场,仅有繁殖母猪时可用。哈兽研研制的弱毒疫苗,对3日龄仔猪主动免疫效果好;给妊娠母猪肌注或鼻内接种后,则对3日龄哺乳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率大于95以上。,该病毒可造成猪对猪瘟等传染病的免疫效果降低,应注意。如降低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隔离病猪,2火碱消毒猪舍、用具、运动场等。,第二节猪流行性腹泻,是仔猪和育肥猪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978年以来被确定。 世界许多国家发生此病,为类冠状病毒,由于形态上很难与冠状病毒区分,所以又把它定为冠状病毒的89个种。但它又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抗原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急性胃肠炎相似,但死亡率低。 此病无季节性,全年均有发生。传播速度较慢。所有年龄猪均可发生。成年猪,小猪感染率100%,哺乳仔猪死亡率50%。,防制:类似于急性胃肠炎。哈兽研研制氢氧化铝灭活苗,产前30天接种,仔猪通过母乳保护。 治疗:主要用磺胺,氯霉素,活性炭,调痢生。,第三节 猪轮状病毒感染Rotavirus,引起多种幼龄动物(仔猪,羊羔,马驹,兔、犬)的一种病毒性腹泻。1968年发现于美国。1060日龄仔猪多发。 特征为急性腹泻;各种动物的轮状病毒有共同抗原。肠道粘膜表面的局部抗体IgA对抑制轮状病毒感染有重要作用。,病原及抵抗力:,轮状病毒(双股RNA) 对环境因子和许多消毒剂有抵抗力,如碘和次氯酸盐。耐受乙醚、氯仿、去氧胜酸钠、pH3.010、胰蛋白酶,耐受1甲醛1小时以上。 粪便中的病毒,在1820经7个月仍然有感染性。56经1h不能灭活。 但95乙醇、10聚维酮碘(碘伏)可灭活。,流行病学:,传染原:病人、病畜。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但多发于60日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750%。 病愈是细胞免疫的作用,持续时间短,可以反复发病。经消化道传播;晚秋、冬季、早春多发;应激因素寒冷、潮湿、营养不全时易发病。常于大肠杆菌、冠状病毒等混合感染。,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呕吐,迅速发生腹泻,粪呈水样或糊样,黄白色、暗黑色(见图病猪腹泻排黄白色稀便)脱水,消瘦。常继发大肠杆菌感染,死亡率升高。 大猪常隐性感染。母猪免疫后,母源抗体对仔猪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仔猪断奶时,或乳汁中抗体水平下降时,能引起仔猪大批发病。,大多数感染为轻度腹泻或亚临床型,死亡率较低。大多数母猪体内含有一定中和抗体,对仔猪有一定的保护性。仔猪死亡与脱水、酸中毒、休克有关。,病理剖检:,小肠绒毛变性,脱落,导致吸收障碍,出现腹泻。肠壁菲薄,半透明(见图肠管膨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内容物成浆液性或水样,小肠绒毛短平,肠淋巴结水肿(见图猪轮状病毒病小肠)。,诊断:,标准诊断方法有ELISA法,电镜(见图猪轮状病毒粒子电镜),病毒核酸电泳法。 荧光标记 (见图猪轮状病毒免疫荧光标记)。,鉴别诊断:,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病学:仅猪发病(小于10日龄),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仔猪死亡率高,大猪很少死亡。 症状:呕吐,水泻,呈灰色或黄色 病变:胃和小肠 治疗效果:不明显,轮状病毒感染 各种动物幼畜均可发病,多为60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呈黄白色或暗黑色 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较轻 疗效较高,综合防制:,加强饲养管理卫生、防寒保暖; 尽早吃到除乳,适当延长吃奶时间; 病猪用口服补液盐,自由饮水或补液Vc; 停止喂乳,口服抗菌素和收敛止泻药:鞣酸蛋白、次硝酸(碳酸)铋、鞣酸等; 补小苏打; 抗菌素疗法:口服P.P水;中药:黄连汤;白头翁汤;干扰素。,第四节 猪大肠杆菌病(Porcine colibacillosis),致病型大肠杆菌,在成年猪体内(大肠)长期存在,一般不发病,但可引起仔猪发病。