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4894-1994 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是中国关于地铁车辆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它规定了地下铁道车辆在完成组装后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和试验方法,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性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该标准内容覆盖广泛,旨在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手段来验证车辆各部件的功能状态及整体性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查:对车辆外部及内部的完整性、表面处理质量、部件安装正确性进行检查,确保无损伤、变形或安装错误。

  2. 机械部件检查:包括车体结构、转向架、制动系统、悬挂装置等关键机械部件的检查,确保其安装牢固、功能正常,满足设计要求。

  3. 电气系统检查与测试:涵盖电气线路连接、控制系统、牵引电机、照明系统等电气设备的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 气密性试验:对车辆的车厢密封性进行测试,确保在地下运行时能有效隔绝外界环境影响,保持车内空气质量。

  5. 制动性能试验:通过静态和动态测试评估车辆制动系统的效能,包括紧急制动距离、制动响应时间、制动力分配等,确保行车安全。

  6. 牵引性能试验:测试车辆的加速、爬坡能力以及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验证是否满足设计的牵引要求。

  7. 噪音与振动测试:测量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水平和振动情况,确保乘客舒适度并符合环保标准。

  8. 安全设施检验:如紧急解锁装置、灭火设备、逃生通道等安全设施的检查,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使用。

  9. 综合性能试验:在模拟实际运营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测试,评估车辆的整体性能是否达到设计目标。

该标准强调了所有检查与试验需依据详细的操作规程执行,并要求记录详细的检查结果与测试数据,为车辆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过程,确保每辆地下铁道车辆在投入运营前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技术标准。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4894-2005
  • 1994-02-03 颁布
  • 199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14894—1994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pdf_第1页
GB-T14894—1994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pdf_第2页
GB-T14894—1994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14894—1994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U D CQ匕 46 2 9 - 4 3 2 - 0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s / r 1 4 8 9 4 一 9 4地 下 铁 道 车 辆 组 装 后 的 检 查 与 试 验 规 则R u l e s f o r i n s p e c t i n g a n d t e s t i n g o f me t r ov e h i c l e s a f t e r c o m p l e t i o n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1 9 9 4 一 0 2 一 0 3 发布1 9 9 4 一 1 0 - 0 1 实施国家主 芝 月隆 业 盆 督局发布目次1 主题内 容与适用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1 )z 引用标准 ” ” ” “ ” ” “ 一 ” “ ” “ ” ” . “ ” ( 1)3 术语“ “ “ ” ” “ “ “ “ ” ” ” “ ” ” “ (1)4 检验项目 “ “ “ ” ” ” “ “ 一 ” . ” ” ” “ ” . ( 1 )5 试验种类 ” ” ” ” “ ” ” “ “ ” ” 二 “ ” “ “ (8)6典型 运 行 时 刻 表的 检 查 . . ” . . ” ” ” “ ” “ ” ( 9 )7 资料和备品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1 0 )附录A 限界检查的方法与要求( 参考件) ” :.” ” “ ” “ ” ” “ ” “ ( 1 1 )附录B 通风和空调设备检查的方法与要求( 参考件) ” ” ” ” ” ” “ “ 一 ” “ “ 二”( 1 1 )附 录C 车辆平稳性评定指标( 参考件) ” ” “ “ ” “ 一 ” ” “ 二 “ . .” ” ( 1 3 )附录D 资料及备品清单( 参考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地 下 铁 道 车 辆 组 装 后 的 检 查 与 试 验 规 则GB / T 1 4 8 9 4 一9 4R u l e s f o r i n s p e c t i n g a n d t e s t i n g o f m e t r ov e h i c l e s a f t e r c o mp l e t i o n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主题 内容 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轨距为1 4 3 5 m m新造地下铁道车辆( 以下简称车辆) , 有特殊要求时由 供需双方协商, 另作补充规定.引用标准G B 6 7 7 。 电力机车司机室特殊安全规则G B 7 9 2 8 地下铁道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 B 3 3 1 7 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G B 1 4 8 9 2 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噪声限值术语3 . 1 最小曲线半径 车辆所能安全通过的最小几何曲线半径。3 . 2 挠度系数 当空载或负载的车辆静置在倾斜的轨道上时, 其运行平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S , 车体斜压在它的弹簧上, 并与轨面的垂线形成夹角甲 。在消除了不对称的影响以及弹黄和减振器的摩擦影响后, 计 算或测得的比值川 8, 称为挠度系数。3 . 3 粘着系数 一般表示动车的动轮与钢轨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3 . 4 惰行 车辆依靠惯性运行。3 . 5 整备状态 随车乘务人员、 工具等齐全, 使车辆能够运转的状态叫整备状态。4检验 项目4 . 1 外观检查 不解体检查连接件的紧固状态, 应无松动。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G B 7 9 2 8 的规定。4 . 2 限界检查国家技术监誉局 1 9 9 4 一 0 2 一 0 3 批准检查车辆整 体、 油漆、 标志、 转向 架、 各电 机电器、 机械装199 4一 10 一 01实施GB/ T 1 4894 一 94 应按照两种情况检查, 空车检查上部限界, 重车检查下部限界。检查时, 车辆弹簧处于稳定状态, 使车辆直线通过限界检查器, 检查上部限界时取最小载荷状态, 检查下部限界时取最大载荷状态, 见附录A( 参考件)4 - 3 检查轮对的轮径差和内侧距 轮对的轮径差和内 侧距应符合G B 7 9 2 8 的规定。4 . 4 称重检查 车辆称重须在专用衡器上进行, 使车辆处于整备状态下。4 . 4 . 1 称 重前, 允许调整悬 挂装置, 但只检查尺寸, 不测量载荷, 松开减振器和转向 架的连接装置, 缓解制动装置。在整个称重过程中, 不允许用任何方式转变或者调整车辆状态。4 . 4 . 2 称重共进行四次, 在前进、 后退两个方向上各上衡器两次。测量时取四次记录的算术平均值, 该值与车辆计算重量之差应符合G B 7 9 2 8 的规定。4 . 5 通过弯道的检查 按照规定的速度, 通过设计规定的最小平面曲线半径, 检查下列项目。4 . 5 . 1 连接电缆、 连接风管、 电动机连接线, 应有适当长度并无损伤。4 - 5 . 2 不应造成钢轨和道岔的永久变形。4 . 6 车钩检查4 . 6 . 1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及前后两车钩的高度差应符合设计要求。4 . 6 . 2 车钩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状态良好。4 . 6 . 3 车钩装置上的机械、 电气、 空气系统在连结时符合设计要求,4 . 了 车辆安全检查4 . 7 . 1 检查客室内报警装置的作用。4 . 7 . 2 检查司机室和客室绝缘式灭火器 , 其灭火器的标志醒 目。4 . 7 . 3 车辆材料应符合 G B 7 9 2 8的要求。4 . 