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利率与汇率.ppt_第1页
货币利率与汇率.ppt_第2页
货币利率与汇率.ppt_第3页
货币利率与汇率.ppt_第4页
货币利率与汇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貨幣、利率與匯率,本章大綱,第一節 貨幣 第二節 利率 第三節 匯率(省略不教),貨幣的功能,良好的貨幣工具應具備三項功能: 1.交易的媒介:在貨幣尚未誕生的時代,是靠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然而面臨的問題是雙方的慾望一致性,即雙方提出的交換比例彼此能接受嗎? 2.計價的標準:在物物交換下,亦會因沒有計價的單位,因而交易的比例將不固定,且也會增加交易進行的成本。 3.延期支付的標準:人們常因收支的時點不同,而必須靠舉債來因應。沒有貨幣,將造成債務是否同值的判定困難,而貨幣則扮演著延期支付的標準。 4.價值的儲存:貨幣的延期支付功能使每個人的收入與支出之時點不需相同,因而部分個人的所得就不需在當期消費掉,具有價值儲存的能力。 商品貨幣(例如金幣、銀幣)及紙幣都具有前三項功能;但只有紙鈔硬幣具第四項功能。,法定貨幣,貨幣的定義,貨幣(Money) 包括通貨淨額及存款貨幣。 通貨淨額 是指市面上流通的紙鈔(Bills)與硬幣(Coins)。 存款貨幣 是指存放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M1與M2,M1與M2在我國 M1A與M1B代表狹義的貨幣存量 M2代表廣義的貨幣存量 定義內容: M1A = 通貨淨額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M2 = M1B + 郵匯局存簿儲金 + 定期儲蓄存款 + 定 期存款 + 外匯存款 = M1B + 準貨幣,(美國不再將M1細分),存款貨幣,準貨幣,準貨幣(Quasi-Money) 儲蓄存款與定期存款雖然不能直接拿來作為支付工具,但卻可以很快地轉換成為支付工具,因此被稱之為準貨幣。,支票和信用卡算不算貨幣?,這兩者都不是貨幣。 支票之所以會被接受當作支付工具,是因為有存款貨幣作支撐,若一個人所開出的支票沒有足夠的存款讓對方的銀行提領,則此人的支票會跳票,他除了要面對法律的制裁,其支票也如同廢紙。 信用卡之所以被接受作為支付工具,是因為個人以其承諾付款的信用作擔保,一旦付款信用敗壞,信用卡也就不能再被使用。,貨幣基數,又稱準備貨幣,是指中央銀行所發行的全部紙鈔及硬幣。貨幣基數所包含的紙鈔及硬幣總是有一部分在市場上流通(通貨淨額),一部分是存放在商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的櫃子、或商業銀行放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貨幣)。 貨幣基數不得任意增加,因為央行所發行的紙鈔及硬幣是央行的負債,必須要有資產作支撐,這些資產包括黃金及外匯準備、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以及一些其他資產。,貨幣乘數,貨幣乘數(Money Multiplier) 當商業銀行從事放款時,一部分貸出去的金額會回流至銀行體系中,於是銀行又可再從事另一次放款,如此的過程繼續下去,就構成所謂的乘數效果,而使貨幣供給增加。 例:假設某銀行收受存款$10,000,倘若存款(或必要)準備率為20%,則某銀行可用剩餘的$8,000從事放款。再假設銀行每次貸放出去的金額有70%會回存到銀行體系中,銀行又可將回存金額先扣除存款(或必要)準備後再將剩餘的80%貸放出去,如此的過程繼續下去,就會造成存款總額(關心本項貨幣數量是因通貨淨額與貨幣乘數無關)如下所示:,存款金額中須有一定比率(稱必要準備率)留存銀行,其餘可從事貸放(稱超額準備) 。,10,000 + 10,000 0.8 0.7 + (10,000 0.8 0.7 ) 0.8 0.7 + = 10, 000 1 + 0.8 0.7 + (0.8 0.7)2 +(0.8 0.7)3 + ,貨幣乘數(續),= 10, 000 1 / (1 0.8 0.7) = 10, 000 1 / (1 0.56) = 10, 000 (2.2727) = 22, 727 原先的存款(即貨幣基數)為$10,000,最後變成$22,727的貨幣供給額(或稱貨幣數量),因此透過銀行的放貸功能,會有貨幣乘數貨幣供給額 / 貨幣基數 22, 727 / 10,000 2.2727倍。,其實,由上例亦可知,貨幣乘數1/(1-超額準備率放款金額回流銀行之比率)此公式有先決條件,例如銀行貸放的錢會有7成回流到銀行體系,且銀行沒有超額準備。,假設銀行貸放的每一筆錢均會再回流到銀行體系,且銀行沒有超額準備,當法定準備率(rr) = 6 %,則央行若僅發行100元(MB)被存入銀行, 最後M2:,圖14.1,M2,(通貨淨額),-94,-88.36,0,1667,即貨幣供給如下: M2 = 100 + 94 + 88.36 + 83.0584 + = 100 + (1 - 6 %)100 + (1 6 %)2100 + (1 6 %)3100 + = 100 1 + (1 6 %) + (1 6 %)2+ 1667 亦即,存款100元經銀行的貸放,最後會有貨幣供給量(即貨幣數量) 1667元,故銀行的貸放會有貨幣乘數效果,等於M2 / MB1667 / 100 16.67,亦恰等於 1/存款準備率1/0.06 16.67。,此公式有先決條件,例如銀行貸放的每一筆錢均會再回流到銀行體系,且銀行沒有超額準備,練習:假設存款準備率0.1,通貨淨額6,000,存 款總額10,000,爛頭寸100,則貨幣基數 (Mb)?貨幣乘數?