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691-2005 原产地域产品 狗牯脑茶》与《GB 2716-1988》相比,涉及的变更主要在于两份标准关注的领域和内容完全不同。《GB 2716-1988》是中国关于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规定,它主要涵盖了食用植物油的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以及标签标识等方面,旨在确保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与卫生。而《GB 19691-2005》则是一个针对特定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专门规范了狗牯脑茶这一原产地域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特征,确保其独特性与品质,内容包括了产地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工艺、感官品质指标、理化指标及安全卫生要求等。
具体变更点概述如下:
-
适用范围:《GB 2716-1988》适用于所有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而《GB 19691-2005》仅适用于狗牯脑茶这一特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内容重点:前者侧重于食用植物油的卫生和安全指标,如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等;后者则侧重于狗牯脑茶的地域特色、种植加工技术、品质特性和鉴别方法,包括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及叶底等感官指标,以及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等理化指标。
-
标准性质:《GB 2716-1988》属于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GB 19691-2005》则是特定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强调地域性和产品特色保护。
-
发布时间与更新:《GB 2716-1988》发布较早,而《GB 19691-2005》发布时基于更现代的质量控制理念和技术标准,反映了对特定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GB 2716》在后续也有更新版本,例如《GB 271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新版本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但无论如何,这两份标准由于关注对象的本质不同,直接比较变更的具体条款并不适用,它们各自服务于不同的监管和保护目的。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I CS 6 7 . 1 4 0 . 1 0X 5 5沥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1 9 6 91 - 2 0 0 5原产地域产品狗枯脑茶P r o d u c t o f d e s i g n a t i o n o f o r i g i n o r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i n d i c a t i o n -G o u g u n a o t e a2 0 0 5 - 0 3 - 2 3 发布2 0 0 5 - 0 8 - 0 1实施中 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 质量 监督检 验检 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 1 9 6 9 1 - 2 0 0 5目次前言 1 范 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原产地域保护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分级 , 6 要求 , , , , , 7 试验方法 , S 检验规则 , 9 标志、 标签 , , , , 1 。 包装、 运输、 贮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 A ( 规范性附录) 狗枯脑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图GB 1 9 6 9 1 - 2 0 0 5前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本标准根据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及 G B 1 7 9 2 4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而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江西省标准化协会、 遂川县狗枯脑茶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余国平、 胡奕浓、 徐建、 郭长生。GB 1 9 6 9 1 - 2 0 0 5原产地域产品狗枯脑茶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狗枯脑茶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 术语和定义、 分级、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标签和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狗枯脑茶 。2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7 7 1 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 T 8 3 0 2 -2 0 0 2 茶取样 GB / T 8 3 0 4 -2 0 0 2 茶水分测定 GB / T 8 3 0 5 -2 0 0 2 茶水浸出物测定 G B / T 8 3 0 6 -2 0 0 2 茶总灰分测定 G B / T 8 3 0 7 -2 0 0 2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 B / T 8 3 0 8 -2 0 0 2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G B / T 8 3 0 9 -2 0 0 2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钡 1 定 G B / T 8 3 1 0 -2 0 0 2 茶粗纤维测定 G B / T 8 3 1 1 -2 0 0 2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 B 9 6 8 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 B 1 1 6 8 。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NY 5 0 1 7 -2 0 0 1 无公害食品茶叶 S B / T 1 0 0 3 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要求 S B / T 1 0 1 5 7 -1 9 9 3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 9 9 5 第 4 3 号令定量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原产 地域保护范 围 狗枯脑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的范围, 为江西省遂川县现辖行政区域, 见附录 A4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狗枯脑茶 g o u g u n a o t e a 在本标准第 3章规定的原产地域范围内, 采自当地茶树品种或选用适宜的良种进行繁育、 栽培的茶树幼嫩芽叶, 经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条索紧结秀丽、 色泽黛绿莹润、 香气清新高雅、 汤色橙亮清碧、 滋味鲜爽浓醇、 回味甘爽悠长及叶底鲜活明亮为主要品质特征的绿茶。