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4 把握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三大考点,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考查内容上看,该考点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从考查题型上看,在高考卷中,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点1 鉴赏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词)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题型1 抒情主人公形象,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请概括诗中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既要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更要抓住诗的主要内容,如长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答案:一个穷困潦倒、漂泊无依,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足见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真题对接,(2018江苏卷,节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解析:首先理解前两联内容,分析诗句写出了“刘使君”怎样的“闲”。“闲向春风倒酒瓶”写他对着春风豪饮;“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写他特地陪客人去沙口堰游览,在水心亭看花。“沙口堰”“水心亭”都是当时和州著名的景点。其次结合全诗及对刘禹锡生平经历的了解,分析他如此“闲”的原因。由首联“别离已久犹为郡”可知,刘禹锡在郡里做官已经很长时间了。刘禹锡有“诗豪”之称,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只能寄情山水,在沙口堰、水心亭等名胜中领略大自然风物之美。,_ _,答案: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解题指津,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九日水阁 韩 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颔联两句对仗整齐,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从心底里服老。,解析:D “从心底里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一种豪情。,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_ _ _ _,解析:回答此题要读懂全诗。全诗写了诗人重阳登高的所见所感。首联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可以请老友一同过节;颔联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颈联写重九宴会生活的趣味;尾联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但诗兴仍豪。,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1)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2)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3)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 逸兴。,题型2 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歌尾联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可结合题目及主题作答。题目“蜀相”指的是诸葛亮,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又壮志未酬、含恨终身;本诗的主题也正是对诸葛亮的仰慕、钦敬和惋惜之情。,答案:“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诗人少时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真题对接,(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注意诗下的注释,根据“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具体诗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_ _,答案: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解题指津,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 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己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解析:C “冠盖满京华”写当时高冠华盖者充斥长安的现实,而不是李白对自己的希望。,2.“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两句是写与李白梦中相会,每次分别的时候李白的神态和动作: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从神态言行等方面写出了李白的形象。,_ _,答案:“告归”两句,写李白的神态;“江湖”两句是李白的独白,通过双关手法写李白现实处境的险恶;“出门”两句,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考点2 鉴赏事物形象,考点解读,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那些具有特定内涵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概括物象的特点。 2.分析物象在体现诗歌中人物的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题型1 分析物象特点,解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日、雨、风、水,荷叶、荷茎,栩栩如生。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思乡念亲之情油然而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片写出了“荷”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写尽了荷的袅娜风姿。“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给人以饱满的感觉;“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细致入微;“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通过对荷的描写,表达了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真题对接,(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问题。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解析:要抓住诗句中能体现野菊形象特点的词,并结合环境特点进行分析 概括。,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_ _,解题指津,巩固训练,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 咏竹 陆 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闻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一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作者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人的烦暑,使人内心清净。,解析:D “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人的烦暑,使人内心清净”错,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突出竹子的珍奇。,解析:关于竹的特点概括,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即可,“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性孤高似柏”“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由此可以概括出竹的特点。作为托物言志类的诗歌,诗人一是表达对竹的喜爱,二是希望自己有像竹一样的品质。,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_ _,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表达的情感:表达出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的高洁品质。,题型2 分析物象作用,教材回扣,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句中,“江离”“辟芷” “秋兰”有何寓意?,解析:对于事物形象,要在分析其表层特点及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求深层的意蕴。特别要联系诗人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感情等。,答案:“江离”“辟芷”“秋兰”都是幽香美好的花草植物,诗人在这里将它们制成精美的服饰,其实是在比拟诗人自己的美好品德和高尚节操。,真题对接,(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_ _,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解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特殊含义。,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题指津,巩固训练,(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D D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 纵情挥毫泼墨”,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 气势。,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 _,解析:诗歌大意: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 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考点3 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题型1 概括意象内涵,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 丰富。,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解析:句中意象不难找出,注意句子中的名词;需要注意的是,意象体现出的不同氛围特点。艺术效果的分析,要通过对比首联与颔联意象“细”“微”与“阔”“大”的不同特点,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来完成。,答案: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更使人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真题对接,(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_ _,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解题指津,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友鹤图 唐 寅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解析:B 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2.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注意根据文中的“缟素”和“松阴梦觉”“不逐鸡群”表达诗人“追求高洁品行”“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_ _,答案: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题型2 感受意境氛围,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出的艺术境界。一般说来,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 该诗是公元大历元年77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解析:答题时先简要描述意象,然后概括意境,注意杜甫诗歌意境的特征:悲壮雄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写了哪些内容?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 意境?,答案: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和号角声在空中回荡,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丽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真题对接,(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解析:本题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抓住诗中的“莓苔”“履痕”“白云”“闲门”“松色”等主要意象,然后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归纳出意境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给我们的感受。,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_ _,解题指津,巩固训练,(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解析:A “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的说法不当。诗中“先师”指孔子。前两句陈述孔子的遗训,即作为一个士人,应该以追求“道”为终极目标,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真正担忧的应是难以追求和实践的对“道”的要求。诗人立志躬耕,并非“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而是诗人觉得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孔子的理想、精神难以企及,这也是诗人一种自谦的说法。,解析:概括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 _,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解析: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不仅要知人论世,还要结合诗歌内容。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淡泊宁静是其人生追求。诗中第七、八、十一、十二四句描写田野景色和劳作的场景,表现了诗人躬耕田园、淡泊名利的情怀。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毫无理想与责任感。如“解颜劝农人”一句中的“劝农人”说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儒家“兼济”的精神。结尾“聊为陇亩民”一句中的“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能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思想,所以说“聊为”。这实际上反映了陶渊明在济世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心理。,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_ _,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题型3 体悟情景关系,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情和景有以下几种关系:以乐景抒乐情;以哀景抒哀情;以乐景抒哀情;以哀景抒乐情。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即二者的密切度)来分析,有如下说法: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可以说,“寓情于景”这种关系,情与景之间是零距离,才真正说得上是情景交融。 体悟情与景的关系,实质上是在感受意境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写景的目的,是意境分析的延伸。,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1.审题。第一问,就是要对全诗描绘的画面作一个总体评价,概括其特点。第二问,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定要与画面联系起来谈。 2.写景句创设了一幅秋天壮阔而悲凉的场景。 3.体悟思想感情,作者登高见闻,联系自己的遭遇,借助此景抒发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慨。,答案:前两联写登高见闻。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作者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描绘了一幅壮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桥内防腐翻新施工方案
- 草地灌溉维修方案范本
- 湖北不锈钢风管施工方案
- 枇杷种植规划方案范本
- 化学危废库施工方案
- 诉讼审计方案范本
- 2025年江苏省绿化苗木供需合同
- 易货公司运行方案范本
- 兰州中考体育题库及答案
- 装不锈钢门安全施工方案
- T-CSCS 056-2024 民用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标准
- 职场心态调整与职业发展
-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及步骤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协议离婚三大忌净身出户
- 2025年华侨港澳台生联招考试高考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题猜想 专题02 一次函数(易错必刷40题8种题型)
- 鼓膜置管护理常规
- 2023-2024学年天津八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DB11T 1493-2017 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综合与实践-密码中的数学习题课件新版苏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