规模化养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普遍存在,可引起仔猪大批发病,不同日龄的猪发病特点不同。,生后数日内: 1周内 仔猪黄痢 24周龄 仔猪白痢 615周龄 仔猪水肿病 成年猪 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病原体及抵抗力:,病原体:大肠杆菌,G-短杆菌,有鞭毛,无芽孢,少数有荚膜,能运动,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成凸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菌落。按其致病性可分为5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侵袭性大肠杆菌 ; 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前三种对猪敏感,引起腹泻、粘膜损伤、水肿病、乳房炎等。,菌体抗原(O)有171种,鞭毛抗原是H的有80种,荚膜抗原是K的有88种,仔猪黄痢以O(8、45、60、101、115、138、139、141、149、157等常见),多具有K88的表面抗原,能产生肠毒素。仔猪白痢以O8、K88多见;猪水肿病以O(2、8、138、139、141)等常见。有多种血清型引起猪发病。 抵抗力:(中等)潮湿阴暗中的存活时间为1个月;寒冷干燥存活时间较长;常用消毒剂数分钟即可杀死。,1、仔猪黄痢,13日龄最常见,7日龄以上少见。无季节性,应激因素促使发病。同窝仔猪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高(50100%),可全窝死亡。刚出生时正常,突然发病,12头衰弱而死亡,13天内其他仔猪相继腹泻(见图发病仔猪全身衰弱脱水),呈黄色浆糊状(见图仔猪黄痢粪便,病猪肛门周围的黄色稀粪)。精神沉郁,不吃奶。捕捉挣扎、鸣叫中排出稀粪,逐渐消瘦、脱水、死亡。,剖检:,胃肠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凝乳块和气体(见图病猪胃内充满气体,凝乳块)。胃黏膜充血潮红(见图胃粘膜出血,附有凝块)。小肠前段(十二指肠)病变严重,急性卡他性炎症,无出血性坏死(引起红痢的梭菌有)。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见图小肠内充满黄色的内容物和气体)。肝肾有坏死灶。 母猪无异常,仔猪无呕吐,但胃肠炎有。,2、仔猪白痢,定义:非败血性肠道疾病。1030日龄仔猪(24周),23周多见。同窝发病率50,死亡率低。突然腹泻,开始为浆糊样粪便(见图仔猪白痢),继而为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稀粪、腥臭(见图病猪白色稀便),体温和食欲变化小,仔猪消瘦、拱背,发育迟缓。多数7天后康复。,剖检:,胃肠卡他性炎症,有多量黏液样分泌物。胃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内有气体,肠壁菲薄,半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绒毛高度水肿。,鉴别诊断:,轮状病毒:多在冬季,无食欲,呕吐,脱水严重。水泻。 副伤寒:多为断奶后仔猪,30日龄少见,体温升高体表出血。剖检脾脏肿大,肠粘膜出血、坏死、溃疡。,3、仔猪水肿病,见于断奶后不久或刚引进的仔猪(1.53月龄)。肥胖猪多发,10日龄以内的猪少见。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1030,死亡率约9。,突然发病,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出现神经性症状:肌肉震颤,抽搐,无力,共济失调,卧地四肢呈游泳状滑动,触摸敏感,发出鸣叫,嘶哑,后期麻痹死亡。体温不高,有的眼睑和脸部水肿(见图病猪眼睑水肿),有的水肿波及腹部皮下,病程17天。,剖检:,胃大弯粘膜下胶冻样水肿(见图胃壁水肿),肠系膜(结肠袢明显)(见图结肠袢的肠系膜胶样水肿)、淋巴结、脑等处水肿。心房冠状沟水肿。,鉴别诊断:,伪狂犬病:多见于未断奶仔猪,体温高,神经症状,无水肿; 李氏杆菌病:共济失调,后肢不全麻痹,体温高,无水肿,对刺激敏感;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脑组织切片有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套。 链球菌性脑膜炎:卧地不起,游泳状,无水肿,有关节炎,体温高,皮肤出血。,综合防制:,仔猪黄痢: 严格控制引种,成年猪对本场菌株已有中和抗体,初乳对仔猪有保护力;杜绝场外其他种类大肠杆菌入场。 