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方法——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ppt_第1页
研究设计方法——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ppt_第2页
研究设计方法——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ppt_第3页
研究设计方法——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ppt_第4页
研究设计方法——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研究设计方法 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 社会研究类型 确定研究路线 设计研究方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第一节 社会研究类型,研究设计是针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以研究目的为分类标志,可以将研究类型分为: 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 以时间维度为分类标志,可以分为:纵贯性研究与横向性研究,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实证(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研究类型,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样本规模大;多用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必须经过数理统计处理,如果探索性研究属于“探测”的话,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现象全面的“清查”。,2、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不要求面面俱到,注重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描述性研究不需要假设,而解释性研究需要。,3、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特殊,少人涉及而具有探索意义 研究者对准备研究的问题步熟悉形成的探索意义,探索性研究常用于预前研究,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一般而言,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可以区分为次级资料研究、专家访问、相似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四种。 深度访谈(deep interview) 或是开放式访谈(open interview,)就是对人们的经验、意见、感受和知识直接进行引述。,二、时间性研究 以时间维度为分类标志 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趋势研究(trend study) 同期群研究或世代研究(cohort study) 同组研究或追踪研究(panel study),1、世代研究实例,2、几种研究的比较,三、各种研究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比例,注:美国社会学评论对1936-1978年发表的489篇报告所用方法的统计,1983版,第二节 确定研究路线,一、归纳法与演绎法之研究路线 1.歸納法(induction) 歸納法是由資料中找出一般性的法則。 先由觀察收集資料及記錄若干個事例,探求其間之共同特徵或特徵之間的關係,進而將研究結果推廣至其它未經觀察之類似事例,而且獲得一項通規性的陳述(強調個別通則) 推論程序:理論假設接受或駁斥假設 2.演繹法(deduction) 演繹法是由已知事實或理論來推導出新的理論或個案。從一項通則的陳述出發,再根據邏輯推論之法則,來獲得一項個別性的陳述(強調通則個別) 推論程序:觀察尋找模式達成結論結論解釋事實事實支持結論。,Inductive Reasoning,“bottom up“ approach,典型案例:自杀论,经验概括:1、天主教徒比新教徒的自杀率高。 2、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自杀率高。 3、富人比穷人自杀率高。 4、男人比妇女自杀率高。 形成理论: 步骤一:天主教、城市居民、富人、男人 等属性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社会整合程度低) 步骤二:自杀这一现象归属于何种更为普遍的现象?(社会越轨行为) 步骤三:社会整合程度与社会越轨行为之间有何关系?(因果) 步骤四:建立一套相关的命题体系: 越轨行为的比率与个人主义程度成正比。 越轨行为的比率与集体主义程度成反比。 越轨行为的比率与心理反常程度成正比。 越轨行为的比率与心理正常程度成反比。,Deductive Reasoning,“top-down“ approach,典型案例:“分配的正义”原理,分配的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指的是在你的知觉中,你是否受 到公平的对待,是否得到了属于你的东西。 由分配的正义原理,可以演绎出很多结论: 1、有视觉或听觉障碍的人,同等时间内,在自我评估方面比一般正常的人少。 