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第1页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第2页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第3页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第4页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江兆省 沂水县高桥镇初级中学,3,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一、名人论断:,4,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5,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人惟患无志,有志无不成 (大家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位名人吗?),著名学者陆九渊(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6,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在 哈 佛 大 学 师 生 中 流 传 着 一 句 名 言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7,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 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8,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二、“问题意识”的内涵 1、创新意识的核心是问题意识 2、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3、问题意识与问题提出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有效开启任何一种科学之门的钥匙。,9,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4、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 源泉 5、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6、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意义:,10,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1、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有助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 4、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到发展。,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11,很多同学都心有余悸,明亮的闪电背后肯定有一个巨雷。对此生活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明亮的闪电背后肯定有一个巨雷,很多同学都心有余悸。 对此生活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很多同学都心有余悸,明亮的闪电背后肯定有一个巨雷。对此生活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很多同学都心有余悸,明亮的闪电背后肯定有一个巨雷。对此生活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学习大气压时,结合上面实验,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兴趣,改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13,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 需要,因为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习的需要 ,因为它是提高学科学素质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人才培养的 需要,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 点。 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解决 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 敢问、善问、乐问。,14,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 充满活力。,人在死海中漂浮在水面上,15,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从教师方面说: 创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善于创造问题情境是关键。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根本。 给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是保证。,联系生活,观察轮胎,你发现轮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17,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根据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8,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根据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19,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渐进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 主动性原则,20,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他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对雪产生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21,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下表是此次比赛前六名的成绩,你能判断他们谁快谁慢吗?判断的方法是?,观察思考: 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物近),像、像距的变化? 成虚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物近),像、像距的变化?,23,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1、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2、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敢问” 3、展现实验魅力,唤醒提问意识 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质疑提问 5、优化问题背景,让学生有问可提 6、启发引导示范,教会提问方法,24,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根据你看到的现象,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5,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1、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 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 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 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 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 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 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另外,教师还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 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26,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学习电磁波时,展示电视机、空调的遥控器, 你知道它们是利用什么工作的吗?,27,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2、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敢问” 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本性,为学生创设 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敢问。只有在谐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 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 见解,才能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 动地投身课堂,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 见或提出问题。 此环节重点在于教师的亲和力。,28,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3、展现实验魅力,唤醒提问意识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各种物理实验充满 着趣味性,思维性和探索性,利用实验的魅力 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观察习 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善于从演示实验、分 组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重点在展现实验的魅力。,29,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质疑提问 联系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从观察和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此环节的重点是优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0,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联系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社会生活中很 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利用生产、生活情境 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 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 有所用。,31,在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你遇到过这一问题吗?你有什么想法?,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32,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从生活现象、教材插图提问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你熟悉上面的景象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3,你见过吗?这又是什么现象? 它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34,你见过吗?这又是什么现象?,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35,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从观察和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 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不断完善问题。,鸡蛋在水中是沉底的。下面的现象是怎么了?,36,筷子斜插入水中怎么了?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什么原因吗?,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37,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5、启发引导示范,教会提问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 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会问,必须“ 教以渔”。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 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8,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研究,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看法 1、教师的作用,真正实现由“教 师带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