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模拟试题12有答案.doc_第1页
测量学模拟试题12有答案.doc_第2页
测量学模拟试题12有答案.doc_第3页
测量学模拟试题12有答案.doc_第4页
测量学模拟试题12有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学模拟试题 (一)一、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共15分)1地物:地面上固定性的有形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2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线北端顺时针计算到某直线所夹的水平角。3何谓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中有何用途?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为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距离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去定测图比例尺。二、填空题(共30分)1经纬仪的安置包括两项工作内容:一是(1),目的是(2);二是(3),目的是(4)。2平均静止的水准面称为(5),它有(6)个,是我国(7)的起算面。3直线丈量之前,应先进行直线的(8),以确保丈量的距离正确。4直线的坡度是其两端点的(9)之比。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10)。5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11)。6. 中误差计算公式:中,是( 12 ), v 是( 13 ), n 是( 14 )。7.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其来源可概括为(15)、(16)、(17)。8. 测量学是一门研究(18)和确定(19)的科学。9. 将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测设在地面上以便施工,这种工作通常称为(20)。10.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时,闭合差可按(21)成比例进行改正,改正数的符号应与(22)。改正后的高差总和,对于闭合水准路线应(23),对于附合水准路线则应(24)。11. 由角度测量原理可知,为了瞄准不同(25)和不同(26)的目标,经纬仪的望远镜不仅能在(27)面内转动,而且能在(28)面内转动。12. 对直线AB往返丈量结果分别为300.682m和300.658m,则相对误差为(29),AB长度是(30)。答:1(1)对中,(2)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在一条铅垂线上,(3)整平,(4)使水平度盘水平,竖轴竖直2、(5)大地水准面,(6)1,(7)高程3、(8)定线4、(9)高差与平距,(10)小5、(11)定向6、(12)真误差,(13)改正数,(14)观测次数7、(15)仪器误差,(16)人为观测误差,(17)外界条件影响误差8、(18)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9)地面点位9、(20)测设10、(21)测站数或水准路线长度,(22)高差闭合差的符号相反,(23)等于零,(24)等于终点与起点已知高程之差11、(25)方向,(26)高度,(27)水平,(28)竖直12、(29)1/12000,(30)300.670三、单项选择题(共9分)1、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a)恒为负; (b)恒为正;(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2、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其圆水准管轴应成( )位置(a)竖直; (b)倾斜; (c)水平; (d)和望远镜水平。3、已知AB两点的坐标x2x1=0.5m, y2y1=0.5m,则其坐标方位角12是( )(a) 45; (b) 315; (c) 135; (d)225o。 答:1.A 2.A 3.B四、是非判断题(共12分)(1)在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对)(2)地面上AB两点间的高差既可以是两点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也可以是相对高程之差。 (对 )(3)竖直角观测中,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盘左、盘右两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对 )(4)三种导线测量的形式,即闭合导线、附合导线与支导线,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测量结果最为可靠。 (错 )(5)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 ( 对)(6)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均采用梯形分幅编号,并以1:100万为基础。 ( 错)五、计算题(共37分)1、等外闭合水准测量,A为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列于表。试求各未知点高程。 点号距离D/km高差h/m高差改正数 v改正后高差 h+v高程 HA1.1-2.10175.18910.8+1.46821.0+1.46930.9-0.801A答: 点号 距离 D/km 高差 h/m 高差改正数 v 改正后高差 h+v 高程 H A 1.1 -2.101 -0.010 -2.111 75.189 1 73.078 0.8 +1.468 -0.008 +1.460 2 74.538 1.0 +1.469 -0.009 +1.460 3 75.998 0.9 -0.801 -0.008 -0.809 A 75.189 3.8 +0.035 -0.035 0 2、一段距离分三段丈量,分别量得 S1=42.74m, S2=148.36m,S3=84.75 m,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 m1=2cm,m2=5cm,m3=4cm,试求该段距离的总长S及其中误差ms。答:S=S1+S2+S3=275.85m S=S1+S2+S3是一个和差关系式,由和差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可得:mS2= m12+ m22+ m32=22+52+42=45mS=6.7cm即该距离为S=275.85m6.7cm3.