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观察 Management Observer 总第 616 期 第 17 期 2016 年 6 月 中旬出版 24 云南省休闲旅游的经济社会价值分析 和 跃 1 ,2 ,马 靖 3 (1 . 云南师范大学;2 . 云南巩本娜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3 . 云南省玉溪市环境监测站, 云南 玉溪 6 5 3 1 0 0 ) 摘要: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云南省与时俱进的旅游发展 战略。本文从“休闲”概念的再分析和再理解出发,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 了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对云南省的经济作用,从社会进程意识、城市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分析了休闲型 旅游目的地对云南省的社会价值,希望能够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云南休闲城市的建立起到一定的 推动作用。 关键词:休闲旅游 经济作用 社会价值 2007 年 3 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提出“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 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 这是“休闲”一词第 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成为扩大消费的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休闲已成为时髦的流行语:休闲中心、休闲 用品、休闲餐厅、休闲服装等休闲产业和服务如雨后春 笋般出现。可以说,休闲正在改变着或已经改变了我们 的生活方式,休闲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发展趋势。 2009 年 11 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 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云南省 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是我国面向西南国家对外开放的“桥 头堡”战略实施地,这要求云南省扮演好自身旅游建设 发展和利用旅游促进本省及大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双重 角色。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的重要手段。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出现,无疑会对云 南省提高旅游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增强社会 综合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休闲、旅游和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一)休闲与旅游 休闲与旅游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休闲是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活动,是人的生命 状态的一种形式。注重人的精神享受,强调人在某一个 时段内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机会和 能力。艾斯特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所 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通过定义,不难看出休闲主要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 进行的活动,包括本地休闲和异地休闲,其中的异地休 闲可属于旅游范畴。此外,旅游可以分为闲暇旅游、事 务旅游和其他旅游等,简单的表述就是闲暇旅游和非闲 暇旅游,其中的闲暇旅游可属于休闲旅游。综上所述, 休闲与旅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相互交叉联系的 地方(如图 1)。 图 1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图 (二)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所谓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做短暂 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是以旅游资 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 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旅游者提供离开 定居地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去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异地旅游 闲暇类旅游 本地休闲 非闲暇类旅游 政府管理与产业政策 25 的场所。 云南是个旅游大省,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石林风光、 丽江古城、 三江并流等旅游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但从目前云南省旅游的总体情况来说,其中以休闲为目 的、 达到休闲效果的旅游成分偏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拥有更多空闲的金钱和时间去进行休闲活动。进入 21 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整体上走向休闲 时代的发展进程。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经济发 展缓慢,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旅游接 待能力和社会开放度等都存在较大差距,但西部地区旅 游资源富集、 种类繁多、 特色鲜明, 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又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优势资源 使西部旅游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为休闲型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预计, 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带薪假期的 全面实施,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区汇入休闲时代的发 展潮流中去。 (三)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意义 1. 满足休闲旅游的文化诉求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让人们执着于追求速度与效率,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竞 争、人际间的冷漠和极大的工作压力。让身体恢复、身 心回归、心灵洗涤的文化诉求越来越强烈。建设休闲型 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别于喧闹城市的回归意境,将迎合 旅游者亲近自然、感受意境的休闲需求。 2. 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 伴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对产业 结构提出了从低级向高级深化的要求。旅游产业由观光 型走向休闲型符合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能够提高产业 附加值和竞争力。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就是旅游产业 由观光型向休闲型演化的进程。除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同时实现全方位转型:在旅游增长方式上,实现从“流 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旅游开发建设上,实现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旅游产业全面提升, 是一般性旅游目的地的升华。 二、云南省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作用 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旅游收 入的增加。据社科院课题组的初步估算,2009 年我国居 民休闲消费约为 1.7 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 13.56%,相当于 GDP 的 5.07%。可想而知,休闲型 旅游目的地建设能带来足够的旅游经济效益,可以说是 云南旅游的“二次创业”。 按照国际经验,休闲需求急剧增长的门槛是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就全国人均 GDP 而言,休闲旅游 正是当前我国旅游的主要方式,同时云南省作为西部旅 游发达地区人均 GDP 也于 2010 年首次突破 2000 美元, 无论是承接省外休闲旅游群体,还是满足省内休闲旅游 需求,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成为战略必需品。 (一)云南省旅游收入与 G D P的实证分析 1. 变量说明及数据选择 考虑到休闲旅游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比例无法测 算,本文选取了 19902009 年云南省旅游业收入及全 省 GDP 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支持,来直观地了解旅游收 入对 GDP 的拉动影响。以旅游收入作为自变量,记为 TINCOME;以 GDP 作为因变量,记为 YNGDP;建立 模型:YNGDP=C+*TINCOME+。 