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I C S 6 5 . 0 2 0 . 2 0B 05荡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大豆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c o n d u c t o f t e s t s f o r d i s t i n c t n e s s , u n i f o r mi t y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S o y b e a n 仁 G l y c i n e m a x ( L . ) M e r r . 2 0 0 4 - 0 6 - 1 1 发布2 0 0 4 - 1 2 - 0 1 实施 率 替留 瞥 臀 瓣 瞥蓬 瞥臀暴 发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弱7 . 4 -2 0 0 4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 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韩天富、 周新安、 王继安、 郭瑞华、 崔野韩、 吴存祥、 堵苑苑、 蔡淑平。 本标准由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标准下载网()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 2 0 0 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 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 G l y c i n e m a x ( L . ) Me r r . 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3 5 4 3 . 6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的测定 G B 4 4 0 4 . 2 -1 9 9 6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 B / T 1 4 4 8 8 . 1 -1 9 9 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 G B / T 1 4 4 8 9 . 2 -1 9 9 3 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法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3 术语和定义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4 . 1 供试品种种子的质f和数,4 . 1 . 1 递交测试的大豆种子质量应达到 G B 4 4 0 4 . 2 -1 9 9 6 中对大豆原种或一级 良种的要求 , 数量至少为3 k g ,4 . 1 . 2 申请的大豆新品种如有特殊的情况, 根据其特点及应用范围确定递交种子的质量和数量。4 . 2 供试品种的处理 未经审批机关同意, 递交的种子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如果经处理, 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4 . 3 供试品种的保存 测试机构收到供试种子后 , 应及时分出留存种子, 妥善保存, 以备复查。4 . 4 其他 申 请测试者除递交种子外, 还应按附录C填写“ 技术问卷” 。5 测试5 . 1 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至少为连续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5 . 2 测试地点 测试的条件应能保证测试品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每个品种一般在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 , 如有特殊要求可进行多点测试。5 . 3 田间设里 每个小区的面积为 1 0 rn Z , 采用适宜的行株距。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应相邻种植 , 并设保护行。每个测试品种至少安排两次重复。标准下载网()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5 . 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与测试点所在地区的大田管理措施相同。对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的田间管理要严格一致, 并制定方案 。 选择性测试的条件及测试点的设置, 应满足附录 B的要求。6性状的观浏与判别6 . 1 观侧的荟本要求 按附录 A和附录 B的要求确定观测时期和方法 。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别参照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的要求进行。6 . 