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中章节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探讨.pdf_第1页
日常教学中章节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探讨.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 质量管理 (下转 99 页) 日常教学中章节教学设计 及教学方法探讨 王希庆 杨国荣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4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文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中网络层这一章为例,阐述了章节教学设计的基 本实现过程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详细说明了与教学设计相适应的几种教学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 及应用场合。 章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类比启发 0 引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由每一讲 100 分钟的基本单元 构成的,而任何一讲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都不是孤立 的,与前后内容存在必然的联系,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 效果必须利用备课环节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章 节设计又处于核心地位。同样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也很 重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1 章节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基本实现过程 首先要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认识本课程在 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将课程包含的内容 归纳整理,选择适合本校和学生特点的教材,清楚理解 本章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作用与特点。本章作 用:网络层主要解决端到端主机间的通信。本章特点: 课程内容体系最为复杂,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的通 信协议多。 理清本章与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使整个教学自然连贯)。前一章数据链路层主要 实现通信网络中相邻节点的通信,为本章网络层功能的 实现打下基础。本章功能实现建立在数据链路层基础之 上,主要完成非相邻节点间端到端的主机通信功能,它 又为下一章传输层端到端可靠的进程通信打下基础。 深刻理解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及其内在关系。主要内 容包括网络层功能与网络互连(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概 括清晰的认识,起到统领的作用)、IP 网络层与 IP 协 议(使学生明白结构化的 IP 网络现实构成)、地址解 析 ARP 与 RARP (实现链路层与网络层的沟通)、 路由与路由选择(含 Internet 的路由协议,主要解决智 能化、最优化路由的实现方法)、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 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实际网络的认识)、ICMP(阐述 网络内部控制管理功能的实现)、端对端主机通信的实 现机理(起到总结复习的作用)。涉及异构网络互连、 跨越网络的主机寻址、最佳路径选择、分组转发、网络 组织管理等解决方案。 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 上,牢记并会灵活的运用所学重难点。不同的老师可以 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 驱动式教学、类比启发式教学(提问、案例、动画、互 动式等)、讨论式教学、通过实验验证强化复习所学理 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或者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精品课网站、 相关企业网站、推荐教材等)通过课外认知活动等辅助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教学时要有主线, 也就是本章或本节的基本目标,使用时必须知道教学内 “ 容中必须掌握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 关系。它们构成了主线上的关键点,问题的提出是一个 前因知识点的结束和后果知识点的开始。通过多点构成 的主线引导教学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清晰,记忆深刻, 同样也使得教师教学轻松;通过提问可以灵活组织教学、 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讨论互 动也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但这种教学方法不等于小学生 式的个别提问,问题要针对大家,而且和以前以及将要 讲的内容联系密切, 否则会使整个教学显得松散不紧凑。 (2)类比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的新知识、新概 念和难点问题,相对抽象,而学生知识面较窄,理解能 力较弱,如果光从书本的概念讲授,学生短时间不好理 解,更难以及时掌握,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势必影响 后续的教学效果。除了让学生课前预习之外,通过类比 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将那些抽象 的问题和概念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类比,通常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类比的两件事物一定要联 系紧密,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另外也要把两者 的区别讲清楚,不然就会把本来就模糊的学生思路引入 歧途。 通过类比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启发,使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积极思考, 强化理解。例如:讲 TCP 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 而 UDP 是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传输协议。 为了让学生理解best-effort的含义, 可以将TCP协议、 UDP 协议和在邮局寄挂号信、平信进行类比。 (3)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 可以将相关的声音、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 更加直观;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使教师把重难点 知识分析得更加透彻,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量;通过 动画的引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方式灵活、课堂 气氛活跃。但在使用中一定要准备充分,展现给学生的 PPT 课件要设计合理、匠心独运、重难点清晰、文字 量适中,不要将课件变成书本,内容密密麻麻给学生无 形的压力,也不要过于简单,使学生看完后不能掌握全 部的知识点。课件的时间分配也十分重要,它直接体现 了每一位教师的各个备课环节、和自己的方法、风格。 放映时间控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灵活掌握。多媒体 教学中,遇到随机事件或者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板书 也必不可少。