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从 “ 师范教育 ” 到 “ 教师教育 ” 的转型 【原文出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 200106 【原刊页号】 14 16,7 【分 类 号】 G4 【分 类 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 200202 【 标 题】从 师范教育 到 教师教育 的转型 【 作 者】黄崴 【作者简介】黄崴,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教育管理系主任,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广东 广州 10631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 G6 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5111(20 01)06-0014 -03 一 、师范 教教育向教师教育 转转变的原因 我国一直 把把教师培养称之为师 范范教育,把培养教师 的的学校称之为师范大学 、师范学校等。从词义 上上看,师范中的 师师意为教师、 效效法,范意为 模模子、榜样,合 起起来即为学习的榜样 1;还可以表述 为为 可以师法的模范 。从其内涵上看, 师 范范教育 蕴涵着较多的 伦伦理学色彩。比如我国 古古代认为, 师者,教 人人以道者之称2 / 9 也 2 、 师者,人之模范 也也 3 ,韩愈对教 师师有一个经典的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授 业业、解惑也。 4 。在英语中,师范为 N ORMAL,由法 文文 NORMALE,源 于于拉丁文NORMA, 原原 意为木工的矩规 、标尺、模型 ,含义为规范。概 括括来说,师范一词 同同教师的称谓及其职业 特特点是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理解师范教育呢? 以以中国大百科全书 为为代表的各种教育工具 书书,大都把师范教育定 义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 教教育;培养和提高 基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 育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 、初任教师考核试用和 在在职培训。虽然人们 把把师范教育定义为 专专业的或专门的培养教 师师的教育,但师范教育 的的 实践并非如此。首先 从从形式上看,我国师范 教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职前 教教育。比如我国的师范 学学校是培养幼儿园、小 学学教师,师范专科学校 是是培养初中教师,师范 大大学是培养高中教师; 其其次从内容上看,我国 的的师范教育主要侧重于 所所教学科的专业教育, 对对如何当教师主要是开 设设了教育学、心 理理学、教材教法 、教学实习等课程 ,这些课程在整个课程 设设置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比如师范大学外语系 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 外外语教师,主要进行的 是是外语知识的传授与外 语语能力的训练,但对如 何何做外语教师的知识和 技技能的教 育不够。教 什什么的教育固然重要 ,但如何教是教育 对对做教师来说也同样是 重重要的;第三,从办学 模模式上看,师范教3 / 9 育采 用用的是独立的办学模式 ,职前教师的培养都是 由由中师、师专和师范本 科科院校进行,学生在入 校校的时候就被定向为教 师师,毕业后由政府主管 部部门统一分配到中小学 校校和幼儿园任教。 在 教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教 师师需求量大、教师的待 遇遇比较低、教师主要是 接接受职前培训的情况下 ,师范教育这一概念是 适适用的。比如西方一些 发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也把培养教 师师活动称之为 师范教 育育 ,把培养教 师的学 校校称之为 师范学校 ,这些学校主要进行小 学学教师的培养。但随着 科科学技术知识更新加速 ,教育普及程度提高, 教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 教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其知 识识结构并提高其教育教 学学水平,西方教师培养 出出现了职前培养和在职 进进修并举的情况, 师 范范教育 这一概念逐步 被被 教师教育 所取代 。比如美国 到 1940 年, 师范学校 已 经经过时 。州立教师 学学院也经历了很短的时 间间,从 60 年代开始发 展展成为多目标的州立学 校校或州立大学,既颁发 人人文学科学位,也颁发 教教育学位。 5 随 着着师范学校的消失, 师师范教育 在发达国家 的的有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中中已经绝迹,西方许多 人人现在已经不理解 师 范范 (Normal) 有有 教师教育 的含义 了了。不仅西方如此,其 他他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和 地地区也都把教师培养称 之之为教师教育。 为什 么么在 30年代后,西方 师范教育 概念逐渐 被被 教4 / 9 师教育 所取代 并并成为世界通用的概念 呢呢?这不仅仅是简单的 概概念替换,而是标志着 教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 的的历史阶段。 