7 . 4 客室照明灯、 风扇等安装应牢固可靠。4 . 7 . 5 手制动装置动作灵活, 作用可靠。4 . 7 . 6 检查测速仪表、 安全行车装置、 笛、 铃等, 应作用良好。4 . 7 . 7 检查客室车门、 司机室前端门、 列车贯通门。 a开、 闭灵活; b . 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c . 当车辆发生火灾等情况下乘客能迅速疏散。4 - 78 检查车辆的前照灯和尾灯, 应符合设计要求。4 . 7 . 9 检查车辆事故照明灯 , 应符合设计要求。4 . 8 司机室工作条件检查4 . 8 . 1 司机了望方便, 能清楚地看到轨道和线路信号, 司机室应符合 G B 6 7 7 0的规定。4 . 8 . 2 仪表和指示灯应清晰可见。4 . 8 . 3 门、 窗密封性应符合设计规定。4 . 8 . 4 检查司机室前窗的遮阳板和刮雨器, 应作用良好。4 . 8 . 5 司机室座椅符合GB 7 9 2 8 的规定。4 . 9 通信检查4 . 9 . 1 车辆首车与尾车司机之间的联系, 应符合设计要求。4 . 9 . 2 车辆广播设备应作用良好, 声音清晰, 符合设计要求。4 . 9 . 3 车辆无线通信系统符合设计要求。4 . 1 0 车载自动控制系统( AT C ) 检查G B / T 1 4 8 9 4 一9 44 . 1 0 . 1 自动驾驶系统( AT O) 检查 自动驾驶系统发生故障时, 应能转为司机控制。自动驾驶系统检查下列项目: a , 速度控制系统 , 在制动、 惰行与加速度运行时没有明显的颠簸或振荡; b . 根据变化的指令而进行加速与制动时的速率应在车辆设计规定的极限内; c . 在规定的停车区间内, 车辆停车的位置准确。4 . 1 0 . 2 自动防护系统( A TP ) 检查 下列各项应符合设计要求: a 、 连续式车内信号自动停车装置; b , 自动限速装置; c . 车辆自动运行装置。4 . 1 0 . 3 自动停车系统( AT S ) 检查 应符合设计要求。4 . 1 1 噪声检查 车辆运行速度不大于8 0 k m / h , 在单行隧 道内, 检查车辆噪 声其值应符合G B 1 4 8 9 2 -9 4 的规定。4 . 1 2 照度检查 司机室和客室的照度应符合 G B 7 9 2 8的规定二4 . 1 3 通风检查4 . 1 3 . 1 为了确保旅客舒适, 通风机在额定电压下运行, 新鲜空气量应不低于表 1 和表 2 规定。 表 1通风方式机械通风空 气 调 节 器人均通风量, m / h1 0 - 1 3表 2外界气温人均新鲜空气, 最少供给量 m / h 2 6254 . 1 3 . 2 每m , 空气的含尘量不超过。5 m g , 乘客所处的空间内, 气流速度不得超过客室温度与气流速度的关系曲线规定的最大值, 见附录B ( 参考件) 图B l ,4 . 1 4 检查空调设备4 . 料. , 空调设备在指定的环境温度下应能达到预定的温度, 见附录B ( 参考件) 图B 2 ,4 . 1 4 . 2 司机室和客室装有空调装置的地铁车辆, 调节器处于中立位置时的客室和司机室温度: a . 环境温度低于 3 0 时, 客室和司机室温度应为 1 8 -2 5 ,C; b . 环境温 度高于3 0 时, 客室和司机室内的温度应为: T, ( 2 0 十 0 . 5 ( T: 一 2 0 ) C ,., ” ” ” “(1) 式中: T, 客室和司机室的温度; T Z 环境温度。4 . 1 4 . 3 在外界气温较低、 据雨季节较大的地区, 客室温度与湿度的关系见附录B ( 参考件) 图B 3 ,G B / T 1 4 8 9 4 一9 44 . 1 5 运行平稳性检查 车辆平稳性要求W小于2 . 5 , 见附 录C ( 参考件) .4 . 1 6 车辆振动参数测试 车辆运行于正常的线路上, 在最大构造速度范围内, 以各种不同速度运行. 测量不同速度下的垂向与横向 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参照G B 3 3 1 7 的规定。4 门7 车体密封试验4 . 1 7 . 1 车体及安装在车体外部的电气设备的所有开孔、 门窗、 孔盖、 盖板的缝隙都应进行漏雨试验。4 . 1 7 . 2 开 动通风机, 让车辆驶 过喷射的龙门 架, 降雨量大于6 m m / m i n , 压力2 0 0 k P a , 时间1 5 m i n ( 例行试验可缩短到 5 mi n ) 内部应无 河 见的水滴出现。4 . 1 8 挠度系数测量 测量车 体挠度系数, 其值应 符合设计要求。4 . 1 9 压缩空气设备气密性检查4 . 1 9 . 1 车 辆处于静止状态时, 一单元车组压缩空气设备每分钟总的泄漏压力降低不超过1 0 k P a ,4 . 1 9 . 2 控制风缸充气到8 0 0 k P a , 关闭塞门, 经2 4 h , 控制风缸的最低压力不小于7 5 0 k P a ,4 . 2 0 空气制动试验4 . 2 0 . 1 空气制动静止试验 车辆在静止时, 测量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实际闸瓦压力, 其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下列数值应符合车辆运用要求。 