貨幣供給(M2) ?,答:貨幣基數(Mb)通貨淨額存款準備爛頭寸 6,00010,000 0.1100 7,100 貨幣乘數M2 / Mb(6,00010,000) / 7,100 2.2535 貨幣供給(M2) 通貨淨額存款總額 6,00010,000 16,000,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 調整必要準備率 調整重貼現率 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必要準備率,調整必要準備率 必要準備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中央銀行要求所有的存款機構,必須將所收受的存款中特定百分比的金額撥出當作必要準備,而不得貸放出去,此特定百分比即稱之為必要準備率。,調整必要準備率(續),政策效果 降低必要準備率 貨幣供給增加 提高必要準備率 貨幣供給減少 最後手段 調整必要準備率通常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最後手段,若不到非常必要時期,央行是不會輕易進行調整存款準備率。,乘數效果變大,乘數效果變小,調整重貼現率,調整重貼現率 重貼現率(Rediscount Rate) 是指央行貸放準備金給商業銀行時,所索取的利率;亦即商業銀行準備不足時可向中央銀行融通,其所付的利率即是重貼現率。 政策效果 提高重貼現率 貨幣供給減少 降低重貼現率 貨幣供給增加,降低銀行向央行融通意願,增加銀行向央行融通意願,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 定義: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進行國庫券買賣,以控制貨幣供給的作法。公開市場的參與者除了央行之外,還有商業銀行及其他企業。 政策效果 央行買進國庫券 貨幣供給增加 央行賣出國庫券 貨幣供給減少,放出台幣,收回台幣,圖 貨幣供給曲線,(1)一般假設貨幣供給為一垂直線,即利率 (符號為 i ) 高低不會影響貨幣供給(符號為 M )。 (2)當貨幣供給為一垂直線時,表示只有央行才有能力移動貨幣供給,如下圖所示。,A B,M,i1,i2,補充:貨幣供給曲線,(1)財富增加 貨幣供給線右移 當財富增加,則活期、或支票存款的貨幣數量會增加,有助於貨幣供給的創造。 (2)不法活動增加 貨幣供給線左移 不法活動均用現金交易,而不用支票(存款),因此貨幣供給會減少。 (3)活期存款的利息增加 貨幣供給線右移 當活存利息上升,則民眾會減少擁有現金,而多擁有活存,因此貨幣供給會增加。 (4)銀行擠兌 貨幣供給線左移 當傳出某一家銀行有擠兌風波時,則人們會將錢從此銀行存款帳戶提出,而以現金方式保存,故貨幣供給會減少。,補充:貨幣供給曲線的變動,(5)預期存款減少 貨幣供給線左移 例如當股市進入多頭,銀行將預期存款外流,故銀行將要多保留超額準備,因而貨幣供給下跌。 (6)股市報酬上揚 貨幣供給線較可能右移 (i)一方面存款拿去買股票,使銀行存款減少,則貨幣供給減少。 (ii)另一方面民眾將會賣房地產或債券,而把錢轉存銀行。 (iii)由於後者的力量較大,所以通常觀察到股市報酬上升時,貨幣供給亦上升。,補充:貨幣供給曲線的變動(續),利率,利率 狹義的定義:是指穩定所得的金融資產或證券之報酬率,例如定期存款、公債、公司債等皆是創造穩定所得的金融資產。 廣義的定義:是指所有金融資產的報酬率。,凱因斯認為人們對貨幣有需求,主要是立基於三個動機: 1.交易動機: (1)人們擁有貨幣是為了交易的方便。 (2)廠商規模越大,則所需要的資金也愈多。 所得增加,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也會增加。 2.預防動機: 為了臨時性非計畫支出,以備萬一之用,例如看病、應酬。 所得增加,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也會增加。,補充:貨幣需求理論,3.投機動機: (1)例如,保有貨幣為了購買債券或股票。 (2)若人們現在不購買債券,而保有較多的貨幣是為了要等將來才購買,原因則是他認為利率目前偏低,將來可能會上升,即債券價格將來會下跌,故現在會保有較多的貨幣,等將來債券價格下跌時才購買。(注意:流動性陷阱,會發生在利率極低處,即此時大部分人們均會預期利率會回升,故人們會趁債券價格在高點時幾乎完全賣出,回存銀行,因此貨幣需求線將呈水平線。) 利率偏低,保有較多的貨幣(即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較大)。當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故購買債券,因而貨幣需求減少。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貨幣需求主要是受到所得及利率的影響。,補充:貨幣需求理論(續),圖 貨幣需求曲線,(一)線上的移動:i下降,將使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增加,如由A點到B點。 (二)線的移動: 1.所得上升,例如由Y1增加到Y2,則Md(Y1)整條線將右移到Md(Y2),因在相同利率下,對交易與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會更多,如由A點到C點。 2.股市報酬更好:一方面存款拿去買股票,使銀行存款減少,則貨幣需求減少,但另一方面人們需要更多錢買股票,故將賣出債券,將錢拿回,即貨幣需求上升,一般後者的力量較大,這將使貨幣需求線外移,因而在相同利率下,貨幣需求由A點移到C點。 3.偏好改變:如大家均用信用卡,減少使用現金,將使貨幣需求線內移。,流動性陷阱(又稱凱因斯陷阱),圖 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均衡,補充:貨幣市場的均衡,1、貨幣供給的改變:在上圖左方,若央行採用寬鬆貨幣政策,使MS1增加到MS2,由於人們對貨幣需求不變,因此將造成游資充斥,故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