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_第1页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_第2页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_第3页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_第4页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 技管理研究 S ci e n c e a n d F e c hn o l o g-) , Ma n a g e me nt Re s e a r c h 文章编 号:1 0 0 0 7 6 9 5 ( 2 0 1 1 )1 0 0 0 0 1 一 O 5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赖流滨 ,龙云凤 ,郭小华 ( 1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湖南长沙4 1 0 0 0 1 ; 2 广 东省科 学技 术情报研 究所 ,广 东广 州 5 1 0 0 3 3 ) 摘要:近年来,世界许 多国家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多样,值得我 国深入研 究和借鉴。比较有代表 性的包括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研 究在对典 型国家低碳技术创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 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技 术 ;国际经验 ;政 策工具 中图分类号 :X 3 2 1: F 2 7 3 1 文献标识码 :A Low Ca r b o n I n no v at i o n Pr a c t i c e i n De v e l o pe d Cou nt r i e s a nd i t s I mpl i c at i on s f o r Ch i na L AI L i u b i n , L O NG Yu n f e n g 2 ,GUO Xi a o h ua ( 1 H u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t i fi cT e c h n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1 ; C h i n a ; 2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l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t i fi c&T e c h n i c al I n f o rm a t i o n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3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ma n y c o u n t r i e s i n t h e w o r l d a t t a c h i mpo a n c e t o l o w c a r b o n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 v a r i o u s p o l i c y t o o l s h a v e d e s i g n e d t o p r o mo t e i t s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T o u n d e t a n d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i r p r a c t i c e w i l l b e o f g r e a t b e n e fi t f o r o u r c o u n t r y T h e t y p i c a l c o u n t rie s i n c l u d e J a p a n,Ame ri c a,Bri t a i n ,Ge rm a n y ,e t c T h o u g h C h i n a h a s ma d e s o me e f f e c t s i n l o w c a r b o n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r e s t i l l e x i s t s o me p r o b l e ms T h i s p a p e r a n aly z e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l o w c a r bo n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t h e t y p i c al c o u n t rie s,a n d s o me i mp l i c a t i o n s are d e rv e d f o r Ch i n a Ke y wo r d s:l o w c a r bo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po l i c y t o o l 1 引 言 自英国 2 0 0 3年发表题为 我们未来 的能源 :创 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以来,低碳经济成为国 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 ,它不仅关乎人类生存 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 战,也与世界各 国的政治经济 利益休戚相关。