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四篇)_第1页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四篇)_第2页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四篇)_第3页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四篇)_第4页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四篇)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运用咬文嚼字和展开想象的方法,揣摩理解诗句含义。3.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标1、标2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1.说起战争,你会想到什么?生1到生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跟战争有关的诗。 2.齐读课题。你从标题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抓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过渡:十五岁的小小年纪就随着军队出征,后来又有怎样的故事?一起来走进课文。二、明诗意1师:请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就更好了。 2.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 学生互评。3男女生合作读一读,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我发现还有一些同学字音没有读准。 出示PPT 我们一起把诗句中的生字读一读。4结合注释,自己说说各诗句的意思。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解。5(回顾板书)这是一首叙事诗,刚才那位同学也谈到了他的意思。其实,它向我们传递了五个一。一个征战多年回家的老翁、归家途中的一次谈话、回家看到的景象、做出饭菜无人品尝,出门远望流下了眼泪。(补充板书:一翁、一言、一景、一行、一泪), 三、入诗境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翁,了解他的故事。 (一)一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师:古诗语言简练,一个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含义。1. 这两句中的哪些字词触动了你,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1、生2 (你了解了字词的意思。)(透过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品味主人公的情感) 我们把这种抓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方法称为:咬文嚼字。板书:咬文嚼字2.“征”是什么意思?透过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生2、生3。(想象时你抓住了细节,更生动了)(你把我们带到了主人公身边)这首诗歌写于1900年前,通过你们的描述,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老师也明白了:要想读懂古诗,就要展开想象。板书:展开想象。3. 在大家的描述中,老师也仿佛看到了?A:三十岁的他,本有着温柔的妻子和淘气的孩子,如今却伤痕累累地躺在帐篷外,鲜血浸透了他的衣裳:思念着家乡的他,能回去吗?十五从军征,三十?。B:又过了三十年,六十岁的他头发花白,背也驼了,他多想回家呀,但,他能回去吗?(不能):十五从军征,六十?。C:又过了二十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你看,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实在不能再征战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六十五年的征战中,唯一不变的是老兵对家的思念。(板书:盼归家)(二)自主学习、交流汇报1(PPT出示)小组长带领大家,选择你们印象比较深的1-2个部分,运用咬文嚼字和展开想象的办法,自主合作学习。 2. 全班汇报。学习内容一言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一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一行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一言3抽生交流,指导学生朗读展示。4你看,老兵站在那里,满怀期盼地问, 你听,老兵急切地问, 可乡里人是怎么回答的呢?6.老兵问的是家,乡里人回答的是冢。从乡里人的回答中,老兵知道了什么?(家里人都变成了坟墓)板书:知亲讯 一景7学生汇报交流。生1生2 。学习建议1.自主学习,批注感受; 2.小组交流,补充质疑; 3.带着体会朗读。 8诗中写了哪几样事物?(兔子、野鸡、野谷、野葵)在这荒凉破败的院子里,老兵还会看到些什么呢?生、生2 ,生3、生4。仿照诗歌的样子说上两句吗? 生1、生2 。 9对于我们来讲,那可能只是一个破败的庭院,但对于老兵来讲。那是(家) 10那曾经是一个怎样的家?(温馨、幸福) 教师引读:曾经温馨的家园,如今却成了 曾经幸福的家园,如今却成了看到此情此景,满怀期盼的老兵,他的内心感受又如何呢?(板书:满悲情)一行(你从哪些字词读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1抽生交流。12忙忙碌碌的老兵终于停下来了,他的面前是热气腾腾的饭和汤。孩子,请你尝一口,这口汤是什么味道的?是呀,老兵的内心比这汤更苦。 创设情境读:羹饭一时熟,我欲贻阿妈。可是慈祥的阿妈来了吗?不,没有。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齐读)羹饭一时熟,我欲贻阿爸。可是严厉的阿爸来了吗?不,没有。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齐读)羹饭一时熟,我欲贻阿姐。可是温柔的阿姐来了吗?不,没有。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齐读)羹饭一时熟,我欲贻阿弟。可是淘气的阿弟来了吗?不,没有。这里只剩下:松柏冢累累。(齐读)这是家的象形字:房子下面一头生机勃勃的猪,充满了富足与希望;这是冢字,上面的秃宝盖表示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家上的一点仿佛太阳,给老兵以温暖与希望;当太阳陨落,家,就成了冢。冢是什么呀?(坟墓)这个坟墓埋葬了老兵的亲人,埋葬了老兵的希望。他的心里只剩下?(悲痛、孤独、)教师相机板书:余悲痛 一情:满怀悲痛的他只能: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3还记得诗歌的第一句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此刻,我想问问大家,老兵回到他期盼的家了吗?(生2)14如你们所言,这个没有家人、没有幸福的小院子,不是老兵的家。盼归家,盼归家,然而真正回家后,他却只能: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5孩子,让我们走近老兵,走到他的身边去,和他一起看一看。当他佝偻的背影立在门口,当心酸的泪水划过他布满皱纹的脸颊。他会看到什么呢?用你手中的笔告诉我们吧!17谁愿意分享你的感受。读的时候加入情感就更好了。学生交流汇报。生1、生2.生3 教师相机归纳板书:这是一滴怎样的泪呢?(心茫然、满辛酸、诉绝望?) 四、总结升华1回顾板书: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五从军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这是一位征战了多年、渴望归家的老人,生:一翁思归家; 师:与乡里人的谈话让他心生不安,生:一言知亲讯; 师:过去温馨的家园如今却变得荒凉破败,生:一景满悲情; 师:他做好了饭和汤却无人分享,生:一行余悲痛; 师:泪水打湿了他破旧的衣衫,生:一泪心茫然2.我们学习的十五从军征出自于乐府诗集。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不知其作者。猜猜是谁写的,他为什么写这首诗呢(老兵、老兵的亲人、乡里人)3.