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准备充分可以 使整个教学紧凑高效,否则适得其反。 (4)课外实践认知教学法。当一章或一节内容讲 完后,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通 过动手实践认知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这样可以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强迫他 们自己思考问题,加以老师的辅导,从而解决问题,这 样对提高动手能力、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 XUESHULUNTAN / 学术论坛 “ 质量管理 99 XUESHULUNTAN / 学术论坛 本上掌握了所学知识。以 C 语言中的 for 循环为例, For 循环学习任务单如表 1 所示。 3 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实施 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实施主要 按课前知识获取、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巩固三个阶 段完成。下面以 C 语言中的 for 循环为例,说明通过 世界大学城的空间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开展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学的实施过程。 3.1 课前知识获取 课前知识获取阶段采用线上模式开展。教师根据 for 循环单元任务的要求,制作电子教案、授课 PPT、 单元知识微课视频、单元在线练习题、单元过关测试题 等学习资源发布到大学城空间。学生通过大学城空间接 收单元学习任务,通过查阅教学资源,观看微课视频学 习掌握单元知识点,并完成单元在线练习题,便于教师 及时了解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单元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 MOOC 学习与教师或者与其他学生进行 问题交流探讨。 在课前知识获取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单元任务学习 内容及相关资源制订线上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根据线上 学习计划进行资源下载并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同时,教 师要根据空间资源下载情况、视频学习进度、单元在线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每个学生学习进度,通过在论坛、 即时通讯等工具点对点进行差异化辅导、督促学生按时 按要求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3.2 课中知识内化 课中知识内化教学阶段采用线下传统课堂模式开 展。教师对 for 循环进行任务分解,根据学生对单元知 识的掌握情况,对重点与难点知识点进行课堂解析。学 生根据“for 循环”任务要求进行任务分组,学生在组 内和组间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各小组通过协作完成单元 任务,并向教师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对组 内其他成员进行打分,同时教师对每组任务完成质量和 团队协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3.3 课后知识巩固 课后知识巩固阶段采用线上模式开展。教师制作对 应“for 循环”单元任务的拓展学习任务的教学资源以 及单元过关测试题并发布到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空 间,学生通过空间自主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参加“for 循环”单元过关测试题,并开启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 在课后知识巩固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单元拓展任务 学习内容及相关资源制订课后线上学习计划,引导学生 根据课后线上学习计划进行资源下载并完成单元拓展任 务。同时,教师要根据空间资源下载情况、视频学习进 度、单元过关测试题完成情况分析课后阶段学生学习进 度,并通过在论坛、微博、即时通讯等工具督促学生按 时按要求完成单元拓展任务。 4 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方 法 在 C 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基于 MOOC 的混合教 学模式,其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量化考核评价方法。 量化考核评价由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等三部分组成。诊断性评价通过课前教学资源下载量、 微课视频观看记录、在线学习讨论数量、单元学习成绩 等来量化评价学生课前知识获取阶段的知识点掌握情 况。过程性评价通过小组打分成绩、单元任务完成情况 来量化评价学生课上知识内化阶段的单元知识运用能力 和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性评价通过单元过关测试成绩、 期末综合考试成绩等量化课后知识巩固阶段的知识拓展 运用能力以及课程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于 MOOC 的 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如表 2 所示。 表 2 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表 5 结语 在高职 C 程序设计课程实践基于 MOOC 的混合 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建设了适合高职院校的 MOOC 学 习平台,开发了适应翻转课堂和 MOOC 教学的课程资 源库。在 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大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 了学习效率。 而且,发布在网络空间上的资源可以反 复使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直到 完全掌握为止。对比传统课堂学习 C 语言,采用“翻 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 进步,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进步,总之,通 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 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陵 .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M.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5(4):210-215. 2 马海峰 , 秦桂英 . 基于 MOOCs 的混合教学模式在 高职 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J. 常州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 , 2016/01. 【作者简介】 易瑜(1980-),女,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教育管理, 网站设计与安全管理。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章节教学设计可以加 深对本章知识点的认识、使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并熟练运 用;同时将日常总结、积累的新教学理念和与教学内容 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付诸教学实践,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 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艳双 .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