其实质是 能源 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 开发 、追求绿色 G D 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低 碳化技术创新、低碳 型产业结构和低碳制度创新 以 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改变。低碳技术的创 新和广泛推广 ,将为人类逐步迈向生态文明、低碳 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即摒弃传统 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模式 ,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 低碳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做到较低 ( 更低 )的温 室气体 (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 的技术总和。它是 一 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 ,包括三大类型 : ( 1 )减碳 技术 :电力 、交通 、建筑 、冶金 、化 工、石化等 高 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利用、 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 ; ( 2 )无碳技 术 :核能、太阳能、风能 、生 物质能、潮汐 能、地 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 ( 3 )去碳技术 :碳 捕获与封存技术 ,以及温室气体 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 2 0 0 8年 5月 ,英国首相布 朗在伦敦召开的威尔士亲 王企业峰会 上提出 ,低碳技术是继蒸 汽机 、内燃 机 和微处理器之后 的第 四次技术革命 。从一定 意义上 讲,谁掌握了低碳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商机和主 动。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为了获得低碳经济发展 的话语权 ,纷纷采取各种政策工具促进低碳技术创 新 。这些国家包括 日本、美 国、英 国、德 国等。他 们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 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 典型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 2 1 确立适应国情的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紧扣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本 国经 济发展现状 、技术传统和技术上 的比较优势确定 了 适合的低碳技术创新战略。欧盟为了发展低碳经济, 收稿 日期 :2 0 1 01 0 2 6 修 回 日期 :2 0 1 1 0 1 1 2 基金项 目: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 湖南省低 碳经济科技对 策研究 ” ( 2 0 1 0 Z K 3 0 4 9 ) ;湖南省科 技计划项 目 “ 促进低 碳技术开发 与转 让 的国际合作对策 ” ( 2 0 1 0 WK 3 0 5 5 ) 2 赖流滨等: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成立 “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 ”和 “ 联合欧洲能源研究 院”,对低碳技术 的选择 重点放 在清洁能源技术 方 面 ,在执行发展低碳经济的 6项计划 ( 风力 、太 阳 能 、生物质能 、可持续核裂变 、电 网、二氧化碳 回 收与储藏) 中,与清洁能源有关 的有 4个。2 0 1 0 2 0 2 0年 ,欧盟将投入 5 3 0亿欧元进行低碳技术 的研 发与应用研究 ,其中 6 0亿元用于风能研究 ,1 6 0亿 欧元用于太阳能技术研究,9 0 亿欧元用于生物质能 研究 ,7 O亿欧元用于核能研究 ,2 O亿欧元用于 电网 研究 ,1 3 0亿欧元用 于二氧化碳捕 捉与储 藏示范项 目。对清洁能源技术 的投资也 占据 了绝大部分 。 日 本根据本国 自然资源相 当贫乏的现状 ,确立 了重点 发展节能技术的低碳技术发展战略。2 0 0 8年 ,日本 经济产业省制定 了 “ 凉爽地球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 划” ,从 2 5 0项技术中选定天然气高效发 电;燃煤高 效发电、超导高效输配 电、制铁新工艺 、高效照明、 超高效热力泵 、节能信息设备和系统 、高性能 电力 存储等 2 1项技术 ( 又称 “ 创新技术 2 1 ” )作为低碳 技术创新的重点 ,研发方 向和投入主要集 中在 5个 方面:超燃烧系统技术 、超时空能源利用技术、信 息生活空间创新技术 、交通技术 、半导体元器件技 术。同时制定了 “ 中短期 ( 2 0 0 8 2 0 3 0年 )技术战 略”和 “ 长期 ( 2 0 3 0 2 0 5 0年)技术战略” ,采取 了阶段性推进战略 ,对每一项技术都分析 了世界各 国以及 日本在该领域的现状 ,设计 了技术开发路线 图 ,提出了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组织体系以及分析 了 技术开发的减排效果。该计划实际上是 13本实现低 碳社会 的技术 战略。这一年 ,政府还通过 了 “ 低碳 社会行动计划 ” ,明确提 出了积极推进低碳技术 开 发 ,如二氧 化碳 回收储 存技术 、新 能源应用技术 、 新能源汽车普及等。 在气候变化问题 上 ,美 国政府长期 以各种理 由 对减排承诺和行动保 持较为消极 的态度 ,并且因没 有批 准 京 都议定 书 而受 到 国际社会 的普遍 批 评。