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软骨坏死性疾病.ppt_第1页
骨与软骨坏死性疾病.ppt_第2页
骨与软骨坏死性疾病.ppt_第3页
骨与软骨坏死性疾病.ppt_第4页
骨与软骨坏死性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与软骨坏死性疾病,刘海全,2012年4月,概述,定义 是指在骨骼发育时期,各骨化中心由于各种原因干扰而出现的软骨内化骨的紊乱。病变发生在骨骺,所以也有人称之为 骨骺炎或骨软骨炎。,软骨内化骨(intracartilaginous ossification): 大多数骨骼的发生均为先出现间充质细胞增殖密集,逐步形成透明软骨性雏型,再在此基础之上骨化形成骨组织。 机体中大多数的骨骼都是这种发生方式。 膜内化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少部分的骨骼则是在将要形成骨的部位,间充质分化形成含有丰富血管的胚胎性结缔组织膜,再在此膜内骨化成骨,而不经过软骨阶段。 机体中以膜内成骨的方式成骨的骨骼如扁骨(顶骨、额骨、枕骨、颞骨等)以及上下颌骨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骨蚀 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 骨蚀是因体虚邪入于骨,或因筋骨伤损,使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所致。以骨痛,肌肉痿缩,跛行,患肢缩短,但局部无化脓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原始骨化中心 脊柱和四肢骨的成长为软骨内化骨。在胚胎时期,软骨的中心开始骨化,称为原始骨化中心。 骨骺 长骨两端膨大部分称为骨骺。儿童的四肢长骨干骺端与骨骺之间有一盘状软骨结构,称为骨骺。骨骺是儿童出生后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现的二次骨化中心,骨骺和骺板都是未成熟的四肢长骨的生长区域,也是儿童骨骼的最薄弱和最易骨折的部位。,骨骺的分类 压力性骨骺:把承受的力量从一个骨传递到另一个 骨,与骨的生长和关节的形成有关。 牵拉性骨骺:又称骨凸,位于肌肉、肌腱、韧带的附 着点,承受牵拉力, 日久发育成骨的隆 突。,骨骺解剖,大多数骨软骨病的发病率 男孩明显高于女孩?,男性二次骨化中心出现较晚, 成熟较晚; 男孩骨骺受到的外伤和压力机会 比女孩要多。,病因病理,病因 创伤、血运改变、遗传和环境 病理 骨软骨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理过程大约2年左右。 初期:骨骺部分性坏死,被肉芽组织侵袭,尚可保持 正常外形; 中期:坏死区骨小梁断裂、塌陷,骨骺呈碎裂状态, 可呈扁平等不规则外形; 后期:坏死骨组织被清除,新生骨组织替代,骨结构 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与诊断,疾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 病变累及四肢关节时,关节轻微疼痛,有时伴有轻度关节肿胀、局部压痛(); 随疾病进展,疼痛加重,关节活动范围变小。 侵袭骨凸时,初期肌腱附着点出现疼痛,肌肉收缩时加重,逐渐局部出现隆 起, 压痛();骨骺 成熟后,局部形成一无 症状骨性隆突。,X-ray表现 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稍增宽,病变部位有斑点状密 度增高区,周围骨质相对稀疏。 中期:密度增高去扩大,密度更高,区内出现不规则 的透亮区,骨骺成碎裂状,周界模糊,骺板增 宽;部分在外力作用下骨骺可扁平或不规则状。 晚期: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碎裂”融合,正常骨小梁 结构出现,变形的骨骺其外形可有所改善,但 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关键 防治骨骺变形,避免以后关节畸形。 早期:关节适度制动,避免剧烈运动,中医辨证施治 中、后期:减少骨骺承受的压力;下肢避免负重,行 非负重体位下、适度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X-ray片,中医辨证施治。 