教师教 育育 的内涵丰富,在内 容容上包括人文科学教育 、学科教育、专业教育 和和教学实践;从顺序来 看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 育育, 从形式来看有正规 的的大学教育和非正规的 校校本教师教育;从层次 来来看有专科、本科和研 究究生教育。教师教育 包包含教学职业的职前、 试试用和在职等层次。每 一一层次依次又有一些构 成成要素。职前层次的内 容容包括人文学科和科学 的的一般教育、所教学科 领领域的专门教育以及指 导导专业 实践的学科的专 业业教育和教育学的专业 教教育,以及学校情景中 的的大部分实践。职前教 师师教育还包括对进入该 专专业的候选人进行挑战 的的评价部分,对毕业生 的的评价,由国家机构对 合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 。最近的研究报告明确 把把新教师的试用期作为 教教师教育的 一个关键阶 段段,鼓励在这一层次上 开开展对新教师的帮助及 对对其的评价活动。最后 ,在职教师教育主要是 由由工作现场、研讨会议 、正规课程、质询服务 等等组成的,这样就可以 保保证和发展教师的实践 技技能。 6可以说 ,教师教育是职前培养 和和在职进修的统一,是 正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的的结合,是多层次、全 方方位立体式的教师 终身 大教育。 二、教 师师教育的特点分析 无 论论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 来来看,用教师教育 代代替师范教育来指 称称我国的培养教师的 活活动更有利于教师教 育5 / 9 育的发展。 1. 教 师师教育 是系统的 教师 培培养活动。 90 年代以 前前,我国教师经济待遇 低低,社会地位不高,愿 意意当中小学教师的寥寥 ,同时基础教育又需要 大大量的教师,所以,中 小小学缺乏合格教师,其 中中许多教师学历不达标 是是突出的问题,教师培 养养着重在学历教育方面 ,因此师范院校则是进 行行职前教师的学历教育 ;教育学院系统着重的 是是在职教师的学历达标 教教育。随着教师学历达 标标率的提高,基础教育 水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 师师培养同世界发达国家 所所走过的路一样:师范 学学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教师培养开始由高等 院院校承担,学历教育和 在在职进修并举,教师趋 向向于高学历化,师范院 校校 不仅开展职前教育也 开开展在职教育,教育学 院院既开展在职教育,也 开开展职前教育;师范院 校校开始办非师范类专业 ;一些综合性大学开始 设设教育研究部门并着手 教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如 北北京大学、厦门大学、 华华中理工大学等都有高 等等教育研究所,有硕士 学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 授授权点。显然,师范 教教育这一概念已经不 能能概括我国的教师培养 活活动了,只有教师教 育育才能统括各种各样 的的教师的培养、培训或 进进修活动。所以,教师 教教育是教师培养的系统 工工程。 2. 教师教 育育 是专业化教育。现 在在不少国家的法律都把 教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对待 ,要求对教师实施专业 化化教育。教师教育就是 把把教师训练成为从事教 育育活动的专业人员。这 不不6 / 9 仅要求教师掌握所教 学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 求求教师掌握作为教师的 专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着 力力要解决的正是作为教 师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专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 力力。这并不是说教师不 需需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 识识,而是说教师教育是 在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进 行行的,或是在学科教育 的的同时进行教师教育。 也也就是说,一个学生要 想想成为教师必须在学习 完完一门学科或在学习一 门门学科的同时接受教师 专专业的 教育。教师专 业 教教育绝不止是传统的三 门门课程,而是新的三个 课课程系列:教师专业知 识识课程系列、教师专业 技技能课程系列和教师专 业业实践能力系列。专业 知知识课程主要强调的是 教教师专业的理论知识, 比比如教育哲学、心理学 、教育史、课程理论、 教教学理论等等;专业技 能能课程系列强调的是教 育育教学的技能训练,网 络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教教育与心理咨询与辅导 等等等;实践能力课程系 列列主要是备课、上课、 辅辅导、课堂管理、语言 与与交流技巧等等。教师 教教育正是实施这些专业 教教育的活动。 3. 教教师教育 是开放式教 育育。把 教师 教育 作 为为专业教育,就可以把 教教师教育看作是与其他 教教育并列的教育,比如 法法律专业教育、工程专 业业教育等等,不仅仅可 以以运用独立封闭的体制 来来发展,而且可以用开 放放的体制来发展,将教 师师教育纳入到整个高等 教教育体系中作为高等教 育育的一部分,这就拓宽 了了教师教育的渠道。这 样样,综合性大学、专门 性性大学都可以成立教育 学学院,为那些愿意当教 师师的各种学科专业7 / 9 的学 生生提供教师教育。