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x_第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x_第2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x_第3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x_第4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自然地理,第一部分,栏,目,导,航,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挤压,波状弯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山地,老,新,谷地,新,老,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压力和张力,断裂面,谷地或低地,山岭或高地,3火山 (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 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_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组成:包括_和火山锥两部分。,中央喷出口,火山口,温馨提示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山间盆地,迂回,公路,铁路,和缓,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_,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_,两翼岩层_。 B_,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_,两翼岩层_。 C_,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_。 (2)图中岩层16按由老到新的排序为_。,(3)A的地貌类型是_,其形成原因是_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_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_,其形成原因是_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_。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有泉水出露的是_;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填字母) 答案:(1)背斜 老 新 向斜 新 老 断层 位移 (2)1、2、3、4、5、6 (3)背斜谷 背斜顶部 外力侵蚀 向斜山 向斜槽部 山岭 (4)B A C A,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3题。,2在考察前,地理兴趣小组组长准备在W、X、Y、Z四处中选择一处安排露营,最不适合的地点是 ( ) AW处 BX处 CY处 DZ处 3该地区拟规划建设一条铁路,该小组成员设计了一选线方案。绘制在该地形图上,该铁路线甲、乙、丙、丁四段中最合理的是 (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答案 2D 3A,考点一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地貌,2断层及地貌表现 (1)断层成因及其图解 岩石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如下图所示:,(2)断层的地貌表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结合图中等高线及地层界线判断从甲到乙海拔高度变化及地层时代分布特点,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判断地质构造及岩层弯曲状况。运用地理实践力素养确定地层所属的地质年代。,解题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升高,降低,老,老,向斜,背斜,自主尝试 (1)A (2)A,老,S1,S2,志留,(2019福建漳州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解析: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D,2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 ) A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 190 m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解析: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且等高距为300 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600 mH1 200 m。,A,(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解析: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含有CO2的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对。甲、乙、丙三地相距较近,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地下岩层弯曲状况,甲、乙皆位于向斜的左侧,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D,古河床沉淀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解析:乙地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实质上是河谷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级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古河床沉积物形成时期,当地地壳较稳定,河流水流较平稳,泥沙不断沉积;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上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A,考点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2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019河北唐山模拟)2015年2月4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正式全程通车。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型,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是 ( ) 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减轻生态破坏 A B C D,解析: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A,2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 A资金 B地形 C技术 D移民,解析:万达高速公路施工需要建设众多的桥隧,以实现比较平坦的路面,所以主要障碍是地形。,B,3(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解析 考虑到题目要求从地表形态影响角度分析,图中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区,并且沿等高线方向延伸。分析原因主要从建设工程量、建设难度和规避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图表专攻(十)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中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2018北京卷)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 (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图例中的“溶洞”信息,运用区域认知分析其形成应与流水作用有关。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地质剖面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发生的地质作用。,解题指导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C,晚,晚,上地幔,流水,变质,(2017江苏卷)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