骨凸部位疾患:适度制动,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内治法 湿痹型:骨关节部位轻度肿胀,疼痛或压痛较轻,关节 活动受限,肌肉轻度萎缩。舌质淡,苔白或白 腻,脉弦、细、滑。治则:化湿健脾。方药: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血瘀型:患部僵硬疼痛,压痛拒按,痛有定处,跛行。 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涩。治则:活血化 瘀,强筋壮骨。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肾虚型:发病隐袭,四肢酸软,疼痛绵绵,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补肾壮骨。 方药:健步虎潜丸。 劳损型:有劳损病史,患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功 能受限。舌质白或暗,苔白,脉弦紧。治则: 行气活血。方药:顺其活血汤加减。,外治法 中药外治:可应用中药膏、散剂局部外敷,或应用中 药舒筋活络洗剂熏洗;亦可应用局部注射 疗法。 针灸疗法:循经取穴或取阿是穴,可以减轻疼痛、缓 解痉挛。电针、温针、艾灸也可应用。 手法治疗:早期以轻柔松解手法为主, 缓解疼痛;中、晚期可使用 舒筋活节手法,促进关节功 能恢复。,手术治疗,适应症 保守治疗无效 疼痛严重 关节功能严重受限 方法 滑膜切除术 截骨术 转孔术 矫形术,骨骺骨软骨病,定义:是指发生在骨端的骨骺、干骺端的骺板、骨凸 部的骨骺的骨软骨病。 关节骨软骨病:指累及关节的病变,包括剥脱性骨软 骨病。 非关节骨软骨病:发生在骨凸部位的病变。 骺板骨软骨病:单指累及骺板的病变。,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定义:又称扁平髋、Legg-Calve-Perthes病 (Perthes病),是一种累及股骨头骨骺的疾病。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变部位在股骨头的骨化中心,病理需经过坏死 吸收 重建过程,多留有不同程度畸形。发病年龄310岁,80%为男孩,双侧患病约占10%。,病因病理,病因 缺血 血供来源单一,感染、髋关节滑膜炎、创伤性滑膜炎等可引起关节囊内压增高,外骺动脉容易受压、栓塞,只是股骨头骨骺发生坏死。 关节囊静脉受阻后,可导致骨内压增高,造成股骨头内营养毛细血管梗阻而导致缺血性坏死。 近来研究表明,多次的血供 受阻,导致了本病的发生。,创伤 儿童期,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肉力量较薄弱,髋关节活动度较大,容易遭受创伤。由于本病发病率男孩居多,故有人提出创伤学说,但目前尚不能得到完全证实。有人认为外伤仅是 一种促进病情发展的因素, 并非致病原因。,病理 软组织反应 骨坏死 骨吸收 骨修复,部分环节可交替进行,整体病理过程约24年。 疾病初期,关节囊、滑膜肿胀、充血、水肿,关节滑膜增厚。 根据缺血程度的不同,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部分或全部坏死。骨细胞萎缩、细胞核消失,骨小梁结构丧失。坏死早期,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由于能接受关节滑液的营养,仍继续生长增厚。,随着骨坏死的进行,血管逐渐长入,坏死区被肉芽组织侵袭,破骨细胞进入,逐渐清除坏死的组织,死骨逐渐被吸收。 骨修复从骨骺的外周开始,破骨细胞吸收死骨同时,成骨细胞产生新骨。由于坏死、吸收、修复在各个部位的速度和程度不同,死骨与活骨相交错,使得X-ray表现出极不规则的,或为“碎裂”的骨骺形象。整体修复一直持续到股骨头 完全恢复。,临床表现与诊断,主要症状 疼痛:一般很轻微,极少有剧痛者。疼痛局限在髋关 节前方,有些人疼痛向下牵扯到膝关节。 跛行:有时由于疼痛引起,有时并无疼痛。劳累后跛 行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一些病人可以在 发病前有过一次或数次的短时间跛行。,功能受限:髋部和腹股沟内侧有压痛,内收肌群痉挛。先有髋关节外展和旋转功能受限,后发展为髋关节屈曲和各向活动均受限,且髋关节呈屈曲和内收畸形,大腿和臀部肌肉萎缩。