GB 1 9 6 9 1 - 2 0 0 55分级 狗枯脑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供特级 ( 俗称“ 特贡,)、 贡品特级( 俗称“ 贡品” ) 、 珍品特级( 俗称“ 珍品” ) 、 特级、 壹级、 统级六个等级。6要求6 . 1 自然环境6 . 1 . 1 地貌 丘陵山地为主, 属罗霄山脉南麓, 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 4 5 0 m以上。6 . 1 . 2 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阳光充足, 四季分明,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平均气温 1 7 左右, 全年无霜期在 2 8 4 d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 1 4 7 1 mm, 平均日照 1 7 2 0 h , 日照时较短, 多漫射光, 昼夜温差较大。6 . 1 . 3土壤 中、 低山沟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 黄棕壤、 棕壤和麻砂泥土。低山、 丘陵沟谷区土壤类型为红壤和山地黄壤。土壤 有机质含量不少于3 . 0 %, p H值 5 . 0 -6 . 5 .6 . 1 . 4植被 本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不少于 7 0 , 茶树种植区利用山坡及山脚地开垦, 开垦时保护和恢复山顶、山腰及道路旁的用材林和经济林植被。6 . 2 茶园管理6 . 2 . 1 幼龄期 主要包括抗旱保苗、 间苗补缺、 中耕除草、 合理追肥、 增肥改土、 定型修剪、 打顶轻采和病虫防治6 . 2 . 2 成龄期 主要包括中耕除草、 深耕改土、 茶园施肥、 铺草和灌溉、 合理采摘、 防治病虫害和茶园修剪。6 . 3 鲜叶采摘 特供特级于清明前一芽, 贡品特级于谷雨前一芽, 珍品特级于立夏前一芽一叶初展, 特级于立夏前一芽一叶开展, 壹级、 统级于清明至处暑时节一芽二叶开展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每批采下的鲜叶嫩度、 匀度、 净度、 鲜度应基本一致。6 . 4 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摊青杀青初揉杀二青复揉整形提毫足干6 . 5 感官指标 各级茶的感官指标应符合表 1要求。 表 1 狗枯脑茶感官指标级别项目外形内质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供特级细嫩微卷匀整纤秀嫩绿披毫匀 整洁 净嫩香高锐带花香鲜醇甘甜嫩 绿 明亮嫩 绿 鲜 活贡品特级细 紧 微 卷 匀 整黛 绿 多 毫匀 整洁 净清香高郁尚有 花香鲜醇回甘嫩绿明亮嫩绿匀齐珍品特级细紧微卷 整齐绿 润匀 整洁 净清香持久鲜 浓 爽 口黄绿明亮黄绿匀整GB 1 9 6 91 - 2 0 0 5表 1 ( 续)级别项目外形内质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 级紧 结 卷 曲 尚 匀 整尚绿 润匀 整洁 净清 香醇 厚 回甘黄 绿 明 亮黄 绿 完 整壹 级紧 实 卷 曲黄 绿尚 匀 整尚净尚 清 香浓 厚绿 黄 尚亮绿 黄 完 整统 级壮 实 卷 曲墨 绿尚 匀 整尚净纯 正尚 浓 厚黄 尚亮绿黄尚整6 . 6 理化指标 狗枯脑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规定 表 2狗枯脑茶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6 . 5粉末/(%)夏1 . 0总灰分/(%)簇6 . 5水浸出物/(%)妻3 8. 0粗纤维/(%)镇1 4. 0水溶性灰分, 占总灰分/(%)妻4 5. 0酸不溶性灰分/(%)毛1 . 0水溶性灰分碱度( 以K OH计)1 . 03. 06 . 7 卫生标准 应符合 NY 5 0 1 7 -2 0 0 1中的4 . 5规定。6 . 8 净含f偏差 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 9 9 5 第 4 3 号令规定。7试验 方法7 . 1 抽样 按GB / T 8 3 0 2 -2 0 0 2 规定执行。7 . 2 感官指标 按 S B / T 1 0 1 5 7 -1 9 9 3 规定执行。7 . 3 理化指标7 . 3 . 1 水分检验 按 G B / T 8 3 0 4 -2 0 0 2 规定执行。7 . 3 . 2 粉末检验 按GB / T 8 3 1 1 -2 0 0 2 规定执行。7 . 3 . 3 总灰分检验 按GB / T 8 3 0 6 -2 0 0 2 规定执行。7 . 3 . 4 水漫出物检验 按G B / T 8 3 0 5 -2 0 0 2 规定执行。GB 1 9 6 9 1 - 2 0 0 57 . 3 . 5 粗 纤维检验 按GB / T 8 3 1 0 -2 0 0 2 规定执行。7 . 3 . 6 水溶性灰分检验 按GB / T 8 3 0 7 -2 0 0 2 规定执行。7 . 3 . 7 酸不溶性灰分检验 按GB / T 8 3 0 8 -2 0 0 2 规定执行。7 . 3 . 8 水溶性灰分碱度检验 按 GB / T 8 3 0 9 -2 0 0 2 规定执行。7 . 4 卫生指标 按 NY 5 0 1 7 -2 0 0 1中5 . 2规定执行。7 . 5 净含f偏差 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 9 9 5 第 4 3 号令执行。8检验规则8 . 1 组批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82抽样 每批随机抽取样品 2 k g .8 . 3 出厂检验8 . 3 . 1 出厂检验项 目为感官指标, 水分, 总灰分和粉末, 净含量偏差。8 . 3 . 2 产品应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 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 方可出厂。8 . 4 型式检验8 . 4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 a )工艺有较大变化时; b )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e ) 合同规定时。8 . 4 . 2 型式检验项 目为本标准 6 . 5 , 6 . 6 , 6 . 7 及 6 . 8 所列的检验项目。8 . 5 判定规则8 . 5 . 1 凡劣变、 有污染、 有异气味和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产品, 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并不得复检。8 . 5 . 2 除 8 . 5 . 1 规定的项目外, 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 可按 8 . 2条规定从原样中抽取双份样品, 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 复检结果符合要求可定为合格, 如仍不合格, 则判为不合格产品。标志 、 标签 获得批准后, 产品外包装上可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和产区名称。标签应符合 G B 7 7 1 8的规定。9 . 2 运输包装箱的图式标志应符合 G B / T 1 9 1 的规定1 0 包装、 运输、 贮存1 0 . 1 包装1 0 . 1 . 1 内包装材料应符合 G B 1 1 6 8 0 , G B 9 6 8 3 的要求。 aGB 1 9 6 9 1 - 2 0 0 51 0 . 1 . 2 外包装盒及包装容器应采用干燥、 清洁、 无异味以及不影响茶品质且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制作, 包装应牢固、 密 封、 防 潮, 以 保护茶品 质。 包装规格应符合S B / T 1 0 0 3 5 要求。1 0 . 2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 干燥、 无异味、 无污染; 运输时应防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