已知控制点A、B和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现用角度交会法测设P点,试计算测设数据。并绘略图表示。答: 测量学模拟试题 (二)一、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共15分)1、绝对高程:地面上某点沿它的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2、直线定向:答: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所夹的角度。3、说明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地貌的基本形状(绘图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1)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等高线在图上的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缓;平距越小,则坡度愈陡。地貌的基本形状(绘图表示)请参见课本(农大的测量学第四版)126页内图7-97-13二、填空题(共20分)1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2)、(3)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4)、(5)、(6) 。3地形图上0.1毫米所表示的实地距离称为(7)。4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8),平距小的表示地面坡度(9)。5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10),测量上通常采用的标准方向是(11)。6地面上的点到(12)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到(13)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14)。7. 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15)分幅法;另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16)分幅法。8. 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为时,测设数据是(17)。9. 某点在6带中的横坐标的通用值为17456789.00,则该点在6带的带号为(18),位于中央经线的(19)侧,离中央经线的距离为(20)米。参考答案 答: 1(1)水平角,(2)水平距离,(3)高差 2(4)踏勘选点,(5)测角,(6)量边 3(7)比例尺精度 4(8)小(缓),(9)大(陡) 5(10)直线定向,(11)坐标北(坐标纵轴方向) 6(12)任意水准面,(13)大地水准面,(14)相等 7. (15)矩形,(16)梯形 8. (17)两个角度 9. (18)17带,(19)西侧,(20)43211米三、单项选择题(共12分)1、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可以消除(a)水准尺未竖直的误差; (b)仪器升沉的误差;(c)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2、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计算角度总是用右目标读数减左目标读数,其原因是(a)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顺时针增加的;(b)因为右目标读数大,左目标读数小;(c)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反时针增加的;(d)倒过来减可能得负数。3、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比单位观测值中误差缩小倍,由此得出结论(a)观测次数越多,精度提高越多;(b)观测次数增加可以提高精度,但无限增加效益不高;(c)精度提高与观测次数成正比;(d)无限增加次数来提高精度,会带来好处。答:(1)(c)(2)(a)(3)(b) 四、是非判断题(共20分)1、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 )2、通过圆水准器的零点,作内表面圆弧的纵切线称圆水准器轴线。 ( )3、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水平角观测,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每半测回均应归零。 ( )4、四等水准测量按国家规范规定采用仪器不低于3级, 视距长度不大于100米,前后视距差不大于3米,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5毫米。 ( )5、采用大平板仪测图时,大平板可以安置在测站边的任意位置。 ( )答:(1)(2)(3)(4)(5) 五、计算题(共33分)1、附合水准路线测量,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于表中,完成表中计算并求1、2、3点的高程。 点号测站数 n高差 h高差改正数 v改正后高差 h+v高程 HA12+2.785 m-10+2.77556.345m159.12018-4.369-17-4.386254.73413+1.980-11+1.969356.70311+2.345-9+2.336B59.03954+2.741-47+2.694+2.694答: 2、某楼房在施工中,为求第二层的地面高度,将水准仪安置在第一层地面,由室内地坪向上引点,已知室内地坪的高度为HA=50.000m,在A尺上的读数为a=1.254m。现将一钢尺悬挂在楼外,d处的读数为d=0.212m,将水准仪搬到第二层后,在钢尺上c处的读数为c=3.642m,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b=1.484m,求第二层的地面高程。答:求在第一层地面时仪器高:H=50.000+1.254=51.254m第二层地面时仪器高:H=51.254+(3.642-0.212)=54.664mB点的地面高程HB=54.664-1.484=53.200m3、导线计算中,两点间改正以后的坐标差如表,请计算各点的坐标。点号改正后坐标增量( m )坐标( m )XY XYA51.32480.735600.100400.200B65.59875.471C93.04644.139D78.772112.067A答: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