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4《作文分论之如何使用自然事物》.ppt_第1页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4《作文分论之如何使用自然事物》.ppt_第2页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4《作文分论之如何使用自然事物》.ppt_第3页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4《作文分论之如何使用自然事物》.ppt_第4页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4《作文分论之如何使用自然事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4作文分论之如何使用自然事物,自然事物就是自然存在,不依赖人类的反应活动而独立自在的事物。,景观类 植物类 动物类,日月 风雨珍珠 沙砾朝露 浮云大海 高山大漠 草原森林 火焰,梅花 兰花昙花 菊花小草 种子青松 白杨荷花 翠竹浮萍 杨柳,蚂蚁 凤凰 海燕 飞鹰 游鱼 骆驼 大鹏 鸿雁春蚕 蜜蜂蝴蝶 蜘蛛,在写作中如何使用自然事物?,提示: 1、自然事物经常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出现? 2、自然事物经常以怎样的句式出现? 3、用什么手法将自然事物与人的精神品质相联系?,文学创作素有“凤头”“豹尾”之说,怎样才能做到“起得美丽”“结得响亮” 呢?将自然事物用于作文的开头或结尾是一条便捷有效的行文方法。,将自然万物运用于作文的开头,可以让阅卷老师一开篇就感受到大自然无法言诉的力量,感受到万物生命的美好与严峻。,例如:阳光透过树荫,落下光柱点点,虽不能带给大地全部的光和热,却能获得与泥土亲吻的温存;小鸟展开双翅向高空冲击,虽不能如大鹏般超脱九天之外,却也在云朵的相拥下获得了搏击的快乐。 2006年全国卷拨动心弦,奏响生命的精彩,将自然万物运用于作文的结尾,可以让阅读者在自然万物朴素的美丽中感受到作者内心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例如:绿,鲜嫩的绿,似仙人那飘逸衣衫上一抹灵动的绿色,披在山身上。山望着青天,释然地舒了口气,然后继续用那传说中盘古的肩膀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着的大地。 2006年辽宁卷“肩膀”肩膀,为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自然事物在写作中常常以对偶句、排比句的形式两个或多个连用,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给人以震撼。此种用法在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例如: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蝶翅轻拍花朵,轻舞飞扬,那是新生的涌动;绿叶滴下晨露,折射阳光,那是盛夏的生机。 2005年浙江卷“一枝一叶一世界”风起风落间,例如:雄鹰展翅,翱翔蓝天,展示了一种雄奇飘逸的飞翔美;战马奔驰,跃野疆场,展示了一种豪迈奔放的狂飙美;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展示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美。 2005年天津卷“留给明天”留给明天,行文中,常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将自然事物与人格品质(尤其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联系,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生动鲜明,表达深刻哲理的作用。,例如: 荷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荷花的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是荷花的品格! 海伦凯勒,众所周知,不因身残而志残,依然立志成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读到了海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热情,给了世人信心和鼓舞 她就如荷,高贵的品质不为客观条件所影响和屈服,依然保持本色,在本色中寻找纯真的自我! 2006年全国卷梅魄 荷品 兰魂,将自然事物与杰出人物相结合,用以象征其某一方面突出的精神境界,可以达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名人常以自然万物来自喻,例如: 曹操自喻为老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曹操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老当益壮,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于谦自喻为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看似寻常,却蕴藏着高尚的品格。大概只有于谦这样自身高洁的人,才能独具慧眼,通过赞美石灰,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许多文章通篇以某一自然事物为切入点。这样的作文常常可以营造出和谐的艺术氛围和统一完整的行文结构。,例如:2005年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绚烂的终点以“百般坎坷艰辛后走向壮丽的完结点奏响生命的最绚烂乐章的荆棘鸟”为主人公结构全篇;2006年浙江卷“生无所息/生有所息”风中的三脚梅以三脚梅象征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以那火焰般的红向人们昭示生命的延续与更迭。,练一练: 请以“其实我一直都懂你”为话题, 1、写一段开头,对自然事物进行描写,可以围绕一个自然事物详细描写,也可以就多个事物概括叙述。(提示:抓住自然事物的特点,尤其能够使用相关成语、典故、诗词或使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最好。),2、挖掘自然事物与杰出人物之间共同的精神品质,展开叙述。叙述时请使用比喻或象征等手法,将自然事物与杰出人物共同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小草,你珍惜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方阳光,别人不理解你,但我一直都懂你,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蓬蓬勃勃,为世界增添亮色; 松柏,你珍惜得以立足的每一丝岩缝,别人不理解你,但我一直都懂你,因为只有这样,天地间有才能有你倒倚悬崖的风姿; 青蛙,你珍惜您的一片小小的水洼,别人不理解你,但我一直都懂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处处响起快乐的蛙鸣。,漫步在秋风荡漾的季节里,伴着鸟语和琴声一路走来,落叶和着这柔美的旋律翩翩起舞。 我知道,落叶,这是你在向秋挥手作别,依依不舍地。 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挥情洒墨,把你对绿树,对整个五彩缤纷世界的送别,勾勒地如此沉寂与萧瑟,在他们眼中,世界因你的到来而黯然失色。,但,我懂你,懂你的用心良苦。是落叶,总要归根的,回归大地,把自己化成滴滴滋润的血液,流过大树的心房,等待来年的勃勃生机。 你送走了这片片绿叶,却带来了累累的硕果。 你告别了这灿烂世界,却迎来了金黄的丰收。 生命因你而变得更加充实,我常常这样想。,昙花给人瞬间的感动,而兰花却是给人幽远的清香,那香高雅淡泊恒久,古人才会说“莫讶春光不属依,一香已足压千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懂你的惆怅;“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我懂你的闲情;“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更懂你的寂寞。,你仿佛兰花一般,兰花又仿佛你一般。在苏轼、辛弃疾中间开出了一朵清香优美的兰,你的清香,你的姿态,你的淡泊,千年流芳。 溶溶月,淡淡风,那花香万里,那人恒久长。我懂你的傲骨,我懂你的未完与待续,我懂你的清香与哀愁,我懂 其实我一直都懂你!,课后练习: 请以“其实我一直都懂你”为话题,仿造秋天的怀念风吟,菊花香的行文结构,通篇以某一自然事物为切入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大自然孕育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