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典教案(三篇)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典教案(三篇)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典教案(三篇)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典教案(三篇)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典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典教案(三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体会要点:李大钊知道局势的严重性,知道自己身处的危险;李大钊知道自己的责任;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朗读要点:要读出坚决的语气,要读好两个反问句。(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体会要点: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4)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重。他的心被一种伟大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体会要点:“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安定沉着,是因为倔心中有“伟大的力量”。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 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面对穷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来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了,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从“我”由惊慌害怕:怕变为机智勇敢,说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说明这种力量的确是伟大的。朗读要点: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气的坚定,体会哪些词语要读重音。(如“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革命事业的信心)学习方法:这个句子是理解上的难点,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伟大的力量“才会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也可联系其他革命烈士的事例理解。(5)、“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体会要点:这是教育后代永远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也是教育后代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朗读要点:要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四、对李大钊或李星华倾吐情感以“李大钊爷爷,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对李大钊爷爷表敬意;汇报今天的幸福生活;表示继承革命传统。或以“李星华妈妈,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1 表示安慰。2 表示敬佩和向她学习。3 表示珍惜幸福生活。在学生说话思路打开以后,说话内容不要加以限制。五、作业指导1、思考练习3让学生把开头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连起来,多读几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这样写的好处。要让学生领悟到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心头的思想感情。2、思考练习4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不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值得深入领会的句子。如写敌人凶恶的句子,也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是描写环境的词语,可以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动作、语言的词语等。在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后,应放手让学生读和抄。3、可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李大钊写文章,在班里交流。(注:课文系人教版大修订教科书第十二册精读课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二)时代背景简介。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被难日(n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可以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妈妈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五)理解词语。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靠日本人的卖国头子。(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快乐的活动场所。(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老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书籍:书的总称。慈祥:和蔼、安祥。僻静:偏僻、安静。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严峻:严厉、严肃。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轻易:随随便便。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恐怖:惊慌、害怕。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七)作业。1.熟读课文。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二)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三)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2.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三、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被捕以前:(17自然段)被捕经过:(818自然段)在法庭上:(1929自然段)被害以后:(3033自然段)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二)学习第一段。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写了两层意思:(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三)指导朗读。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四)学习第二段。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7.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2.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2)老师范读。(3)跟读,体会感情。(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2)讨论问题。(3)发言总结。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五)练习设计: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答案:(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六)作业:有感情地读课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课文7段,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