,-ray 早期:髋关节囊球形肿胀,骺线增宽,股骨头轻度外移,关节间隙增宽,与颈部相连区域有不规则骨质疏松或囊性变。 中期:骨骺密度不均匀增高,出现碎裂或颗粒影,股骨头变扁平和股骨颈变宽短,且进行性加重。最后,疏松区重新钙化、碎块融合,再现正常骨小梁结构,但股骨头多呈扁平、宽大、半脱位和股骨颈呈宽而短畸形。 晚期:出现骨性关节炎改变。,分级分类法,Catterall 4级分类法:级别越大,预后越差。 级:骨骺外形正常,坏死区局限在股骨头的前方,无死骨形成,无干骺端的改变,无软骨下骨折线。,级:股骨头前、外侧的坏死区增大,死骨形成,与活骨区界线明显。前外侧有轻度的干骺端改变。,级:股骨头大部分坏死,在后方和侧方可有少量活骨区、干骺端改变明显,股骨颈变宽。,级:病变累及整个骨骺、骨骺塌陷,股骨头呈扁平状。,鉴别诊断,髋关节结核 早期症状相似,结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等,关节活动受限明显。,骨骺发育不良 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髋、膝疼痛,僵硬,行走不便;X-ray表现与本病相似。骨骺发育不良为多发性,四肢骨骺均可累及,患儿手指短粗,握拳困难。,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 早期症状相似,症状持续时间短,不经治疗可以痊愈,骨骼不发生实质性的病变,有人认为50%病人反复发作可发展成为Perthes病。 股骨头骨骺滑移 病变发生在干骺端的骺板软骨,股骨头向后向下滑移而骨骺本身无改变,X-ray 表现骨骺结构完全正常。,治疗,治疗目的 经量保持股骨头的外形,使之与髋臼形态相符,避 免日后发生骨关节病或减轻骨关节病的程度。 力争避免长期卧床,是患儿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 内治法 同前概述部分,外治法 卧床和牵引 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卧床,避免髋关节负重,患髋作外展位牵引;对Catterall 级患者有一定的效果;缺点是治疗时间过长(2年以上)。 疾病早期可行12周皮肤牵引后去除牵引,行患肢非负重位功能锻炼。,行走石膏和行走支架 采用患髋外展、内旋位行走石膏固定,优良率达91%。治疗时髋关节外展角度为45,内旋10 ,平均治疗时间为19个月;一般而言,使用石膏或支架时间不少于11.5年。,手术治疗 单纯滑膜切除术 手术指征:骨骺有坏死,但未见明显塌陷,干骺端无 改变。 手术方式:将关节的滑膜或关节囊大部分切除,从而 改善股骨头的血供,促进新骨形成。,截骨术 包括股骨近端截骨术、骨盆截骨术。 手术指征:股骨头存在“临危”征的表现 Gage征:股骨头骨骺外侧有一骨质疏松的碎片 有弥漫性干骺端改变 外侧骨骺出现钙化或硬化点 股骨头向外半脱位 骨骺呈水平位 股骨头畸形严重而无法置入髋臼者,一般不宜行股骨截骨术而适用骨盆截骨术。,其他手术方法:股骨颈开窗转孔术、带蒂血管植入术、带蒂肌肉植入术等。,预后,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超过6岁 肥胖、体重大 进行性髋关节活动减少 内收肌痉挛 X-ray Catterall 级 股骨头骨骺存在5个“临危”征 早期就有干骺端的改变,并且呈进行性发展,脊椎骨骺骨软骨病,又称为“少年驼背症”、Scheuermann病。 主要表现:少年期胸椎正常后凸变大,形成一“圆背”畸形。发病以1317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断胸椎椎体。,病因病理,病因 确切的病因尚未肯定,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于脊椎的负载能力与他承受的负荷的平衡失调引起的。 减少脊椎负荷能力因素: 血供紊乱是骺板血供减少,降低骺板生物强度 椎间盘早期退变,椎体前方受力过大产生变形 椎体负荷过大: 体重过度增加 过多的负重劳动 多次的轻微外伤 双侧跟腱短缩,弯腰时胸腰段骺板曾受负荷过大,病理 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二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骺板。由于上述原因 骺板血液供应减少 软骨板变薄 抗压力降低 负荷下出现碎裂 形成Schmorl结节 椎体前半部分高度发育延缓 椎体呈楔形 驼背。