然而 ,美国也深知低碳技术 在未来世界政治经 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为 了维持其 世界主权地 位, 力图依托其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人才、 资金、技术和市场优 势 ,走全面发展 的低碳低碳技 术发展路线,争做 “ 世界低碳经济领袖” 。2 0 0 2年, 美 国政 府成 立 了气 候 变 化 科 技 整 合 内阁 委员 会 ( C C C S T I ) ,负责协调和促进气候变化 的科学和技术 研 究 ;2 0 0 6年 ,发 布 了 气 候 变 化 技 术 项 目 ( C C T P )战略计划 ,支持开发的低碳技术不仅包括 智能电网技术、节能 型交通工具及建筑技术 、碳 处 理技术等节能技术和碳排放处理技术,还包括太阳 能 、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等清 洁 能源和新能源技术。这一点特点从其研发投 入的分 布情况同样可以看到。以2 0 1 0年美国的预算为例, 基础研究投入 占总投入 的 2 3 ,清洁能源研发投入 占 3 0 ,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占 1 7 ,碳回收技术研 发投入 占3 0 。 2 2 制定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 政府是低碳技术创新的推动者 ,政策的激励与 支持对于推进低碳技术这一公共产 品的创新及商业 化应用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欧盟 、美 国和 13本等 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 新的过程中,都综合运 用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政 策,如投资研 发的税 收抵免 、政府投资示 范项 目、知识 产权保护 、新技 术的消费抵免和政府采购等 ,并根据技术在 不同的 生命周期 阶段选择不 同的激励政策。 日本早在 1 9 7 9 年就颁布实施 了 节约能源法 ,并对其进行 了多 次修订 ,最近一次是在 2 0 0 6年。1 9 9 1 2 0 0 1年 ,先 后制定了 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 合理 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 、 废弃物处理法 、 化学 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 2 0 1 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 长期展望,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 ,进一步全面推 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2 0 0 6年 ,经济产业省 又编制了 国家新能源战略 , 从发展节能技术、降 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 6个方面推 行新能源战略;2 0 3 0年前将 13 本 的整体能源使用效 率提高3 0 以上;发展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以 及植物燃料等可再生 能源,降低 对石油 的依赖 ;推 进可再生能源发 电等能源项 目的国际合作。为 了促 进低碳技术创新 ,13本制定了补 助金制度 ,对于企 业引进节能设备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总投资额 的 1 3到 1 2的补助 ( 一般项 目补助上限不超过 5 亿 13 元,大规模项目补助上限不超过 l 5 亿 13 元) 。 美 国政府为促进再生能源开发,采取一 系列政 策措施 :一是鼓励技术创新 ,降低成本。重视新技 术新能源 的研发和推广 ,利用技术创新来不 断降低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 ,使其与传统能源在价格上具有 可 比性 ,从而快速推广使用 ,成为未来能源的主力。 在此过程 中,美 国政府不但 资助研发 ,还建立技术 商品化示范项 目,如 1 9 9 7年宣布的 “ 百万屋顶太阳 能计划” ;美国还计划对政府办公楼 、学校等公共建 筑进行节能改造 ,更换原有 的采 暖系统 ,代之 以节 能和环保型新设备。二是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 的 政策。先后出台了 公共事业管制政策法 、 能源 税法 、 大气清洁法修正案 、 能源政策法等一 系列强制性法案 ,同时采取减税 、生产和投资补贴、 电价优惠和绿色电价等激励措施 ,降低成本和价格,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鼓励政府和私营行业投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 新能源技术 ,以 7 0 0 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 买节能型汽车,动用4 O亿美元联邦政府资金支持汽 车制造商 ,力争到 2 0 1 5年实现美 国的混合动力汽车 销量达到 1 0 0万辆。三是强化 市场开拓。从财政和 金融方面采取刺激措施 ,促进技术商业化 ;进行资 赖流滨等: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3 源调查和评 价,制定 和推广市场标 准规 范;建立 可 再生能源发 电配额制 ,创新市场运行机制。 德国为了促进可再 生能源和低碳发 电技术的发 展 ,也制定 了一系列配套政策。2 0 0 0年 ,德 国出台 了 可再生 能源 法 ,确保 了可再 生能 源 的地位 。 