2. 回归分析及检验 采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见表2) 。 根据表 2 得出回归分析结果: YNGDP=583.84+6.98*TINCOME 模型检验: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 可决系数R2=0.980612, 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 从截距项与斜率项的 t 检验值看,均大于 5% 显著性水平 下自由度为 n-2=18 的临界值 t0.025(18)=2.101,表明回 归方程在 95% 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成立的。通过对 1990 年2009 年云南省 GDP 与云南省旅游收入进行回归分 析,发现两者呈现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经济作用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各产业的组合状态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我们一般将产业结 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休闲型旅游目 的地的建立对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以及西南经济不发达地 区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休闲是对旅游体验生活的一种升华、抽象和概括, 不是吃喝玩乐, 而是通过这种形式, 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 培养 “高度文明的人” 和具有科学关怀意识的人。 可以说, 休闲是旅游活动的高级形式,而这一理念与产业结构的 演进观点不谋而合,即一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会随着主 政府管理与产业政策 26 导产业的更替而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变化。配第 克拉克定律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接着向 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分布在第一产业越来越少,二、 三产业越来越多。 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建立会吸引大量劳动力、 资本、 信息从第一、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壮大服务行业的队 伍,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社会将步入“休 闲时代”,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根据时代要求应运而生, 符合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促进了云南省产业 结构的升级变化,将休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了整 个经济体的发展;而其他拥有类似旅游资源的我国西南 经济落后地区,同样可以利用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 契机,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三)对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作用分析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 布状态及空间组织形式。研究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对区域 空间结构的经济作用,可以从能否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 要素、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克服空间距离对 经济活动的约束、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区域协调快速发 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建立,促使区域内经济活动形 成集聚和扩散效应。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区、各 民族有着独特的旅游优势,但是相互间旅游客源的争夺 现象严重,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大大削弱了云南省 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云南省各地区旅游资源进行 整合,尽可能地实现优化配置,在技术、市场、劳动力、 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形成互补、共享,同 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休闲旅游企业集聚在一起,使该区 域的休闲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接着,通过集聚形 成扩散。将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 由区域中心向外围、次中心辐射开去,进而形成休闲经 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局面。 (四)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作用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有关 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做的筹划和决策,具 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政策性等特点。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受到制定战略的依据和战略目标的影 响。云南省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将促进其制定符合旅 游目的地性质和实际情况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首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休闲型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休闲旅游业对经济、就业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带 动作用。根据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推进云南省休闲 产业发展,利用好云南省的丰富旅游资源,提高休闲旅 游的质量、档次,促进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带动云南省 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其次,加速云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休闲型旅游目 的地,利用好云南省滇中城市群的发展优势,总结城乡 一体化的经验教训,统筹全省各地区情况,加快谋划构 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抓紧建设乡村基层文化娱乐、 体育健身、休闲消费的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休闲旅游对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拉动作用。 Variable Coeffi 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TINCOME6.9840760.23146930.172890.0000 C583.843979.438097.3496710.0000 R-squared0.980612Mean dependent var2353.703 Adjusted R-squared0.979535S.D. dependent var1674.663 S.E. of regression239.5719Akaike info criterion13.89022 Sum squared resid1033105.Schwarz criterion13.98980 Log likelihood-136.9022Hannan-Quinn criter.13.90966 F-statistic910.4030Durbin-Watson stat0.769335 Prob(F-statistic)0.000000 表 2 云南省 G D P对云南省旅游收入的回归分析(1 9 9 0年2 0 0 9年) Dependent Variable: YN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0/21/11 Time: 18:50 Sample: 1990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政府管理与产业政策 27 三、云南省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社会价值 (一)对社会发展进程认识的社会价值分析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五个统筹”,即“统 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它蕴 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 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休闲是一种积极的旅游活动,倡导积极的旅游观, 弘扬积极的休闲文化。休闲型旅游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追求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以 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体现的理念与和谐社会是一致 的。