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pdf_第1页
射线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9 卷第 2 期 2 1 0 6 年 4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e h u s nl la e c t fi c P o w e rT e c h n o l o g y V o 1 2 9 N o 2 Al , r 2 0 0 6 射线检验质量 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熊军 ( 四川电力建设二公司 , 四川成都6 l ( ) o 5 1 ) 摘要: 对火力发电厂安装时射线检验中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厦其造成的影响进行 了分析, 并总结和完善 了对这些 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 以保证检验质量即检验的工作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射线检验;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G l l 5 2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6 9 5 4 ( 2 0 0 6 ) 0 2 0 0 4 6 0 2 1 人的因素及其影响和控制措施 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人员的培训不 力, 施工前和施工中无培训计划或培训计划考虑不周 全; 焊接部门统计提供的焊口数不准确, 检验比例不 正确。 不合格焊口处理的信息有误; 现场透照未按工 艺卡进行; 暗室操作不当, 达不到底片技术要求; 评片 人员经验不足, 工作责任心不强; R T 、 U T组责任人 ( 组长) 与检验技术员未及时相互联系, 通报检验情 况 使检验技术员不能及时将检验结果及相关数据进 行统计 影响下一步检验工作的进行。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 ) 根据施工进度合理调入检 验人员 。 组织检验力量 , 如果人员调人满足不了需要 , 应在考虑总体施工进度的情况下, 合理制定对人员的 培训计划。2 ) 检验技术人员应及时和焊接技术人员 核对统计存在困难的管线, 对这些焊口数量和检验比 例不确定的管线, 现场检验人员应严格按检验技术人 员提供的检验比例进行检验。3 ) 对工艺卡的执行情 况, 班长、 技术员每天应进行检查, 制定奖惩制度, 并 严格按奖惩制度执行。4 ) 暗室的操作, 应对每一操作 步骤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并制定奖惩制度, 对未严 格执行操作规程而造成底片质量问题的, 严格按奖惩 制度进行处罚。5 ) 对底片的评定, 应严格执行复评制 度, 在返修通知单发出前, 检验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技 术人员应对当批次评定的底片复评完毕。6 ) 对射线 和超声波都有检验比例的管线、 管排, R T和 u T检验 人员必须在检验完毕及时填写跟踪记录。 并由技术员 负责检查。 质量不佳, 故障频繁; X射线机老化, 出力不足, 故障 频繁; 7 射线机驱动装置出现故障; 7 射源活度不够。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在 x光机购买时, 应该广泛 咨询射线探伤同行, 并对想要购买的机型做一定的考 察; 老化而出力不足的 x射线管要及时更换; 对于 丫 射线机 , 驱动装置要定期检测, 有问题的要及时更换; 对丫射线机、 X光机应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和中、 大修 制度; 对 丫 射源的更换要考虑到工程进度, 在工程时 间长的情况下, 应在工程中、 后期及时更换 丫 射源。 3 材料的因素及其影响和控制措施 材料的因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 胶片的质量不 稳定; 透照中使用的磁夹磁力不强, 设计不合理; 暗袋 的质量不佳; 增感屏的质量不佳; 对有损伤的增感屏 未及时更换, 有污迹的增感屏未及时清洗; 使用的 、 定影液未及时更换。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胶片应购买 质量稳定的产品, 如爱克发、 杜邦等。磁夹的选用, 最 好由探伤人员亲自挑选, 以便更好地选择磁力强、 设 计合理的产品。暗袋、 增感屏等消耗材料 , 应购买质 量好的产品。每天洗片完毕, 必须要求洗片人员检查 增感屏是否有损伤、 污迹, 暗袋是否有漏光的可能, 有 损伤的增感屏要及时更换, 有污迹的要及时清洗, 存 在漏光可能的暗袋也必须及时更换。要求洗片人员 对每次在显影液中加入的补充液作好详细记录, 当加 入的补充液达到原显影液体积的两倍时, 显影液必须 废弃。每次洗片, 应对定影时间作好详细记录, 当需 要的定影时问已长到新液所需定影时间的两倍时, 即 认为定影液已经失效, 必须更换新液。 