抓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管理:产房清洁、干燥、消毒、乳房清洗,及时治疗乳房炎;产后保暖,尽早吃初乳。 免疫:自本场分离菌株,做成无活苗,基因工程苗(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外来苗保护力不确切;或仔猪出生后24小时口服“敌霸”(蛋白酶,切断大肠杆菌菌体纤毛赖以结合的受体,失去黏附作用。),间隔24小时后用K88,99。,药物预防:,仔猪在吃奶前或产后12小时口服抗菌素(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呋喃唑酮、磺胺药),发病猪早期应用抗生素。药敏试验(恩诺杀星、卡那霉素等)。吃奶前投给微生态制剂(止痢宁、促菌声、调痢生、抗痢宝)。,仔猪白痢:,参照黄痢; 避免母猪乳汁过稀或过稠; 仔猪提早开食,促进消化机能; 仔、母猪补充微量元素,注射铁、钴、铜防贫血;,仔猪水肿病:,不突然变换饲料或变换饲喂方法,防止饲料单一; 增加维生素,防止自在出现便秘,大蒜的应用; 断奶期间,应用抗生素和VC,补Se(肌肉注射亚硒酸钠0.1%11.5ml/kgw); 治疗:用地塞米松,卡那霉素,静脉注射甘露醇、氯化钙;口服利尿素,皮下注射安钠咖;脱水用氨卞青霉素。,第五节 猪蛔虫病(Ascariasis),属于大型线虫,体长:雄性1525cm,雌性2040cm。中间稍粗,两头较细。雄性有交合刺,雌性线虫交配受精,卵生。头端有三个唇片。,流行病学:,36月龄易感,虫卵在外界可存活25年。生活史:虫卵 粪 10d,第一期幼虫 1318d,第二期幼虫 猪吞食 小肠 肝脏 第三期幼虫 肺 第四期幼虫 口腔 食管 胃、小肠 成虫。,成虫寄生710个月随粪便排出,若不再感染,大约1015个月,机体排净蛔虫。 特点:无中间宿主。生活简单,繁殖力强,产卵多,每条雌虫产卵1020万个/天,一生可产8000万个。卵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外层卵壳防紫外线;中层隔水,防干燥;内层保幼胎,防化学因素侵蚀。 抵抗力:10漂白粉、2福尔马林、硫酸铜、2火碱能杀死虫卵。,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贫血,消瘦,异嗜,被毛逆立,黄疸,有些有神经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咳嗽,口渴,呕吐,流涎,拉稀,变成慢性僵猪。蛔虫多引起剧烈腹痛,四肢乱蹬,68天死亡。,病理剖检:,胆道和肠管内有大量虫体(见图钻入猪肝脏管内的猪蛔虫),肺部大量充血,有大量出血点和斑点,肝脏黄染变硬。肠道卡他性炎症,出血溃疡,肠破裂时引起腹膜炎(见图寄生于猪小肠内的猪蛔虫)。,诊断:,每克粪便含有1000个虫卵时,可确诊。,预防:,定期驱虫:口服左旋咪唑10mg/kg体重,敌百虫0.1g/kg伴料或饮水,阿维菌素0.20.3mg/kg(皮注),抗儒敏1片/5kgw,抗虫灵(噻嘧啶)2030mg/kgw。 清洁卫生; 粪便无害化处理发酵。,2019/8/31,55,可编辑,PYRT=酒石酸锑钾噻吩嘧啶 FBZ=苯硫达唑 TBZ=噻吩嘧唑 LVM=左旋咪唑 IVM=伊维菌素 DOR=多拉克丁 DCV=敌敌畏 PIP=驱蛔灵,第六节猪球虫病(Swine Coccidiosis),病原:孢子虫纲,球虫目,艾美耳科的一种原虫。细胞内寄生。 生活史:孢子化卵囊 猪吞食 消化道 肠上皮 新卵囊 粪便排出,症状:,仔猪发病,下痢,食欲下降,消瘦,无血便,粘液样稀粪。 成年猪带虫,不断排卵,污染环境。潮湿多雨季节多发。,病理剖检,(见图10日龄仔猪回肠变厚图示不透明浆膜表面和较厚的肠壁。内容物内含坏死物质) (见图8日龄仔猪小肠内的虫体 图示黏膜坏死病变的肠粘膜附有撤糠样的伪膜) 镜检 (见图组织学变化 小肠粘膜上见不同成熟期的球虫和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及卵囊污染),治疗:,磺胺药:磺胺胍,痢菌净(乙酰甲喹),呋喃西林,莫能菌素伴料。禽、兔常用,马禁用。 痢特灵(呋喃唑酮):300g/大料 氯苯胍:40mg/kg体重,拌料200300ppm(200300mg/kg料)。,第七节猪结节虫病(Swine esophagostomiasis)(猪食道口线虫病),有齿食道口线虫和长尾食道口线虫 成虫乳白色,长约15mm,是一种小型线虫,雌雄异体。,生活史:,结肠肠腔内产卵 体外孵化(2527)(夏季感染最高,放牧猪易感染) 感染性幼虫 消化道 结肠粘膜内形成结节 后期幼虫 肠腔内 成虫产卵。,症状:,大量虫体感染后,结肠粘膜出现多个结节,发生肠炎和溃疡。