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奖_第1页
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奖_第2页
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奖_第3页
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奖_第4页
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 编号: 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奖申 请 表申 请 人: 陈健飞 主讲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院(系)名称(盖章): 地理科学学院 填表时间: 二九年 四 月 十日 教务处制填 表 说 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替。字迹要求清楚、工整。封面编号由学校统一编写。2申请人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所在院系负责审核。3教学论文及著作一栏中,所填论文或著作须已刊出或出版,截止时间为2009年2月28日4教学手段是指采用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方式,使用情况是指经常使用及熟练程度。5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学校:广州大学 院(系):地理科学学院姓 名陈健飞出生年月1955.5性 别男政治面貌中共民 族汉族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生毕业(博士)授予单位福建师大授予时间2000.6.参加工作时间1982.1高校教龄25年专业技术职务及晋升时间教授,1999.7行政职务院长固定电动电 子信箱联系地址、邮编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510006何时何地受何奖励南粤优秀教师(2007.9);广东高校“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2006.6);广州市优秀教师(2005.9);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先进工作者(2004.4);福建省科协1996-2001年度先进工作者(2002.1);福建师大“产学研管理”先进个人(2000.12);“福光博士生奖”一等奖(1997.9)学生评价情况优秀08-09(1):91.42;07-08(1):94.32;07-08(2):86.37;06-07(1):92.73; 06-07(2): 89.84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2004.08现 在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教授、院长2002.102004.07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教授(博导)、副院长2001.102002.10 美国爱达荷大学地理系地理学访问教授1999.082001.09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教授(博导)、副院长1995.092000.06福建师大自然地理学博士生1992.101999.07 福建师大地理系地理学副教授、副主任1991.101992.10比利时根特大学土壤与土地科学访问学者1985.071991.09福建师大地理系地理学讲师1982.091985.06福建师大/北京师大自然地理学硕士生1982.021982.08福建莆田一中地理科教师1978.021982.01福建师大地理系地理学本科生二、申请人教学工作情况1. 主讲课程情况课程名称起止时间本人讲授学时授课班级名称总人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05-200954地理07、05;地信02;120GIS软件应用2005-200654地信05、04;80自然地理学2005-200827地理07、06、05120地理论文写作2005-200736地理02; 地信04;80GIS专业英语2006-200736地信04、03;80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一版)Kang-tsung Chang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1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三版)Kang-tsung Chang著,陈健飞中文导读.科学出版社2006.10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06土壤地理学(优秀教材)朱鹤健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0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以主讲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双语教学)等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更新和教材建设方面,率先编译出版了国内第一部GIS双语版教材(发行6500册)和中译版教材(累计发行18500册),发行量为同类引进教材首位;建设了习题库和试题库。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紧扣双语教学目的设定教学目标,明晰教学目的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跟踪本专业国际进展的能力”,目标锁定在“掌握本专业英文概念和术语,熟练应用原版软件及其在线帮助”,使学生用英语去学专业;以应用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递进式教学环节取得循序渐进效果,在应用需求驱动下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开拓了“递进式”系列双语课程和阶梯式“层次性”学习要求,使双语教学效果显著改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了双语PPT课件、课程网站、课堂教学视频(英文)和软件操作视频(英文),实现“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广州市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自然地理学(土壤),参与创建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教改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参编教材获得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兼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全国高校地理科学类和资源科学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研讨和交流。教学手段研制开发情况、应用情况开发建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网站获得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教组网络课程优秀奖(2007)和广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高校组一等奖(2005),被全国20多个高校的同类课程采用;主持建设了土壤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多年来得到广泛应用。2. 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课程名称起止时间学时授课班级名称专业导论20084资源08自然地理学实验2007-200812资源07; 地理063. 其他教学环节(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指导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土壤与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历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自然地理学博士生(毕业2名);指导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20余名(其中广州大学10名);主讲博士、硕士学位课程5门。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项目名称项目来源经费(万元)本人排名起止日期福建省精品课程土壤地理学福建省教育厅3.512004-2006福建省首批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现代自然地理福建省学位办5.012004-2006基础学科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032007.1-2008.12注重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广州市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32006.01-2008.08适合地方高校GIS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究广州大学2008年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0.612008.06-2009.06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作者排名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时间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1版)1科学出版社2003.1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中文导读版)1科学出版社2006.1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4土壤地理学(优秀教材一等奖)3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0地方高校GIS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GIS入门的好向导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推介1地理学报, 58(5)2003.09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土壤地理学新体系1土壤通报,28(3)1997.06世界土壤地理评介1土壤通报,18(2)1987.02高校GIS专业课程体系与精品课程建设2广州大学学报,2006,52006地理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与设计方法探讨2高教探索,2008,(增刊)2008.06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软件与应用实验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研究2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新拓方向及其课程模块建设2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3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6. 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限填市级或市级以上以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1. “深化改革,创建土壤地理学系统化教学体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4),1997.10;2. “深化改革,创建土壤地理学系统化教学体系”,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4),1997.01;3. 土壤地理学,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参编),1995.12;4. 土壤地理学,福建省精品课程(排名1),2004;5. 现代自然地理,福建省首批优质硕士学位课程(排名1),2004;6. 地理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教组网络课程优秀奖(排名2),2008.02;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4),2009;8. 地理信息系统,广州市第二批精品课程(排名1),2009;9.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立体化课程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广州市高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2006.07;1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州市高校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4),2009;11.“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教育网站”, 广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高校组一等奖(排名2),20057.申请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在本科课程教学中,应用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系统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精心打造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课程,争取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弘扬在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学等课程的传统教学优势和专长,推进相关课程全面建设(包括建设健全省内一流水平的地学教学博物馆等),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8. 申请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在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分工负责师资培养,重点指导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青年教师,目前直接指导李江涛博士等青年教师。 在福建师大工作期间培养多位青年教师,其中已成长为教授、副教授等骨干教师多人。本人签字 2009年04月10日三、申请人科研工作情况科研简况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土壤和土地资源)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科研工作,担任自然地理学博导,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硕导,1991-1992年和2001-2002年先后由国家公派留学比利时和美国,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暨“热带亚热带资源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土地资源研究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委会”通讯委员,全国高校土壤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生态环境学报和热带地理等学报编委。已主持或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和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已发表论文90余篇(SCI、SSCI、EI、ISTP检索6篇),出版专著(译著)5部,参编教材(译著)3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级证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3)、省科技奖三等奖(排名1)各1项和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排名1、2),软件著作权1项(排名1),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多篇论文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汇总出版专著(译著等) 5部。获奖成果共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目前承担项目共2项;其中:国家项目 项,省部项目2项。近三年(2006-2008年)支配科研经费共 54万元,年均 18万元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序号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1海峡两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比研究格局、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2007.1212土地利用区域对比研究以闽台为例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2007.1223福建山地土壤研究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福建省科协、省科技厅、省人事厅,2003.91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本人排名1粤闽港台土地利用现代过程的时空模式及耦合关系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6.01-2008.12412高光谱遥感信息在城市地物识别中的应用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2009.01-2010.12813广东省特色地理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07-2010.12102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清单(限填不超过10篇)序号论 文 名 称作者(*)发表日期发表刊物、会议名称1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in Fujian and TaiwanChen Jianfei(1)2007.04Land Use Policy, 2007,24(2),SSCI检索2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Built-land Chang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Chen Jianfei(2,通讯作者)2007.04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17(2),SCI检索3Land Use Chang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Structure on County-level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Huidong County, Guangdong, ChinaChen Jianfei(2,通讯作者)2008.12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EI检索4Analysis on Spatial-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