2 机器的因素及其影响和控制措施 4 方法的因素及其影响和控制措施 机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x射线机产品 方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射源选择不 46 维普资讯 第2 9 卷第 2 期 2 O O 6年 4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 i e h u m E l e c t r i c P o we rT e c h n do g y Vo 1 2 9 N o 2 Ap t 。 2 O O 6 当; 射线能量选择不当; 焦距选择不当; 透照方式选择 不当; 对散射线的屏蔽不够; 跟踪记录不科学、 不直 观, 查对困难。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技术人员在制定工艺卡时, 对射源的选择、 射线能量的选择、 焦距的选择, 应根据 试件规格, 在充分了解实际的透照条件下, 进行最优 选择; 对透照方式的选择上应遵循在几种方式都可以 透照的情况下, 如果灵敏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应选灵 敏度高的透照方式。有些透照方式特别适合于检出 某些种类的缺陷,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透照厚度差 和横向裂纹检出角也应该充分考虑。在满足质量要 求的情况下, 应该选择一次透照长度大的方式, 以提 高检测速度和工作效率。因此, 技术人员在制定工艺 卡时, 应该对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对透照方式进行最 佳选择; 对散射线的屏蔽, 应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 ) 选择合适的射线能量。对厚度差较大的工件, 可以通 过提高射线能量的方法来减少散射线。但射线能量 值只能适当提高, 以免对主因对比度和固有不清晰度 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2 ) 使用铅箔增感屏, 吸收低能 散射线。3 ) 使用背防护铅板。4 ) 使用 源进行双壁 单影等透照时, 应用厚铅板在射源处遮挡非透照方向 的射线。5 ) 在对厚度差较大的工件透照时, 可采取厚 度补偿措施、 修整、 打磨等方式减少厚度差或者在射 线窗口处加滤板以吸收波长较长的软射线, 使透过的 射线波长均匀化, 有效能量提高, 从而减少边蚀散射。 6 ) 当被透试件小于胶片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 A 信 息 使用铅屏蔽物对处于射线直接照射的那部分胶片进 行屏蔽, 以减少边蚀散射; 应设计出记录科学、 直观, 查对方便的跟踪记 录, 以便对检验的情况一 目了然 。 5 工作环境的因素及其影响和控制措施 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环境的水 质不合要求; 工作环境的温度、 湿度不合要求; 夜间探 伤时, 施工现场的照明不合要求。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在水质不合要求的地方, 应该 安装净水装置, 定影后的底片, 在冲洗时可以加入洗涤 剂进行漂洗。工作环境的温度不合要求时, 暗室和保 管胶片的地方应该安装空调。在温度、 湿度都高的环 境中进行射线检验时, 应该在透照后尽快把底片拿回 暗室处理, 而不宜在施工现场放置过久。夜间探伤时, 班长应该事先对所有有透照试件的位置的照明进行检 查, 不合要求的地方应及时联系有关班组处理。 6 结束语 在射线检验中, 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 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的控制措施必须具体、 有效, 并严 格执行, 这样才能提高射线检验的质量, 提高经济效 益。以上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控制措施还有很多不 完善之处, 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和总结。 ( 收稿 日期 : 2 0 0 5 1 01 0 )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不仅具有高压直流输电技 术的所有特点, 而且将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更加充分 地发挥。突出表现在如下 4 个方面: ( 1 )电压高, 高达 士8 0 0 k V 。对与电压有关的设 备, 如高压端( 士8 0 0 k V ) 的换流变压器及其套管、 穿 墙套管、 避雷器等研发提出了高要求。对承受 士 8 0 0 k V的外绝缘, 如支持瓷柱、 线路绝缘子等需要进行新 的研发。 ( 2 ) 送电容量大。规划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的送电容量高达 5 G W、 6 4 G W, 相应的直流额定电 流将达到 3 1 2 5 A 、 4 0 0 0 A 。 ( 3 ) 送电距离长, 长达 1 5 0 0 k m , 甚至超过 2 0 0 0 k mo ( 4 ) 特高压直流工程相对于一般直流输电工程, 其直流换流站的主接线和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