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普遍衰落。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美国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波动。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深化理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项目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而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建立方式殖民扩张和对外战争(暴力方式)多边协商和组织协调(和平方式)力量中心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运行机制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协调机制来解决矛盾冲突,应对危机专题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历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世界市场陷入困境一战至二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大增专题三从全球化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联系时期与全球化关系全球化阶段原因明至清末期(17世纪至1840年)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近代(18401949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建国以后(19491978年)被孤立、被封锁制度化、体系化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对外开放、积极参与迅速发展、实质突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6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回答。试答:(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1.特点一问首先要明确时空定位:“16世纪以来”,再把材料信息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明确答题角度:“大致从15671840年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起步、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停止),“70年代以后集中于发达国家”(新发展、方向)。2.原因先要总结出特点,再根据总结的特点逐个要点分析,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国内”两方面着手。3.贡献一问要先确定时空:“中国近代史上,”也就是无须拓展现代史的内容。经济贡献(材料信息:“近代中国海外移民90%移往东南亚投资国内”)、政治贡献(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试答: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规律总结1.趋势即变化,先要准确读取表格所给的信息,再归纳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容易读错的信息:如第三个阶段“人口迁移数量”中是每年325万,而不是总共325万。概括即语言精练,逻辑关系清晰,体现变化,不概括答案:如从欧洲、非洲迁往欧洲、亚洲。2.特点一问要从宏观上把材料信息分成三部分:近代史、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答案易错在:把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