,临床表现与诊断,早期:背部酸痛不适,比较明显的僵硬感;疼痛位于 脊柱中线,比较轻微;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 后缓解。 中期:脊柱胸段后凸逐渐加大,伸直困难;外观可见 背部呈圆弧状向后隆起,被动及主动活动均不 能改变后凸畸形,腰的前凸代偿性增大,但不 影响腰部活动。 后期:疼痛等症状消失,胸椎后凸畸形永久存留。 晚期:出现脊柱退行性改变。,X-ray表现: 早期:椎体变成楔形,上下骺板出现斑点状改变,椎 体上下缘毛糙不平,椎间隙稍变窄。 中期:骨骺出现碎裂,椎体上下角的正常形态消失。 后期:骨骺恢复正常密度,椎体呈永久性楔形变。,Schmorl 结节 在椎体上或下缘,由于软骨板的破裂,致髓核陷 入椎体内,在X-ray片上可见到椎体缘有一内线的切迹。,鉴别诊断,活动性驼背 背部较软,通过活动可以纠正畸形 姿势性驼背:由于姿势不良引起 麻痹性驼背:某种疾病导致脊柱肌肉张力失衡引起 代偿性驼背:常继发于腰椎过度前凸,固定性驼背 强制性脊柱炎:畸形波及整个脊柱,脊柱结核:背部后凸呈一定角度,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嘱病人卧硬板床,站立和端坐时尽量展胸,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过多弯腰或负重运动;同时加强腰背肌锻炼;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用解痉止痛、舒经通络中药以缓解症状。,胸椎后凸超过50时,可以用支架或石膏固定,以尽量纠正畸形。使用时密切注意合并症,如软组织损伤、矫正过度等等。使用支架或石膏固定时间1年。,只有极少数后凸十分严重,伴发神经症状或者伴有剧烈疼痛,对症治疗无效者才考虑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脊椎融合术。,足舟状骨骨骺骨软骨病,定义 又名Kohler病。发病年龄多为36岁儿童,男孩约在5岁左右,女孩约在4岁左右。男孩发病明显多于女孩。约有30%病例两侧同时受 累,还可同时伴有其他 部位的骨骺坏死如股骨 头骨骺。,病因病理,病因:与外力有关。足部以舟状骨骨化最晚,其位于足纵弓的顶点,是形成内侧足纵弓的关键骨,承受的压力最大。过多行走、运动可导致足舟骨收到过度挤压,细微的损伤和骨折造成血管阻塞,发生缺血性坏死。 病理:与其他骨软骨病相似,13年内骨结构恢复到完全正常。或可留有轻度变形,不影响足部功能;个别人晚期足舟骨背部遗留一骨性突起。,临床表现与诊断,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肿胀:局部软组织反应性水肿和增厚使足背部轻度肿 胀、压痛(+)。 跛行:患儿为避免疼痛所致,有时患儿为避免疼痛喜 用足外侧负重行走。,X-ray表现 形态改变:足舟骨前后径变短,侧位片可见该骨变 扁,严重者可呈一薄片,失去光滑的边 缘,呈不规则状。 骨密度改变:正常骨纹理消失,斑片状骨密度增高, 伴有骨质疏松区,很少有“碎裂”征象。,足舟骨骨软骨炎,足舟骨骨软骨炎,有时正常的足舟状骨可以有23个分离的骨化中心,呈现一个不规则的骨化表现,不要误以为是异常病变。,治疗,症状轻微者:无需坚强外固定,但需限制活动,禁止跑、跳。用纵弓鞋垫支持足底,减轻对舟状骨的压力。 症状较重者:X-ray示病变广泛,应使用石膏行走鞋,将足固定在轻度内翻(约10),跖屈位,以放松胫后肌。避免负重,用双拐行走数周;23个月后拆除石膏,换用矫形鞋,保护足纵弓。 预后:良好,最快者半年恢复正常,一般13年内完全恢复,不遗留残疾。,跖骨头骨软骨病,定义 又名Freiberg病。病变通常累及第二跖骨,有时累及第三跖骨,极少发生在其他跖骨。多数发病年龄在1218岁之间,但在任何年龄都可见到发病者,甚至4050岁的成人;有学者将其归类为分离性骨软骨病。本病常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1:3.5。,病因病理,病因 由于积累损伤引起。第二跖骨较长,在行走、跑、跳时承受的压力和受伤的机会较多。 病理 反复损伤 营养血管栓塞 局部缺血坏死 跖骨头下出现骨质疏松(早期位于跖骨头背侧,病变范围逐渐扩大,引起关节面塌陷,导致跖骨头失去支撑作用) 部分病例病变部位最后可成为碎片,游离于关节腔内。,临床表现与诊断,急性发作期(关节面塌陷):疼痛剧烈,活动时加 剧;前足肿胀,以足背为甚,局部压痛 明显。 后期:塌陷完成后,疼痛明显减轻,形成畸形的跖趾 关节,关节活动受限, 逐渐形成骨性关节炎。