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创新教案(三篇)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创新教案(三篇)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创新教案(三篇)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创新教案(三篇)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创新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创新教案(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把“故宫博物院”搬进我们的课堂,在互联网时代已不是神话。利用制作精美、知识准确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帮助教学,一定会比“仅凭教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更快捷更高效。教学步骤一、上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浏览“故宫博物院总说”,导人课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课文内容的侧重点:本文虽名为“故宫博物院”,作者却按下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藏品、文物不表,只集中笔墨介绍了故宫建筑群,意在让读者对故宫有一大体了解。2、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外形、面积、规模),故宫建筑群的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故宫的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3、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先介绍故宫建筑群的特点,然后具体解说各建筑的位置、作用、特点,并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的总特征,最后总说赞叹。三、点击“紫禁城游览”之“故宫导引”,重寻作者行踪1、对照课文,从四条游览线路中选择最贴近作者行踪的一条(“两小时游览”路线图)进行参观。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推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有时还辅以方位词,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3、对照“两小时游览”路线图,逆向解说故宫:假如从神武门出发,沿中轴线由北而南行至午门,你将如何导游?四、点击“故宫导引”,零距离接近故宫1、阅读课文后,点击你感兴趣的故宫建筑,查阅相关资料(有文字介绍,有相关图像)。2、点击作者重点介绍的故宫建筑太和殿,借助网上介绍和课文内容向大家解说这一建筑的特点、作用,体会作者详写太和殿的目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3、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于建筑之中的,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来,此问可从建筑布局、衬托性建筑、内部陈设和装饰等方面来理解。4、你还想知道故宫哪些方面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喜好浏览相关知识。五、有人说“建筑是凝动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这些话语似乎都在暗示我们,建筑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你能从建筑与文化(亦或文化的一个分支)、建筑与人之类的话题中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吗?【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教无定法,但教要常新。教学内容固定、写法程式化的说明文,我们更要力求以“变”的方式打破说明文“不变”的格局,使不变的知识、课文、课堂因“变”而妙趣横生。本设计力图实现这一点。变种方法学课文,变些顺序说故宫,变个角度写故宫,三步都紧紧依托课文但又不拘泥于课文,充分体现学说明文重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特点。教学步骤一、观书上彩图,初识故宫建筑群的庞大繁复,导人课文。二、变种方法学课文1、方法介绍:图文对照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图片与文字对照起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其突出特点是直观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片,给人鲜明的印象。这种方法适于学习介绍复杂建筑群的说明文。2、教师示例:介绍“我们的学校”。3、学法实践:对照课文画出故宫的平面示意图(亦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完成)。三、变个顺序说故宫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这样说(由远及近的顺序)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图而行,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移步换景的方法)3、假如按不同功用将故宫的建筑分组,你可以逐次介绍(由主及次的逻辑顺序)四、变个角度写故宫1、作者从大处写故宫建筑群的布局,我从小处写故宫建筑的特色:写故宫里的彩绘,故宫里形形色色的门、殿顶、角楼,故宫里的龙饰、风图,故宫里的汉白玉栏杆、圆雕鳌头、铜狮、铜龟、铜鹤2、作者重点写故宫的建筑,我重点写故宫的文化:写故宫的建筑艺术,故宫的历史变迁,故宫的珍奇藏品,故宫的文献价值,故宫人的生活注:“变”教课文只是一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很多的“变:的内容和形式,上面只是一个例子。【资料整合平台】课文扩读材料: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祭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圃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拄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沫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使用建议:“不看故宫和天坛,不算到北京。”故宫和天坛都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两座建筑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都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极高成就。此文可给学生作为扩读材料,拓宽知识积累,提高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说明古建筑的一般顺序,同时了解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同时树立一种大文化观,珍视自己的身边文化载体,同时学会保护鉴赏一切人类的文化成果。重点、难点“能力目标”。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前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二、导语:学生讲解自己游览故宫的所见所闻导入三、识记重点字词四、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按照说明的顺序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本文的说明顺序具有以下特点:1、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建筑物。2、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根据课下查阅的关于故宫的各种资料,与全班同学更加详实地了解故宫的特点。五、揣摩品味本文大体按照游览的顺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的自豪感。快速朗读全文,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六、教师总结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布置作业: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交流所查的资料2、上台交流3、学生评价4、教师总结课后记:本课需要图文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被动接受永远不及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力求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达到更好学习课内知识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2、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3、德育目标: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2、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3、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设计(二):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造句略。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明确空间顺序: 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多媒体显示: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中国,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1、学生齐读58段。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明确: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六、说话训练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七、课堂小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八、布置作业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设计1、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2、选择你所在的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向别人介绍。3、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该如何走?请向同学们介绍,欢迎他们到你家做客。4、投影显示颐和园游览示意图:佛香阁是园内的建筑中心,登上佛香阁,放眼远望,你会看到哪些景物,请按照空间顺序作一简明的介绍。二、收集故宫相关的图片、资料,力求全面详细地了解故宫,以“故宫”为话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图书馆、网络皆可,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搜集)三、开放性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参考答案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1、故宫简介: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故宫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左右衔连文华、武英两殿。三大殿以北为内廷,内廷又分中、东、西三路,中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是御花园;中路两侧为东、西六宫。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