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6课标)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并为汉所用,即“汉承秦制”,其意在说明汉初统治全国,靠的是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故应选B项。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排除C项;材料意在表达汉初对秦朝典章制度的继承,而非官员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排除D项。2.(2019河北沧州联考)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A.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C.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D.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答案D题干材料“百官之本,国家枢机”信息,说明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故选D项。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尚书权力增大,与其行政管理水平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尚书权力增大,与官员评价制度无关,C项错误。3.(2015课标)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汉宣帝强调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这说明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是提到后来的帝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4.(2016海南单科)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子弟为王,“非刘氏不王”突出了对刘氏皇位的拥护,故选C项。5.(2019山西太原期中)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答案A解答抓住“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来分析,刺史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其权能有所扩大”到“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这一趋势(即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故选A项。6.(2018豫北豫南名校二次联考)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A.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答案D解读题干,可知其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从汉初 “察无专区、责任不明”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的变化,说明汉代的监察体系日趋完善,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7.(2018课标)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以大大降低宰相专权乱政的风险,有利于皇帝更全面地控制朝政,故C项正确。武则天改变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并未扩大其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枢机构名称的变化,与为官员晋升提供机会无关,B项错误;D项中“强化”表述有误。8.(2016课标)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汉察举制采用地方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方式选拔官吏,具有范围小、任人唯亲的缺陷,魏晋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选用标准,会导致官员素质良莠不齐,隋唐“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既可以扩大选官范围,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鼓励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由此可见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选D项。最优秀的官吏未必能够由科举制选拔出来,A项错误;官员道德水平并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鉴别,排除B项;科举制向社会开放,世家子弟可以通过科考入仕,C项错误。9.(2018山东烟台二模)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革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答案A据题干材料“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信息,可看出中书门下有匡正皇帝过失的职责,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要谏诤而不是传达,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皆须执论”“谏诤”不是决策,D项错误。10.(2017四川德阳一模)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这些做法旨在()A.推动地理学的发展B.丰富地方志的类型C.变革对官吏的考核D.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题干材料“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表明隋炀帝高度重视对地方的管理,故选D项。11.(2017山东潍坊二模)“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答案D题干材料“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说明唐代科举制淡化了门第出身,故选D项。12.按照宋制,皇帝诏旨须经朝廷商议进呈,再由皇帝审阅批准,才能交给朝廷执行。皇帝未经朝议擅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这反映了宋代()A.相权对皇权的制约B.中央官制的完善C.皇权与相权的对立D.君主权力的弱化答案A据题干材料中“皇帝未经朝议擅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可知,宋代的相权对皇权存在着制约,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制的完善,B项错误;材料中“诏旨发出”的程序完善,实际上是有利于皇权的正确决策,C项错误;君主权力弱化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13.(2017山东滨州期中)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C.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答案C题干反映了元朝完善中央官制,部分权力分寄给地方,故选C项。元朝采取君主专制制度,A项错误;元朝赋予地方一定权力,B项错误;元朝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君权强化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14.(2017山东淄博模拟)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了()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地位提升、权力扩大D.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答案C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内阁获得了票拟权,其地位得到了提升,“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内阁权力扩大,故选C项。15.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答案A题干材料中“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说明皇权受到制约,故选A项。16.(2018山东滨州期末)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A据题干材料中讲述的清朝把原来的“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变为“固定督抚制度”可知,这一变化实际上把行政权力归三为一、把权力进一步集中了,这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2018江苏无锡期中检测)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下列有关军机处的材料:材料一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阶台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藉回事书稿为名,探听消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 枢垣记略 材料二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的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这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的,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摘编自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军机处发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指出它所反映的实质。(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多种因素,分析军机处与皇权变化的关系。(6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