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 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 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 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不是分封制;C选项中“避免”一词表述绝对。分封制下宗族内部冲突仍然存在;D选项中“巨大”一词表述片面。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A. 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B. 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 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 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可知,这体现的是文化传统影响制度的选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强调的是秦人的认同;B选项错误,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的说法错误;D选项错误,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A. 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 崇文抑武局面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宋太祖时期逐渐解除武将军权。依据材料中“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出宋太宗重用文臣,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宋朝形成了崇文抑武的局面,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宋朝边患问题一直存在,并未得到解决;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强化不是材料主旨;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的发展情况。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 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 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 动摇社会等级观念D.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注重人的主观力量,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彰显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心学本质上也是儒学;C选项错误,心学维护了社会等级观念;D选项错误,心学并未批判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 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C. 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D. 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活动中利用国际法争取外交权利,说明近代对外交往活动增强了国家主权观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地位并没有提高;B选项错误,此时期列强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不断扩大资本输出,抢占殖民地,这种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展开外交活动;C选项中“国人共识”的表述绝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 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 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 推动传统社会转型D. 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05年科举废除后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这体现了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改变旧式的价值观念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的废除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被截断。1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10月起,他抽调骁勇善战的桂军及滇军加入上海战场。蒋介石此举意在A. 争取国际援助B. 配合敌后战场抗日C. 掌握战略主动D. 借机削弱地方军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蒋介石主张集中兵力在上海与日本进行决战,这是为了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地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蒋介石主张在上海集中兵力决战,不能反映出这是为了争取国际援助;B选项错误,此时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敌后战场尚未开辟;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军阀。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1958年我国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据统计,1962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4亿多元,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A. 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B. 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C. 造成通货膨胀日趋严重D. 克服了中央财政赤字状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起到了活跃市场,回笼货币,调剂消费,满足高层次消费的需求,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是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下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回笼货币、提高民生、缓解供应紧张,并未助长左倾浮夸风气;C选项错误,这些措施起到了回笼货币的作用,当时中国并未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些措施克服了中央财政赤字状况。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公元前4世纪,希腊很多城邦出现了雇佣兵完全或大部分取代公民兵的现象,雇佣兵屡次成为城邦内部并不占主导的政治派别和僭主的政治工具,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这说明,雇佣兵的盛行A.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C. 调动了公民生产积极性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可知,这体现了公民城邦观念降低,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雇佣兵是僭主政治的工具,是民主政治的倒退;雇佣兵的盛行与公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 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这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6世纪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C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19世纪;D选项错误,人体构造的出版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化,材料并未强调医学进步对人文主义的丰富。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美国独立之初,自由主义者相信天赋人权和个人自主,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到19世纪末,自由主义者反对垄断。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则认为当经济的不平等造成政治的不平等时,自由便失去了意义。这反映出A. 新政开创国家干预模式B. 经济自由妨碍了政治自由C. 垄断组织消除自由竞争D. 自由主义是美国立国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美国建立之初到罗斯福新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思想,可以看出自由主义是美国的立国基础之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的模式;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不平等造成政治不平等会破坏自由,没有体现出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C选项表述错误,垄断组织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之上。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000万吨,到1979年的6920万吨。1979年石油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了34%。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A. 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B. 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C. 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D. 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000万吨,到1979年的6920万吨。1979年石油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了34%”可知,当时石油出口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苏联的人均收入因此增加;C选项错误,此时期以石油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在苏联经济仍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和轻工业相对薄弱,工业结构并未得到调整;D选项错误,苏联的石油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的石油危机,但是不能起到彻底解决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成,勿令迁徙”,汉文帝时在边塞建立城邑,给移民提供室屋田嚣、免罪、免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边,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材料二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到2000年,超过9300万,并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摘编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答案】(1)主要特点: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3)意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边,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结合所学从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等方面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结合所学从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其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结合所学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等方面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3)依据材料“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商编自罗绍彦清华大学学报论国际分工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分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评分标准:一等 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 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 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论题:国际分工是把双刃剑论述: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国际分工更加明确,一方面加快了列强殖民扩张的进程,确立了西方对世界的统治,并使更多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先进文明的传入,也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的瓦解与近代化的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分工,有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分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依据材料信息可拟定“国际分工是把双刃剑”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从国际分工一方面推动了列强的殖民扩张、使更多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为殖民地带去了先进的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的瓦解与近代化的发展,既有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等方面说明国际分工是把双刃剑。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5.【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力”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于是善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同时,武帝又下罪已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封丞相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忍富养民也。”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据白寿彝中田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晚年的改革。【答案】(1)调整: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原因: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2)积极性:恢复生产,改善民生;缓和矛盾,延续统治。局限性:改革力度相对有限。【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力政策”、“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封丞相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忍富养民也。”等信息可的承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是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依据材料中“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力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等方面分析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调整的原因。(2)依据材料中“于是善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同时,武帝又下罪已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封丞相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忍富养民也。”、“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等信息可从恢复生产,改善民生、缓和矛盾,延续统治等方面指出汉武帝晚年改革的积极性。但也要看到其改革力度相对有限的局限性。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会后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堆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于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报上全文发表。宣言的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开始发生新的转变,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摘编自中固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宣言产生的历史作用。【答案】(1)背景: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直接接触并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结合1935年华北事变的影响从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的要求、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等方面说明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2)依据材料“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开始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行业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民爆利润稳定增长西部地区景气依旧122mb
- 湖南省湘一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
-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初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总结模版
- 六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模版
- 临终关怀及护理实务体系
- 湿疣的临床护理
- 36.《海底世界》课件
- 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2025年七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短视频营销和直播带货
- 食品公司品控部工作管理手册
- 畜牧学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 DL∕T 2010-2019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技术规范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即景》教学课件
- AQ 1050-2008 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正式版)
- 发货管理规范
-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DL-T5554-2019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及调压设计技术导则
- QBT 3888-1999 铝合金窗不锈钢滑撑
- 女生穿搭技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