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doc_第1页
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doc_第2页
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doc_第3页
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doc_第4页
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 (精装)本帖最后由 明明德 于 2009-5-14 10:50 编辑总说明:1、此竹简老子道德经是目前所知所见的最早的版本,我觉得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欢迎大家探讨。2、按照出土竹简的状况,将老子分为甲、乙、丙三组。3、竹简文字深奥冷僻难识,存在误认或不同理解的情况。这恐怕是后世所传老子众多版本的一个缘故吧。4、对同一竹简的个别文字出现了不同释文,本帖释文将列出我所知的一些不同之处。为录入方便,没有细比较,请读者谅之。5、本帖内容参考了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丛书和网上搜索来的资料,仅供网友学习、研讨之参考。6、竹简释文(采用繁体字)是我一字一字键盘上打出来的,也校对过。唯恐有错漏,请指正。7、另外,因急着发帖,未待一次性全部录入,请读者包涵。繁体版:一、竹简老子甲说明:存39枚竹简。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19、66、46、30、15、64、37、63、2、32、25、5、16、64、56、57、55、44、40、9章。释文: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孝慈。三言以為辯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欲。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使不足,或令之,或乎豆:視索保僕,少私須欲。江海所以為百穀王,以其能為百穀下,是以能為百穀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厭。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險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強於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弗伐,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長古之善為士者,必微溺玄達,深不可識,是以為之容:豫乎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嚴乎其若客,()乎其若懌,屯乎其若樸,沌乎其若濁。孰能濁以束者、將徐清。孰能疕以往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中缺字为:左旁“見,右上“袁”、右下“止”上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是以為之容:豫乎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嚴乎其若客,渙乎其若釋,敦乎其若樸,混乎其若濁。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之。是以聖人亡為、故亡敗,亡執、故亡失。臨事之際,誓終如始,此亡敗事矣。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複眾之所過。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臨事之際,慎終如始,此無敗事矣。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複眾之所過。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將鎮之以亡名之樸。夫亦將知知足以束,萬物將自定。道恒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知足,知足以靜,萬物將自定。為亡為,事亡事,味亡味,大小之,多惕必多難,是以聖人尤難之,故終亡難。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易之,必多難,是以聖人尤難之,故終無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侍也, 成而弗居。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道恒亡名,僕唯棲,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賓。道恒無名。樸雖微,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安。始折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穀之與江海。天地相合也,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穀之與江海。有狀混成,先天地生,奪穆,獨立,不垓,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狀混成,先天地生,寂穆,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至虛,恒也。守中,篤也。萬物方作,居以須複也。天道員員,各複其根。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幾也,易散也。為之於其亡有也,治之於其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作足下。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侮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幾也,易剪也。為之於其亡有也,補之於其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作足下。()為竹簡殘毀,其内文字暫按流行版本。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 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為按上下文補字,原簡無。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蟲蛇弗蜇,攫鳥猛獸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終日乎而不憂,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反也者,道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亡。殖而盈之,不不若己。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貴福驕,自遺咎也。功述身退,天之道也。持而盈之,不若己。