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测量》电子教案.doc_第1页
《公路工程测量》电子教案.doc_第2页
《公路工程测量》电子教案.doc_第3页
《公路工程测量》电子教案.doc_第4页
《公路工程测量》电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工程测量电子教案绪论一、公路工程测量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1、测量学的分类1)大地测量学2)普通测量学3)摄影测量学4)工程测量学5)海洋测量学6)地图测量学2、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主要任务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3)变形观测3公路工程测量在公路中的作用1) 勘测设计阶段2) 施工阶段3) 竣工阶段4) 运营阶段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高程(一)、地面点的定位体系1基准面1.1大地水准面(1)几个重要的名词 a.铅垂线:离心力和地心引力的合力称为重力,重力的作用线即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b.水准面: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了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这个曲面称为水准面。(无数个) c.大地水准面:在无数个水准面中,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2)大地水准面的特性: a.不规则性(但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b.唯一性。(3)大地水准面的作用: a.点位的投影面; b.高程的起算面。1.2总椭球体图1-1总椭球体(1)定义: 选用一个非常接近大地水准面,并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的规则几何形体来表示地球总的形状。这个数学形体就是由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所形成的椭球体。 长半轴 a 6378140 m 短半轴 b 6356755 m 扁 率 f = ( a - b ) / a 1 / 298.257(二)坐标(1) 地理坐标系(2)平面直角坐标(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定义: 从首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 6 划分一带,将该带展开,近似看成平面。或是从东经 1 30 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3划分一带,将该带展开,近似看成平面。中央子午线经度及带号: 对于 6 带: 第 N 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0 = 6 N - 3 经度 L 的带号 N = L / 6 +1 对于3带: 第 n 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0 = 3 n 经度 l 的带号 n = ( l -1 30 ) / 3 +1 坐标(X ,Y) Y 坐标值加上 500km ,再冠以带号。(2)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 X Y 轴方向(横轴为 Y ;纵轴为 X ) 第 I 、 II 、 III 、 IV 象限1.3.4 高程坐标系: “ 1956 国家高程基准”的青岛国家原水准基点高程 H = 72.289 m “1985 国家高程基准”的青岛国家水准基点高程 H = 72.260 m 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般用 H 表示。又称绝对高程或海拔。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一般用 h 表示。( hAB = HB - HA )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又称假定高程。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又称海拔。三、测量的基本原则1测量的基本工作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的实质都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而点位的确定都离不开距离、角度和高差这三个基本观测量。因此,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 距离、角度、高差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元素。则基本工作为(1)测高;(2)测角;(3)测距 。(具体方法请分别参考 第二章 水准测量、第三章 角度测量、第四章 距离测量 。) 2、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在测量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在测量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作用:a.保证精度,减少误差积累;b.加快进度。(2)在测量过程中,“随时检查,杜绝错误”。 作用:防止错、漏的发生,以免影响后续工作。 3、 测量的度量单位 (1)度分秒制 1圆周 = 360 ;1 = 60 ;1 = 60 。 (2)弧度制 = 180 / = 180 / = 57 .295 779 5 = 180 *60 / = 3 437 .746 77 3 438 = 180 *60*60 / = 206 264.806 206 265 四、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的影响 D = R D= R tan D = D- D = R ( tan - ) D3 / 3R 2 D / D = ( D / R) 2 / 3 影响较小,通常在半径 10km 测量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 1.4.2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 ( R + h )2 = R2 + D 2 2 R h + h2 = D 2 h = D2 / 2 R 影响较大,因此不能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第一章 公路中线测量第一节 公路测量的基本技术内容公路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防护与加固工程、附属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和各种标志组成。