2 特异性的判别 对测试品种进行特异性的观测与判别时, 如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同一性状值为同一代码, 则表示测 试品种在该性状上与近似品 种无差异; 否则, 表示有差异。 侧试品种须有两个以 上( 包括两个) 性状与近似品种有差异, 方可判定为具有特异性。但对于胚轴颇色、 复叶的小叶数、 小叶形状、 花冠颜色、 种皮颜色、 子叶颜色、 脐色等性状, 只要有一个与近似品种有差异, 即可判定为有特异性。6 . 3 一致性的判别 对测试品种进行一致性测试时, 以非典型株占被观侧植株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变异度。常规品种、 恢复系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5 写( 按国标一级良种标准) ,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3 %, 杂交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6 %。当测试品种的变异度不超过近似品种在该性状上的变异度时, 也可判定测试品种在该性状上表现一致。6 . 4 稳定性的判别 对测试品种进行稳定性测试时, 若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结果为同一代码,或第二次测试的变异度与第一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差异, 则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是稳定的, 否则,为不稳定 。 进行第二个生长季节的测试时, 采用申请者提供的在上一年繁育或配制的种子。7 性状和品种分组7 . 1 概述 在确定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时, 应使用本指南性状表中所给性状及其描述。性状的描述用相应的代码(( 1 -9 ) 表示。 大豆测试性状4 0 个, 分成必测性状和补充性状两个部分。必测性状为每个被侧试品种必须进行测试、 考察的性状; 补充性状是在利用必选性状不能区别侧试品种和近似品种时, 进一步选用的性状。7 . 1 . 1 必测性状( 1 8 个) 胚轴颜色、 主茎茸毛颜色、 小叶形状、 复叶的小叶数、 花冠颜色、 开花期、 株高、 结荚习性、 成熟期、 落叶性、 英果形状、 荚果成熟色、 百粒重、 种子形状、 种皮颜色、 子叶颜色、 种脐颜色、 种皮开裂程度。7 . 1 . 2 补充性状( 2 2 个) 主茎茸毛密度、 叶片颜色、 植株生长习性、 株型、 分枝数、 主茎节数、 底荚高度、 单株荚数、 每荚粒数、炸英 性、 种子粗蛋白 含量、 种子粗脂肪含 量、 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 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 对大豆霜霉病的抗性、 对大豆胞囊线虫病( 以4 号小种为例) 的抗性、 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 对大豆锈病的抗性、对大豆食心虫的 抗性、 对大豆 蚜的抗性、 对豆荚螟的 抗性、 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7 . 2 品种分组 品种测试按生态区进行 , 并以品种播期分组种植 , 分组如下 : 北方春大豆、 黄淮海春大豆 、 黄淮海夏大豆、 南方春大豆、 南方夏大豆、 南方秋大豆、 南方冬播大豆。标准下载网()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大豆品种侧试性状 衰 A . 1 性状衰#AMRZX smffm Y_J:# WINAO A A 1t,XV 37 11. Mi%M1-(U,J) 10 Wf8-,a#20 2+, tP $t 4 4f , 3Z 7607 32. jjX*Mi(U, 65 rPjt425 1-851) 43P, 661,AcV 36 2f 100-4,tk 20 33.tjK#t11f9(J) 65-85 $+ -LA 1txf,jgmxR 53ci 8A ,A#20 7 qbfj& 03,4-j-: 25 1=Ax 914E 2 4,*V 42 24. Jf3$R * (U,J 65 ox x q 1t 4 L 13 3ll 3f I d . ,1 0 101 4dpf- 425 35. JEat0dOf0(* (J) 65 Fp iJ,Rf- q3 It 3 -L, 5iJ IH- T 255 7? D/ T 豻t C|F,:H|囔礻痦黻# s黻 槂枟棥詢冸鄡冸 疍D GUe标准下载网()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 - 2 0 0 4 表 A . 1 ( 续)itttAVjRZX ametm R# 1 wppo ft1i. MR 18 2. 25 3$ R c 35 410. ff;mm MID 60.69 6 -, 5r dl, RA 5- 6Q 24 7*V 493-1 8 # fV ifs 03 311. feEfc(J) 8089 04 3 -IL 5tffi)CQ.rdmxA 79 tk4E 20,*V 36 3CPO -L)J JtXA,AV. 97-7146 412. *A (U,J) 85 lp -V IV 14 5I#AXA,MV, 40 6*V, L 13 7IRA 4-llIF 8JEW V-A 18,g* 2 Af 313. MXy7it (U, J) 8589 -E w p k 20,p 25 5 Pfi& 03 爛E淀|旟B #s寖冸槂冸 l8叉豰( G 0l?