后相继出台了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 、 可再生 能源供暖法 等配套措施 ,制定 了沼气优先输送 原 则 ,计划到 2 0 2 0年将沼气使用 占天然气使用 的比重 提高到 6 ,将可再生能源供暖的 比例提高到 1 4 ,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或使用进行补贴或规定收购价格 , 确保为发电企业带来利 润。促进现有风力发电设 备 更新换代 ,发展海上风力 园。目前 ,可再生能源的 发电比重近 1 3 ,可再生能源使用 占初级能源使用 的 4 7 ,这两项指标 已经超过 了德 国制定 的 2 0 1 0 年 目标水平。德 国政府认 为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 展 迅速 ,但褐煤和石煤 发电站在中期 和长期 内还将继 续发挥作用 ,因此必须发展效率更高 、应用清洁煤 技术的发电站。为此 ,德 国计划制定关 于 C C S ( 二 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 )技术 的法律框架 ,以环境法 规来保障发展 C C S技术 的措施。德 国积极 推广低碳 发电技术,制定了 热电联产法 ( 2 0 0 2 年 4月生 效 ) ,规定 了以热电联产技术生产出来 的电能获得补 贴额度,例如 2 0 0 5年底前更新的热电联产设备生产 的电能 ,每千 瓦可获 补贴 1 6 5欧分。德 国计 划到 2 0 2 0年将 热 电联 产技 术 供 电 比例 较 目前 水 平 翻 一 番。 2 3 不断增加有效的资金投入 低碳技术创新经历研发 、试点 推广 、产业 化应 用等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 的资金投入 。发 达国家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 ,试 图抢 占世界低碳技 术高地。根 据 欧盟 研 究 局 发 表 的资 料 ,2 0 0 7年, 欧、美 、13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资总额为 8 9 1亿美 元,日本为 3 9 1 亿美元 ,美国为 3 0 2亿美元,欧 洲主要 国家为 l 5 8亿美元 ( 其 中法 国 5 7亿美元 , 德国5 6亿美元,意大利 3 2 亿美元 ,英国 1 3亿 美元) 。美国政府 2 0 0 8年低碳技术创新预算为 4 1 8 0 亿美元 ,2 0 1 0年 为 6 0 6亿 美元 ,增加 4 5 ,用 于 基础能源科学 、化石能源 、输电和配电、能源效率、 可再生能源、氢能源、核裂变、核聚变等领域创新。 2 0 0 9年 2月,奥 巴马总统在美 国国会 演讲 中表示 , 政府每年将 向风力发 电、太 阳光发电、生物质燃料、 清洁煤、环保车的研发投资 1 5 0 亿美元;同年 5 月 , 美国政府对碳 回收与储藏项 目提供 了 2 4亿美元的预 算 ,实施 “ 碳隔离领袖论坛” 、“ 地 区性碳隔离伙伴 计划” 、“ 碳隔离核心计划” 等,联合欧盟共同研究 开发二氧化碳 的高效率分离 、回收及运输 的相关技 术。2 0 0 9年 6月颁 布 的 美 国清 洁能 源与安 全法 案 ,明确到2 0 2 5年对清洁能源技术和能源效率技 术投资 1 9 0 0亿美元,其中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 9 0 0亿美元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6 0 0亿美元,电动汽 车和其他先进技术的机动车 2 0 0亿美元 ,基础科学 研发 2 0 0亿美元。 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投入大量低碳技术创新资金 , 而且建立了良好的资金使用机制 ,确保资金使用效 率。他们往往成立低碳技术创新机构 ,并使之具有 一 定的独立性。几乎所有 国家都 明确规定 ,创新促 进计划并不受个别重要政 府部门的直接 控制。尽管 多数低碳技术创新机构隶属 于这些政府部 门,但它 们通常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创新促进机构往往有 自 己的负责人和一个 由产业界 、政府 、大学有时还有 其他赞助者代表组成 的管理委员会 ,外部专家组 常 被应用去评议资助申请。13 本 1 9 8 0 年成立了新能源 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 N E D O) ,是经济产业 省的 直属机构。经济产业省之所 以设立这一机构 ,是 因 为它认识到 自身作为一个庞大 的政府官僚机构 ,不 具备管理新能源创新计划 的的灵活性。其 由理事会 管理 ,理事会 主席 由经济产业省任命 ,其成员来 自 产业界 、大学及其他政府机构 。英 国于 2 0 0 1年设立 了碳基金 。它是一个 由英 国政府投资 、按企业模式 运作的独立非盈利 机构 ,有 严格 的商业管理 制度 , 实行独特的管理运营模式 ,其特点为 :( 1 )1 7人组 成碳基金董事会,其成员来 自政府部门、企业界、 工会、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广泛代表性, 并且只有在企业界的董事占多数时才能召开董事会 , 以保证企业利益不被忽视 ; ( 2 )获得拨款前须提交 工作计划及优先领域 ,然后 与政府 协商 ,以保证政 府的导向得到体现,代替政府管理和运作公共资金; ( 3 )聘请独立机构进行 评估 ,确保 资金使用效率 ; ( 4 )坚持服务导 向,使企业在接受服务中受益 ,自 愿节能降耗 ;五是在低碳技术 的选 择下注重技术评 估的科学性 ,用科学的技术筛选方法降低市场风险。 此外 ,英 国2 0 0 8年设立的 “ 环境变革基金” ( 预算 1 2 亿英镑)和 “ 能源技术研究所” ( 预算为 6 亿英 镑) 、美国能源部 2 0 0 9年设立的 4 6个能源前沿研究 中心 ( 预算 7 7 7亿美元)等低碳技术创新机构,都 设计有 良好 的运行 机制 ,确保 创新 投 入具 有相 应 成效。 2 4 高度重视 内部联合与 国际合作 相对而言 ,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方 面具 有优势 ,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研发成果产业化方 面具 有优势。