揣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貴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為按上下文補字,原簡無。竹简老子甲完二、竹简老子乙说明:存18枚竹简。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59、48、20、13、41、52、45、54章。释文:給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是以早備。是謂不克,則莫知其恒。莫知其恒,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長生久視之道也。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 是以早,早服是謂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長生久視之道也。中文字為按流行版本所補,原簡無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或損,以至亡為也。亡為而亡不為,絕學亡憂。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絕學無憂。唯與呵,相去幾何?美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亡身,或()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中缺一字為:上一橫,下平排兩點,似為“可”或“何”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亡身,有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中文字為按流行版本所補,原簡無上士聞道,僅能行於其中;中士聞道,若聞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悖,夷道(如類,進)道若退。上德如穀,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大方亡隅,大器慢成,大音希聲,天象亡形,道(始無名。)上士聞道,勤能行於其中;中士聞道,若聞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昧,夷道(如類,進)道若退。上德如穀,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大方亡隅,大器慢成,大音希聲,天象亡形,道(始無名。)()為竹簡殘缺,其內文字暫按流行版本和殘片。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啟其兌,塞其事,終身不來。()為:上“矛”,下“山”。有識作:危,侮。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成若詘,大直若屈。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贏若詘,大直若屈。喿勝蒼,清勝燃,清清為天下定。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定。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屯。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哉?以此)。()為竹簡殘缺,其內文字暫按流行版本。竹简老子乙完三、竹简老子丙说明:存14枚竹简。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17、18、35、31、64章。释文: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猶乎其貴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正臣?()為竹簡殘缺,其內文字暫按流行版本。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為竹簡殘缺,其內文字暫按流行版本。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夫樂(之,不可)以得志於天下。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故殺(人眾)則以哀悲位之,戰勝則以喪禮居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聖人無為,故無敗也。無執,故(無失也)。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之敗也,恒於其且成也敗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之所過。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竹简老子丙完竹简全文录入完毕。-想学习道德经,跟从前的一段经历有关。大概是几年前,我上一个外教的口语班,老师是个六十多岁加拿大大学教授,教哲学,来到中国做志愿者。他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跟我们讲起自己为什么来到中国。他说,“我平生最受两个人的影响,一位是亚历山大,(后来我查了资料,猜老师可能说的英国哲学家赛缪尔亚历亚大),他还把自己脖子上挂的一个银质头像拿给我们看。”接着,他看着我们说“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老子。道德经。当我读到这本书时,心中无比震撼,这些智慧的思想,原来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产生了。”老师说了很多赞美的话,并且把自己翻译的道德经拿给我们看。老师后来说,到中国来是他的心愿,他想象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的国家,不过,他来了以后,发现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道德经。我的心中很惭愧,为老师那双期待的眼睛而感到抱歉。郭店楚简于一九九三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慕,虽数经盗扰,仍幸存有八百余枚。其中有一少部分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存七三O枚,大部分完整,未拚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郭店一号楚墓位于纪山楚墓群中。历年的考古资料证明,这裹是一处东周时期楚国的贵族墓地,其南面约九公里便是东周时期楚国的都城-纪南城(郢都),再南面5公里处是江陵城(今荆州古城)。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其中遗存的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飞漆耳杯、漆奁等文物的形状及纹样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风格。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参见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文物一九九七年七期)。