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表 A . 1 ( 续)一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 2 0 0 4 表A . 1 ( 续)万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表 A . 1 ( 续)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极低1 很低2 低3 中低4 3 0 种子粗脂肪含量c b 99 U) 中高6 高7 很高8 极高9 高感合丰 2 5 1 感绥农 1 4 3 3 1 对大 豆 花 叶 病 毒 病 一 一” 一 ” 一6 0 -6 9中抗垦农 4 号5 的抗性( J ) 一 抗东农 9 3 - 0 4 6 7 高抗东农 9 2 - 0 7 0 9 高感黑农 3 5 1 感黑农 3 9 3 3 2 对大豆 灰斑病 的 抗 性 7 0 - -7 9中 抗合 丰 3 5 5 抗东农 4 0 5 6 7 7 高抗东农 9 6 7 4 9 高感1 感3 3 3 对大豆霜林 病 的 抗 性 7 0 - 7 9中 抗5 抗7 高抗9 高感早熟1 8 1 3 4 。 对大豆 胞囊线虫病感晋豆1 8 3 ( 以4号小种为例) 的6 0 - 6 9中抗晋豆 1 9 5 抗性 ( J )抗抗线2 号7 高 抗灰布支、 抗 线 1 号9 高感1 感3 3 5 对细菌性斑点病的 6 5 -7 5中抗5 抗性盛 抗7 高抗9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 - 2 0 0 4 表 A . 1 ( 续)it#AMAZX Amoltm ittkmA r AA h fi1, 1336. Xf t $. M A M 65-75 43Yn 5VL#A 7ILL 9AS 4,:V 1 068 1At 33 337. X )CR*=bP nVG 89 INS -K V, 5 -9 5it, CJ) Vt 3,V 8 604 79#n, *V, 8 004 9AS 1338. V)CA1$MVttA 21-79 4YL 579AS 1?t 339. X$NX$XIYJVn#A 89 4r 51L 7A rt4 9AS 1340. Xf A 1:f ,A S N N 75-79 5iA 7A 1b 9tt 2: F 13E1 7 f? di t f 17- C k o X tAA T1 al1ft?itTJUALiittkot 3: #4-FJ;kUMtUPOVMs4M*PJ?9th 爛E豻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I T 1 9 5 5 7 .4 -2 0 0 4 表 A . 2 大豆生长观测时期十进制代码表St fitR atMAM 69 K$,7J - ( c1 -7 J 5 mm)00 p u h09 70 ,- 1 / (15 mm-,-20 mm)71 10%0 it jg1AC-kEt(15 mm -2010 mm), N*A-NMM72 - 20%MXjt01At-jkAt(15 nun-20 mm)11 - it30%nAit3911t)C-KIt(15 mm -2012 ice = . JJ I 3f 73 mm),IRVVIM13 -(it 5 =i,9-ut)Rf 74 40%MjjPJ )C-KJt(15 mm-20 mm). . 75 5000MXitFJI&ttkPt(15 mm -2019 mm),KIRrem76700001 it FjI&tfEA(15 mm -2077 mm) , 21 1 - , 3 7822 ; 2 -&cftkfc3N 79 1Z+ft F J 3 (15 mm-20 mm) ,B椥m檟xhC| :p| 1= 龟寖槂冸专青寿倭令罴冸葍l勲疍D?( I M l Uee 2V o皡呺靺呺 爛E . 0 1Y墛?縕墫柀65Gfx?*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 - 2 0 0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解释B . 1 胚轴颇色B . 1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1 . 2 观测时期: 苗期, 子叶展开后。B . 1 . 3 观测部位: 胚轴。B . 1 . 4 观测方法 : 目 测 , 对照标准比色板 , 按照表 B . 1 进行分级。B . 1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计算变异度。 衰 B . 1 胚轴颇色的分级标准产蹂 气 括 一粤止件 2 一片xy it3 州B . 2 主茎茸毛颜色B .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 2 观测时期 : 开花盛期至成熟期。B . 2 . 3 观测部位 : 主茎。B . 2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按照表 B . 2 进行分级。B . 2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茸毛色的比例。 衰 B . 2 大豆茸毛颇色分级标准卜书黔一一兹1 一十二公 2州B . 3 主茎茸毛密度B .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 2 观测时期: 开花期至成熟期。B . 3 . 3 观测部位 : 主茎中上部节间。B . 3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按照表 B . 3 进行分级。B . 3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衰 B . 