在休闲型旅游的过程中,人们品茗饮酒,享受美食, 参与娱乐项目,观赏古迹,了解历史文化,体验当地风 俗民情,这使得人们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不仅缓解了 人们的紧张疲惫,而且使人们融入自然、融入文化、融 入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这样 一来,人们更加关心自然、热爱生活,对社会的发展有 更好的认识, 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例如,农家乐等城郊休闲型旅游就能为当地农村居民提 供一个增加收入的新途径,也能为城镇居民搭建一个贴 近自然、接触自然的平台,使双方都在参与休闲型旅游 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 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方式、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 差距,而且促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推进城市发展的社会价值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 市的建设变成了相互间的模仿,城市、区域的独特性逐 渐模糊甚至消失。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少数民 族的集聚地,独特的边境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加上 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条件,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是云 南省推进城市发展的有效手段。“七彩云南”展示了多 元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休 闲活动 ,岂不快哉?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旅游业发展多年后旅游者成熟 度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逐步从单 一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向多层次化、个性化和多功能 化发展。同时,我国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提高,开辟了 广阔的国际客源市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休闲型旅 游目的地的发展。云南省在几十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树 立了较好的旅游形象,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建立是对云 南省旅游品牌的提升。从观光转向休闲,对云南省旅游 目的地的基础设施、接待服务、管理机制等公共事业的 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加快了云南省城市发展 的脚步,对云南省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三)对促进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分析 云南省共有 26 个民族、15 个特有民族,是多民族 文化融合交流和展示的中心, 也是各民族展示自己文化、 进行全方位交流的中心。此外,云南省也是中华文明和 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南亚、 南亚各国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将云南省作为中华文明 和国际文化兼容并存的缓和带,云南是东南亚、南亚国 家通往中国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所以,云南省不仅有 各国领事馆和投资企业,而且有大批留学人员,形成了 独特的多元国际文化。云南省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有 利于传播其区域文化, 在休闲型旅游活动中, 区域的开放、 游客的涌入、旅游经营者的涌入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传播 与交流、融合与冲突的过程。 休闲型旅游强调亲身参与和体验,追求人的全面发 展和自我完善。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游客既是目的地 文化交流的主体,又是一定的文化载体。游客除了感知、 学习异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有意无意地传播 给了目的地居民。 不光是抽象性的社会文化传播,也有附着于实体的 社会文化传播。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引起了旅 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 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 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存在于旅游地工艺品中 的文化也随着旅游目的地与游客、旅游经营者等外界的 文化交流、融合产生了相应程度的变化。 四、结束语 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对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 政府管理与产业政策 28 空间结构、发展战略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云南省 社会进程意识、城市发展、文化传播等开辟了有效途径, 顺应了休闲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从单纯的观 光旅游到休闲旅游的飞跃。 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好 “桥头堡” 战略实施的机会, 打造云南省休闲旅游的良好形象,夯实休闲活动的公共 设施基础,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休闲城市的建立具 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 论成都休闲型旅游的文化内涵 D . 成都理工大学, 2 0 0 7 . 2 马惠娣 . 未来 1 0 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瞭望 J . 齐鲁 学刊,2 0 0 2 (2 ):1 9 - 2 6 . 3 杨铭铎,陈心宇 . 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 J . 黑 龙江科技信息,2 0 0 9 (2 9 ):1 0 6 . 4 田金霞 . 对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发展的思考 J . 当代经 济,2 0 0 8 (5 ):1 0 4 - 1 0 6 . 5 楼嘉军,徐爱萍 . 试论休闲时代发展阶段及特点 J . 旅游 科学,2 0 0 9 ,2 3 (1 ):6 1 - 6 6 . 6 喻彩霞,肖守库 . 张家口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以环京津 休闲旅游带建设为视角 J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 0 1 1 ,2 7 (1 ):6 2 - 6 6 . 7 黄晓弘,付丽宁 . 惠州发展休闲旅游之 S WOT分析及对 策思考 J .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9 ,2 9 (5 ) : 2 9 - 3 3 . 8 张延明 . 建设国际高原湖泊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 J . 社会主义论坛,2 0 1 0 (1 0 ):3 7 - 3 8 . 9 赵书虹 . 昆明旅游业从观光走向休闲的理论思考兼论 昆明旅游业产业升级优化的途径 J . 经济问题探索,2 0 0 9 (6 ):1 3 2 - 1 3 6 . 1 0 李经龙,郑淑婧,周秉根 .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 影响研究 J . 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0 3 ,2 2 (6 ):8 0 - 8 4 . 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建立多学科合 作机制。设计团队中除景观园林专业人员外,还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除工程环境保护与噪音控制方案
- 技术劳务合同范本3篇
- 智算中心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方案
- 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基础抗浮设计与施工技术
- 拆除工程进度控制与质量保障方案
- 精装公寓租赁合同及家居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协议
-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输送与职业规划服务协议范本
- 拍卖合同履行失职被骗罪责任追究及赔偿协议
- 矿业集团矿长任期目标管理与考核合同
- 2025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桌面云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GB/T 45696-2025公共汽电车场站分类及等级划分
- 干眼基础试题及答案
- T/DZJN 118-2022废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 2025年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的真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 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实践
- 资质代办合同协议书范本
- 数字政府效能评估体系-洞察阐释
- 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 古茗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