a . 制动缸压力及动作时间; b制动缸活塞的行程, c . 空重车调整系统, d备用制动缸压力及动作时间; e . 仪表、 阀类及控制系统。4 . 2 0 . 2 空气制动运行试验 测定车辆在构造速度下的紧急制动距离和减速度, 试验应在平直线路上进行, 装有闸瓦间隙调整器的车辆, 用新闸瓦进行试验。 测定紧急制动距离在相同的区间至少进行三次, 车辆以构造速度行驶, 将操纵手柄置于紧急制动位, 测量三次的紧急制动距离都应小于规定值。 如没有条件在平直线路上进行, 可在坡度不超过 4 a/ o a 的线路上进行, 这时试验值按下式进行修正。L 二 L X3 . 9 2 X ( 1十 R. ) X Va z( 3 . 9 2 X ( 1+ R. ) X V 士 iXL . . . (2 )式中: L 修正的制动距离m; L测量的制动距离 m; V , 车辆构造速度 k m/ h ; V制动初速度 k m / h , V与V 。 之差不超过士3 k m/ h ; i 坡度, 编, “ 十” 号用于下坡, “ 一” 号用于上坡; R a - 旋转惯性系数。 若设计任务书或合同中无规定则可取。 . 0 8 . 修正后的制动距离应小于规定值。4 . 2 0 . 3 常用制动冲动率 其限值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1 电气制动试验4 . 2 1 . 1 先在冷态下测定电气制动用电阻器的电阻值 , 然后进行制动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制动电阻器最C B / T 1 4 8 9 4 一9 4高温度不应超过规定值, 电阻元件应无变形。4 . 2 1 . 2 用电阻制动时, 实际的制动状况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1 . 3 制动时, 每台牵引电动机电枢电压、 电流和激磁电流都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1 4 再生制动工况下, 电气制动依然保持稳定, 并能平滑转换。4 . 2 1 . 5 具有电空配合的制动系统. 应保证电制动优先及电气和空气制动有效 . 及时地协调配合, 并符合设计规定。4 . 2 1 . 6 过电压保护及过载保护等应工作可靠。4 . 2 1 . 7 装有轮对防滑检测装置的地铁车辆, 该装置应作用良好, 滑行校正量可到运行现场调整。4 . 2 2 电路检查4 . 2 2 . 1 各种电器、 仪表、 灯具等型 号、 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电器动作可靠, 仪表工作正常。4 . 2 2 . 2 主电路、 控制电路、 辅助电路的接线、 配线以及绝缘电 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各接线端子紧固 状态应符合安全要求。4 . 2 2 . 3 回流电路接地装置 安全可靠, 并能防止杂散电流对轴承的电蚀作用。4 . 2 3 受流器检查4 . 2 3 . 1 受流器的安装高度及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3 . 2 在规定工作行程范围内, 动作灵活, 滑板水平。4 . 2 3 . 3 运行中正常受流时, 无破坏正常受流的火花。4 . 2 4 辅助电源用静止逆变器检查4 . 2 4 . 1 检查逆变器外部接线, 应接触良好。 测量绝缘电 阻, 应符合车辆设计要求。 测量时, 主电路晶闸管、 整流管等电子器件各电极应短接, 控制电路电子器件应切除。4 . 2 4 . 2 在额定负载的1 5 % 至 1 0 0 范围内, 逆变器直流翰人电 压值的允差、 电 压脉动率以及直流输出电压值允差、 波形畸变率、 频率允差, 均应符合车辆设计要求。4 . 2 4 . 3 输入电压分别为 额定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 及最高工作电压时, 当负载在空载到额定负载至满载范围内突变, 逆变器工作应正常。 如无特殊规定, 则负载突变量分别为: 空载到 5 0 额定负载至满载, 然后由满载至 5 0 写额定负载至空载 , 各项试验进行三次。4 . 2 4 . 4 在负载分别为额定负载及 5 0 额定负载时, 当输人电压由最低工作电压到额定电压至最高工作电压, 然后由最高工作电压到额定工作电压至最低工作电压, 每项试验各进行三次。4 - 2 4 . 5 当输入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及最高工作电压, 负载分别为额定负载及 5 0 %额定负载工作时, 输入电压瞬时断电, 在车辆设计规定的断电间隙时间内, 逆变器仍应正常工作。4 . 2 4 . 6 当输人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 最低工 作电压及最高工作电 压, 负 载分别为额定负载及5 0 额定负载时, 逆变器应能可靠启动并正常工作。4 . 2 5 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空压机用电动机4 . 