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590-2008江苏省地方标准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1页
DB32T 590-2008江苏省地方标准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2页
DB32T 590-2008江苏省地方标准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3页
DB32T 590-2008江苏省地方标准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4页
DB32T 590-2008江苏省地方标准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321183 GSB 003-2004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9-02-18实施2008-12-18发布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Techniques regulations for strawberry forcing cultivationDB32/T 590-2008代替DB32/T 590-2003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ICS 65.020.20B 31备案号:24135-20091DB32/T 590-2008前 言为规范我省草莓促成栽培,特修订本标准。本标准代替DB32/T 590-2003。本标准与DB32/T 590-2003比较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无公害农产品 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改为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相应修改了英文对照;删除了半促成栽培有关内容;第6章育苗中增加了促花处理;增加了土壤管理一章;土肥水管理改为肥水管理;对原病虫害防治进行了修改,并改作资料性附录A;增加了记录一章。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镇江市句容质量技术监督局、句容市农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市农业局、镇江市句容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主要起草人:吉沐祥、李国平、汪智明、张锐方、陈雪平。本标准于2003年4月30日首次发布,于2008年12月18日第一次修订。I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栽培类型和设施结构、育苗、土壤管理、定植、肥水管理、温湿度管理、植株花果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采收、记录。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草莓促成栽培生产区。其他类似地区草莓促成栽培亦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 444-2001 草莓 NY 5103 无公害食品 草莓NY 5104 无公害食品 草莓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NY/T 444-2001中确立的和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新茎 fresh stem草莓当年萌发的短缩茎。3.2 根状茎 rhizome由新茎转化来的木质化的一年生至多年生短缩茎。3.3 匍匐茎 stolon短缩茎上腋芽萌发抽生的蔓生茎,其顶端生长点分化叶原基产生幼苗。3.4花芽分化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在仰温和短日照条件下,顶芽和叶腋处的腋芽先后由叶芽变为花芽,而且发育饱温。3.5促成栽培 forcing culture选用浅休眠的早熟品种,在草莓花芽分化后、休眠前尽早保温,并创造适宜环境条件,使草莓在冬季提早上市的一种特早熟栽培形式。4 要求4.1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104的规定。4.2 安全质量应符合NY 5103的要求。4.3 施肥要求以有机肥为主、适施氮肥重施磷钾肥,增施钙镁肥,补施微肥,限制含氯肥料。4.4 农药使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使用植物源和生物农药。5 栽培类型和设施结构 5.1 栽培类型 草莓促成栽培主要类型:塑料大棚、日光温室。5.2 设施结构5.2.1 塑料大棚选购热镀锌钢管结构或搭建竹木结构大棚,宽度6 m6.5m,长度40m60m为宜.5.2.2 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为东西延伸、坐北向南,其结构为:中脊高2.8m3.1m,后墙为土墙或砖墙,高1.8m2.2m,跨度6m7m,长度50m70m,主要采光面角度25后墙仰角3035为宜。5.3 品种选择棚室促成栽培品种选择休眠浅或较浅的品种,如丰香、明宝、益香、佐贺清香、红颊、枥乙女、章姬等。