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哈尔滨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pt_第1页
2010年哈尔滨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pt_第2页
2010年哈尔滨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pt_第3页
2010年哈尔滨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pt_第4页
2010年哈尔滨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赠从弟 刘桢 东汉末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作者简介】 刘桢(? 217),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建安七子之一。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注释】 1、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2、亭亭:高耸。 3、瑟瑟: 风声。 4、罹:遭受。凝寒:严寒。罹凝寒:遭受严寒。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霜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亭亭”,高耸,写出了松树的高耸挺拔;谷中风声“瑟瑟” ,写松树生长环境 之恶劣,烘托(反衬)松树之坚强。,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猛烈的风声,是恶劣的环境,烘托(反衬)松树的刚劲。 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这里用冰霜之惨凄(环境恶劣),进一步烘托(反衬)松树的终年“端正”。,4、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这两句用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诗的主旨:松树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刚劲”“端正”,是由它们的本性决定的,含蓄地劝勉堂弟,做人要像松柏一样,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要保持自己的节操;同时,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1、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秋风,毫不动摇。,2、这首诗通篇赞美松树不畏风霜冰雪、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目的是什么? 2、旨在勉励从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坚守不拔,保持自己的操守。这里,松树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况。,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突出风之大,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3、C,1、这首诗是怎样使用反衬手法的? 答: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还写了猛烈的风和凄惨的冰霜,这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以环境之恶劣反衬(烘托)松柏之坚贞自守。,2、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松树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刚劲”“端正”的本性。这启示读者,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保持自己的节操,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答: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秋风,毫不动摇。 4、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答:c,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5),唐朝初年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注释】 1少府:官名,即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和军事。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 2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城阙:这里指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3五津:蜀中的长江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为五津。 4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5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比邻:近邻。这两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6无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是一首送别诗。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诗相赠。劝慰朋友:只要彼此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如同近邻一样,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虽为送别诗, 却全无一般送别诗的凄凉、伤感 ,而表现出宽阔的胸襟和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心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这是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练习】 1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赏析。,1只要世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即使远在天涯,也近如比邻。虽为送别,但无伤感之情,诗人胸襟开朗, 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诗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3、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2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并没有正面抒写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却写对朋友的婉言劝慰与鼓励,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远大抱负,又充满了对朋友的真挚情谊。,3、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3、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 4、体会“风烟望五津”句中“望”的深层含义。 4、望,远远地看见。表明诗人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5、高适的 中的“ , ”与本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风格基本相近,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两句的格调却截然不同。 5、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画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炼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望”是“远远地看见”。表明诗人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到的目的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思想感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虽为送别,但无伤感之情,诗人胸襟开朗, 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5、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B,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答:C,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燕台,亦即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幽州,唐时幽州州治蓟,是古代燕国的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大兴县。 2、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等。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3、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4、悠悠: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5、怆然:伤感的样子。 6、涕:眼泪。,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朝廷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这首短诗,就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练习题】 1、解释:悠悠 怆然 1、渺远的样子;悲伤的样子。 2、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3、“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5、这首诗在谴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5、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和空间的广袤无边,抒发了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 和不知自己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6、思想感情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贤明君主。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想报效国家却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和孤独感。,7、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画面: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吊古伤今,我不由忧从中来,潸然泪下! 赏析:天地悠悠,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以背景烘托人物,分外动人。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8、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只见宇宙茫茫,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三、问题研讨与练习: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什么人? 答:“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3、这首诗是怎样使用衬托手法的? 答: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 诗人慷慨悲壮、孤独寂寞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答题提示:背景-衬托-主人公),4、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不减它动人心魄的力量。请就此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和空间的辽阔无际,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所以千百年来,它一直引起人们的共鸣。,5、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 终南别业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官至尚书右丞,所以又称他为“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了解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终南山。别业:即别墅。 中岁:中年。山陲:边缘。 兴:兴趣。胜事:快意之事。 值:遇见。无还期:没有一定的时间。,译文:(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思想感情: 这首诗意在极写诗人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诗描写了“行”、“到”、“坐”、“看”的行动,选取了自由流淌的流水和自由飘荡的白云的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闲适悠然的心境和超然物外的风采。,3、诗中最后一联诗人“偶然值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写出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进一步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4、谈谈“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偶然”的表达作用。 偶然在林中遇见一位老者,我就与他谈笑聊天以至于忘记了回家。“偶然”贯穿上下,乘兴出游、行至水穷、坐看云起、遇见林叟,都是偶然之间随意而为,写出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和超然物外的风采。,5、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宣州:今安徽宣城,交待饯行的地点。 2、谢脁楼:相传为南齐诗人谢脁在宣州任太守时在陵阳山上所建。又名北楼或谢公楼。,3、校书叔云,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 4、蓬莱文章: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所以这里指汉代的文章。 建安骨:汉朝建安七子的风格。这是盛赞叔父的文章写得好,具有汉代建安风格。 5、小谢:即谢脁,南朝齐国诗人,后人将他与南朝时宋国诗人谢灵运并列,故称小谢。这里用小谢自喻,作者是想说自己的诗也像小谢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6、俱怀逸兴:(我和叔父)都满怀飘逸豪放的兴致。 7、览通揽:摘取。 8、称意:称心如意。 散发:形容狂放不羁。(古人都要束发,散发表示叛逆) 9、弄扁舟:指隐居于江湖之中。(指过陶渊明一样的隐居生活) 扁舟:小船。,【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叔父)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这两句也可合在一起理解:作者把叔父李云和自己的文章与汉代文章、魏朝的诗歌和南朝齐国诗人小谢的成就相提并论)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指过隐居生活)。,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全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象谢朓一样清丽秀奇。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丽的风格,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览”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出宝刀去砍断流水,水流得更猛了;举起酒杯痛饮,结果反倒愁上加愁。这里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诗人极力想摆脱烦忧苦闷,而忧愁却无法排遣;对偶,“抽刀断水”对“举杯销愁”,“水更流”对“愁更愁”,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愁绪,反而加重了内心的痛苦。,6、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能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头散发,泛舟江湖,隐居起来。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1、试描绘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 1、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南方飞去。 (面对此景,诗人在高楼上开怀畅饮。) 2、从表现技法的角度赏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这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想抛开烦恼、酣饮高楼的豪情。 3、诗中表现诗人具有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4、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览”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 5、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这两句的意思是,举起酒杯想借酒消愁,反而愁上加愁,就好像抽刀断水水流更猛一样。这里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抽刀断水水流更猛,比喻借酒消愁而愁上加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解的内心的苦闷;对偶,“抽刀断水”对“举杯销愁”,“水更流”对“愁更愁”,句式整齐,音韵和谐。,6、“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表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 的高贵品质。 6、不肯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 7、“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7、既表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不肯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1、有人说,作为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开头不太整齐,不如把它改写得整齐一点。你的看法呢? 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文章开头散文句法的应用,更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长长短短随意自如的散文句式使作者的感情如骏马脱缰,恣意纵横,烦乱、忧愤之情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2、在“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日“、”水”、“愁”等字重复出现。这是不是太重复? 答:不是。这几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种复沓的节奏美,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3、试描绘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 答: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南方飞去。 4、诗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 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主要内容: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二、诗句大意与赏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长安街上细雨蒙蒙,滋润如酥。远远望去,草色青青,近看却没有了绿色。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 。 第二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1、天街:京城的街道,指长安街。 2、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唐代诗人,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时任水部员外郎。 3、酥:乳汁。这里指春雨的滋润。,2、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