郭店楚筒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郭店楚简的形制不尽一致。就长度而论,可以分作三类: 一类长度在三二五厘米左右;另一类长二六五-三O六厘米;第三类长一五-一七五厘米。竹简的形状也有两类。 一类竹简的两头平齐,另一类的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都有用以容纳编缦的契口。前两类长度的竹简每简有两个契口,上下各一个。最短的一类竹简则有三个契口,上、中飞下各一个。抄写同一篇古书所用竹简的长度和形状是一致的,而且上下契口的间距也是相同的。郭店楚简的长度比荆门包 山楚简要短许多,前者是传抄的古书,后者是公文、文书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它们的不同应是楚国简册制度的反映。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这批古书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和文书,是由专门的人抄写的。这次发现的分上下两栏抄写的格式和校正补抄文字的插入方式都是在以往楚简中所未见的。郭店楚简出土时业已散乱、残损,虽然依据竹简形制、抄手的书体和简文文意进行了分篇飞系联,但已无法完全恢复简册原状。各篇原来皆无篇题,现在的篇题是由整理者拟加的。这批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两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简本老子甲、乙飞丙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今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现存二O四六字,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简本老子亦不例外。故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有的数量。太一生水是一篇佚文。文中的太一就是先秦时期所称的道。该文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是一篇十分重要的道家著作。缁衣的内容与今本礼记缁衣大体相合,但两者的分章及章次却差别较大,文字亦有差别。两相校勘,可以发现今本的若干错误。五行曾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简本文字与之有一些相异之处。以前有学者论证,缁衣的作者是子思。马王堆帛书整理者指出,五行属于思孟学派。此次两篇著作同出于一墓之中,或许暗示当时思孟学派在楚地流传甚广。参照原简:郭店楚墓竹简 - 老子(甲乙丙)甲(绝)智(知)弃卞(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恻(贼)亡又(有)。(绝)(伪)弃,民复(復)季(孝)子(慈)。三言以1为(辨)不足,或命(令)之或(乎)豆(属)。视索(素)保仆(朴),少厶(私)须寡欲。江(海)所以为百浴(谷)王,以其2能为百浴(谷)下,是以能为百浴(谷)王。圣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才(在)民上也,以3言下之。其才(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才(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4以其不静(争)也,古(故)天下莫能与之静(争)。(罪)莫厚(乎)甚欲,咎莫佥(憯)(乎)谷(欲)得,5化(祸)莫大(乎)不智(知)足。智(知)足之为足,此亘(恒)足矣。以(道)差(佐)人(主)者,不谷(欲)以兵强6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发(伐),果而弗乔(骄),果而弗(矜),是胃(谓)果而不强。其7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微)溺玄达,深不可志(识),是以为之颂(容):夜(豫)(乎)奴(若)冬涉川,猷(犹)(乎)其8奴(若)(畏)四(邻),敢(严)(乎)其奴(若)客,(涣)(乎)其奴(若)怿(释),屯(乎)其奴(若)朴,(乎)其奴(若)浊。竺(孰)能浊以束(静)9者,(将)舍(徐)清。竺(孰)能以者,(将)舍(徐)生。保此(道)者不谷(欲)(尚)(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10之。是以圣人亡为古(故)亡败;亡执古(故)亡(失)。临事之纪,誓(慎)冬(终)女(如)(始),此亡败事矣。圣人谷(欲)11不谷(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古(故)圣人能(辅)万勿(物)之自(然),而弗12能为。(道)亘(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勿(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贞(镇)之以亡名之(朴)。夫13亦(将)智(知)足,智(知)以束(静),万勿(物)(将)自定。为亡为,事亡事,未(味)亡未(味)。大少(小)之多惕(易)必多(难)。是以圣人14猷(犹)(难)之,古(故)终亡(难)。天下皆智(知)(美)之为(美)也,亚(恶)已;皆智(知)善,此其不善已。又(有)亡之相生也,15(难)惕(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型(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圣(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堕(随)也。是16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勿(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而弗居。天夫唯17弗居也,是以弗去也。道亘(恒)亡名,仆(朴)唯(虽)妻(微),天(地)弗敢臣,侯王女(如)能18(守)之,万勿(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令)天而自均安。(始)折(制)又(有)名。名19亦既又(有),夫亦(将)智(知)止,智(知)止所以不(殆)。卑(譬)道之才(在)天下也,猷(犹)少(小)浴(谷)之与江(海)。20又(有)()成,先天(地)生,(穆),蜀(独)立不亥(改),可以为天下母。未智(知)其名,(字)之曰道,(吾)21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曰远,远曰反(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又(有)四大安, 王(居)一安。人22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其猷(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23至虚,亘(恒)也;兽(守)中,(笃)也。万勿(物)方(旁)(作),居以须复也。天道员员,各复其堇(根)。24其安也,易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畔(判)也。其几也,易(散)也。为之于其25亡又(有)也。(治)之于其未乱。合,九成之台甲26足下。