3 大豆茸毛密度分级标准 1 11 呼粉半 ,.,. 111f1iJ Gfl3 , , ,.,-., , 5节州B . 4 小叶形状B . 4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 2 观测时期 : 开花盛期以后 。B . 4 . 3 观测部位 : 植株中上部第 8 -1 0节复叶的中间小叶。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 ; I i 丫 1崖 9 5 5 7 4 - 2 0 0 4蒸44 又 靴 测方法 : 粼 视 经 , 按照薰 然1 所承形状和表 热蓦 迸行分级。魏4彝 巍瓣量 : 熟令群体, 肇果有不一数 ,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刻。 书 片 拼 鉴 戮靛一黔烹角形 于 拳 颧黝形黝形 蒸 黔 谭 火蔓豹小补彭状 嵌 翼罐 大薰小渺形状分级标准 百添赢缨一 军 一一一 幽 蓄 碧 菌 兹 I 一 一 丫 一 1 垫 哭 一 一 1 丫 一 烹 L 一 霭 一一 到r . c .矜彝 0方从: 按照第 愁 章豹要求矜悠 2 燃测时缨: 开花矍缨粼腆。i : 毓株嘟 毅 篡第 鬓 及 豁 节复补。熬 然4 燃蒯方汰: 粼测, 按照表 熟翼 透好分级黔然暴 嘿测矍 : 瓣 株, 计算豁个鬓渺举螂小叶数 窥 憾 鬓 大蔓燮缈豹小叶敷分级标准皿一三二一一 弓L $ , G ;蘸暴 谬 羲塔方法: 按蒸第 篡 章豹要求翼鬓2 观攫 酱 瓣期: 翼撇碳期鲜蘸彝 观骥 】 部位: 梭株中 上 夔 二 哗片馨 爆4 燃测方法: 蒸测, 咧照标窿蟾色板 , 按黑表 眺 蒸 逃行分级。碧 暴爆 观测悬 : 观察壑个群体 , 如攀不一致, 统计务种类型豹熟例。 4 0 1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4 - - 2 0 0 4 表B . 6 大豆叶片颇色分级标准f3;t. 共幸 一 1 p 3 5一9月B . 7 花冠颜色B .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7 . 2 观测时期: 盛花期。B . 7 . 3 观测部位 : 植株中上部。B . 7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对照比色板 , 按照表 B . 7 进行分级。B . 7 . 5 观测量: 观察整个群体,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衰B . 7 大豆花冠颜色分级标准片纠二 一幸 5 V! Ttt AtJ TT f2V2 3B . 8 植株生长习性B .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8 . 2 观测时期 : 开花期。B . 8 . 3 观测部位: 主茎和分枝。B . 8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按照表 B . 8 进行分级。B . 8 . 5 观测量: 3 0 株,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B . 8 大豆生长习性分级标准卜 布一5 布军B . 9 株型B .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9 . 2 观测时期 : 开花期。B . 9 . 3 观测部位: 主茎和分枝 。B . 9 . 4 观测方法: 目测, 按照图 B . 2 所示的形状和表 B . 9 进行分级。B . 9 . 5 观测量: 边行以外的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 B . 9 大豆株型分级标准片FIK下才票 33Fttm 517u 7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 - 2 0 0 4 l少 收敛半开张开张 图 B . 2 大 豆的株 型B . 1 0 开花期B . 1 0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0 . 2 观测时期: 群体中出现第一朵花开始至所选植株全部开花为止。B . 1 0 . 3 观测部位: 主茎及分枝 。B . 1 0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按照表 B . 1 0 进行分级。B . 1 0 . 5 观测量 : 3 0 株 , 求平均值 , 计算出苗至开花期 日 数 。 表 B . 1 0 大豆开花期分级标准浮 55.17 8B . 们分枝数B . 1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1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B . 1 1 . 3 观测部位 : 主茎。B . 1 1 . 4 观测方法 : 计数, 具有 1 个或以上节且结有豆荚的一级分枝方计人分枝数 , 按照表 B . 1 1 进行分级。B . 1 1 . 5 观测量 : 3 0 株, 重复 2 次 , 计算平均数。 表 B . 1 1 大豆分枝数分级标准51 kft AV讨 2, 03 一 2.0-4.05 斗 二 月B . 1 2 株高B . 1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2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B . 1 2 . 3 观测部位 : 主茎 。B . 1 2 . 