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_第1页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_第2页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_第3页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_第4页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姓名:周媛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内科学 指导教师:罗佐杰 20090501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对象选取2 0 0 8 年8 月“ - - 1 2 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的 女性乳腺癌患者5 0 例,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 按1 :2 的原则选取同时期在该医院乳腺普查门诊行乳腺钼靶及乳腺B 超 检查,并排除乳腺癌的1 0 0 名妇女。乳腺癌组和非乳腺癌组的配比条件 为年龄在5 岁之间、本地居住5 年以上。 方法由经培训过的医生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表面对面询问研究对 象的年龄、绝经情况、初潮年龄、产次、初产年龄、乳腺癌家族史、哺 乳史、饮酒、体重指数( b o d ym a s si n d e x ,B M I ) 、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 治疗、2 型糖尿病史(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2 D M ) 。其中哺乳史是指 哺乳时间4 个月;初产年龄是指第一次足月妊娠的年龄。T 2 D M 的诊 断符合1 9 9 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 H O ) 提出的 诊断标准,且发病年龄在4 0 岁以上,无明显自发酮症倾向。T 2 D M 病人 以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未长期胰岛素治疗。以乳腺癌为因变量进行病 例对照研究的非条件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并对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进行 组间发病率的卡方检验。 结果初产年龄、乳腺癌家族史、B M I 、T 2 D M 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O R 分别为3 0 1 3 ( P = 0 0 2 5 ) ,3 8 7 3 ( P = 0 0 3 1 ) ,2 1 5 8 ( P = 0 0 0 9 ) 和 3 0 9 4 ( P = 0 0 3 5 ) 。这四个因素均与乳腺癌成正相关。对以上4 个本研究中 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进行各亚组间发病率的卡方检验,T 2 D M 、B M I 、 乳腺癌家族史、初产年龄的X 2 分别为0 0 9 5 ( P = 0 0 2 4 ) 、1 2 2 9 3 ( P = 0 0 0 1 ) 、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5 6 0 6 ( P = 0 0 1 8 ) 、1 2 0 0 0 ( P = 0 0 0 1 ) 。 结论1 、初产年龄、B M I 、乳腺癌家族史和T 2 D M 影响乳腺癌的发 生,这四个影响因素均与乳腺癌呈正相关。 2 、对于T 2 D M 妇女,尤其是肥胖的T 2 D M 妇女,应定期进行乳腺 B 超、钼靶等检查。 3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要注意合理均衡饮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 运动、降低B M I 等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2 型糖尿病,乳腺癌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A S S O C I A n 0 NB E T 聃咂E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A N DT H EI N C I D E N C E0 F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B S T R A C T P u r p o s eT o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a n d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o b j e c t sAc a s e c o n t r o ls t u d y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5 0f e m a l e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w h ow e r ei n h o s p i t a li nt h ef o u r t h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o fG u a n g x i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r o mA u g u s t2 0 0 8t oD e c e m b e r2 0 0 8 T h e ya l lh a d b e e no p e r a t e da n dt h e i rp a t h o l o g ys l i c e sw e r ed i a g n o s e dp r i m a r y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c c o r d i n gt op r o p o r t i o n1 :2 t os e l e c t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w h i c h i n c l u d e1 0 0w o m e nw h oh a du n d e r g o n es c r e e n i n gm a m m o g r a p h ya n d m a m m a r yu l t r a s o n i ct oe x c l u d eb r e a s tc a n c e r T h ea g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t h et w og r o u p s o b j e c t si s 5y e a r s A n da l lo ft h e mh a db e e nr e s i d e di nt h e t o w nf o ra tl e a s t5y e a r s M e t h o d sT h e yh a db e e n e n q u i r e d f a c et of a c ea b o u tt h e i r a g e , m e n o p a u s e ,m e n a r c h ea g e ,p a r t u r i t i o nt i m e s ,t h ea g eo ft h ef i r s tp a r t u r i t i o n , t h ef a m i l yh i s t o r y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 b r e e d i n gh i s t o r y , w h e t h e rd r i n k i n g ,b o d y m a s si n d e x ( B M I ) ,w h e t h e rh a de s t r o g e nr e p l a c et h e r a p ya f t e rm e n o p a u s e a n dh i s t o r yo f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w i t h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m o n gt h e s e 4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f a c t o r s ,b r e e d i n gh i s t o r yi sr e q u i r e dh a db e e nb r e da tl e a s t4m o n t h s ;t h ea g e o ft h ef i r s tp a r t u r i t i o ni sr e f e r r e dt ot h ea g eo ft h em a t u r ep r e g n a n c yf o rt h e f i r s tt i m e 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T 2 D Mi so nt h eb a s i so fd i a g n o s i sc r i t e r i a ,w h i c h w e r eb r o u g h tf o r w a r db yW H Oi n1 9 9 9 T h ea g e so ft h ep a t i e n t sw e r em o r e t h a n4 0y e a r sw h e nt h e yw e r ed i a g n o s e dT 2 D Mw i t h o u tt h ee v i d e n c e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k e t o s i s T h eT 2 D Mp a t i e n t sc o n t r o l l e dt h e i rb l o o dg l u c o s e m a i n l yb yo r a lm e d i c i n e s ,a n dt h e yh a dn o th a v ei n s u l i nt h e r a p yf o ral o n g t i m e T h