,X-ray表现 跖骨头变宽 跖骨头外形扁平并呈不规则状 跖趾关节间隙增宽 跖骨干变粗 关节腔内脱落的游离骨片,鉴别诊断,疲劳性骨折,治疗,症状轻微者:穿带有前足弓垫的鞋子,可以减轻对跖 骨头的压力,23年内避免长距离行走 及剧烈运动。 症状较重者:使用石膏管型固定,疼痛缓解后再换用 矫形鞋垫。 跖骨头塌陷、活动明显受限者:行跖骨头切除术,弊 端是导致足弓弹性降低。可于跖骨头塌 陷之前,行局部转孔开窗植骨术。,前足弓鞋垫,骨突部骨软骨病,位于骨突部的骨骺,由于受到附着于附近的肌腱或韧带的牵拉,发生软骨内骨化紊乱,使局部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外观畸形等临床征象。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外伤。骨突只有受到较大的外力才会出现病变,所以全身骨骼中一些经常受到较大肌腱牵拉的骨突如胫骨结节、坐骨结节、跟骨骨突、股骨大粗隆等是好发部位。,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定义 又名Osgood-Schlatter病,好发于1315岁少年,女孩的平均发病年龄比男孩早12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单侧或双侧发病。,胫骨结节,病因病理,胫骨骨化中心 胫骨骨凸骨化中心约 11岁出现,17岁时 近端二骨化中心 联合,形成 胫骨结节。,病因 外力反复牵拉 病理 反复牵拉引起骨凸骨骺部分撕脱 阻断或减少来自髌韧带的血供 骨突部骨骺缺血、坏死。 后期由于成骨细胞作用,局部产生骨质增生,胫骨结节明显增大。,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本病系外伤引起的髌腱软组织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引起肌腱炎或腱鞘炎,以后在发炎的腱上发生异位骨化使得结节部变粗大、隆起;手术探查时,在髌腱附着点可见到潜入的小骨块。,临床表现与诊断,疼痛:长时间运动后髌韧带胫骨附着点处疼痛,休息 后缓解;疼痛逐渐加重。胫骨结节处有压痛。 肿胀:胫骨结节局部髌腱肥厚,胫骨结节增大,但膝 关节无积液、无压痛、无滑膜增厚。,X-ray表现 早期:髌韧带附着处可见软组织肿胀影 中期:胫骨结节局部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甚至出 现碎裂状,碎片远端向前向上分离。 晚期:结节部形成一外形不规则的骨性隆突,有时在 其前下方伴有游离小骨块。股四头肌挛缩者, 侧位片髌骨向近端移位。,治疗,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比较严重的病例需石膏管型外固定5周以上 局部封闭疗法 保守治疗失败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胫骨结节转孔 胫骨结节切除术,晚期并发症 骨性关节炎:骨骺分离和股四头肌挛缩 髌骨上移 髌骨关节面对合失衡 处理方法:胫骨结节下移术 膝反屈:前部骨凸骨骺过早闭合,后部骨骺正常发 育,可导致膝反屈 处理方法:佩戴支具,严重者 行胫骨上端截骨术,跟骨骨凸骨软骨病,定义 又称为Sever病,好发于814岁的儿童,男孩多见,常为单侧发病。,病因病理,跟骨骨凸的骨化中心8岁时出现,14岁发育成熟。骨凸处有跟腱附着,属牵拉性骨骺。 病因 骨骺部承受过多的牵拉力 鞋跟或鞋帮对骨凸部过分的摩擦 病理 局部产生 炎症反应 骨骺缺血性 坏死,临床表现与诊断,疼痛:足跟后方、两侧压痛(+),尤以上、下楼梯 或运动时疼痛为甚,休息后缓解。 跛行:急性期由于疼痛可以引起患肢保护性跛行。 肿胀:足跟后方可见轻微肿胀。,X-ray表现 骨凸部密度明显增高,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有时可见碎块。 部分人跟骨骨突可以有数个各自分离的骨化中心,形态不十分规则,应结合临床情况分析、诊断。,跟 骨 骨软骨病,跟骨骨软骨病,鉴别诊断,跟后滑囊炎、跟腱炎:好发于1519岁男孩 跟骨结合、跟骨化脓性感染:伴有全身反应 跟骨撕脱性骨折:有一次明显的牵拉外伤 跟腱不完全性撕裂:明显外伤 疼痛位置 B超,治疗,预后良好 适度休息,抬高鞋跟;或换穿软鞋 疼痛持续或较甚者可局部封闭治疗 少数严重病例,可石膏管型固定足于轻度跖屈位3周。,其他少见的骨凸部骨软骨病,坐骨结节骨软骨病 股骨大粗隆骨软骨病 肱骨内上髁骨软骨病,剥脱性骨软骨病,定义:是指发生在某些关节的特定部位的骨软骨片的分离。