教师小结:同学们,是谁写的诗,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写这首诗的人,对老兵怀着深深地同情。就好像历经千百年,战争依然存在一样,这种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与之相伴,生生不息。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故事。(配乐齐诵)5学了这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和什么疑问吗?(生1、生2、生3) 6带着我们的思考,再读课题。战争十五从军征一翁思归家一言知亲讯一景满悲情一行余悲痛一泪心茫然咬文嚼字展开想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读准字音,识记字形1.标注拼音,朗读诗歌。注意以下生字:窦竇 窦,空也。说文雉雉 形声。从隹,矢声。隹,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 雉有十四种。说文2.讲述故事: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3.读出情感。二赏析诗歌1.出示乐府民歌战城南: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2.出示高适的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3.出示曹松的两首诗歌。己亥岁二首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二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4.你觉得诗中哪一句最催人泪下?试着写一段赏析。示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三汉乐府诗歌补充朗读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你发现汉乐府诗歌的特点是什么了吗?四课堂背诵选择两首汉乐府诗歌背诵下来。教学反思:这一课,比较有特色的几个点是利用说文解字和繁体字的字形来识记生字,以及与战争诗的比较赏析。学生在朗读了几首战争诗歌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句子赏析得很好。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这个环节。学生第一遍读完之后,我要求学生讲述这首诗所写的故事,然后是小组合作朗读,我以为在学生疏通了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他们一定会像我一样被这首诗简练的手法、深沉的情感所打动,一定会读得很好。没想到小组在合作之后的朗读中,读着读着,竟然有学生笑了。我这才发现,时代不同了,学生很难理解战争诗中的悲痛。仅仅靠这样的引导,是不足以让他们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的。在无奈之中,我说了一段话:你们知道安康这个地方名字的缘由吗?学生说:不知道。我说:安康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战争,元朝的大肆屠杀,使全地区只剩下两千多人。明清时期,很多人从其他省份被迫到安康定居,我们的祖先都是战乱中过来的流民、难民,回望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狼烟四起的土地。很多同学的爷爷奶奶那时候为什么要去山里住,甚至前几辈还有人在山洞里住,就是为了躲避战乱啊!学生听了这段话后,沉默了,再也没有人笑了,朗读得很有感情,写的诗歌赏析也非常好。这说明了什么?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如果没有地方文化的补充,现在的孩子们很难对战争诗发生兴趣,也很难和诗人产生共鸣。这节课给我的最大启发是,越是短小的诗,越是不好讲,课堂的积淀一定要深厚,容量要大,要把诗讲透讲深,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讲不好诗歌,主要是因为我们读书太少啊!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激情导入:同学们,全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已告一段落,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同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一、诵读体味:1、师范读:正音 2、生读(反复) 3、片断朗读。指导朗读,重读、停顿指导 4、继续朗读 三、探究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思考题: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什么诗?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成故事。 3、“松柏冢垒垒”说明了什么?“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几句诗,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4、为什么老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四、明析深化: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小资料) 2、指导学生把诗的内容讲成故事。(用自己的话) 3、从“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说明老翁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温馨的家已成为荒凉之地,这一切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 4、最深的感受:诗中的老翁实在太可怜了,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悲惨,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出此诗主题,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战争的残酷。 五、拓展引申:1、播放美伊战争后,伊拉克人民生活镜头。 2、让学生谈一谈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 3、教师小结:世界需要和平,人民反对战争。 六、课堂练笔: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描写老翁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字数不限)。教师适时点评。七、归纳总结: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人类文明造成巨大的破坏,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们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与发展,创造人类共同的进步。八、作业:俗话说诗画不分家,拿起手中的笔,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 -纪海春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昨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7单元的主题是“战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二、解诗题,知诗人:1、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生齐读),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第一首乐府诗吗?生齐背:江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师做副板书。)通过昨天预习,你在文中读懂了黑板上哪些问题?(谁?一位现年80岁的老兵,从哪里知道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于其他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