目前我国公路采用两阶段设计和一阶段设计。在两阶段设计中分初测和定测;在一阶段设计中为定测。1、初测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内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收集沿线的水文,地质等资料带状地形图的测量。2、定测阶段主要技术工作内容有:测定路线中线:即交点、转点、转折角、设置中线里程桩、测设圆曲线、缓和曲线、纵横断面图。收集有关资料,为路线纵坡设计,工程量计算等道路的技术设计提供详细测量资料。3、施工阶段其主要技术工作内容有:在实地恢复中线。按施工要求测设中桩,边桩,桥涵,加护工程等的具体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验收,以检验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习题:1、 目前我国公路设计采用哪几种形式?2、 初测、定测、施工测量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内容有哪些?第二节 路线定线测量中线定线测量中,要根据初步设计文件,优化设计选定一条,准确测定路线的位置和构造物的位置。一、 公路中线测设方法。(一)、极坐标法此方法是根据公路导线点坐标和公路中线上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计算测设数据,然后在实地标出点位的方法。可不设置交点桩,测设时应一次测出整桩和加桩,也可只测设直线和曲线控制点桩,其余中桩用链距法测设。1) 测设数据的计算设P为公路中线上的点,其坐标为(xp,yp),A,B为导线点,坐标分别为(xa,ya),(xb,yb)。则A、P两点间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分别为:AB直线的方位角为:直线AB与AP 的夹角为 此时应注意象限,其解决的方法是当x0时,加1800;当x0时加3600。控制点的坐标已知,1、点P在直线段上的坐标计算(1)、设公路起点直线段的桩号为,直线段上任意一点P的桩号为。P点所在直线段的方位角为,则P点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2)、测设方法(用全站仪放样)中线角A(xA,yA)B(xB,yB)图11在控制点A安置仪器,后视B点度盘配置零或。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或在视线方向上量取水平距离,得P点的位置。在P点的位置钉桩,桩上钉钉。2、点P在纯圆曲线上设P点至ZY或YZ的弧长为Li,R为圆的半径,则P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为:X=Rsin()Y=R1-cos()P点的坐标转换公式:Xp=Xzh+Xcos+YsinYp=Yzh+Xsin+Ycos3、带有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1)第一段缓和曲线部分,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为:P点转换为公路中线控制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xcos+ysinYp=+xsin+ycos(2)圆曲线部分,P点在圆曲线的坐标计算公式为:x=Rsin+qy=R(1-cos)+p=利用坐标平移转换公式,将上式的局部坐标化为控制坐标系下的坐标计算为:Xp=+xcos(+)+ysin(+)Yp=+xsin(+)+ycos(+)其中缓和曲线切线的方位角。(3)第二段缓和曲线的中桩坐标计算以HZ点为坐标原点,计算第二段缓和曲线的中桩坐标。P点的局部坐标参数方程同第一段。但坐标转换计算公式中的转角改为,为缓和曲线切线的方位角即ZH点到交点JD的方位角;为公路的转角。(二)、支距法是根据纸上定线线位与控制点位置的相互关系,采用量取支距的办法,测设出路线上的特征点,并据此穿线定出交点和专点。如图13所示,其步骤如下:1) 量支距(放点)在地形图上量取出中线与控制点的支距长度,至少量三处支距,并使该三点相互通视。2)、测设支距3)、穿线由于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各点的平均位置找出A、B两点钉桩,随即取消其他各临时测钎。(三)图解法就是在地形图上量取测设参数的方法。(四)拨角防线法适用于针对纸上定线而言。(五)根据公路中线上的以知直线点测设交点。第三节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一、交点的测设(一)、交点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JD来表示。(二)方法: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2高等级公路:测地形图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1、放点穿线法: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1)放点可采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或极坐标法。图12(2)穿线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直线上点(如P1、P2、P3点)的直线AB。P1 P3A B 图13(3)定交点(一)交点的测测设、如图14,在B点安置仪器,盘左照准A点,制动照准部,总转望远镜成前视状态。、在望远镜视线方向上的交点的概略位置,打下两个木桩,俗称骑马桩。在桩顶标出a1和b1两点。、再用盘右照准A点,制动望远镜,再次倒转望远镜成前视状态。、在望远镜视线方向上于骑马桩的桩顶分别再次标出a2和b2点。、在骑马桩的桩顶分别取a1和a2,b1和b2的中点订上小钉。、用细线将a、b两点连接。、将仪器置于C点,盘左照准D点纵转望远镜,前视细线ab,在视线与细线相交处打下木桩,并在桩顶标定视线与细线的交点。、再以盘右照准定D并制动照准部,再倒转望远镜,前视细线ab,再次在桩顶标定视线与细线的交点。、在桩顶沿细线取盘左与盘右两点的中间点钉上小钉,即得交点。然后去掉骑马桩。图142、拨角放线法极坐标法在利用导线点或已测设的JD,计算测设元素(,S)拨角,量边,定出JD 位置。