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案与教案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3重点难点1、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难点: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4.1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诗歌导入播放古诗悯农,根据古诗内容学生谈启示,由此导入新课活动2【活动】学生说出本课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本课知识点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对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并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写在黑板上。教师点评。活动4【活动】活动探究与展示1、把全班分成两组,河姆渡组,半坡组,两组进行pk展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先学后导,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信息加工,归纳整理,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6分钟时间准备)2、各组展示:河姆渡组展示:原始农耕的起源(讲小故事并表演其过程)学生点评,通过展示你能学到什么. 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教师点评: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的农业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的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进行观察和试验,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栽培,早期的农业劳动也就因此而产生。半坡组示:半坡人的原始生活(顺口溜)学生点评,通过展示的启示和自己知道了什么知识。教师点评。用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进行农业生产。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教师补充:应结合农耕图来回答,比如半坡人有的放火焚烧树林、有的披荆斩棘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有的在用石耜或石锄翻土,还有的在播种。河姆渡组展示:根据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编写的小相声。学生点评(从中知道了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工具,耒耜)教师点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组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服饰展。服装秀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河姆渡组展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乐器秀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点评: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乐器。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蔬菜,家禽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蔬菜和小动物,拼成宴席。学生点评。半坡人最早种植蔬菜,饲养家禽。教师点评:半坡人种植粟与地理环境和气侯条件有关。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而且气温相对较低,所以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河姆渡组展示:导游介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播放视频,导游介绍,学生点评:挖掘水井,居住干栏式房屋。教师点评: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特点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展示:绘画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点评: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河姆渡组展示:手工展示:已使用磨制石器。陶甑,等。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注意环保,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组展示:手工小彩陶展示。学生点评:说明半坡人已经会制造彩陶。教师点评:注意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对比。河姆渡组展示:改编歌曲欣赏。通过表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评论。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活动5【讲授】教师阐述总结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的想象力和表演的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河姆渡原始居民也好,半坡原始居民也好,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民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制造出工具进行生产,是何等的不容易。没有他们千磨万击洒下的种子就没有我们今天开变大地的幸福之花。我们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开始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且也发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人们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活动6【活动】课堂延伸1:保护环境观看图片(关于环境污染)学生谈感受,启示。活动7【活动】课堂延伸2:我爱我的家乡假如你是当地的小市长,你怎样做能使自己的家乡更美丽。学生畅谈。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活动8【活动】课堂检测(小游戏)课堂检测:将知识点做成小卡片找朋友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诗歌导入播放古诗悯农,根据古诗内容学生谈启示,由此导入新课活动2【活动】学生说出本课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本课知识点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对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并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写在黑板上。教师点评。活动4【活动】活动探究与展示1、把全班分成两组,河姆渡组,半坡组,两组进行pk展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先学后导,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信息加工,归纳整理,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6分钟时间准备)2、各组展示:河姆渡组展示:原始农耕的起源(讲小故事并表演其过程)学生点评,通过展示你能学到什么. 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教师点评: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的农业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的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进行观察和试验,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栽培,早期的农业劳动也就因此而产生。半坡组示:半坡人的原始生活(顺口溜)学生点评,通过展示的启示和自己知道了什么知识。教师点评。用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进行农业生产。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教师补充:应结合农耕图来回答,比如半坡人有的放火焚烧树林、有的披荆斩棘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有的在用石耜或石锄翻土,还有的在播种。河姆渡组展示:根据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编写的小相声。学生点评(从中知道了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工具,耒耜)教师点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组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服饰展。