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调研报告_第1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_第2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_第3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_第4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博物馆调研报告 目录1 博物馆的阐述1. 博物馆的定义2. 博物馆的历史3. 博物馆的性质4. 博物馆的职能与功能5. 博物馆的功能关系6.博物馆的类型二案例分析1.奥地利苏哈纽豪斯列奥尼格博物馆2.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三对博物馆建筑的认识四对自己设计主题的构思1 博物馆的阐述1.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英语:museum)又称博物院,是安置一套文物典藏的建筑物或机构。博物馆蒐藏并维护具有科学、艺术或历史重要性的物件,并透过展示(常设展或特展),使公众得以观看这些物件。大多数的大型博物馆位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更具地方性质的博物馆位于较小城市、城镇甚至乡村。早期的博物馆始于富裕的个人、家庭或艺术的私人蒐藏,而且是珍罕或奇特的自然物件与文物。现在博物馆遍布世界各地。在古代的博物馆,例如亚历山大港的缪斯,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的研究所。一般人归纳出博物馆所富有之功能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项。 摘自维基百科国际博协定义: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 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则除外。(1946)博物馆是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艺术、历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料和标本,供观众欣赏、教育而公开开放为目的的,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1951)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均应视为博物馆。(1962)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 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74)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989)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2001)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2007)中国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博物馆的历史博物馆的起源,是于约公元前300年亚历山大港的缪斯(Musaeum)。缪斯中专门收藏了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欧洲、亚洲及非洲的征战得到的珍品。博物馆的英文“Museum”,就是源于希腊语的缪斯“”。然而,当时的博物馆并不对外开放。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王室贵族开始于王宫中设陈列室收藏珍品,但亦只开放给贵族参观。早期的博物馆始于富裕的个人、家庭或艺术机构的私人收藏品,包括稀有或令人好奇的自然物件和文物。这些东西往往摆设在所谓的奇观房或搜奇柜。其他大众接触这些蒐藏品,往往只有是“有头有脸的人”才有机会,特别是私人艺术收藏,但这是依据主人及其工作人员的意愿而定。世界第一批公共博物馆设立于欧洲,在十七至十八世纪和启蒙时代。第一个真正的公共博物馆是巴黎卢浮宫 。3.博物馆的性质公共性 开放性 文化性 非营利机构的公共文化机构,即运用社会提供的各种资源为公众福利服务,不向机构的拥有者、成员分配经营利润,为纯粹的非营利(赢利、盈利)的社会公益机构。4.博物馆的职能与功能职能:带有的、自觉的(收藏、科研是职能不是功能。)功能:是客观的,是一种结果,它和社会组织主体的主观诸如目的、动机、意图所表现的职能相联系,但不能等同。是博物馆通过收藏有价值信息载体和整理传播信息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即博物馆对社会的作用或效能。是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不断扩展、延伸和完善的。特点:博物馆为保存最易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业绩的物品,供民众知识的向上及发展文化所利用的一种设施。博物馆=藏品库+研究所+展览会5.博物馆的功能关系保存(最基本的功能):与收藏职能密切相关,收藏是目的,保存是结果;收藏是行为,保存是功效。职能与功能统一。提供休闲娱乐功能:与陈列展览职能密切相关。辅助教育功能信息中心6. 博物馆的类型 有:考古博物馆 、美术馆 、历史博物馆 、海事博物馆、 军事和战争博物馆、 行动博物馆、 自然史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 专业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动植物公园和植物园2 案例分析1.奥地利苏哈纽豪斯列奥尼格博物馆 列奥尼格博物馆位于奥地利南部风光秀丽的尼豪斯小镇,总建筑面积4810平方米,是一座私人博物馆,容纳了实业家和现代艺术家收藏的艺术品。分析形体设计博物馆位于陡峭的山坡上,沿着山体的方向插入基地,并向前后两个方向悬挑,长方形的体量宛如一座地景艺术装置。插入山体的博物馆主题部分,穿过茂密的树木和陡峭的崖壁筑堤,一边的悬挑为访客提供了盘踞于70多米高度上的独一无二的河谷全景景观,另一边延伸出来的体量则向来访的游客标志其位置的所在。整个体量的切入方向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极其震撼,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设计与基地的特征结合在了一起,从中表现了一种无尽流动的感受。入口与观景设计博物馆入口区域的入口设计指向小镇的市中心和位于附近的博物馆赞助人的古城堡方向。观景台悬挑延伸部分和展览大厅倾斜的衔接起来。展品收藏间设计日光充足,具有微凸的拱形屋顶的空间作为藏品的展示厅与入口的坡道相连,在展厅的休息厅里面有一个面对着尼豪斯小镇的大玻璃窗。