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隋唐五代》PPT课件.ppt_第1页
《科技史隋唐五代》PPT课件.ppt_第2页
《科技史隋唐五代》PPT课件.ppt_第3页
《科技史隋唐五代》PPT课件.ppt_第4页
《科技史隋唐五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史,隋唐五代时期,与上一 个时期相比、盛唐期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相对少了一些,而把前代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达到空前的的程度,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实实在在的农业粮满天下仓,这时期的农业,从科学技术角度来看,首先得益于农田水利的发展 隋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 南粮北调的主要通道 全长4000-5000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现代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南方农业的兴起与水利的发展,使水田生产和技术得以迅速地提高。 发明犁具江东犁 唐陆龟蒙耒耜经 还有铁塔、耙 耖,唐代,茶的生产异军突起 陆羽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叶的专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盛世的象征都城与建筑,一、中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隋唐长安城 隋代 宇文恺 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周长36.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 命名大兴城,唐代改回长安城,二、宫殿与装配式建筑 唐大明宫内的麟德殿 最先展现在历史上的装配式建筑,是宇文恺设计制造的观风行殿。 何稠六合城,三、世界桥梁史上的千古奇迹 河北赵县城南安济桥(赵州桥) 隋代李春设计制造,单孔拱桥全长50.82米,单孔净跨径长37.3,拱矢高为7.23米。 主拱券的两肩各设有一个小拱券xun ,所以称为敞肩式。,桥的主拱券是用“纵向并列法”砌成的,即由28道独立的拱券并列组成。这样砌法的好处是: 首先可以节约砌券所用的“鹰架” 其次维修方便 第三是如果局部的地基有变动,也只影响少数几道拱券,而不影响大桥的整体。 缺点是各道拱券间缺乏拉力,很容易外倾以至全桥崩塌。 克服缺陷的办法:一是在28道拱券的横向方位上装了5根铁条。二是在横向相邻的拱石间也开槽并装上腰铁,使28道拱券联成一个整体三是在大拱券与两端小拱券的外侧上都盖有护拱石一层。四时在护拱石间每侧设有勾石六块,勾住主拱石。五是对桥面采取“收分”的处理措施,用弹拱理论进行检验,发现这座桥的拱轴线与恒载压力线极具接近,几相吻合。,天学:道、僧、客、士竞风流,成就斐然:在天文观测、仪器制造、历法编纂、史料汇集、天学普及等方面都进展快速,一、开国道士李淳风,成就: 1.修撰晋书天文志 2.撰著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 将风力分为十级 现代通用标准:012级(共13级),英国人蒲福所定 3.设计制作新浑仪 这台浑仪的底脚吸取了北魏浑仪的优点,设有十字基准。它的仪器部分,在原来六合仪与四游仪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三辰仪。 撰成法象志,对各代的浑象作了一个分析总结。 4.重新编制新历(麟德历) 吸收了隋朝刘焯皇极历的成果,最主要就是定朔的技术 定朔技术不用闰周,直接在没有中气的月分安置闰月,二、一行僧与大衍历,一行(683-727),俗名张遂,邢州巨鹿人。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征召一行入京主持编制新历。 前期准备: 首先,一行与梁令瓒合作,由梁具体主持制成了新的黄道游仪与水运浑象。 水运浑象特别创造发明报时的木人,成为中国最早的机械报时装置。 其次,一行用新制的黄道游仪开始了坚持不懈的观测,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数据。 再次,一行主持进行了一次大地实测活动。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测,一行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复矩”的工具。,这次测量有重大意义: 测量共设13个点,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至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今蒙古境内)、南到北纬17度多的林邑(今越南境内)、遍及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意义: 1.彻底推翻了自周髀算经以来“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误说。 2.提出了“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论,换算成现代数值,即南北相距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1度。 