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苏教版五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苏教版五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苏教版五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苏教版五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科学知识领域以及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其中白天和黑夜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光与色彩与电和磁单元均属于“物质世界”,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属于“生命世界”,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属于“科学探究技能学习”。教材中探究对象由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周期变化发展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能用解释与建立模型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善于交流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因此,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要从指导探究过程改变为指导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性探究打下基础。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内容是研究的是有关于天空中的星体,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材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教学活动主要为研究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教材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这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是根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要求建构的,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科学方法训练的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为此,每节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能反思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内容属于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等。通过探究,积累知识,为今后学习能量的转换打下基础。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包括三方面:1、认识简单电路,这部分分为三课,层层递进,在前两课形成完整电路概念的基础上,第三课组织学生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让学生会用简单电路检测盒判断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一种“解暗盒”的科学思想,这也是对前两课的延续和巩固;2、研究磁铁,通过开放性的玩磁铁,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磁性,磁铁的性质,最后通过制作小指南针和磁铁玩具,更好的认识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研究电磁铁,这一课是对电和磁现象的综合,渗透了能量相互转换的思想,本课通过制作电磁铁,尝试制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设计控制变量探究电磁铁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再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研究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法;最后,利用所学电和磁的知识,能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相同和不同;通过调查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本单元的设计,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多次、反复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分析相关数据,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机器作用,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五单元解释和建立模型,课程标准中有较多内容与本单元有关,它们是单元构建的主要根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解释和建立模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间的变化及事物间的联系。解释是模型的内容,模型是解释的形式。解释离不开深入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解释既要立足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并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认识各种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图示模型,认同模型对于解释的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模型的制作活动中去。二、教学建议1.合理使用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光与色彩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光的规律和原理,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难懂,所以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进行删减和替换,在把握好知识深浅度的前提下,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探究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更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2.鼓励学生大胆开展研究检验暗盒中的电路,对学生来说,看到现象较为容易,关键是根据现象画内部电路图,变直观为抽象的认识,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因此,单从教学内容看,活动就是检测,如果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活动中所暗含的科学探究意义的重大。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探究,用心去体验,学生才能学有所获。3.做好课外科学探究的指导与检查科学学习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提倡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在教学太阳和影子、看月亮时,太阳和影子、温度的关系,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都必须建立在实际的测量与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而这些活动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就要在三方面下功夫;(1)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记录方法;(2)经常指导与检查,激发学生观察与记录的兴趣:(3)将所有的实验观察数据集中到一张记录纸上,有利于学生做出分析、讨论、总结找出规律。4.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参提供的光盘,网络上的软件,特别是扬州教研室放在网上的课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5.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因素,而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严谨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独特的见解,迸发出来的科学创新的火花,认真准确的科学观察日记,新颖的科学小制作,完善的科学报告等更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3、 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9.19.4太阳和影子(1课时)9月1日开学29.59.11太阳和影子(1课时)太阳钟(1课时)39.129.18昼夜交替(1课时)看月亮(1课时)49.199.25看月亮(1课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课时)59.2610.2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课时)610.310.9单元总结(1课时)国庆节放假710.1010.16光的行进(1课时)810.17-10.23照镜子(2课时)910.24-10.30研究透镜(2课时)1010.31-11.6七色光(2课时)1111.7-11.13单元总结(1课时)简单电路(1课时)1211.14-11.20简单电路(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1311.21-11.27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课时)研究磁铁(1课时)1411.28-12.4研究磁铁(1课时)电磁铁(1课时)1512.5-12.11电磁铁(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1612.12-12.18测量呼吸和心跳(1课时)肺和呼吸(1课时)1712.19-12.25心脏和血液循环(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1812.26-1.1解释(1课时)建立模型(1课时)191.2-1.8单元总结复习考察201.9-1.15211.16-1.1820162017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神奇的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司令部”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拥有最为先进的武器大脑。本单元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等几方面出发,再一次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健康生活”这个一级主题,“生理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选取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这部分知识来编写的。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的作用,构建了本单元内容,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三上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四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六下拓展与应用。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二、教学建议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如“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们需要带哪些材料。有了结构性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2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3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3、 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2.122.17什么叫机械(1课时)怎样移动重物(1课时)22.202.24怎样移动重物(1课时)斜坡的启示(1课时)32.273.3拧螺丝钉的学问(1课时)国旗怎样升上去(1课时)43.63.10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53.133.17折形状(1课时)搭支架(1课时)63.203.24搭支架(1课时)建桥梁(1课时)73.273.31建桥梁(1课时)造房子(1课时)84.34.7造房子(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94.104.14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1课时)104.174.21我是怎样出生的(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114.244.28认识常见岩石(2课时)125.15.5认识常见矿物(2课时)135.85.12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145.155.19大脑(1课时)神经(1课时)155.225.26感觉(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165.296.2交流(1课时质疑(1课时)176.56.9单元总结(1课时)复习186.126.16196.196.23期末考察206.266.30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13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2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14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15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16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17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18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 太阳和影子三维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4.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二、自主学习1.这是谁的影子?(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2)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2.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汇报。(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小组交流。汇报。(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三、巩固应用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2课 太阳钟三维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2.尝试做一个沙漏。(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2.看手掌日晷(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3.做太阳钟(1)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2)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3)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第3课昼夜的交替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片断、演示实验二、知识目标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中心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2.昼夜交替的成因产生昼夜的原因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白天中日影的变化3.计时工具日的定义古代计时工具现代计时工具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第4课 看月亮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2.能够克服恐惧感。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1)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5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教学流程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8.学生讨论并交流。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科学探究具体内容标准: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15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16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知识具体内容标准:3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标准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2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42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第三部分:研究透镜。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1光怎样行进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流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照镜子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2.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3.能联系生活说说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4.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知识与技能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和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教学流程: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镜子):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游戏吗?怎么做的?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6.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注意: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学生想不想制作。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1.教师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2.小组活动: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玩凹面镜 玩凸面镜我们发现了: 我们发现了: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4.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1.提问: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四、本课小结(略) 3玩放大镜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流程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七色光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教学流程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利用三棱镜利用平面镜和水利用光盘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3游戏:玩七色陀螺4解释现象。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一)色彩的形成(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3学生解释原理。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学生刚刚知道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别惊奇,课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 5照相机和眼睛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和色彩的关系,是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二、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三、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四、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五、制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六、眼病的预防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眼睛会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3分析近视眼的原因。(有谁的眼睛已经近视,说一说,你得近视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摘要点板书。)4联系图片,学生尝试分析近视眼的原因。5根据板书,教师整理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七、课后延伸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3指定一组同学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第三单元电和磁 1做手电筒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单电路图。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教学准备: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教学流程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1.教师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