效率和可持续性沉入地下的建筑部分节约了建造高成本的建筑表皮造价。挖出的土壤被用于重塑地形,地下部分受热与周围的热泵系统,从而使温度保持恒定。屋顶采用自然光,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光源。个人观点:这个案例也属于山地建筑,而且所处地理位置比较陡峭。它的观景设计做得很好,让人能够深入其中,给人以不小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将设计与基地的特征结合得很紧密。虽然它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很高,但它的屋顶所采用的自然光源多多少少可能会对展品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外观上总觉得它的悬挑有那么一点突兀,有点太现代化了。2.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的建筑风格及特点1、 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2、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3、 不仅注重建筑单体的和谐,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轴线确定的建筑形态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轴线延长与北侧边线相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与基地的关系建筑与基地的关系,除了地形地貌外,还有气候、周围交通、景观环境、人流关系、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等等。与周围老建筑的关系统一关系由一条轴线贯穿,形成一定的联系;原建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建筑,而东馆的西立面是完全对称的”H”;东西馆在建筑材料上的统一产生的和谐关系:东馆的建筑物高度,保持与宾州大道上建筑物相同,东馆的外墙采用与西馆相同的大理石,将所有暗色石安排在下方,淡色石置于上方,东馆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对立关系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建筑形式与功能东馆的基本构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部分是一般参观人员的场所,而直角三角形是专业艺术家的天地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内庭的空间作用不同空间大小、形状、质感、高低不断的变化,各空间围绕展览馆的中心,三角形中庭相互交融,形成流动的、联系的空间。个人观点:这个案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将轴线作为构思的过程,把新建筑做得与周围的古典建筑做得和谐又统一。将整个建筑的风格做得既对立又谐调。3 对博物馆建筑的认识1. 平面组合方式前者由规则的方盒子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组合而来。并适应与周边环境的环境相结合,做得不突兀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后者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2. 建筑风格及特性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东馆采用以三角形为基本元素的建筑构图,采用对称与平衡很好的协调了新、老美术馆的关系,也使东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3. 功能流线关系功能流线清晰合理,互不交叉4. 入口的处理西立面有三个开口,最大的开口向内退缩,左侧安置了亨利座尔的巨大雕塑品,很显明的标示出入口的意象。另两个开口,殊途同归通到研究中心的大门,雕塑品的安排及门的大小差异,使参观的人很容易辨识入口,而不致于误闯不对一般人开放的研究中心,贝氏以设计手法巧妙分别出两个不同的出入口。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5. 公共休息空间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在公共休息空间上没有特别突出人文关怀,应该是在电梯上有所体现6. 各个陈列室的组合方式对称的西立面造型是东馆艺廊的特色之一,这是延续与呼应西馆的设计,朝向西馆的西立面有高塔耸立左右两侧,这正是等腰一角形角隅处的展览室,整个西立面呈“H”型,既崇高又典雅,同时立面还拥有严格的比例关系,立面都是相似矩形的关系。7. 陈列室内部陈列的布置在东馆的设计中,内部三角形空间的表现与外部的三角形几何形体的组合相对应。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室内空间同样采用三角形为基本构图元素,三角形的多个透视灭点,使空间更加错综变幻,上下层空间的错位进一步丰富室内空间。空间的不断错位、平行、交角,犹如中国园林的步移景异,相信贝聿铭在室内空间处理上借鉴不少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不同空间大小、形状、质感、高低不断的变化,各空间围绕展览馆的中心,三角形中庭相互交融,形成流动的、联系的空间。8. 采光方式从西大门进入东馆,这个等腰三角形建筑的中央大厅高挑明亮,自然光从1500平方米大小的天棚上倾泻而来。厅内布置树木、长椅,上方悬挂着出自抽象艺术家亚历山大卡尔德(AlexanderCalder)之手的红色翼状装饰物,如同四季不败的红枫气韵生动。以此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而自然光也经过天窗上分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玻璃镜面折射后,落在由华丽的大理石筑就的墙面、天桥及平台上,柔和而浪漫。热爱艺术的人们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博物馆弥漫着某种优雅而又亲切的气氛。四对自己设计主题的构思1.这次对博物馆的设计,我决定以艺术类作为主题,选择第一块地形进行设计,而此块地形在处理周围环境、道路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将贝聿铭所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进行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