比如 一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如 果果愿意将来当教师,他 就就可以在修本专业的同 时时到教育学院选修教师 教教育课程,获得工程教 育育学士学位;也可在 以 完完成 了本专业的学习并 获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后再 到到教育学院专门学习教 师师教育课程,获得教育 硕硕士学位。同时,师范 院院校需要走出传统计划 经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封闭 体体制,既可以在现有的 基基础上加强教师的专业 教教育,也可以逐步过渡 到到综合性大学,设教育 学学院专门开展教师培养 活活动。现行的各级教育 学学院可以关、停、并、 转转,也可以提高质量, 继继续发展,但绝不能继 续续靠政府优惠而生存。 开开放性还表明这一概念 是是世界通用的,使用 教教师教育有利于就教 师师的培养、发展等问题 与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和 交交流。所以,用教师教 育育 来表达我国的教师培 养养和提高则更为合适。 4. 教师教育 是终 身身教育。计算机、微电 子子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 术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 50 年代发明至今,已经 成成为知识信息处理、存 贮贮和传播的有效手段, 以以课堂和书籍为主的传 统统的知识传播技术已经 落落伍,社会已经变为学 习习化社会,一个人的学 习习是终身的。在这种情 况况下,教和学的方式都 在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及 其其他传媒技术学到许多 知知识和技能,学校不再 是是学生受教育的唯一重 要要的渠道。对学生来说 ,在学校中需要掌握的 主主要是知识管理的技能 、语言和 交流技能、信 息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技 能能、历8 / 9 史和文化知识、 养养成尊重知识及其文化 差差异的态度 。 7教 师师的功能在悄悄地发生 着着革命性变化:由 教 师师 变为 导师 ,教 师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 生生如何在信息化的世界 中中识别、鉴定、获取知 识识,指导学生掌握信息 技技术和形成终身学习的 能能力。因此,教师不仅 要要接受职前教育,而且 要要在职进修,终身学习 。教师教育这一概念也 涵涵盖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 三、简短结论 以 上上讨论说明,如果说 师师范教育是一种局部 的的、狭隘的小教育 的的话,而教师教育 则则是系统的大 教育 ,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 整整体性、专业性、开放 性性和终身性。系统性是 把把教师的培养、进修和 提提高看作是职前和在职 的的一体化或系统化工程 ;专业性是指教师不仅 是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 特特殊的专业,教师培养 是是在学科基础上的专业 训训练;开放性是指教师 教教育是多元化的,从培 养养机构来看,可以独立 设设置教师教育院校来培 养养教师,也可以由综合 性性大学和专门的理工大 学学设教育学院来培养教 师师,还可以是以中小学 校校为本的培养教师;终 身身性是指教师不仅要进 行行职前学习,也要进行 在在职学习,终身都要学 习习。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到到学习化社会,学习化 社社会要求教师要终身不 断断地学习才能做好教师 工工作。所以,把师范 教教育转变为教师教 育育将标志着我国教师 培培养走上一个新的历史 台台阶。 【参考文献】 9 / 9 1 辞海 Z. 2 周礼 地官 师氏说 . 3 杨杨雄 .法言 学行篇 . 4 韩愈 .师说 . 5 Altenba ugh,RJ, a nd ,(1990) ,The Evol ution of N ormal Scho ols.In Pl aces Where Teachers Are Faughtt,and , f rancisco: 6 Housto n and Mart in Haberma n and Johnn Sikula(19 90):Han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篮球传切配合课件
- 端午见闻作文350字14篇
- 施工安全培训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事故事件安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法制安全常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改进计划
- 初中英语语法学习要点总结:名词所有格的用法与区别
- 农村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合作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及评审标准化工具
- 我心爱的小自行车写物类文章15篇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华住酒店集团讲义
- 送货不达应急预案
- 牙体牙髓病治疗常用器械及其使用-课件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GB/T 32486-2016舞台LED灯具通用技术要求
- 锚杆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油漆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