西方发达 国家发展低碳技术时 ,特别 重视 产学研合作 ,发挥大学 、科研 机构和企业各 自的优 势。例如,日 本设立的 “ 竞争型研究资金” ,对产 业界和学术界 的研发活动 以及研 发成果的市场化都 提供资金支援。经济产业省为促进大学中有关低碳 技术研究的成果商用化,加速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 的技术转移 ,在 2 0 0 8年 3月进行了 “ 低碳技术研究 开发 0 0 8年度竞争 型研究资金”公开招募,对 4 赖流滨等 :低碳技术 创新 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大学与企业联合实施的每个低碳技术研 发项 目资助 5 0 0 0万美元 。2 0 0 9年 13月 ,经济产业省在全 国 范围内,以大学 、企业 、独立行政法人 等的研究部 门为对象 进行“ 节 能革新技术 开发事 业” 公开招 募 ,对 2 0 3 0年之前可以发挥减排效果的技术 、2 0 3 0 年后可望实现商用化的节能减排技术研 发提供 资金 支援 ;2 0 0 9年 5月进行 “ 面向低碳社会 的技术发掘 社会系统实证模式的提案”公开招募 ,以大学 、 企业 、地方政府相结合 的研发体系为对象提供资金 援助。 西方发达国家还把低碳技术创新活动范围扩大 到了国外 ,帮助本 国企业 、大学 、研究机构与 国外 建立合作关系 ,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例如,欧盟为 了克服欧洲在低 碳技术创新资源分散的局 面,积极 整合创新资源 ,2 0 0 8年 1 2月成立 了 “ 二氧化碳 分 离回收与储藏研究所” 。该研究所 的中心设在挪威 , 其他研究据点分散在欧盟各成员 国。该研究所将在 2 0 1 1年建成投入使用 ,总建设费 8 2 0 0万欧元 ,每年 的运作费为 6 0 0万欧元。此外 ,欧盟还设立 了 “ 欧 洲能源研究联盟” 。该联盟实际上是一个横跨欧洲大 陆的新研究 网络 ,其核心是丹麦利索 的国立研究所 以及荷兰的能源研究 中心。它的最大特点是跨越工 科到社会科学的各研究领域 ,网罗多学科 的尖端人 才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 和应用。 日本 的新能源产业 技术开发机构 ( N E D O)不仅重视 日本 国 内的能源 与环境 问题 ,也关注全 球面临 的能源和环境挑 战。 它在许多国家设立办事机构 ,其 国际合作 的重点领 域包括节能技术 、替代能源技术 、与环境相协调 的 煤炭利用技术、太阳光伏发电技术等。 3 对我国的启示 3 1 低 碳技 术创 新 为 实现低 碳 崛起之 必 需 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 力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 以低能耗 、低排放 为标志 的 低碳经济 ,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的共 同选择 ,也 成为我 国的一个重要战略发展方 向。近年来 ,我 国 不断完善 低碳 经济 发展 的相关 政 策,先 后 出 台了 中华人 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能源中长期发展 规划纲要 ( 2 0 0 4 2 0 2 0 ) ( 草案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可再生能源法 、 可再生能源 中长期发展规划 、 关于加快发展循 环经济 的若干意见 、 节 能中长 期专项规划 、 关 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中国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 专项行动等法律法规。2 0 1 0年 1 O月,国家出台 国务院关 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 的决 定 ,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 车等产业。积极推动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2 0 1 0年 7 月选定广东 、辽 宁、湖北 、陕西、云南 5个省和天 津 、重庆 、深圳 、厦 门、杭州 、南 昌、贵阳 、保定 8个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 ,要求试点 地区培育壮大 节能环保 、新能源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 。此外 ,坚持 不懈推动节能减排 ,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 ,大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 ,取得 了明显成效。然而,低碳经 济现有发展方式的局 限性 、经济结构状况 以及 资源 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 出。例如 ,2 0 0 9年 ,我 国生产 粗钢 5 6 8亿 吨,水泥 1 6 5亿 吨,分别约 占世界总 产量的 4 3 和 5 2 ,绝大部分由本 国消费 ;一次能 源消耗达 3 1亿 吨标 准煤 ,是世界 能源消费总量 的 1 7 5 。而同期 我 国的 G D P只有 3 4万亿元 ,约合 4 7万亿 美元 , 占世 界 G D P 5 4万亿 美元 的 比重仅 8 7 。2 0 0 9年全 国单位 G D P能耗为 1 0 7 7吨标准 煤 万元 ,这一指标是 2 0 0 7年 日本的 4 5倍 ,世界 平均水平的 2 6倍 。 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 撑。