无意间测得了子午线的长度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正式开始制订新的历法,二年后写出初稿,728年由张说、陈玄景整理完成。 大衍历贡献: 1.编写体例:吸收刘焯皇极历的编写优点,共成七篇,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日行盈缩:大衍历进一步测定了太阳周天的1/4约为91.31度,从秋分到冬至与从冬至到春分都各行88.89天。而从春分到夏至与从夏至到秋分则各行93.37天。 3.定气计算:刘焯发明了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的计算方法,大衍历则更发明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使得确定节气的计算更为精确。 4.交食计算:,三、印度客裔瞿昙悉达,五代人:瞿昙逸、瞿昙罗、瞿昙悉达、瞿昙巽、瞿昙宴 瞿昙悉达曾在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奉敕翻译印度的九执历,不久又奉敕编撰了开元占经。 开元占经是一部星占学的集大成著作,全书共120卷约60万字。 开虽然是一部星占学著作,但它在天文学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与地位,因为许多的天文学成果,幸赖此书才得以保存下来。 开元占经是一部编纂型的著作,引书达409种,其中许多书在后世早已失传。,与天文学有关的主要有: 一是辑录了唐代以前有关宇宙结构与运动的理论。 二是辑录了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巫咸三家的星经与星表,保存了古代有关二十八宿的距度值,还汇集了有关日月五星及全天恒星的有关史料。 三是收录了自古六历起至麟德历共29部历法的上元积年、日法等主要数据,其中古六历与神龙历等都是唯一可见的史料。 四是辑录了大量的纬书材料 五是全文载录了李淳风的麟德历,可以用来校勘、补足新、旧唐书所载的麟德历。 六是全文收录了瞿昙悉达自己编译的九执历 七是辑录了古人有关风云雨雪等气象方面的资料。,四、王希民与步天歌,步天歌是一首记载全天恒星的通俗性诗歌。 星官:为了在认识恒星时更容易识别与记忆,人们将几颗恒星组成一个星官(即西方的星座),又将若干星官组成一个大的体系。最早的体系就是二十八宿,后来形成为三垣二十八宿的恒星体系。 共283官1464颗恒星。 北魏张渊观象赋、隋李播天文天象赋、唐初玄象诗,三垣 (一)紫微宫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座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乙太乙当门路。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东藩左枢连上宰,少宰上辅次少辅,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西藩右枢次少尉,上辅少辅四相视,上卫少卫七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阴德门星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巅,六甲六星勾陈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间。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天床六星左枢右,内厨两星右枢对,文昌斗上半月形,稀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公,太尊只向三公明,天牢六星太尊边,太阳之守四势前。一个宰相太阳侧,更有三公向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圆,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着开阳淡。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枢精,第二第三璇玑是,第四名权第五衡,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天枪明。,(二)太微宫 上元天庭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三黑九卿公背旁,五黑诸侯卿后行。四个门西主轩屏,五帝内座于中正,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常陈七星不相误,郎位陈东一十五。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宫外明堂布政宫,三个灵台候云雨。少微四星西北隅,长垣双双微西居,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三)天市宫 下元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墻二十二,当门六角黑市楼门左两星是车肆,两个宗正四宗人,宗星一双亦依次,帛度两星屠肆前,候星还在帝座边。帝座一星常光明,四个微茫宦者星,以次两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垣北九个贯索星,索口横者七公成,天纪恰似七公形,数着分明多两星。纪北三星名女床,此坐还依织女傍,三元之像无相侵,二十八宿随其阴,水火木土与并金,以次别有五行吟。河中河间晋郑周,秦连巴蜀细搜求,十一星属十一国,梁楚韩邦在尽头,魏赵九河与中山,齐越吴徐东海间,燕连南海尽属宋,请君熟记有何难。,唐代敦煌古星图,步入科举时代的数学,在国家学校中设置数学教育,在科举中设立明算科。 