智(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智(知)。(闭)其(兑),赛(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其,解其纷,27是胃(谓)玄同。古(故)不可得天而新(亲),亦不可得而疋(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28不可得而贵,亦可不可得而(贱)。古(故)为天下贵。以正之(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29取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其(然)也。夫天多期(忌)韦(讳),而民尔(弥)畔(叛)。民多利器,而邦慈(滋)昏。人多30智(知)天而(奇)勿(物)慈(滋)(起)。法勿(物)慈(滋)章(彰),(盗)恻(贼)多又(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31我亡为而民自(化)。我好青(静)而民自正。我谷(欲)不谷(欲)而民自朴。32(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虫它(蛇)弗(),攫鸟(猛)兽弗扣,骨溺(弱)(筋)(柔)而捉33固。未智(知)牝戊(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终日(乎)而不(忧),和之至也,和曰(常),智(知)和曰明。34(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勿(物)(壮)则老,是胃(谓)不道。名与身(孰)新(亲)?身与货35(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古(故)智(知)足不辱,智(知)止不怠(殆),可36以长旧(久)。返也者,道(动)也。溺(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勿(物)生于又(有),生于亡。而(盈)37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兽(守)也。贵福(富)乔(骄),自遗咎38也。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39乙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是以(早)备(服)是胃(谓)1不=克=则莫智(知)其亘(恒)亟(极),莫智(知)其亘亟(极)可以又(有)(国)。又(有)(国)之母,可以长, 2长生(旧=久)视之道也。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员(损)。员(损)之或员(损),以至亡为3也,亡为而亡不为。(绝)学亡(忧),唯与可(呵),相去几可(何)?(美)与亚(恶),相去可(何)若?4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宠)辱若缨(惊)。贵大患若身。可(何)胃(谓)(宠)5辱?(宠)为下也。得之若缨(惊),(失)之若缨(惊),是胃(谓)(宠)辱缨(惊)。6 若身?(吾)所以又(有)大患者,为(吾)又(有)身。(及)(吾)亡身,或可(何)7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何)以天下矣。8上士昏(闻)道,(勤)能行于其中。中士昏(闻)道,若昏(闻)若亡。下士昏(闻)道,大(笑)之。弗大9(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又(有)之:明道女(如)(),(夷)道10道若退。上(德)女(如)浴(谷),大白女(如)辱,(广)(德)女(如)不足,建(德)女(如)贞(真)女(如)愉。11大方亡禺(隅),大器曼成,大音祗圣(声),天象亡(形),道 12闷(闭)其门,赛(塞)其(兑),终身不。启其(兑),赛其事,终身不。大成若13 (缺),其(用)不敝。大(盈)若中(盅),其甬(用)不(穷)。大(巧)若(拙),大成若诎,大植(直)14 若屈。(燥)(胜)苍(沧),青(清)(胜)然(热),清清(静)为天下定(正)。善建者不拔,善者15不兑(脱),子孙以其祭祀不屯。攸(修)之身,其(德)乃贞(真)。攸(修)之(家),其(德)又(有)舍(餘)。攸(修)16之向(乡),其(德)乃长。攸(修)之邦,其(德)乃奉(丰)。攸(修)之天下17(家),以向(乡)观向(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天18丙大上下智(知)又(有)之,其即(次)新(亲)誉之,其既即(次)(畏)之,其即(次)(侮)之。信不足,安1又(有)不信。猷(犹)(乎)其贵言也。成事述(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古(故)大2道发(废),安有(仁)义。六新(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安又(有)正臣。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平)大。乐与饵,(过)客止。古(故)道,4淡可(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圣(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5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故)曰兵者6得已而甬(用)之。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7以得志于天下。古(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卞(偏)(将8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豊(礼)居之也。古(故)杀,9则以(哀)悲位(莅)之;战(胜)则以丧豊(礼)居之。10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古(故)无败也;无执,古(故)。11(慎)终若(始),则无败事喜(矣)。人之败也,亘(恒)于其(且)成也败之。是以12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之所(过)。是以能(辅)(万)勿(物)13之自(然),而弗敢为。14重新整理的简体版:甲本1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为弃虑,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无败事矣。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甲本2组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甲本3组至虚,恒业。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天道圆圆,各复其根。甲本4组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剪也。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甲本5组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螝虿虫蛇弗蠚,攫鸟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