温家宝总理在 2 0 1 0年 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 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 ,积 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 国发展低碳技术虽 然取得了一些成 绩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 比,还存 在相 当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1 ) 创新能力不强 ,关 键核心低碳技 术主要依赖进 口。 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拥有在英美等发达 国家 的 企业和政府手 中。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分析 ,目 前 中国约有 7 0 的节 能减 排 核心 技术 需 要进 口。 ( 2 )研发投入不高。科技投入强度小 ,而且覆盖面 广 ,在低碳技术领域安排 的项 目和投人则更少。财 政科技投人总量不足 ,企业科技投入远远不够 ,金 融机构也很少有节能减排信贷专项。 ( 3 )激励政策 有待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政 策等未能发挥应有的作 用 ,支持方式和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 4 )创 新人才不足。大多数科研人 才集 中在高校和科研单 位 ,真正在第一线从事低碳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的 科技人员十分有限 ,企业 高级管理 和技术创新人才 缺乏 ,精通外 语的 国际型低碳技术创 新人才 紧缺。 ( 5 )成果推广速度不快。尽管我 国研发了一些低碳 技术及产 品,但 由于资金缺乏 、企业 积极性不 高、 项 目实施周期长、节能减排市场不规范等原因 ,很 多节能改造和减排均在行政压力下进行 ,通过市场 手段 自主进行节能减排还 比较少。此外 ,低碳技术 国际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国际化程度不高。 3 2关于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具体建议 根据世界低碳技术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 现状、能源结构和技术传统,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 低碳技术创新战略。 目前 ,我国清洁能源技术 的大 规模商业化运用 尚需较长时 间,化石燃料将在很长 一 段时间内将是主要 能源 ,而且能源效率远低 于世 界水平 。因此我国应优先开发 和选择洁净煤、天然 气 、可再生能源和新 能源技术 ,重视可再生能源 中 赖流滨等 :低碳技术创新的 国际经验 及肩 示 5 的风能 、太 阳能和生物质 能的开发和推广利用 ,研 究和探索 C C S技术 ,加强技术研发体系的系统化 布 局和创新能力建设 ,制定 中长期低碳技术 发展路线 图和实 施 策略 。 深入研究低碳技术创新政策工具 的传递机制 与 实际绩效 ,建立适应中国实 际的低碳技术创新政策 体系。技术推动政策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 提高创新收益 ,包括税收抵免、示范项 目投资 、知 识产权保护 、政府采购等。同时 ,在不 同生命周期 阶段选择不 同的低 碳技术激励 政策。在研发 阶段 , 通过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平 台等鼓励社会研发力量 参与技术研发 ,政府直接投资前期 投资大、研发周 期长的大型研究项 目;试点推广 阶段 ,引导新技术 尽快推广到应用市场 ,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的商业 化运用和开拓应用市场 ,对企业的应用投资进行税 收 、土地等政策优惠,鼓励 企业建设示 范工程 ,通 过投资补贴 、消费补贴等鼓励新 技术产品市场的扩 大。产业化应用阶段 ,不断完善公平 市场秩序 ,积 极开阔国际渠道 ,帮助企业参与国际新 能源产业 与 低碳产业竞争。 不断增加资金 投入,建立 以政府 投入 为引 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社会投入为补充 的多渠道 、多层 次低碳技术创新投入 体系。建立相对稳定 的政府 投 入渠道,效仿 “ 碳基金”模式设立低碳技术研 发专 项基金 、低碳技术转让 引导资金、低碳技术应用 与 推广专项基金等,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增 加资金来 源渠道。适当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新 能源 开发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专项资金 中的 比例。提供持续 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建立 由政府和 产业界联合运作 的国家级低碳产业研发 中心,建立 低碳技术研究联盟 。落实信贷优惠 、政府采购 、直 接补贴等政策,带动和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投人低碳 技术研发工作 。将 科技 风险投资 引入低碳领域 ,充 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 主体 的作用 ,引导企业加 大对低碳技术研发投人。积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 组织贷款支持开展低碳 领域 的科 学研究 、 技术开发和项 目建设。不断完善资金运行机制 ,提 高低碳技术资金使用效率。 深化国际合作 ,提高技术 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