4 观测方法 : 测量地面到主茎顶端生长点的长度, 精确到 0 . l e m, 按照表 B . 1 2 进行分级。B . 1 2 . 5 观测量 : 3 0 株 , 计算平均值。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表 B . 1 2 大豆株高分级标准一 *-A/cm 120. 0R-A8B . 1 3 结英习性B . 1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3 . 2 观测时期 : 鼓粒后期至成熟期。B . 1 3 . 3 观测部位 : 主茎顶端。B . 1 3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按照表 B . 1 3 进行分级。B . 1 3 . 5 观测量: 3 0 株, 以小区为单位计算变异度。 表 B . 1 3 大豆结荚习性分级标准主 T +o , fin- T ; T t o-aR AWtJT-f.c mnxcik+tA7iomX)AS上勺B . 1 4 成熟期B . 1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1 4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B . 1 4 . 3 观测部位: 全株。B . 1 4 . 4 观测方法: 目 测。全株有9 5 的豆荚变为成熟色时的日 期记为成熟期。计算出苗至成熟期日数 , 按照表 B . 1 4 进行分级。B . 1 4 . 5 观测量: 3 0 株, 计算平均值。 表 B . 1 4 大豆成熟期分级标准( 以黄淮海夏大豆为例)圈 130.14 5 I 6 I 7 I 8B . 1 5 主茎节数B . 1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5 . 2 观测时期 : 成熟期。B . 1 5 . 3 观测部位 : 主茎。B . 1 5 . 4 观测方法: 从子叶节算起, 至主 茎顶端( 不包括顶端花序) 的实际节数, 按照表B . 1 5 进行分级。B . 1 5 . 5 观测量 : 3 0 株 , 计算平均值 。 表 B . 1 5 大豆主茎节数分级标准一二半 半 科10.1-15.0 15.1-20.03 5 价什钊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B . 1 6 底英商度B . 1 6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1 6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B . 1 6 . 3 观测部位: 主茎和分枝。B . 1 6 . 4 观测方法 : 测量从地面到植株最低豆荚着生处的长度 , 以 c m为单位 , 按照表 B . 1 6 进行分级。B . 1 6 . 5 观测量: 3 0 株, 计算平均数。 表 B . 1 6 大豆底英商度分级标准溃/cm 155 7川B . 1 7 落叶性B . 1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7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 9 5 的荚果呈熟色) 。B . 1 7 . 3 观测部位: 全株叶片。B . 1 7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按照表 B . 1 7 进行分级。B . 1 7 . 5 观测量: 观察整个群体,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计算成熟时脱落的小叶占总小叶的百分数。 表 B . 1 7 大豆落叶性分级标准畔 1y1半95.0 5.1.95mot- +4013 5斗州B . 1 8 单株英数B . 1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1 8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B . 1 8 . 3 观测部位: 全株。B . 1 8 . 4 观测方法: 计数单株有效荚数, 按照表 B . 1 8 进行分级。B . 1 8 . 5 观测量: 每小区调查1 0 株, 求平均值。 表 B . 1 8 大豆单株英数分级标准溃华斗15.1-30.0 30.1-,v 13 片一侧 60. 1$p A;9B . 1 9 每英粒数B . 1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9 . 2 观测时期 : 成熟期。B . 1 9 . 3 观测部位: 植株中上部荚果。B . 1 9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随机取 1 0 0 个有效英 , 计数每个英果中的粒数, 求平均值, 按照表 B . 1 9 进行分级。B . 1 9 . 5 观测量: 重复 3 次。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 表B . 1 9 大豆每英粒数分级标准溃丰C1, 51 半 2, 15半63.07洲B . 2 0 英果形状B . 2 0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0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B . 2 0 . 3 观测部位: 主茎中上部。B . 2 0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按照图 B . 