品种选择还应考虑品种的抗性、品质等性状。6 育苗6.1 母株选择6.1.1 组织培养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无病植株,取其匍匐茎,茎尖大小不超过0.5mm,经组织培养室中诱导扩繁、生根培养和炼苗,经检测确认无病毒后,经网室隔离繁育的匍匐茎苗假植和繁育一代后作为繁殖种苗。6.1.2 优株选择 在结果期选择长势健壮、叶片较大、小叶对称、丰产性好,植株性状、果形及品质符合本品种特征的优良植株,并在主要生育时期认真筛选后,隔离繁殖,取其抽生的匍匐茎苗假植后作为繁殖种苗。6.2 种苗标准绿叶数4张6张,小叶对称、中心芽饱满、植株矮壮、根颈粗8mm12m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6.3 种苗移植及管理6.3.1 繁苗田准备选择上茬未种植过草莓或无土传病害且土壤肥沃、孔隙度高的田地。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kg以上或充分腐熟饼肥100kg200kg和45%三元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40 kg。6.3.2 种苗移植分秋季或早春栽种,在日平均气温1215时种苗带土移植,定植时摘除花蕾和枯叶,栽植密度易发苗品种为667m2栽700株800株。对较难发苗品种,每667m21200株1600株。6.3.3 水肥管理种苗定植后灌足水,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种苗成活后配合灌水按每667m22kg3kg尿素加入水中泼浇或腐熟稀薄粪水泼浇。切勿肥水过量。6.3.4 摘除花序随时检查种苗生长状态,及时摘除花蕾和花序,摘除花序时应避免损伤腋芽。6.3.5 赤霉素促进5月中下旬对准心叶喷40mg/L50mg/L赤霉素,每株种苗水量5ml, 15 d喷一次,共喷2次。6.4 匍匐茎苗培育6.4.1 匍匐茎整理定期及时检查种苗抽生的匍匐茎,使匍匐茎苗在田间分布均匀,在匍匐茎苗具2片展开叶时用泥土将匍匐茎节段压牢。夏季高温过后,若发生的匍匐茎苗数过多,应剪除过密的小子株苗,保证每株子苗有100mm100mm营养面积,并及时摘除老叶、病叶。6.4.2 肥水管理匍匐茎扎入土中后隔15d20d浇稀薄腐熟粪尿或0.2%尿素水,高温干旱夏季严格控制化学氮肥等的使用,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 6.4.3 杂草防除在育苗期间结合松土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合理采用化学除草。6.5 假植育苗6.5.1 露地假植在草莓定植前30d60d将匍匐茎苗从母株分离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进行假植。假植床少量施肥浅翻耕100mm 150mm深,选用大小一致、具2张4张展开绿叶的匍匐茎苗,按100mm150mm株行距假植。6.5.2 假植管理栽后立即遮荫,3d5d内每天浇水1次2次,苗成活后去除遮荫物,结合浇水施2次3次腐熟稀薄腐熟粪肥,结合除草浅中耕2次4次,防治病虫2次5次。6.6 促花处理6.6.1 控制氮肥 8月中旬,对育苗田和假植床开始停止施氮,适当控制水分。6.6.2 遮光8月中旬开始至定植前3d5d,50%60%遮光网等覆盖育苗床,降低苗床内温度,白天下午15时后覆盖减少光照时间。6.6.3 激素控制8月上中旬用适量矮壮素或多效唑等抑制生长。6.6.4 摘叶经常摘除老叶、病叶、只保留4张5张绿叶;6.6.5 断根8月中下旬对苗长势旺盛的可以在苗四周30mm50mm处向下80mm100mm,用小铲锹挖起断根,适当控制水肥,防止淋雨。6.6.6 低温处理8月下旬把具有5叶1心的健壮苗,放入1015的冷库中进行低温处理15 d20d。也可以把苗密植在育苗箱中,每天下午5时到次日上午9时放入1015冷库中,进行夜冷处理,白天出库接受阳光照射处理15 d20d。6.7 生产苗标准具有4张绿叶和一张心叶、植株矮壮、根颈粗8 mm12mm、单株苗重20g30g、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顶花芽分化已完成。7 土壤管理7.1 地块选择选择交通便捷、地面平整、灌排方便、光照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肥沃土地搭建棚室。7.2 莓-稻轮作草莓收获后,及时种植水稻,促成栽培必须选择在9月上旬前成熟收获早熟水稻品种。种植水稻田间建立水层,在夏季高温可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克服连作障碍。7.3 土壤消毒不能轮作换茬的田块,连作3年5年后深耕晒垡、夏季雨淋洗盐;对连作障碍严重和土传病害严重棚室,宜种植鲜绿肥打碎后或结合增施有机肥均匀撒施,6月中下旬耕翻后灌水,以土面湿润为度,盖上地膜或旧棚膜并将四周压实,扣上大棚膜密闭,利用夏季高温消毒40d60d。7.4 培肥土壤结合翻耕土壤每667m2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kg3000kg,增施充分腐熟饼肥80 kg100kg、氮磷钾复合肥(1:1:0.5)30kg40kg、过磷酸钙40kg、增施骨粉或贝壳粉。8 定植8.1 作垄方式采用高窄畦每畦两行栽培,畦高200mm300mm、畦面宽500mm600mm,畦底宽600mm 700mm,沟宽200 mm250mm。8.2 定植时期促成栽培适宜定植时期为8月下旬9月上中旬,不宜迟于9月下旬。