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课堂一 化学计算中的五大思维方法,考点一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示例1】 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 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53、32、43、97。下列正确的是 ( )。 A B C D,由此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 9 mL(6 mL1 mL)97,但因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答案 C,【应用1】 一定质量的碳和8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 A2.4 g B4.2 g C6 g D无法确定,答题模板 解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表示出理论差值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二是表示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置(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方程式最右侧);三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考点二 解答连续反应类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多个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应用3】 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0 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 g。 (1)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总结归纳 解题关键: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考点三 有关混合物类计算的“简化高手”:平均值法,【示例3】 可能混有下列两种杂质的硫酸铵样品13.2 g,与过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3 L气体,则样品中不可能混入的杂质是 ( )。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Cl CNH4Cl、NH4HCO3 DNH4Cl、NH4NO3,B项中两种物质中的氮元素含量均比硫酸铵中的高,C、D两项中两种物质的氮元素含量一种比硫酸铵中的高,一种比硫酸铵中的低,A项中两种物质的氮元素含量均比硫酸铵的低,依平均值原理知,样品中不可能混入的杂质是(NH4)2CO3、NH4Cl。 答案 B,【应用5】 现有80 mL 0.2 molL1的KOH溶液,将其和40 mL 0.5 molL1的K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则所得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 ( )。 A0.3 molL1 B0.35 molL1 C0.7 molL1 D0.4 molL1,【应用6】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2粉末95 g溶于水后,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AgCl 300 g,则该MgCl2中的杂质可能是 ( )。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解析 提供1 mol Cl所需各物质的质量(即“平均摩尔Cl质量”)分别为:,规律应用,考点四 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巧用终态分析法 终态分析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终态的存在形式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在一些多步反应或多种混合物的计算中,由于涉及到的反应繁多、数据不一或变化过程复杂,解题时如果逐一去分析这些反应或过程,按步就班的进行计算,往往会纠缠不清,导致思维混乱,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甚至无法解答。但如果我们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就会简化思维,从而快速求解。,【示例4】 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 2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 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1 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 )。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不能确定,【应用7】 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2.8%,含K2CO3 37.3%,其余为KOH。现取1 g样品加入到25 mL 2 molL1的盐酸中,多余盐酸用1.0 molL1 KOH溶液33.9 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溶液可得到固体 ( )。 A1 g B3.725 g C0.797 g D2.836 g,据题意反应结束后溶质只有KCl可知: n(KCl)n(Cl)n(HCl)0.025 L2 molL10.05 mol m(KCl)0.05 mol74.5 gmol13.725 g。 答案 B,【应用8】 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 A70% B52.4% C47.6% D30%,总结归纳 终态分析法是一种整体思维方法,可以概括为“抓住反应本质,巧妙跨越中态,借助守恒关系,利用终态列式”。因只考虑始态和终态,从而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考点五 极限思维的妙用:极值法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它是将题目假设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求得正确结论。极值法可以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解题速率。,【应用9】 向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5.8 g固体物质,则该固体的成分是 ( )。 ANa2SO3 BNaHSO3 CNa2SO3、NaHSO3 DNa2SO3、NaOH,解析 本题中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只可能有Na2SO3、NaHSO3、Na2SO3NaHSO3、Na2SO3NaOH四种情况,其中只有Na2SO3或只有NaHSO3时计算比较简单,故可先分别假设所得固体中只有Na2SO3或NaHSO3。假设所得固体全部是Na2SO3,则由钠原子守恒知可得到0.05 mol Na2SO3,质量为6.3 g;同理可求出当固体全部为NaHSO3时的质量为1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司机安全交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语文教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英语公招试题及答案
- 六上江苏期中数学试卷
- 化妆品厂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班前会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防护项目教程》课件项目3 Internet信息服务安全防护
- 2025年小学数学笔试试题及答案
- 史记荆轲传课件
- 2025年小学教师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云南红河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职测e类试题及答案
- 测绘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暨长郡二十校联盟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消防车辆安全行驶课件
- 偏瘫患者穿衣健康宣教
- 2025年邵东市招聘社区工作者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ab卷
- 气候变化与健康宣教课件
- 儿科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查房
-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