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doc_第1页
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doc_第2页
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doc_第3页
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doc_第4页
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2012-6-13 13:38:29突出重点 创新突破 推进民政工作跨越发展全市民政工作五年回顾和后五年规划一、近五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回顾近年来,全市民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民政为民、为民服务”, 找准切入点,创新思路,实施项目带动,突破发展,着力打造项目民政、品牌民政、创新民政、和谐民政,实现了由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格局的转变。思路:引领民政创新思路决定发展出路。新一届局党组正确分析民政工作现状,有效针对贫困山区实际,审时度势,探索创新,突破发展。从2005年提出的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主线,到2006年的实施项目带动、实现三项重点工作突破(五保集中供养、扶优工程、民间组织培育发展),2007年的完善体系、打造平台、推进突破、办好十件实事, 2008年的推进“八大体系建设”、实施“十大工程”,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科学有序的民政救助、保障和管理体系,再到2009年的完善九大体系建设、实施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项目化,始终坚持“超前思考、创新思路、试点探索、突破发展”,始终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分类指导、联县抓点”,始终坚持“抓典型、创特色、带全面、促推进”,彻底改变了以往民政工作仅局限于落实安排部署,无超前创新探索;工作求稳怕乱,平衡发展,重点不突出,工作无特色、亮点;苦干实干,但无为、无位。使项目带动民政工作成效彰显,重点工作突破发展,难点工作创新发展,常规工作整体发展,大民政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步入全省民政工作前列,赢得了“北学延安,南学安康”的美誉。2005年以来全市行风政风群众满意度测评民政系统连续四年蝉联第一,被评为优秀单位,今年又被确定为免评单位;07、08年精神文明“创佳评差”竞赛活动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最佳处局; 07、08年市政府综合考核获一等奖;2007年省民政厅综合考核获优秀单位,2008年获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工作先进单位。五保集中供养、农民安居工程、农村社区建设、灾害救助、扶优工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双拥等重点工作创出了特色,在全省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赢得了全省山地自然灾害演练现场会、五保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现场会、双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扶优工程作为优7、08、09年连续三年实施“万户扶优”工程,五年市上共投入补助资金1600余万元,扶持1200户困难优抚对象建房、2600户困难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资助1.5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出台实施了安康市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和安康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纳入医保。优抚补助大幅提高,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年共拨付兑现优抚资金 元,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先后6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确保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社会总体生活水平同步增长。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汉阴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制订实施了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措施,不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千方百计拓宽安置渠道。军休干部管理不断深化,在十个地市率先成立市军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服务不断规范优化。三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从零到村村有。针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农民家庭化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突出矛盾,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的现实。我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出台了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协会+企业”的模式,助推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开始启动推广;2006年新发展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585家,全市累计达627家,列全省之首,并召开了全市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2007年新培育发展719家,2008年新登记514家,全市总数量计达1816家,占全省多半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将实现全市240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在加大面上培育发展力度的同时,注重典型引路、重点培育,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的做法,受到民政部、省厅高度赞誉,作为全国典型介绍经验。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市社会组织已发展到3323个,其中社会团体29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09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218个,严格推行年检通报制,完善制定了民间组织登记规范流程,实行分类管理,依法管理规范推进,作用彰显。2、社会救助体系初步构建,常年救助保障30余万人。坚持重点突破、面上拓展、系统完善,坚持完善制度、增强救助效果、拓展救助渠道、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完善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逐步实现了从试点探索向动态规范化管理的迈进,并总结推广了低保“三四五”运行模式,即在工作程序上实行“三核准”、“三级五步”,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四确保”,在动态管理上实行“五坚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城乡低保金全部由信用社统一发放。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月人均补差由50元提高到163元。城市低保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2009年10月,全市保障24106户、48984人,支出保障金7868万元,月人均补差163元,并根据物价变化,先后5次增加物价补贴67元,适时提高补助标准。保障标准由2005年的130元/月人、月人均补差55元,提高到现在的165元/月人、月人均补差163元,分别提高了27%和196%。五年市、县两级财政足额配套6923万元,累计支付保障金28027万元,累计保障273.7万人次。农村低保稳步推进,实现从零起步到月人均补差70元的跨越。2004年率先在平利县试点;2005年按照“低标准、小范围起步,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的原则,出台了安康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全面启动;2007年全面实施,市政府出台了安康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召开了专题会议,落实提标扩面工作,将年收入693元以下的26.8万农村贫困人口分类分层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又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今年将提高保障标准,将年收入785元以下的26.8万农村贫困人口分类分层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月人均补差70元,并根据物价变化,先后2次增加物价补贴20元,合理提高补差标准。保障对象由2005年的2.4万人、月人均补差25元,提高到现在的26.8万人、月人均补差70元,分别提高了10倍和1.8倍。五年市、县两级财政足额配套5411万元,支付保障金4065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成效显著。覆盖城乡困难群众,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加大报销后二次救助力度,五年支出救助资金7470万元,全市累计救助1300人次。教育救助不断深入,圆梦工程大学生救助4年来累计救助 人。临时救助实现从零散向制度化的转变,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实现重大变革,市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市、县救助站实现全国联网微机管理,管理服务不断加强,救助量由2005年的3000余人次增加到今年的 人次。3、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创新提高,创出山区特色针对我市地理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十年九灾,风雹、洪涝、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损失惨重的实际,我市救灾工作紧紧围绕民政部“三个规程”,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提高,走出了一条“三个三”,即“三预防(做好救灾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搞好预备体系)、三应急(灾民应急撤离、应急安置、应急救助)、三规范(规范救助对象、规范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程序)”三位一体的灾害救助工作体系,“乡自为战,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的山地灾害应急救助经验在巩固中发展,取得了多次重大暴雨洪涝泥石流灾害和2008年“5.12”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去年抗震救灾受到民政部嘉奖表彰。五年累计下拨救灾资金27041万元,救助受灾群众77人次,重建农村房屋7.7万间。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全省山地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演练现场会2006年在我市成功召开,我市“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的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农民减灾安居工程卓有成效。2007年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在旬阳和其它县区21个乡镇试点,2008年召开了全市安居工程现场会,全面启动实施,当年市上下达专项补助资金2291万元,完成农民安居工程建房7097户、25306人、19189间,是省厅下达计划任务的2.6倍,今年已开工建设2958户、9520人,是省厅下达年度任务的1.3倍,下达补助资金2320万元。4、基层组织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城市社区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编制完成了安康市“十一五”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框架规划和安康市无办公用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完成城市无办公用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2008年建设2个县级、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45个社区服务站;今年新建3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27个社区服务站有序推进,三年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856元,市级配套265万元,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新突破。2007年石泉县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成效明显。2008年十县区全面实施试点工作,下拨建设补助资金281万元,完成23个农村社区建设,白河县1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快、起点高、有特色,服务职能发挥较好。今年初在白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现场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实行整体规划,分批实施,严格建设标准,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功能配置,大力推广白河经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