8.3 定植方法定植起苗前1 d3 d内,根据病虫情况喷施一次农药,充分浇水带土取苗,摘去病叶老叶。按每667m26000株8000株确定种植密度,行距250 mm 350mm,株距150 mm 250mm。栽植时大小苗分级移栽,根系完全伸展在定植穴中,栽植深度以填土浇水沉实后苗心略高于土表为宜。采用定向栽植,即将根茎部的弯曲凸面朝向垄沟一侧,定植后及时浇足水分,保持土壤充足水分,有条件覆盖遮阳网。9 肥水管理9.1 覆盖地膜在10月20日左右选用0.03mm0.05mm厚的黑色地膜、银黑或白黑双色膜覆盖,地膜宽度应覆盖至沟中。铺膜后立即破膜提苗。9.2 追肥铺膜前,每667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1:0.5)5 kg 8kg;果实膨大期,每667m2追施尿素5kg8kg;第一次采收初期、第一次采收高峰、侧花序发生期和侧花序采收高峰期分别间隔约20d, 追肥4次6次,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每次667m2总量5 kg 8kg,追肥结合灌水,稀释成0.3%的浓度,最好过滤后滴灌为好。并在结果期可结合喷药防病,喷施0.2%0.4%有机酸肥和活性钙肥 进行根外追肥次24次,以提高果实品质,增加果实硬度。9.3 灌水9.3.1 适宜指标保持土壤湿度维持在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60%80%,早晨可观察到叶缘有水滴出现。9.3.2 灌水方法采用沟灌和地膜下微灌形式灌溉。需水量大的时期主要有定植成活期、保温初期、果实膨大期,及时灌水;春后叶面蒸发量大,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结合追肥灌水。10 温湿度管理10.1 保温时期棚室促成栽培在日平均气温1618时,侧花序形成期覆盖大棚农膜。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为宜。10.2 温度调节尽量保证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5,各个生长时期的具体适宜温度指标为:a) 保温初期:白天30、夜间12;b) 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10;c) 开花期:白天2325、夜间810;d) 果实膨大期:白天2325、夜间68;e) 果实收获期:白天2023、夜间57。10.3 控制温度的方法当外界温度即将降至0以下时及时用小棚或中棚覆盖实行双重保温。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再覆盖第三层内棚农膜或加盖其它保温材料。当棚内温度超过所需温度时,应及时适当掀起棚膜通风降温。10.4 湿度管理棚室促成内保温初期,应保持较高湿度。植株现蕾后与温度管理相配合适当通风降低促成内湿度。在整个开花结果期,应注意通风换气在促成内保持较低湿度。花期棚内空气湿度不超过50%,结果期和采收期棚内空气湿度不超过60%70%。11 植株花果管理11.1 赤霉素调节 在现蕾30%以上时,可根据品种和苗情,往苗心处喷赤霉素浓度为5 mg/L 10mg/L(明宝、枥乙女、幸香、红颊等用5 mg/L,丰香、益香等8mg/L),每株水量5ml, 10d15d后如植株还矮缩、花序抽生较短的再用1 次,切勿过量重复使用。11.2 花果管理及时摘除枯叶、老叶、病叶、匍匐茎和短缩茎侧生分枝。掰除采完果的花茎。及时疏除高级次的无效花蕾和无商品价值果,第一花序保留8个12个果,侧花序保留5个8个果。12 辅助授粉在现蕾时喷1次500倍硼砂液,以提高花器质量。在开花前5d6d放入蜜蜂,以每个大棚地放1箱蜂为宜。蜜蜂头数与棚内草莓株数相等为宜。13 病虫害防治13.1 农业防治13.1.1 品种和种苗防治 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选购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无病毒种苗,有效防止病毒病、芽线虫的发生和蔓延。生产上自留种苗要选择提纯复壮的无病壮苗,并用药剂消毒处理如10%多氧霉素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浸苗10min后栽植。13.1.2 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 未采取莓-稻轮作的草莓田,实行3年4年后与水稻等水旱轮作换茬。及时摘除草莓老叶、病叶、病果进行销毁或深埋。腾茬后,彻底打扫清洁田园,结合高温闷棚,减轻病虫危害。13.1.3 高温堆肥 在施用前1个月2个月每吨农家肥加拌生物发酵菌2kg3kg,泼水拌湿、堆制和农膜封闭,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在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70左右,翻堆2次4次,可有效地杀灭病虫。13.2 物理防治13.2.1 设网阻隔 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防蚜虫进入。13.2.2 作物趋避垄间特别是在通风口周围草莓行间,每隔5m10m种植10株20株蒜、葱等可趋避害虫。13.2.3 黄板诱杀购置专用黄板,也可自行制作,用废旧纸板或纤维板长50cm、宽30cm,正反面涂黄广告色,干后再涂凡士林加机油,挂于大棚中,每667m240块60块,利用粉虱、蚜虫趋黄性诱杀。