急性、顽固性下痢,黏液样粪便,呈绿色,有时带血液。 腹痛,伸展后肢,拱背,食欲下降,消瘦,死亡。 慢性者:间歇性下痢,瘦弱,虚脱。,剖检:,结肠壁大量灰白色点状结节肠腔内有虫体。,治疗:,左旋咪唑10mg/kg,丙硫苯咪唑15mg/kg,阿维菌素0.3mg/kg,敌百虫0.1g/kg。粪便无害化处理。,第八节猪痢疾(Swine dysentery)(猪血痢、黑痢、坏死性肠炎),定义:由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猪特有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特征: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临床表现: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消瘦,腹泻。,1921年,首次报道后,1971年才确定病原体为厌氧密(蛇形)螺旋体。1978年由美国传入中国(引种),大部分养猪地区均有此病。一旦发病,不易根除,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降低。,病原体:,猪痢疾密螺旋体,两端尖锐,呈疏松卷曲的螺旋状,暗视野下(显微镜)呈蛇样运动。G,严格厌氧菌。健康猪体内带有非治病性密螺旋体(见图螺旋状菌体)。 抵抗力:对干燥和温度、消毒剂(来苏儿、1苛性钠)敏感。,流行病学:,传染途径:消化道传播,康复猪带菌时间可达数月。有的母猪虽无症状,但引起哺乳仔猪发病。苍蝇带菌4个小时,老鼠带菌100天。 发病年龄:712周龄(4590日龄)仔猪易感。 发病季节:无季节性,流行缓慢。一旦发病,流行时间长。应激因素促使发病,病情加重。短期治疗的仔猪,停药34周可复发。,症状:,急性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软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T4040.5)数小时后,排黏液样稀粪,带有血丝;有的为带有鲜血、白色纤维素膜碎块,有的出现水泻,或排红白相间胶冻样稀粪。腹痛、拱背、消瘦、虚弱、脱水、衰弱死亡。病程710天。,亚急性和慢性型:反复下痢,经常排黄白色带黏液稀粪,混有黑色血液。消瘦,贫血,生长缓慢,成为僵猪(见图病猪消瘦、下痢便血)。病程23周。 化验:血液WBC增加,幼稚型中性粒细胞增多。,病变:,主要病变在大肠,回盲结合处较多。 急性的: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壁肿胀、增厚,黏膜充血、出血(见图结肠粘膜出血,结肠出血性肠炎),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呈酱色或巧克力色。病程长的,大肠黏膜出现坏死性肠炎,有点状坏死,覆盖有黄色或灰色伪膜,外观呈麸皮样。坏死限于粘膜表面(与伤寒区分)。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底出血。其他器官常无变化。 慢性的:坏死性肠炎,大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似麸皮、豆腐渣样,剥去伪膜,表面有溃疡。(与弓形虫区别),防制:,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需综合防治。 首选药物为痢菌净(乙酰甲喹),肌肉注射为2.55mg/kgw。510mg/kgw伴料。 药物防治:杆菌肽:500g/t料,连用21天。 呋喃唑酮:300g/t料,连用14天。 链霉素:30mg/kg体重,i.m.2次/天(1g/支),连用7天。,土霉素片:50mg/kg体重 土霉素针剂:20 mg/kg体重,2次/天,连用7天。 脱水严重者,补液或口服补液盐。VK,VC,小苏打,肌注与口服相结合。 管理:保持圈栏干燥、洁净。全进全出,空圈2个月以上。 灭鼠,灭蝇,隔离鸟和犬。全场消毒,全群用抗生素,连续30天以上,有时可以净化猪场。,第九节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 (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定义: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一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主要特征:血性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小肠后段出现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病原及抵抗力:,C型产气荚膜梭菌(C型魏氏梭菌),G,厌氧,有芽孢。