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阶级: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4)思想: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人广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5)组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成立1894年,檀香山1905年,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意义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军事: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形势成熟。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判断正误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密切相关的。()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结果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深化理解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中华民国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这一方面是对西方政治体制的仿效,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在确定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的情况下,革命派试图利用责任内阁制,通过议会选举,由革命党控制议会和内阁,进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袁世凯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同时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和退让。(2)结果: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误区警示(1)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仅仅是结束了绵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因为共和“徒有虚名”,其实际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归纳总结进入20世纪,真正引起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知识结构主题一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探究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史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考史料体现了哪些原则?据史料说明之。答案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探究点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史料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考由史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答案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2)评价进步性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b.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它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局限性a.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b.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主题二辛亥革命的影响史料一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史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思考(1)根据史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据史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答案(1)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1.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答案C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2.(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时人所著中国革命史一书指出:“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而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作者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材料中“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有关联,故D为正确答案。3.(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材料应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等关键词说明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A为正确答案。4.(2018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下列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推翻清朝统治成立兴中会组建同盟会建立中华民国A.B.C.D.答案D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2月推翻清朝封建统治;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组建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选择D项符合题意。5.(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指临时约法的意义是()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D.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与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临时约法的民主性,不能体现革命性,故A、C错误。材料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临时约法规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更有利于民主政治,故B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排除D。6.辛亥革命后的两年时间里,全国涌现出了500多家报馆,它们都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这表明辛亥革命后()A.大众传播媒介的根本变革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受尊重答案C解析“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反映出了人们对袁世凯的封建独裁统治的不满,同时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大众传播媒介的根本变革”,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反对袁世凯封建独裁统治,并非说明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排除B;言论出版自由权利是否受到尊重,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中国同盟会()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反映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2.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3.(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材料中“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故A为正确答案。4.(2019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挺进大别山答案B解析材料“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说明这一历史事件胜利后建都南京,废帝王,宣扬民主精神,由此判断出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B正确,排除C、D;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都南京,但等级秩序森严,不符合“寻民主”,排除A。5.(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意义在于()A.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B.事实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成为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D.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彻底完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表明是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A项正确;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之后才制订了临时约法,故B项错误;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是清帝退位,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故D项错误。6.(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C.意味着反封建任务的胜利完成D.标志着中华民国最终得到认可答案A解析由材料“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说明它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选A;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辛亥革命没有彻底胜利,排除B、C;中华民国不需要退位诏书的认可,排除D。7.(2018江苏宿迁高二选修第一学期期末)下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币。下列属于孙中山先生功绩的是()A.领导武昌起义并建立湖北军政府B.直接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结束帝制C.主持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武昌起义是由武汉的新军在特殊情况下的突然事件,此时孙中山尚在国外,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直接作用于皇帝的却是袁世凯,故B项错误;孙中山回国后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立即参与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近代中国也没有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故D项错误。8.(2019江苏省七校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废除了封建制度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C.否定了封建帝制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废除封建制度,排除A;由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排除B;由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就否定了主权在君,即否定了封建帝制,故C正确;材料“临时大总统”,可见属于总统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排除D。9.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承担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0.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出答案。辛亥革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而且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项错误;英国虽保留了君主制,但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采用了暴力方式,英国虽然采用了非暴力的方式,但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11.(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二模)“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导致一国”和“但对与”体现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仿效三权分立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目的是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是没有成效,故D项错误。12.(2018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答案C解析“此次革命”即辛亥革命,材料强调辛亥革命有“国体改革”的作用,A项强调的是推翻了清王朝,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B项错误;“国体改革”就是社会性质的改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形式上的资产阶级政权,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社会其他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没有清除,故D项错误。13.(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B.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C.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D.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答案D解析“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还是基本保留了原先的军事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说明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故D项正确。14.(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与材料中“剪辫令”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D项错误。15.(2018江苏镇江一模)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这反映出()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D.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与材料中“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逐步走向独裁复辟,着力维护民主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是民权主义,没有涉及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也并未真正的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