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定时检测案2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答案:A2下列现象中,属于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线粒体B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浆C牛奶进入胃中DHIV进入脑细胞解析:线粒体属于细胞结构,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牛奶进入胃中,而胃是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HIV进入脑细胞内,不属于进入内环境,D错误。 答案:B3. 2019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三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使内环境相对稳定,A错误;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CO/H2CO3构成的缓冲体系,B错误;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还包括其理化性质的稳定,C错误;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答案:D4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是错误的()A中性粒细胞B组织液C水 DNa解析:从图可知,是从血浆渗出形成组织液,中性粒细胞通过变形,可以从毛细血管的血浆中出来;是组织液回渗形成血浆;是从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中的Na不能进入组织液。答案:D52019湖南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A错误。答案:A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6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出现尿糖,人体血糖平衡被破坏;人体血液pH的变化范围是7.357.45,因此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处于血液pH的正常变化范围之内;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答案:B72019山师大附属中学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C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解析:氧气、抗体、神经递质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外液中不含有,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B项错误;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吸水力升高造成组织水肿稳态失衡,C项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项错误。答案:C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8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押题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B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A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B正确;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升高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但是不会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C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错误。答案:B9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和属于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的。答案:D10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态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 BC D解析: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种海蟹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血液相对稳定,故调节能力中等;丙种海蟹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维持平衡,高于正常海水浓度时,也能调节血液浓度的相对平衡,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答案:A112019福建三明一中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B肝脏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C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均可与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血浆,属于细胞外液,而血浆蛋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刚进食后的一段时间,血糖含量较高,但是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原,因此从肝脏流出的血浆中血糖含量较组织液低,B错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因此它们都可以与淋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为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答案:C12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减少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稳态的维持多是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B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胰岛细胞消耗葡萄糖,血糖的含量会减少,D正确。答案:D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3血浆中的血糖浓度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浓度变化可反映人体的生理状态及健康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连续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与其进食前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2)饥饿时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3)某人经临床检验发现其尿液中含糖量较高,医生怀疑其患了内分泌系统疾病,通常通过_进行检测,加以确认。(4)血浆、组织液、淋巴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_(答出两点)。解析:(1)正常人连续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血糖浓度较高,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比值降低。(2)同一神经递质对不同靶细胞的作用不同,机理应是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3)确认尿糖患者是否是糖尿病,还应检测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4)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低或小(2)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3)抽取血样(4)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42019陕西榆林模拟人体运动过程中,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的系统包括三个:一是ATPCP供能系统,由ATP和CP(磷酸肌酸)以水解分子内高能磷酸键的方式供能;二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供能;三是有氧供能系统,由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能源物质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通过有氧分解合成ATP供能。请回答下列问题:(1)ATPCP供能系统具有快速供能,但持续供能时间较短,在供能过程中,细胞内CP含量变化的特点是_。(2)糖酵解供能时,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会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_。原因是_。(3)下图表示1 500 m专项运动中某运动员各阶段的实际需氧量的测量结果,下表表示1 500 m专项运动中运动员各阶段理论需氧量。表1 500 m专项运动各阶段理论需氧量计算结果(mL/kg)阶段100300500700900110013001500专项理论需氧量平均值16.4432.3931.6931.6531.1331.5031.5432.16238.491 500 m专项运动中,前100 m为骨骼肌供能的系统主要为_。300 m之后实际摄氧量趋于稳定,此时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假设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原料为葡萄糖)产生的终产物是_。运动专家建议,中长跑运动员需同时加强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能力训练,试解释这样做的依据是_。解析:(1)ATPCP供能系统在供能过程中,CP(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迅速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因此CP含量迅速减少。(2)由于血浆中存在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缓冲物质,所以糖酵解供能时,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 (3)曲线图显示:前100 m的实际摄氧量极少,据此可推知:此时为骨骼肌供能的系统主要为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300 m之后实际摄氧量趋于稳定,但略低于专项理论需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