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当蚜虫、白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 13.2.4 生态防治开花期和结果期,棚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大棚中出现患灰霉病植株时。每天早晨应将棚室温度提高至35, 每天2h,连续3 d 5d,灰霉病扩散就会被控制。棚室草莓冬春季浇水,做到晴天浇、阴雨不浇;早晨浇、下午不浇;滴灌膜下灌水、不浇地上明水;控制沟灌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13.3 药剂防治13.3.1 防治方法 13.3.1.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选用植物源和生物农药。13.3.1.2 在开花前预防,盖棚保温后dd一次,连续防治次以上;采果期用药,应先果实采净后喷药,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在草莓采收前或用药后至少间隔d15d才能采收上市。13.3.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见附录A。14 采收14.1 采收时期根据季节不同、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确定不同的采收成熟度。鲜食草莓,在12月至3月间以89成熟采收为宜,在4月至6月以78成熟采收。14.2 采收方法根据结果情况和所需果实成熟度逐日或隔日分批采收,采收在清晨棚内气温明显上升前或傍晚转凉后进行。采收时以拇指和食指捏住果柄,在距果实萼片处折断,使果柄保留不超过10mm。采收容器要浅且底平,垫上软海绵纸,且无毒无异味,随采随放随分级。15 记录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生产档案保存3年。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A.1 灰霉病、白粉病初见病斑时,用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10%世高干悬浮剂1000倍1500倍液,3%多氧霉素水剂600倍液、4%朵麦可水乳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选择其中23个品种交替喷雾防治。大棚内还可用百菌清、速克灵或其复配烟雾剂每亩80 g120g,于傍晚时,分散放置于棚内点燃闭棚过夜,连熏2次3次防治,要避开花期和采收期。A.2 黄萎病、根腐病定植前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发生病苗用7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灌根防治,每隔7d10d一次,连续3次4次。A.3 炭疽病、叶斑病、蛇眼病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38%多咪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10%世高干悬浮剂1000倍1500倍液在病害发生前期喷雾防治。A.4 叶螨叶螨发生期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2次,每次间隔一周,注意将药液喷在叶片背面。A.5 金龟子、地老虎按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水、炒香麸皮1:3:30的比例,拌制毒饵诱杀地下害虫;成虫期按酒、水、糖、醋1:2:3:4比例,加入适量敌敌畏,放入盆中,每5d补加半量诱液,10天换全量,诱杀夜蛾、地老虎成虫等害虫。还可用48%乐斯本乳油6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防治。A.6 蚜虫、粉虱在发现蚜虫时,花前用大棚内灭蚜虱烟剂(成份为敌敌畏)每亩500g,傍晚密闭棚后分散6处8处,点燃后熏蒸杀虫,或采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10%吡虫啉粉剂2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A.7 斜纹夜蛾初龄阶段,用2.5%菜喜10001500倍液、05%苦参碱内酯600倍液,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15%安打悬浮剂3500倍液5000倍液,或5%氟啶脲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修订说明一、任务来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1984年开始引进种植草莓,首先在句容市试种成功,然后在全省迅速示范、推广。2001年由镇江市句容质量技术监督局、句容市农业局提出,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列为第二批省级大棚栽培无公害草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规范无公害草莓生产过程,提高其产品和质量安全品质,推进标准化生产,特制定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