、毒素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见图粪便样品涂片,有单一的大杆状菌)。 对外界抵抗力强,90,30min;100,5min才死亡。一般消毒剂均可杀死本菌体。,流行病学:,自然界和母猪肠道中存在本菌。7日龄以内的仔猪易感,13日龄最严重。发病率2070,致死率近100。两周龄为13%,三周龄为5%。,症状:,病程短,有的在出生后3天内全窝死亡,多为3天内发病。 最急性:无临床表现,迅速死亡。有的第1天发病,不排血便,第2天死亡。有的突然排出血便,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衰弱无力,濒临死亡。 急性的:较为常见,排红褐色血性稀粪,含少量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腥臭味,后肢沾满血便。病程两天,然后第3天死亡。,亚急性:持续性非出血性腹泻,粪便初期软,后期呈清水样,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食欲不振、消瘦、脱水,第57天死亡。 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灰黄色,糊状带黏液,逐渐消瘦,生长停滞,几周后死亡。,剖检:,病变在小肠(空肠)(见图肠管出血性病变),黏膜下层出血性坏死(见图肠粘膜出血),外观浆膜呈深红色,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肠浆膜下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有小气泡形成,肠内充满气体,内容物呈灰黄、红黄或暗红色(见图小肠出血性炎,肠管浆膜呈红色),内有坏死组织碎片。腹水成血色。膀胱黏膜有小出血点,肾皮质有小出血点,心外膜有点状出血。,防制:,仔猪出生后口服抗菌素(预防:青链霉素并用,8万IU/kg体重;治疗:10万IU/kg体重),每天23次。发病后,治疗效果差。泻痢宁(黄芩、地锦草、秦皮、地榆等 ):预防0.5g/头8万IU青霉素80mg链霉素。 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2周后二免,可保护仔猪。 仔猪出生后早期注射高价抗猪红痢血清(I.m.3ml/kg体重),获得充分保护。,第十节仔猪副伤寒(Swine paratyphoid) (猪沙门氏菌病 Salmonellosis),定义: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特征: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和慢性以顽固性腹泻和回肠和大肠发生固膜性肠炎为特征。,病原:,G菌,血清学复杂,无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主要有: 猪霍乱沙门氏菌 猪伤寒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抵抗力:对干燥、腐败、日光有一定抵抗力,在外界可生存数周或数月。601h,7030min。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流行病学 :,常见于6月龄以内的仔猪,但20日龄以内极少发生。24月龄多发,但密度大、环境卫生差、应激、有寄生虫、病毒感染时常发生流行。无季节性。消化道传播。子宫也可感染。 常与猪瘟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Symptoms,Weaners & Growers The acute septicaemia and pneumonia which may occur with S. choleraesuis may result in fever, inappetence, respiratory distress, depression, coughing, red skin and poor doing pigs. The skin of the extremities (i.e. tail, ears, nose and feet) become blue. Foul-smelling watery diarrhoea which may be blood stained, is a common feature. Yellow jaundice may result from liver