碎片可以部分分离、完全分离或游离到关节内。多见于1020岁年龄组的男性。最常见发生部位在膝关节。,特定部位:股骨内髁的里侧面(75%)、 内髁的负重面(10%)、 外侧髁(10%) 踝关节距骨上内侧面和 上外侧面,肱骨小头中心 或外侧面,股骨头外上缘。,病因病理,病因: 外伤以及一些解剖、力学因素 一次或多次损伤引起的软骨下骨折 软骨下血供破坏 骨软骨片分离。 常见于男性青少年 一次或多次外伤后,局部可见典型骨折表现 分离的软骨是正常的 病变部位和周围无炎性改变 早期手术仅能发现一个单纯、新鲜骨折,一些非外伤因素:感染、遗传、内分泌紊乱、解剖异常等等也可能为病因之一。,病理 软骨下骨质缺血性改变 部分骨质坏死 骨片分离 软骨变软、变色 软骨纤维化 关节面缺损部位纤维组织填充。,临床表现与诊断,早期:几乎无任何症状。 中期:劳累后关节轻度不适,活动不利,关节持续或 反复发生肿胀、积液,程度较轻。 骨片分离后:关节绞锁症状,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 肿胀,局部有局限性压痛。,X-ray表现 受累关节面软骨下骨出现窄条状密度减低区,有时呈环状。被围绕的骨软骨片密度增高,边缘不整齐,形态欠规则。骨软骨 片完全分离为游离 体后较大者可在 X-ray片上看到。,治疗,少年剥脱性骨软骨病 发病年龄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前,骨软骨片极少形成游离体,可行适当对症治疗,避免剧烈运动,适度制动。 成人剥脱性骨软骨病 尽可能使骨片愈合,保持关节面正常外形。,早期: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关节镜探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定义 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活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其病理机制多为骨质的血供障碍所致,所以也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多发) 非创伤性(激素和酒精引起) 特发性(原因不明),病因与分类,流行病学,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750万) 主要原因 髋部创伤患者增加 糖皮质激素日益广泛应用 酗酒人数不断上升,双侧患病80% 平均发病年龄36岁 SARS 后 发病率30% 发病率难以下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双侧患病80% 男性发病的主要因素 平均发病年龄40岁,最小仅20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认识本病,主要优势 对疾病认识上的整体观念 激素乃药邪、易耗津动血 酗酒乃久嗜辛辣、湿热蕴结 痰湿内壅、阻滞筋脉,髓枯骨失濡养、而股骨头对缺血至为敏感,故而发为坏死,治疗上注重整体、中西医结合、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治疗;注重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既注重坏死修复的影像 改变、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主要不足 对股骨头局部改变的认识手段有限 对坏死的重要病理改变塌陷,尚难以预防与纠正,病理,血管学说:支配股骨头的血管遭到破坏 骨内高压 红细胞渗出 水肿、瘀血 周围组织和细胞受压、缺血、坏死。,细胞学说 服用激素 成骨细胞活力抑制 蛋白质、粘多糖合成减低 骨基质合成障碍 破骨细胞增多 骨细胞功能紊乱 骨小梁减少 骨质疏松 坏死,第一阶段 骨组织和骨髓内细胞坏死,随后是细胞、毛细血管和骨髓基质溶解。 第二阶段 修复与破坏交替进行,通过“爬行替代”完成坏死骨质重建。,关节软骨,硬化带,肉芽带,软骨下坏死,正常骨小梁,临床表现与诊断,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 中期:髋周疼痛、间隙性发作或进行性加重,髋关节 内旋受限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