3 的形状和表 B . 2 0 进行分级 。B . 2 0 . 5 观测量: 整个群体 , 如果有不一致 ,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暴 飞 、 舀 , 、刃 J FA; I 直形徽有位形夸形 图 B . 3 大豆英果的形状 表B . 2 0 大豆英果形状分类标准片1 牛 牛耳 宁Jc5 7州B . 2 1 炸英性B . 卯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1 . 2 观测时期 : 成熟后第 5 天下午。B . 2 1 . 3 观测部位 : 全株。B . 2 1 , 4 观测方法: 计数开裂英果数占总有效荚果数的百分比, 按照表B . 2 1 进行分级。B . 2 1 . 5 观测量: 3 0 株,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B . 2 1 大豆炸英性分级标准俘黑呼斗冬毕.1-50.039EOX5 毕50. 1ix7B . 2 2 英果成熟色B . 2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2 . 2 观测时期: 成熟期。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B . 2 2 . 3 观测部位: 植株中上部荚果。B . 2 2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对照标准比色板 , 按照表 B . 2 2 进行分级。B . 2 2 . 5 观测量 :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 表 B . 2 2 大豆英果成熟色分级标准半协丁 万SVTItpAIT ISM3不户川B . 2 3 百粒重B . 2 3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2 3 . 2 观测时期 : 成熟收获后 。B . 2 3 . 3 观测部位 : 种子。B . 2 3 . 4 观测方法 : 先测定种子 的水分( 方法见 G B / T 3 5 4 3 . 6 -1 9 9 5 ) 。随机取 1 0 0粒发育 良好 的种子, 准确称重( 精确至0 . 0 1 g ) , 并换算为水分含量为1 3 时的重量, 按照表B . 2 3 进行分级。B . 2 3 . 5 观测量: 重复2 次, 计算平均值。 表B . 2 3 大豆百粒重分级标准. 1tlg 价 5.0.9. 9一 10.0-14.93 I 4 ,仁20.0-24.9 25.029.9 30.0)c )c Wk6 7 I 8B . 2 4 种子形状B . 2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4 . 2 观测时期: 成熟收获后 。B . 2 4 . 3 观测部位: 种子。B . 2 4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按照表 B . 2 4 进行分级。B . 2 4 . 5 观测量: 1 0 0 粒, 重复2 次,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 B . 2 4 大豆种子形状分级标准潭华甘才 Most -Y3臼川B . 2 5 种皮颜色B . 2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5 . 2 观测时期: 成熟收获后。B . 2 5 . 3 观测部位: 种子 。B . 2 5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对照比色板, 按照表 B . 2 5 进行分级。B . 2 5 . 5 观测量: 5 0 粒, 如果不一致 ,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 B . 2 5 大豆种皮颜色分级标准黯口李字tT Y F; 1,. . 4 5 户介 9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5 5 7 . 4 -2 0 0 4B . 2 6 子叶颜色B . 2 6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6 . 2 观测时期 : 成熟收获后。B . 2 6 . 3 观测部位: 种子。B . 2 6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按照表 B . 2 6 进行分级。B . 2 6 . 5 观测量: 5 0 粒,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 B . 2 6 大豆子叶颇色分级标准毕 黔 一 二一au#N2 气 3B . 2 7 种脐颇色B . 2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7 . 2 观测时期: 成熟收获后。B . 2 7 . 3 观测部位: 种脐。B . 2 7 . 4 观测方法: 目测, 对照比色板, 按照表B . 2 7 进行分级。B . 2 7 . 5 观测量: 5 0 粒, 如果不一致, 统计各种类型的比例。 表B . 2 7 大豆种脐颇色分级标准1兰胜益盆登组立到B . 2 8 种皮开裂程度B . 2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8 . 2 观测时期: 成熟收获后。B . 2 8 . 3 观测部位 : 种皮。B . 2 8 . 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