2 5 . 1 额定功率、 负载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5 . 2 当网压在规定范围, 辅助机组应能正常工作。4 - 2 5 - 3 车辆运行中辅助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辅助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应保持在“ 持续定额” 或“ 间歇定额” 的范围内n4 . 2 5 . 4 辅助电 机组进行温升检查, 温升不允许超过规定值.4 . 2 5 . 5 辅助电机组的保护应可靠。4 . 2 5 . 6 辅助电机组及供电电源设备试验时对“ 持续定额” 的机组连续起动四次, “ 间歇定额” 的机组连续起动六次, 机组及附件应无损坏、 飞弧。 起动次数的一半应在最高电压下 进行, 另一半在最低电 压下 进行。 第 一次 起 动 时电 动 机 应处 于 冷 态, 每 次 试 验 的 时间 应 严 格 控 制在 正 常 工 作 条 件 下 起 动 和 停 车 所 必 需的时I可。4 . 2 6 蓄电池检查Gs/ T 1489 4一 9 44 . 2 6 . 1 检查蓄电池外观, 不允许漏液发生。4 , 2 6 . 2 蓄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 充电放电的容量、 电压、 电流和电解液的比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6 . 3 车辆控制电路应满足蓄电池浮充电的需要。4 . 2 7 绝缘强度试验4 . 2 7 门每个电路单独对地用工频电压试验, 接通电路后, 工颇试验电压的额定值从 。缓慢升到规定值的1 / 2 时, 保持1 m i n , 在试验过程中, 不应出现绝缘击穿、 表面闪络等现象。4 - 2 7 . 2 电气配线布线全部完成后 , 用绝缘电阻计. 测量正负两线间及各线与大地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得低于设计规定值。4 . 2 8 静态空载动作试验 试验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及最低电压和最低气压条件下, 空载时各电器连续动作2 0 次均正确无误,试验后无损伤。4 . 2 8 . 1 主电路的保护及车辆控制系统试验时车辆上主要电气设备在故障状态下及非常运行时应能迅速断开故障, 保护电器动作应可靠。4 . 2 8 . 2 短路试验在运行的车辆上进行, 起动电阻已切除, 电动机在最大磁场和最弱磁场两种情况下进行。4 , 2 8 . 3 过载试验时对静止的车辆制动, 然后迅速进级 , 以使负载电流增加到使保护装置动作。4 . 2 8 . 4 车辆上电子设备, 在环境温度变化和网压波动范围内使车辆正常工作。4 . 2 8 - 5 保护电器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4 . 2 9 起动与加速试验4 . 2 9 . 1 牵引力与速度特性应符合设计规定值。4 . 2 9 . 2 按照设计规定的条件, 测 量起动加速度, 该值应符合车辆设计要求。4 . 2 9 . 3 在不同线路的 条件下, 车 辆以允许的最大电流起动, 不应发生车辆空 转现象。4 . 2 9 . 4 车辆运行时的牵引电动机各级磁场,A lli 弱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4 . 2 9 . 5 在车辆运行中, 牵引电动机的换向火花级应正常, 牵引电动机及主电路中其他各类电 器的温升, 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极限.4 . 2 9 . 6 测定牵引电动机峰值电流, 测定牵引电动机等主电路主要设备的温升, 应符合设计要求。4 . 3 0 动力学试验 试验在选定的线路上进行. 试验前车辆按规定的里程牵引运行 . 检查下列项目。4 . 3 0 . 1 运行安全性 车 辆在线路上运行时, 以 脱轨系数评定其运行安全性。 a安 令运行合格标 准Q, / Pl 镇 1式中: Q, / 尸 , 脱轨系数, Q , 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钥轨上的横向力, k N; 尸 : 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垂向力, k N, b .增女安奈活 行裕量Q / p , ( 0 . 8 新设计的车辆的 脱轨系数应小于1。 。4 . 3 0 . 2 轮重减载安全指标 6G B / T 1 4 8 9 4 一9 4 当左右侧轮重偏载过大, 即使轮对侧向力较小时, 也有脱轨危险, 对于小曲线半径低速运行的场合,应用减载率衡量运行安全性。a . 安全运行合格R 1 丫尸提 O6 5b , 增大安全运行裕量尸/ 尸毛 0 . 6 5 式中: 尸 轮重减载量; 尸 减载和增载车轮的平均轮重; 。 尸 / 尸 轮重减载率。4 . 3 0 . 3 车辆倾覆安全条件 车辆倾覆是指车辆在运行中受到各种横向力和垂直力作用. 