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5、2.6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教学设计_第1页
七下2.5、2.6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教学设计_第2页
七下2.5、2.6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教学设计_第3页
七下2.5、2.6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教学设计_第4页
七下2.5、2.6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2.5 、2.6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2、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3、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4、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及分析,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考虑问题的初步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三幅图片,以及司南的雕塑图,引导学生分别指出它们是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从而导入本课。讲授新课:一:活字印刷术1、温故知新-(1)xxxx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的佛经、日历、诗集。(2)唐朝印制的xxxx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xxxx的雕版印刷作品2、思考雕版印刷有什么欠缺和不便没有?为帮助同学们思考,老师给你们看两则材料:材料一:由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唐宋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刻50个字,假设一份汕头日报8万字,请问一个刻工需要用多少时间?(1600多天)材料二: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完全就派不上用场了。那么同学们,你知道雕版印刷术的不足了吗?(生答:费时费工)而且很不经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造成巨大的浪费。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雕版印刷的不足呢?(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把雕版死的字变为活字,死版变为活版,不就既经济又省时了吗?)引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朝代,以及它的意义。3、阅读了解A、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活字印刷术有哪几道工序吗?(引导学生: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四道工序)强调单字必须是反字,并按韵母分类装;排版时用松脂、蜡和纸灰铺底,便于熔化,固定活字;拆版时,熔化松脂、蜡,把活字拆下,分类还原,以备再用。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术的字是活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版是活的,可排可拆,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注意:活字是反刻的,想想字怎样才能反刻呢?(引导学生回答:用正写的透明字纸反贴在胶泥上。)科学是无止境的,你发现毕升发明的陶活字有什么缺点吗?B、活字材料的改进为克服不足,活字材料出现了木、锡、铜,直到近代才广泛使用耐磨损、清晰度高的铅活字。而今天的印刷业已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同学们能举个例子吗?(如电脑排版、激光照排、高速印刷机等,印出的日报、晚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等)科学是无止境的,宋元时期的印刷术还有哪些发明呢?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司南到北宋指南针A、阅读归纳:指南针的发展历程。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磁石有指极的特性,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汉朝司南模型图,启发学生找出司南的缺点。指出:由于司南体积大、不易磨制、磁性小、转动不灵活等局限性,没能广泛使用。B、思考:为什么在宋代得到推广?经过长期实践和努力研制,聪明的中国人终于在北宋发明了一种新的人工磁化法,这就是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钢针就磁化为指南针。这种磁针磁性大,使用方便,因此得以广泛使用。直到19世纪现代电磁铁出现以前,多种多样的磁性指南仪器都是以这种磁针为主体,只是在磁针的形状和装置方法上有些变化。2、火器的广泛使用A、思考:宋元时期,战争多,火器广泛使用,主要有哪些火器呢?(生答: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同学们在影视里见过这些火器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突火枪是世界最早的管状火器,能推动子弹从远处射击敌人,是近代步枪、火炮的鼻祖。B、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南宋突火枪图,并口授一则史料: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于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o兵志金元时期的火箭有什么特点呢?它与今天的运载火箭有什么异同?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导入框中的金元火箭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完成课本中的动脑筋题。指出:今天的运载火箭和金元时期的小小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升空或向前,只是方向和规模不同而已。好了,三大发明及其应用,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我们就来分组讨论祖国的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把你的感想与同学们交流一下!3、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为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老师为你们提供两则史料: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近代思想家 培根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1、传播世界五大洲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如欧洲就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间接传入的。(板书)2、意义(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宋元科技是灿烂多姿的,除了三大发明的实际应用外,还有什么成就?三、沈括和郭守敬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强调其主要成就。1、北宋沈括:(1)著梦溪笔谈,全面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科技成果。假如没有此著作,我们就无从知道活字印刷术是布衣毕升发明的。(2)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3)最早使用“石油”名称,并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2、元代郭守敬:(1)编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相近,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约早300年。(2)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小结:让我们回顾一下宋元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北宋沈括、元代郭守敬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等。这些成就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继隋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高峰。课后习题测评练习-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夯实基础:1、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十八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造纸术 火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2、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吗?西汉 唐代 宋代 明代七下2.6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通过对示意简图的阅读得出结论: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由此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1、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2、文学: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词: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女词人李清照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点:豪迈奔放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A:教师应层次清晰地介绍词的特点及其在北宋之前的发展演变。B:应分析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诗: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陆游示儿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窦娥冤3、绘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赵孟頫,他的画属于“神品”4、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拓片、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片等,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5、“大江东去,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答:是苏轼的名句。2)他词的特点是什么?答:特点是:豪迈奔放3)举出和他词风相似的作家。答:是辛弃疾4)“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答:指208年三国时期周瑜、孙权、刘备联军火烧赤壁。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1)选自陆游的示儿2)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3)他的诗有9千多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4)巩固、小结:5)练习:想想看,在现代人的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课后习题趣味练习:办历史小画报:任选宋词一首,配画一幅,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