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质量分析_第1页
初三质量分析_第2页
初三质量分析_第3页
初三质量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鼓中学2012年秋季期末质量监测 九年级质量分析报告本学期,片区督导组继续将期末质量监测纳入了片区核算,这样既保了数据的科学公正,又让学校和教师扩大了质量对比的视野。作为初中毕业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客观地反映了一学期来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反映一学期来学校管理及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利弊的一面镜子;激励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第一学期的期末质量监测尤其重要,它所反映出的情况为我校明年毕业班教学安排,制订提升中考质量提供了翔实的事实依据。下面将我校2012年秋季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质量分析如下:一、期末质量监测数据统计1、年级质量统计表平均得分率优生均及格得分本期片区占位上期片区占位升降位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学校57.79610.4 107.661.8444片区58.7 85617.4 15922.781.1 区最高64.9 24.3 34.7100.02、班级质量统计表班级均得分率优生均及格得分片区占位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162.44714.6 613.0 54.8 6254.9277.7 48.0 47.2 8355.6228.7 00.0 44.8 9片区58.7 85617.4 15922.7 58.2 片区最高77.9 51.4 77.5 100.0 3、学科质量统计表科目班级平均分100-80100-60成绩占位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语文155.1 00.0 1430.4 53.1 8256.8 00.0 1836.0 55.6 6353.6 00.0 719.4 49.0 10级56.2 111.6 29041.4 60.3 数学166.5 1123.9 3269.6 76.0 6245.5 612.0 1428.0 50.5 11348.6 616.7 1336.1 56.0 8级54.3 14821.1 34048.5 54.3 2英语163.8 510.9 3269.6 67.8 6257.5 12.0 2652.0 57.5 8365.6 38.3 2569.4 67.7 7级59.3 11216.0 35750.9 62.2 物理170.0 1634.8 3576.1 79.0 6255.3 510.0 2040.0 55.5 8350.6 411.1 1130.6 51.1 10级58.9 15522.1 35550.6 61.6 化学155.0 36.5 1430.4 52.2 7244.1 00.0 714.0 40.8 15349.4 25.6 822.2 47.2 11级52.0 11.8 1933.9 50.5 政治157.5 12.2 2043.5 55.6 9255.8 24.0 1734.0 52.7 10352.3 00.0 1130.6 48.9 11级60.4 10414.8 37453.4 64.0 2历史169.2 1123.9 3576.1 78.2 6269.2 1326.0 4080.0 74.0 8369.5 719.4 2877.8 75.7 7级64.3 20429.1 45264.5 70.2 二、期末质量监测质量诊断1、年级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通过片区四所学校排位,本年级从以前三个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均占片区第三位下滑至本学期第四位,年级质量得分低于区平1.7分,低于最高质量得分6.4分,出现年级占位下降,得分差距拉大的局面。具体从年级平均得分率,优生率、均及格率上看,三项指标数较低,特别是优生率和均及格率极低,通过近几年中考反映,优生率和均及率是制约我校中考质量大力提升的关键,应引起高度重视。究其原因,其一是在优质生源流失较为严重的客观因素下,课任教师对培育新的优质学生的信心不足,培优辅差工作措施不力;其次是学科缺乏均衡发展,个别薄弱学科,如英语学课造成的大量学科差生严重影响了均及格率得分;其三是在面对校际间教学质量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校却在大力化解学生课业负担,试图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像本学期教学时间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减负不降质,减量不降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2、七门学科中数学、英语、历史五门学科质量得分接近区平,其中英语表现得尤其抢眼。这说明年级各学科质量在片区中有一定的优势,这也为第二学期的毕业冲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年级优势学科的语文从上学期片区第2的位置下降滑到第四,质量本已不佳的政治学科,更是下滑至全片最后一位,而这两门学科的知识难度,以及在中考中的份量,决定了它们对中考质量影响的巨大,两门学科的现状,理所当然应引起年级组的高度重视。具体从班级学科质量上看年级只有11个班科次质量良好,占总班科次的25,其中一班的语文,一班的物理、数学三班的英语班科次的教学质量尤其突出;年级共计14个班科次质量较差,占总班科次的50,其中一、二、三班的化学、一、二英语,二、三班数学质量尤其令人担心。究其学科及班学科间的质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学科科教师资源的不配套。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师配备数量齐,业务精,两门学科成为年级的优势学科有其得天独后的基础。英语学科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造成教师岗位频繁调换,现任教的三位年轻教师 (一位教师有过一次毕业班任教经历)教学经验略显不足,这些无疑影响着学科的质量;作为政治、历史两门学科的任教教师更多是兼杂上课,因此,学科教师不配套是制约学科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个别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也是制约学科质量的重要因素。三、提升年级质量的措施1、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初三工作领导组,根据2013年初中毕业班工作的新要求,抓紧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2、加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使毕业班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道德、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与升学的问题。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对考试和升学。3、建立毕业班工作激励机制以开展初中毕业生三年巩固率、中考到考率、中考全科及格率评价工作为抓手,以完善绩效考评为契机,积极开展相关的评价工作,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向高中阶段学校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新生和人才。3、强化质量意识和教学管理关注质量居后的班级、关注质量薄弱的学科,关注教学质量较低的教师。按照学校组织会诊,责任人作出认识和制订补救措施,年级组过程考核和监督,阶段性总结反思的过程,对质量低下的班级、学科和教师进行深入解剖。加强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和管理。采取推门听课、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特别是积极实施片区的集体备课和“四段式目标导学”等教研活动,达到以研促教的;落实校月考、区联考制度,认真开好考后质量研讨会,达到以考促学。针对近几年来优生率和均及格率偏低,严重影响我校中考质量事实和本年级优生率和均及格率低的现状,年级组根据中考质量奖惩方案,一方面给快班下达优质生指标数,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关注本学科成绩居于中后的学生,让他们的分数尽可能及格,跻身到优等生或中等生行列,切实提高培优辅差工作的有效性。4、抓好“控辍保学”工作 正确认识做好学生巩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辍保学”,确保学生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县内普通高中和县内职中就读,提高向一级学校输送生源的入学率。5、抓好中考备考工作 (1)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制定中考备考工作计划。认真总结2012年初中毕业班工作的成功经验,找出本届毕业生的优点,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修订完善2013年初中毕业班工作计划。(2)分类指导,整体提高,实现2012年中考成绩的新突破。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采取分类指导措施,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普及与提高两不误。(3)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切实抓好复习课的质量。督促毕业班教师认真制定好工作计划,分阶段落实教学工作目标。(4)组织举办中考备考研讨活动。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和“考纲”,分析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研究南充市关于中考命题工作总结和考试质量分析的相关文章,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5)做好中考复习资料的选用工作。认真筛选复习资料,教师收集的资料宜广,学生使用的资料忌滥,要通过做好复习计划的制定以及练习的选用、试题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