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使整个车辆向一侧倾倒 。 a . 车辆不发生倾覆的条件D 1D = P, / P. ,式中: D-倾理系数 ; 尸 车辆或转向架同一侧车轮的动载荷, k N; P 相应车轮的静载荷, k N; b . 车辆倾覆的安全指标D 0 . 84 . 3 1 牵引 性能及运行阻力试验4 . 3 1 . 1 牵引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进行牵引力及运行速度的测量。( 如果不是额定电压, 换算到额定电压)4 . 3 1 . 2 测量牵引电动机的磁场削弱系数, 测定斩波器的导通比。4 . 3 1 . 3 测量车辆的运行阻力即带电运行阻力和惰行阻力。4 . 3 1 . 4 绘制牵引特性曲线, 应符合设计要求。43 2 能耗试验 检查一单元车组在满负荷运行、 惰行、 制动及停站时的耗电量, 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能耗试验用户应向制造厂提供下列资料 :4 . 3 2 . 1 对于试验运行方面 线 路长度、 坡度与曲 线的详细资料, b . 停车时间; 不同区段上的最高允许速度; a . 跑完全程或不同区段上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c B / T 1 4 8 9 4 一9 4试验区段中网压波动范围;采用再生制动时供电电网的平均吸收能力。对于试验车辆方面车辆载重或牵引负荷;轴 数 ;牵引的车辆在不同速度时的运行阻力曲线;允许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的加速度变化;允许最大的减速度;驾驶方式人工的或 自动的。么r.含卜心乙已卜试 验种类5 - 1 型式试验 原则上试验项目应集中在一单元车上进行。 型式试验项目内容为表 3 中标 T的项目。5 . 2 例行试验 例行试验项目内容为表 3中标“ S , , 的项目。5 . 3 研究性试验 仅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时才进行。 对每种特殊情况, 用户和制造厂应对这些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程序进行协商。研究性试验结果不能作为拒绝接受车辆的理由。 研究性试验项 目为表 3 中标 1 的项目 表 3 检验 项 目项目试 验 分 类有 关 条 效外观检查T . S 4 . 1限界检查T、 54 . 2检查轮对的轮径差和内侧距4 . 3称 重 检 查T , 5 牛 4通过弯道的检查T 、 54 . 5车钩检查T4 . 6车辆安全检查T4 . 7司机室工作条件检查T , S 4 . 8通信检查T4 . 9车载自动控制系统( AT C) 检查T, S4 . 1 0嗓声检查T s4 . 1 1照度检查T, S4 . 1 2通 风 检 查T、 54 . 1 3检查空调设备丁、 S4 .1 4运行平衡性检查T4 .1 5车辆振动参数测试T4 .1 6车辆密封试验T4 .1 7GB / T 1489 4一 94续表 3项目试 验 分 类有 关 条 款测量车体饶度系数立4 . 1 8压缩空气设备气密性试验T , S4 . 1 9空气制动试验T , S4 . 2 0电 气 制 动 试 验丁、 S 4 . 2 1电 路 检 查T4 . 2 2受 流 器 检 查T4 . 2 3辅助电源用静止逆变器检查T , S4 . 2 4辅助电机组检查T, S4 . 2 5蓄 电池 检 查T4 . 2 6绝 缘 强 度 试验T、 5 l 4 . 2 7l静态空载动作试验T4 . 2 8主电路的保护及车辆控制系统试验.4 . 2 8 . 1起动与加速度试验T , S4 . 艺 9动力学试验T4 . 3 0牵引性能运行阻力试验14 . 3 1能 耗 试 验14 . 3 2 注: 在试验分类中: T -型式试验项目; S 一一例行试验项目; S 一 简化的例行试验项目, 其简化形式由供需双方商定; 1 - 一 研究性试验.5 . 4 线路运用考核试验 对新设计试制、 有重 大改进、 长期停产后重新生产及转厂生产的车辆, 在批量生产以 前应进行本试验, 试验在一单元车上进行。5 . 4 . 1 运用考核试验里程( 或时间) 应不低于一单元列车架修的里程( 或时间) 。5 . 4 - 2 在运用考核试验期间, 主要部件出现重大故障时允许更换部件, 已运行的里程( 或时间) 按5 0 %继续累计进行。5 - 4 . 3 运用考核试验结束后, 进行全面解体, 检查各部件的磨耗情况, 检查电线、 电缆连接的可靠性。5 . 4 . 4 试验期间对下列事项作出记录 a . 运行区间和运行时间; b . 运行里程; c . 运行情况( 如气候、 客流、 运行图等) ; a . 最大牵引速度; e . 运行中出现的故障。6 典型运行时刻表的检查 用户向制造厂提供运行时刻表, 车辆运行在不同区间的时间, 应符合合同的规定。G B / T 1 4 8 9 4 一 9 4了 资料和备品车辆出厂时. 制造厂应按附录 D( 参考件) 向用户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