服装秀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河姆渡组展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乐器秀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点评: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乐器。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蔬菜,家禽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蔬菜和小动物,拼成宴席。学生点评。半坡人最早种植蔬菜,饲养家禽。教师点评:半坡人种植粟与地理环境和气侯条件有关。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而且气温相对较低,所以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河姆渡组展示:导游介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播放视频,导游介绍,学生点评:挖掘水井,居住干栏式房屋。教师点评: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特点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展示:绘画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点评: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河姆渡组展示:手工展示:已使用磨制石器。陶甑,等。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注意环保,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半坡组组展示:手工小彩陶展示。学生点评:说明半坡人已经会制造彩陶。教师点评:注意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对比。河姆渡组展示:改编歌曲欣赏。通过表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评论。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活动5【讲授】教师阐述总结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的想象力和表演的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河姆渡原始居民也好,半坡原始居民也好,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民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制造出工具进行生产,是何等的不容易。没有他们千磨万击洒下的种子就没有我们今天开变大地的幸福之花。我们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开始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且也发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人们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活动6【活动】课堂延伸1:保护环境观看图片(关于环境污染)学生谈感受,启示。活动7【活动】课堂延伸2:我爱我的家乡假如你是当地的小市长,你怎样做能使自己的家乡更美丽。学生畅谈。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活动8【活动】课堂检测(小游戏)课堂检测:将知识点做成小卡片找朋友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课程内容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出土文物图片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及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通过对比河姆渡、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和房屋居住上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历史解释素养,感受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多元性。理解原始农业兴起与文明起源的关系,感受原始居民在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程中的智慧,体会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知道我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原始居民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步形成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本课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本课板块调整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先总体概述,后列举原始农业发展的两个典型事例或具体表现,更加凸显时序性及逻辑性,便利于学生学习。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原始的农耕生活时代比较久远,刚进初中的学生无论是历史知识的积累还是学习方法均有不足,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直观文物展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1973年至1979年,南通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先后三次对海安青墩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揭开了江海平原原始文化的面貌,也将江海文明的起点整整向前推进了3000余年!远古社会由蛮荒走向文明时代的起点又在何方呢?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跟随考古学家的手铲去解读文字诞生前那悠久时代留下的无字地书,理清文明的源起吧!师:与上一课学到的北京人相比,江海平原的先祖们已“解锁”了怎样的新技能?生1:南京博物院撰写的江苏海安青墩遗址考古报告提到实物植物中有稻,我以此判定青墩先民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已由过往的倚靠大自然的施舍的食物采集者转变成到食物的生产者。而且从时间上看,原始农业在江海平原上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师:听完这位同学的观点,其他同学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或是否有问题需要提出?生2:挖掘出的稻谷是否有可能是野生稻呢?生3:江海平原是稻作的起源地吗?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起源地吗?生4:我听说是神农氏发明了农业,这是真的吗?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阅读书本P8,找一找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生:先民不断积累经验,在距今10000年左右发明了农业。师:那教材编写者是凭借什么下结论的呢?生:考古发现。师:是的。自18世纪开始,学术界对农业起源问题异常重视。关于稻作的起源地,国际学术界素有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中美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一万多年的人工栽培稻的证据特殊形态的植物硅酸体;2004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又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五颗实物稻子,经过分析属于最原始栽培稻类型,断代测年也有一万余年。这些数据是世界范围内已知最早的稻作农业证据。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稻作的起源地多集中在南方,中国北方情况如何呢?生:主要种植粟、黍。师:粟又称谷或禾。距今一万年前后的北京东胡林遗址浮选出少量的炭化粟粒,从中可以看到已经开始了对小米的驯化。后来我们又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内蒙古兴隆沟遗址的遗存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炭化粟和黍,经过多国权威机构的检测发现这些谷子要比欧洲发现的谷子早2700余年。所以,目前世界农学界基本认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是农耕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中国大地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遗址。请大家阅读P9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图,找一找原始农耕时代遗址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附近。师:是的。以往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量的考古发现实证告诉我们,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在长期采集食物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最终慎重选择了生活的南方的野生稻、北方的狗尾巴草及野糜子进行驯化,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灌溉,制作生产工具用于劳作,渐渐地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当先民们作出这一划时代改变的时候,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将展示在他们眼前。