2、如果夫妻俩都工作,婚姻的强制力将随两个人的收入差距而增加。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宁可对同辈团体的成员行窃,而不愿对外人行窃。 4、在偷窃行为中,只有跨团体的偷窃才会有告密者,而告密者来自偷窃者团体。 5、夏令营或大学新生中,晚报到一个星期的人比较容易和玩运气游戏的人成为朋友,而不太容易和玩技巧游戏的人成为朋友。 6、战争期间,军人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玩运气游戏。 7、当社会财富增加时,个人对赤字开支会更加敏感。,演繹法及歸納法之比較,事實 不重視 重視 重視 假設 不重視 重視 重視 推論過程 重視 沒有 文獻+統計 *,演繹法 歸納法 科學方法,1.20,归纳与演绎构成社会科学研究环,归纳,理论,经验概括,假设,观察,检验假设,演绎,两种研究路线关系: “科学环”,“科学环”的基本涵义: 社会研究的一般逻辑过程有两个起点(理论或经验),反复循环,螺旋上升。 科学是理论与研究(观察)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分解涵义: 左半部为归纳和理论建构;右半部为演绎和理论检验。 上半部代表理论化过程;下半部代表经验研究过程,二、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提供研究课题,指导研究设计 许多经验研究的课题直接来源于并服务于理论。 理论可以为来自社会现实的课题提供探讨视角并将其研究引向深入。 提供研究假设,指导资料搜集 理论(假设)使课题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 明确理论(假设)是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价值的前提条件。任何课题都自觉不自觉地以理论(假设)为指南。 提供研究解释,指导结论分析 (进化论与人口论、),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的关系,研究课题,历史比较分析 统计资料分析 内容分析,统计调查,实验,文献研究,实地研究,问卷 观察 结构式访问 深度访谈 文献收集,问卷 结构式访问 深度访谈 观察 文献收集,观察 深度访谈 结构式访问 问卷 文献收集,研究方法的差異性比較,各研究法適用場合,各研究法之適用性考量,(1)研究問題的本質 不同性質的問題往往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2)相關研究資料的可取得性 歸納法就需充裕的原始資料,而演繹法則需足夠的事實前題或理論 (3)研究程序的嚴謹性要求 (4)研究結果的效度 不同研究法有其不同的內部、外部效度,四、假设检验逻辑,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逻辑,依据的是波普提出的假设检验法试错法。 它将归纳和演绎二者结合起来,克服了二者的局限性。 假设检验的过程,理论,假设,经验 观察,经验 概括,检验 假设,理论,举例说明假设检验逻辑过程:,1、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假设:收入水平越高,政治参与程度越高。 3、观察:收集数据。 4、经验概括:整理数据 5、依据经验概括,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6、验证或者修正理论。,假设检验法:单纯演绎法,收入水平,政 治 参 与 程 度,a. 由理论推导出假设,收入水平,政 治 参 与 程 度,b.观 察,单纯归纳法,收入水平,政 治 参 与 程 度,c.接受或拒绝假设,比较两者的检验特色,单纯的演绎法只相当于图a体现的过程. 单纯的归纳法只相当于从图b到图c的过程。 假设检验逻辑的优越之处: 1、借助理论假设的指导,避免了观察的盲目性和无系统。 2、借助经验数据,将经验概括与假设进行比较来检验理论的真伪。,第三节 设计研究方案,一、研究假设的设计 实证性课题无论演绎还是归纳均须假设,证实:补充、推论 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建立新假设再检验。 证伪:修改,解释性课题又称为假说检验课题。 探索性课题通常没有假设,或者提出开放性假设(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的条件,(1) 不与已证实的理论相违背 (2) 不与已验证的事实相矛盾 (3) 具有想象力 (4) 可验证的 假设的类型与表达式 类型:一元假设:X 二元假设:X 、Y 多元假设:XY1、Y2、Y3等 表达式:函数式:A=f(B) 条件式:如果A则B 差异式:A不同,B也不同 例:生活方式与年龄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消费与家庭经济状况研究,二、研究方案设计 1、实证性研究路线的研究方案设计,量化研究的“八股文”格式,研究问题 (Introduction, Issues) 研究思路(通常是多个理论的比较理论框架)(Theory and Hypothesis) 实证假设 研究设计 (Research Design) 资料 (Data) 变量测定 (Variables) 统计模型 (Models and Methods) 分析步骤 (Plan for analysis) 研究发现 (Results/Findings) 讨论与结论 (Discussion/Conclusion) 评论: 基本信息:如果缺少,难以过关 共享标准: 定义,解释,对意料之外的结果的讨论解释 理论需求、实证假设、研究设计之间的逻辑关联 操作化、统计模式是否使用得当,案例与循环研究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