评价:振兴数学的举措,值得肯定 规定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十部算经”。,地学繁荣中的四大代表,一、贾耽的书与图 贾躭(730-805),字敦诗,河北沧州人,曾任唐宪宗时宰相。 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一轴,附说10卷 最大成就: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与海内华夷图 海内华夷图 内容与成就:旧唐书贾躭传记载:全国广三丈,长三丈三尺,以一寸折百里为比例(即1:1800000),则全国所涵盖的区域达到东西广约3万里,南北长约3万3千里。 图中以黑色标注古代的地名,以红色字标注当时的地名。,二、李吉甫与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曾在唐宪宗时任宰相。 元和郡县图志: 全书54卷,记载当时全国10道中州县的沿革、道里、山川、户籍、贡赋、古籍等情况。 原书在四十七镇的镇前都有地图,但已佚失。这些地图虽然佚失了,但因为在书中对各州郡府都标明了具体的范围里数,还依八到(8个方向)标明了重要的山川关隘,名胜古迹的方位与到郡、县的距离。 对有关国计民生、政治军事的内容,记载特别的详细 体例上延续了尚书禹贡与汉书地理志的传统体系,但更加完善,更加严密。,三、玄奘与大唐西域记,玄奘(602-664),俗名陈祎,洛阳缑氏(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玄奘西游:从长安出发,经历千辛万苦,只身跋涉五万余里,经中亚、南亚当时的110多个国家和地次伟大的旅行。区,历时近20年,完成了世界史上的 回国后撰写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历史地理的宝贵文献。,大唐西域记题为玄奘译,辨机撰,实际上是玄奘口述,辨机笔录。全书共12卷,采取地方志的编写形式,介绍了他亲眼目睹的110个国家与地区,以及传闻中的28个国家与地区的地理位置、疆域情况、历史沿革、都城规模、山川地理、气候物产、风俗文化、宗教情况等等。同时,书中采收了许多文献记载、佛典记事、旧世传说。 书中对印度的记载特别详细。 全书口语色彩比较浓。 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窦叔蒙与海涛志,关注潮汐: 东汉王充论衡潮汐的产生与月亮的运行有关 三国严峻潮水论 窦叔蒙海涛志(又名海峤志) 窦叔蒙,浙东人 内容: 1.潮汐“轮回辐次,周而复始”。 2.推算从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冬至到太初上元冬至积年数为79379年,积日数为28992664日,积涛(潮汐)数为56021944次。我们推算海涛志的潮汐周期为12小时25分12秒强,跟现代通用的12小时25分相当接近。 3.创制了简便易查的潮汐变化图表,炼丹炉中的轰鸣,硫磺 硝 诸家神品丹法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伏火矾法 真元妙道要略 皂角子、马铃、蜜,印刷第一篇,雕版印刷:指将文字或图画先反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再在板上涂上墨,又把纸平整地铺在地板上,用刷子均匀地轻轻刷遍,最后将纸揭下来。 发明雕版印刷的条件材料、技术、习俗 材料 技术:反刻文字与图画 墨拓技术 习俗:书写的习惯问题,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废像遗经,悉令雕撰”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的陀罗尼经,刻于公元704751年间。 现存最早的明确标有出版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由王介出资刻印的金刚经 应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已经有了商业印刷。 主要印刷宗教用品、文教用品以及科技及日用品。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由冯道等提倡发起刻印儒家经典,药事药典药王,一、医药的国家管理 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医药机构与医药教育制度 医疗机构:尚药局,设有奉御2名,直长4名,总人数三百多名。 太医署 医药教育:太医署设太医令、以丞、医监、医正 分医学与药学两大部分 医学部分,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医科细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针科学经络、针刺。按摩科主学导引、推拿与跌打损伤 药学部分,设有专职官员与主药、药童等。,医生选拔制度: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仿照国子监科举制的选用方法,包括生徒、贡举、制举三种方式 医事法规的立项已经开始较为全面完善,二、第一部官修药典,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经苏敬提议,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共修新本草。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英公本草、英公唐本草,全书54卷,分为三大部分:1.本草20卷;2.药图25卷,目录1卷;3.图经7卷。 收药物850种,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