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养老问题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pdf_第1页
由中国养老问题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 131 w w w . g u a n l i g u a n c h a . c o m 管理观察 总第 5 3 1期 摘要:“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想这是 社会保障体系应尽职责的完整概括。但时至今日老无 所养、老无所终依然是难题。在本文章中,我将主要 从制度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 并且进行原因与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问题 人口红利 一、社会大背景 统计显示,2010 年,全国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达 17765 万人,占总人口的 13.26,其中 65 岁及以 上人口 11883 万人,占总人口的 8.9。全国失能老人 已达 940 万人,部分失能老人约为 1894 万人。2020 年 到 2050 年,中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人口红利将 逐步转为“老龄化负担”。 自 70 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严格施 行。通过行政的强制方式,使中国摆脱了“人口危机”。 但另一方面,这一政策的施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 式构成了挑战。随着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化,独生子 女家庭养老矛盾日益显现。到 21 世纪的第二个 10 年,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将会形成“4、1、1”的赡养格局。 所以, 届时中国老年人的赡养会是一个大问题。 30年后, 每个独生子女家庭,平均要承担 5 个以上赡养老人的 义务。 对于子女来讲,其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 方面是经济上的。现阶段,多数有赡养需要的 80 后、 90 后都是独生子女,需要赡养更多的老人。同时现在 的经济情况较 10 年前有极大变化。根据广州誉融理财 顾问公司的报告指出过往 30 年 CPI 平均水平在 5.6%。 按最保守估算,同样 100 元,10 年后相当于 66.4 元购 买力,缩水 34%;20 年后是 44.2 元,缩水 55%;30 年 后是 29.1 元,缩水 70%。虽然在这 10 年里人均 GDP 翻 了一番,但是通胀使现在人们都购买力与物价产生了 较大缺口,伴随而来的是生活水平甚至较 10 年前下降 了不少。第二方,精神上他们也承受很大压力。根据 一项网络调查,参与调查的 80 后网友中,67.9% 选择 由中国养老问题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梁文浩 “压力很大”的最高选项。而在“孝敬父母”一栏中, 70.1% 的网友选择了“因为生活压力没有好好孝敬父 母”。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奉行“百善以孝为 先”,生活和道德给他们很大的压力。 二、原因分析 第一,中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 32 年来, 平均GDP增长速度达9.9%。 但是严重的贫富分化, 更多的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经济能力与生存、养 老压力承受能力有差距。第二,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进入老年期, 成为老年人口比率在老龄化“最严重时期”迅速攀升的 主要原因。此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又使得新出生人 口数量迅速下降,两者一升一降所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 比例失调。 同时医疗等技术的发展, 人口平均年龄上升, 加剧了这一矛盾。第三,生活支出上升,养老金由于通 胀购买力下降,导致养老成本上涨。 从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政府的政策安排和制度 推进速度没有跟上中国人口变化。 首先, 从覆盖面上看, 自上世纪 80 年代养老保险改革开始之后,养老保险的 范围由国有企业慢慢转向社会范围,但是由于各种原 因包括下岗、数据失实等原因,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养 老保险覆盖水平大概为 70% 左右。这虽然较 06 年的 42.8% 已有了较大提升,但其中地方统计局的相关数据 在统计中有目标的忽略农村情况和部分城镇无业人员。 第二点,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形式上来讲,中 国采取的是个人账户式的制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克 服了原来在欧洲盛行的“现收现付”在人口老龄化后 所造成的不平衡,但政府相关部门对养老基金管理的 不合理和漏洞导致大量的个人户口资金被挪用,导致 出现大量的空账户。导致政府不得不挪用其他非退休 人员的个人账户中的钱来填补这一缺口,形成新的缺 口。 据国家体改办统计, 这个缺口接近20000亿人民币。 第三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空白阶段。与城镇 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 仍是农村社会保障主体内容。 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 (下转第 133 页) 公共管理 133 w w w . g u a n l i g u a n c h a . c o m 管理观察 总第 5 3 1期 责任的范围。其次,强调上级对下级的严格控制。再次, 激励下属对领导的忠诚。最后,利用严厉的惩罚机制 强化伦理责任。 培育政策主体的道德修养。若想实现公平、公正、 科学、民主等价值目标,需要政策主体自身拥有高 尚的道德品质, 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政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贯彻正确的伦理精神。 2. 重塑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理念 强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 值,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把人的价值作为基础。要把是 否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政策合理性 的依据。 突出公正科学的价值理念。政府在制定政策时, 要将“公正科学”的伦理精神和公共政策实践相结合, 顾及到社会整体利益。 3. 构建公民充分参与决策的伦理模式 探索公民参与的方法和渠道。政策制定者应该积 极主动的广开言路,听取民众的意见。另外,要加强 教育,使公民认识到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融入到 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 亟待健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人口政策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 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社 会保障需要越来越迫切。 三、对策 第一,以国体办等政府事业单位带头,通过财政 手段运用国家预算做实老职工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 以从实施层面上将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的模式转向个 人账户模式。 第二点,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的覆盖面,即在城镇 农村更多人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实惠。其中, 需要更多的关注下岗工人、流动人口和无社保积累的农 民的利益,争取将最有效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 建立城乡有别养老保障模式,弥补农村历史发展留下 的缺陷。 第三点,建立健全的企业单位、政府与个人之 间的行动互动。弥补中间过程中的行政失误和缺陷, 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同时将相关养老信息传 递至居委会或村委会,以相对稳定的居委会为养老 基金个人账户的主要信息来源而非经常性发生变动 的企业单位。 第四点,将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扩 展到由政府与社会共同承担的社会保障体系,引进专门 为贫困、缺少相关制度只是概念的人们提供专业帮助的 NGO 组织等。将相关制度解释权通过明确规章制度的方 式与社会进行分享,并且通过相关 NGO 将部分政府职 能分担给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 年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4 2 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 障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13.4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91) 治理社会的潮流里。 营造有利于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一个良好的文 化氛围应该包含平等的观念,独立自主的意识,强烈 的责任感和法治精神。当这样的文化氛围深入人心时, 公民的参与意识就会变得浓烈起来,对公共政策的关 注度也会大大提高。 4.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若想有效应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伦理 缺失问题,仅仅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 要加强监督,用法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