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原始农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不同地区两个典型的农耕时代遗址。请大家在地图上找到,并圈出:南方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北方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师:经过考古工作者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遗存,这些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还原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并感受原始农业生产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相信大家都看过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有些同学还为自己心中的国宝投上了神圣的一票。如果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想要推荐一件国宝参展,你会投票给哪一件国宝呢?生:我经过慎重思考,把票投给图1的国宝。这是农业中用来松土的生产工具,它叫骨耜。骨耜的原材料是动物的肩胛骨。但是我们会发现骨耜的形状不是动物骨骼的自然形状,而是被人类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进行了刮削和打磨,体现河姆渡居民技术水平的进步。骨耜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柄部凿一横孔,刃部凿两个竖孔,横孔插入一根横木,用藤条捆绑固定,两个竖孔中间安上木柄,再用藤条捆绑固定。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铲,说明当时农业生产进入到精耕细作阶段。师:原来这件国宝背后藏着这么多奥秘呀!如同学所说,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骨耜。打磨技术不仅被运用在骨耜之上,在石器上体现尤为明显。大家仔细观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找一找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存在怎样的区别?生:比较光滑,应该是经过了打磨。师:我们把这类石器称之为磨制石器,又叫新石器。由此可见,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生2:我会投给图2,首先这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用具,陶制用具说明河姆渡人已掌握制陶技术!陶盆上有明显的猪纹和稻穗图样,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开始畜养家畜,并已学会种植发现水稻。师:考古学讲究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你觉得你的推断理由是否充分?生2:我还在书本10页下注处看到了这样的信息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一米。而且从第11页出土稻谷的外形看,稻谷相对饱满,颗粒大小比较大,应该是不是野生稻。生5:老师,我有疑问猪纹足以说明他们已开始畜养家畜了吗?师: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从形态上看,陶器上的这只小猪还保留了一些野猪的特征,四蹄蹬开,鬃毛耸起,经过考古研究者对其前后身比例进行研究可判定应该属于驯化中的品种。师:陶器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它是人们把泥土塑形后,用火烧制而成。这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事物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典范。生3:我会投票给图3。这些桩子看上去不起眼,其实这是河姆渡人特殊的建筑样式的一部分。他们的建筑被称之为“干栏式建筑”。考古学家对其进行复原,可见它建在离地面几米高的木桩上。我们认为河姆渡处于南方地区,降水较多,这样建造可以防水防潮、防野兽,也利于通风。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居民运用智慧顺应自然环境的重要依据。也说明河姆渡居民实现了定居生活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在河姆渡建筑中还发现了榫卯结构。凹的部分叫卯,凸的部分榫。建筑房屋时,用榫部嵌入卯部,使构件之间连接起来。这样的建筑牢固。榫卯结构是东方建筑区分于西方建筑的主要特征,也是东方文化包容接纳特性的远古基因,包含着无限的中国智慧。生4:我更喜欢这件骨哨。生:骨哨是一种乐器,说明河姆渡居民不仅仅追求温饱,还展现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师:通过文物考古探究活动,我们发现河姆渡居民实现了定居生活,已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师:接下来,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北方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经过碳14的测定,其存在时间距今约6000年,略晚于河姆渡遗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请大家仔细阅读图片,并快速浏览半坡居民的生活,想一想这座博物馆外景中蕴藏了怎样的精巧设计?生:借鉴了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样式及代表性纹饰人面鱼纹。师:为何单单择选这两项呢?师:我们首先来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大家发现其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相比有什么不同?生:从样式上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一半深入地下,而干栏式房屋则是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拼接成屋。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生: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而南方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由此可见半坡先民也拥有因地制宜的智慧,有着较为朴素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师:除去建筑样式的区别外,两地在种植与食用的粮食作物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农业生产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农业起源及两大农业区,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区的代表,而河姆渡则是长江流域水田农业区的代表。从中可见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有着显著的多元性。师: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外景选用人面鱼纹又有何意图呢?生1:人面鱼纹陶盆是由细泥红陶制成,呈现出红、黑、白等颜色。陶盆内壁有用黑彩勾勒出对称的人面鱼纹。图案中的人脸呈圆形,额头左半部被涂成黑色,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警示标识设置安全生产实操试题及答案
- 物理竞赛教学实践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5404∕T 0031-2024 《墨脱特色菜 门稼白椒炖腊肉》
- 2026年水果种植公司水果存储通风管理与控制制度
- 2026年水果种植公司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制度
- (正式版)DB5404∕T 0019-2024 《波密羊肚菌大丰收》
- 河南省确山县高中数学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3.2 抛物线(1)说课稿 北师大版选修2-1
- 2025年护理肝胆科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说课稿第9课 对外开放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遵守生活的约定 第11课 人字结构说课稿 首师大版
- Unit 1 Lets be your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教学设计三年级英语上册外研版
-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教案 1-1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路-高压电路与触电急救
- 12J11卫生、洗涤设施
- DB43-T 2995-2024 综合医院分级心理护理规范
- DL∕T 2541-2022 架空输电线路货运索道
- 压力容器每日检查记录表(日管控)
- 中医养生按摩手法养生的课件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 京东的用户分析报告
- (病理科)提高HE切片优良率PDCA
- (完整版)排球理论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