图15二、转点ZD( turning point)的测设 1、定义: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测设一些供放线、交点、测角、量距时照准之用的点。2、分为:(1)、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1)、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方法: 在JD5、JD6的大致中间位置ZD架仪。瞄准JD5,定出JD6。 测量出a、b距离。 计算e值,实地量取e,得ZD点。有: 在ZD点架仪,检查三点在一直线上。图16(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同理,计算出e值,实地量取e,得ZD点。有:最后,在ZD点安置仪器,检查三点在一直线上。三、转角(turning angle)和分角线的测设 (一)定义:指路线由一个方向偏向另一个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的夹角。当偏转后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右侧,称为右转角Y ;反之为左转角Z 。(三)转角的测定1)右角的观测方法:右角的半测回角值为:若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则应将后视读数加上,则上式变为:一测回的观测角值为:(二)转角的计算u 当右180时,为左转角,有:z=右- 180 JD3JD4JDJDJD3JD4JD3JD4JD3JD4JDJD图16(三)角分线方向若角度的2个方向值为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则角分线方向c=(a+b)/2 右转角 : 左传角 : 图17四、里程桩(mileage peg)的设置 又称中桩,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分为整桩(每隔20m或50m设一个)和加桩: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人工结构物加桩、工程地质加桩、曲线加桩和断链加桩。(如:改K1+100=K1+080,长链20m。) 图18断链加桩断链是指公路局部地段改线或量距计算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实际里程与原来桩号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之为断链写法:,正值称为长链,负值称为短链。第四节圆曲线的测设一、单圆曲线主点(major point)的测设1、曲线要素的计算 (已知转角及半径R)切曲差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图192、主点的测设(1)主点里程的计算ZY里程=JD里程-T; YZ里程=ZY里程+L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QZ里程+D/2 图110(2)测设步骤: 1)、JDi架仪,照准JDi-1,量取T,得ZY点;2)、照准JDi+1,量取T,得YZ点;3)、在分角线方向量取E,得QZ点。二、单圆曲线详细测设 有整桩号法和整桩距法。一般采用整桩号法。1、切线支距法 (tangent off-set method)(2)计算出各桩点坐标后,再用方向架、钢尺去丈量。1)以ZY或YZ为坐标原点,切线为X轴,过原点的半径为Y轴,建立坐标系。图111切 线 支 距 法 单 圆 曲 线 坐 标 计 算特点:测点误差不积累。宜以QZ 为界,将曲线分两部分进行测设。图112例题:切线支距法测设单圆曲线的计算设某单圆曲线偏角=3401200,R=200m,主点桩号为ZY:K4+906.90,QZ: K4+966.59 ,YZ: K5+026.28,按每20m一个桩号的整桩号法,计算各桩的切线支距法坐标。解:2、偏角法(method of deflection angle)分为:长弦偏角法、短弦偏角法ZYYZ(1) 长弦偏角法1) 计算曲线上各桩点至ZY或YZ的弦长及其与切线的偏角2)再分别架仪于ZY或YZ点,拨角、量边。图113(2)短弦偏角法与长弦偏角法相比:1)偏角i相同。2)计算曲线上各桩点间弦线长3、 架仪于ZY或YZ点,拨角、依次在各桩点上量边,相交后得中桩点。3极坐标法(polar )例题:偏角法详细测设单圆曲线(注:此题可作为实习课测设内容) 已知圆曲线的R=200m,转角如图,交点JDi里程为K10+110.88m,试按每10m一个整桩号,来阐述该圆曲线的主点及偏角法整桩号详细测设的步骤 解:图115第五节 缓和曲线的测设一概念及基本公式 1、概念 为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与消失,需要在直线(超高为0)与圆曲线(超高为h)之间插入一段曲率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至圆曲线半径的过渡曲线(使超高由0变为h),此曲线为缓和曲线。主要有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及双纽线等。 图116 其中, 缓和曲线全长1) 切线角公式 缓和曲线长所对应的中心角。缓和曲线全长所对应的缓和曲线角。2)参数方程任意点处:HY点处:二主点(major point)的测设1、缓和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1)内移距p 和切线增长q的计算:当转角,圆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0、p、q均以知时,即可计算缓和曲线的测设元素。图1172、主点的测设(1)里程的计算 ZH=JD-TH;HY=ZH+ls; QZ=ZH+LH/2;HZ=ZH+LH;YH=HZ-ls(2)测设方法。(见例题) 例题:如图,设某公路的交点桩号为K0+518.66,右转角=18001836,圆曲线半径R=100m,缓和曲线长ls=10m,试测设主点桩。(作为实习课内容)解:(一)计算测设元素 (二)计算里程 ZH=K0+497.54;HY=K0+507.54;QZ=K0+518.52;HZ=K0+539.50;YH=K0+529.50 (三)主点测设1架仪JDi,后视JDi-1,量取TH,得ZH点;后视JDi+1,量取TH,得HZ点;在分角线上量取EH,得QZ点。2分别在ZH、HZ点架仪,后视JDi方向,量取x0,再在此方向垂直方向上量取y0,得HY和YH点。 三、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详细测设 1、切线支距法 (tangent off-set method)要注意:点是位于缓和曲线上,还是位于圆曲线上。 位于圆曲线位于缓和曲线图118(1)当点位于缓和曲线上,有:(2)当点位于圆曲线上,有:(3)测设方法可按无缓和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