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原理与手法_第1页
推拿原理与手法_第2页
推拿原理与手法_第3页
推拿原理与手法_第4页
推拿原理与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手法,王 艳 锋 岳阳市中医院,一、推拿的基本原理 (一)推拿的概念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具体来说是以中医经络腧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二)推拿的发展 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段,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内经中就记载了按摩治疗痹症、瘘症、口眼歪斜和胃痛等。秦汉时期曾诞生了我国首部推拿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已佚)至魏、晋、唐、宋时期、推拿运用日益广泛,没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到明代,除了按摩科,还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过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小儿按摩经即成于此时期。也是自此时小儿推拿命名开始,按摩逐渐正名为推拿。至清代、民国时期,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步入低谷,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推拿亦未能幸免。直到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祖国医学才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推拿专业教育、科研及医疗人才队伍。目前,全国中医院都设立了推拿专业系专业,各级中医院开设推拿科,与国际间的交流也蓬勃发展。全国推拿中心现设立于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三)推拿的作用 1、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推拿的作用有: (1)疏经通络 (2)滑利关节 (3)通畅气血 (4)调节脏腑 (5)强身健体,2、现代实验证明,推拿对人体各个系统均能产生不同作用。 (1)心血管系统 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心功能。 (2)呼吸系统 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3)消化系统 调节胃、肠道的蠕动,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促进溃疡的修复和愈合。,(4)运动系统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促进损伤修复,调节局部生物受力结构,纠正解剖位置异常,帮助突出物的回纳、部份回纳或位移。 (5)神经系统 镇痛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 (6)免疫系统,3、推拿的临床应用 (1)治疗运动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退行性腺关节炎、网球肘、肌筋膜炎、急慢性损伤。 (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颅脑外伤后遗症、面神经炎、脑瘫、三叉神经痛、截瘫、单瘫。 (3)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心神经官能症。 (4)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便秘、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小儿腹泻、慢性胃炎。 (5)其他:治疗糖尿病、痛经、乳痛、哮喘、失眠、声门闭合不全、慢性鼻炎、近视眼、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二、推拿的基本手法 (一)手法的定义 医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借助某些器物,按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人体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三)手法的分类 1、按作用方式分:放松手法、整复手法 2、按操作程序分:单一手法、复合手法 3、按动作形态分:摆动类、磨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四)放松类手法 1、滚法: 以手背近小指侧部份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位附着于人体,通过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外旋的复合动作。 操作时肩、臂尽可能放松,肘关节做屈(约120度)频率约90120次/分。接触面越在,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丰厚处的放松。 2、推法: 用拇指、掌根或肘部着力与一定部位行单方向施力的直线运动。 施力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用力要稳、深,,带动肌束移动,速度约6090次/分,压力大,接触面小,人体各个部位均可使用。文称弹拨。,3、揉法:(抹法) 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吸定于人体部位,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带动腕部作环旋转动。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旋转或往返移动,称抹法。 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特别是腹胀、便泌,常用于头面部。 4、擦法: 用手的大鱼际或掌根、小鱼际附着于人体,进行直线的来回摩擦。 操作时腕关节伸直,手背与前臂相平,擦的方向与肌纤维平行,用力要稳、均匀、连续,100150次/分。温热作用强,可涂药膏,常用背部,胁肋部或四肢。,5、抖法: 双手捏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常用于上肢,放松四肢肌肉。 6、搓法: 双手掌面挟住患者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 操作时双手对称用力,搓动快,抖动慢。 适用于四肢及腰背、胸胁部,最常用于放松上肢肌肉。 7、振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通过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 常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多用于治疗内科病症,如痛经、胃痛、便秘等。,8、点按法: 用拇指或弯曲食指或肘尖部点按在人体腧穴部位。 刺激性强、止痛作用强。 9、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人体部位进行节律性的提捏。 操作由轻到重,动作和缓连贯,常用于颈、肩部及四肢。 10、拍叩法: 用虚掌或拳背、掌根、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拍打叩击体表,称拍叩法。 常用于腰背部及四肢,击打力度要适度。 11、踩跷法 在特制的踩床上用足代替手的动作作用于患者体表。可以用足跟行推法、揉法、振法,足掌行振法、搓法、足趾或足跟行点按摩。 12、放松手法是推拿手法的基础,是施整复手法的前提。,(五)整复类手法 1、摇法 使关节行被动的环转活动称摇法。是体有颈部、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摇法。 摇动方向与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由轻到重。能够滑利关节,调节局部受力结构。,2、扳法: 利用一对作用方向的力使病变关节向某一特定方向作强制性运动,并突破该关节的病理或生理限制位以达到分离粘连,正常复位的操作。 (1)颈部板法: 颈部安位旋转扳发:患者坐位、医者。 颈部。 (2)胸背部扳法:患者坐位,双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者双手托住患者上臀部,一侧膝部顶住患者背部,嘱患者向前弓背,医者双手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扳动。,(3)腰部扳法 腰部定位斜扳法: 患者侧卧面向医者,医者一手抵住患者肩关节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额骨部,两手相对用力将患者腰部旋转至生理固定角度再沿身体纵轴方向牵拉并稍发力旋转510度。 腰部坐位旋转扳法: 患者跨坐于治疗床端,双手交叉置于后颈部,医者立其身后,一手从患者同侧前臂上越过其后颈部抓握作对侧肩后部,另一手拇指顶作腰部患处同测,嘱患者向前弯腰,医者置于患者肩后部的手带动其旋腰至生理固定位再稍加发力旋转510度。 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按在患者腰部患处,另一手托住其双膝并缓缓向上抬起至生理固定位,两手同时相对发力。,3、拔伸法: 拔伸指对患者肢体进行纵向牵拉的一类操作。常用于关节错位、伤筋,常能纠正关节错位。 (1)头颈部拔伸法 坐位拔伸法 卧位拔伸法 (2)肩、腕、指间关节拔伸法 (3)腰部拔伸法,4、冲按法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