damage and lameness from arthritis. Nervous signs resulting from meningitis. If untreated, mortality may be high. Infections with S. typhimurium usually are manifest by diarrhoea.,Sows Clinical signs of Salmonella choleraesuis and occasionally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 may include any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A high temperature. Depression. Loss of appetite. Congestion of the ears, snout and tail. Pneumonia. Coughing. Nervous signs. A smelly sometimes bloody diarrhoea. Death may occur in the acute phase of the disease.,症状:,急性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仔猪。发热,T4142。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后期腹泻,呼吸困难。耳、四肢、腹下等处皮肤紫斑(与猪瘟相似)。有的后躯麻痹,黏液血性下痢,14天后死亡。,下痢型(亚急性、慢性):多见于3月龄左右仔猪。发热,呕吐,沉郁,食欲不振。病猪寒战,喜钻草窝,堆积一处。水样黄色恶臭下痢,T40.5-41.5,结膜潮红,脓性分泌物,肿胀。中后期皮肤弥漫性湿疹,皮肤出现小坏死灶。病程23周或更长,消瘦,死亡(见图病猪消瘦,耳部皮肤发绀)。,剖检变化:,急性型:全身各脏器有一般败血症共同症状,即浆、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脾肿大,暗紫红色,橡胶皮样硬度。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见图肠系膜淋巴结呈索样肿)。肝肾肿大,有小出血点,肝实质有时出现针尖大黄灰色坏死点。肺水肿,充血。脑脊髓炎,胃黏膜淤血梗死,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见图回肠后段急性出血性炎)。,慢性型:盲肠、结肠粘膜肥厚,溃疡。肠管膨大。局灶性、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见图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肠炎,急性副伤寒肠坏死),呈糠麸样溃疡(见图大肠坏死肠粘膜凝结为麸样伪膜)。脾脏肿大,网状组织增生,肝有时出现黄色、灰黄色坏死小点。肺肿大,呈紫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大,切面呈灰白色脑脊髓样。扁桃体隐窝内充满黄灰色坏死物(见图)。,防制:,母猪产前1个月2次免疫;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饮水、饲料防污染; 弱毒菌苗或灭活苗,30日龄以上仔猪防疫; 氯霉素(为首选药物,一般是肌肉注射1mg/40kg)、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球虫宁、COSME等均有效。慢性猪及时淘汰、隔离。 输液、抗体疗法。,猪圆环病毒感染,定义: 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813周龄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病原:单链环状DNA,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 抵抗力:对酸性环境(PH3),氯仿或高温56或70)有抵抗力。,概述:1974年发现该病,命名为PCR1。 1994年发现该病的致病菌。猪断奶后多 系统衰竭综合佂由PCR2引起。其病症为 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染,呼吸综合佂, 皮肤炎和肾衰以及脾大面积坏死等。,流行病学:,易感性:断奶后仔猪易感,813周龄猪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