e nt h e s ed a t ao fb o t ht w og r o u p sw e r ec a l c u l a t e dn o n c o n d i t i o n l o g i s t i cr e g r e s s i o nw h i l eb r e a s tc a n c e rs e r v e da st h ed e p e n d e n t A f t e rt h a t , t h ef a c t o r sw h i c ha r et h o u g h tt ob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b r e a s t c a n c e rw e r ec a l c u l a t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t h i sd i s e a s ea m o n g t h es u b g r o u p sb y c h i - s q u a r et e s t R e s u l t sT h ea g eo ft h ef i r s tp a r t u r i t i o n ,B M I ,t h ef a m i l yh i s t o r yo f b r e a s tc a n c e ra n dh i s t o r yo fT 2 D Ma r et h o u g h tt oc o n t r i b u t ei nt h e i n i t i a t i o n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A l lo ft h e ma p p e a r e dt ob ep o s i t i v e l y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b r e a s tc a n c e r T h eo d d sr a t i o so ft h e s ef a c t o r sw e r e3 0 1 3 ,2 1 5 8 , 1 0 0 2a n d3 0 9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s ef o u rs i g n i f i c a n tf a c t o r s ,w h i c ha r e t h o u g h tt oc o n t r i b u t ei nt h ei n i t i a t i o n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 w e r ec a l c u l a t e d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a m o n gt h es u b g r o u p s A n dt h e X jo fT 2 D M ,B M I ,t h ef a m i l yh i s t o r y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a n dt h ea g eo ft h e f i r s tp a r t u r i t i o na r e0 0 9 5 ( P = 0 0 2 4 ) ,1 4 2 9 3 ( P = 0 0 0 1 ) ,5 6 0 6 ( P = 0 0 1 8 ) a n d 1 2 0 0 0 ( P = O 0 0 1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n c l u s i o n1 T h ea g eo ft h ef i r s t p a r t u r i t i o n ,B M I ,t h ef a m i l y h i s t o r y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a n dh i s t o r yo fT 2 D Ma r et h o u g h tt oc o n t r i b u t ei n t h ei n i t i a t i o n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A l lo ft h e ma p p e a r e dt ob ep o s i t i v e l y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b r e a s tc a n c e r 5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 W o m e nw i t hT 2 D M ,e s p e c i a l l yf a tw o m e nw i t hT 2 D Ms h o u l d u n d e r g om a m m a 巧u l t r a s o n i ca n ds c r e e n i n gm a m m o g r a p h yp e r i o d i c a l l y 3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 ys h o u l dt a k ew e i g h tl o s ss e r i o u s l ya n d r e d u c eB M It oa m e l i o r a t ei n s u l i nr e s i s t a n c e K E Y W O R D S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b r e a s tc a n c e r 6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缩略语 B M I B B D T 2 D M W H O O R I R I G F I G F B P 英文全称 英文缩略语 b o d ym a s si n d e x b e n i g nb r e a s td i s e a s e s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d d sr a t i o 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 i n s u l i n l i k eg r o w t hf a c t o r 中文名称 体重指数 良性乳腺疾病 2 型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 比值比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n s u l i n 1 i k eg r o w t hf a c t o r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 s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S H B Gs e xh o r m o n e b i n d i n gg l o b u l i n 结合蛋白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B A S CB R C A l a s s o c i a t e dg e n o m e - s u r v e i l l a n c ec o m p l e xB R C A l 相关基 因组监视复合体 1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撇 签字日期:凶哆年占月岁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广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广西医科大学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 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罐及 特嘲枷川日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厶月乡日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t J 刖吾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2 型糖尿病(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配D M ) 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表明, 恶性肿瘤是T 2 D M 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 0 0 多年前就已经有报道 称糖尿病和各种类型的肿瘤有关,现在糖尿病被认为是几种肿瘤的危险 因素,包括子宫内膜癌、胰腺癌和结肠癌等,并与其不良预后有关【2 1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已居女性恶 性肿瘤的首位。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以年均3 的 速度递增。在我国,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乳腺癌的发 病率己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 位或第2 位f 引。 有研究表明,T 2 D M 和乳腺癌( b r e a s tc a n c e r ) 有复杂的关系。有 学者认为,T 2 D M 病人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4 】oM i c h e l s 等【5 】发 现绝经后的T 2 D M 病人患乳腺癌风险较非糖尿病病人增加( R R1 1 7 , 9 5 C I1 0 1 1 3 5 ) 。另在一项经过1 6 年随访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指 出,与非糖尿病的乳腺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病人的乳腺癌死亡率较高 ( R R1 2 7 ,9 5 C I1 1 1 1 4 5 ) 【6 1 。B a r o n 等【7 】报道了3 5 岁后诊断的糖尿 病与乳腺癌的关系( O R1 2 ,9 5 C I1 0 1 4 ) 。另有学者【8 】报道了绝经后 糖尿病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 O R1 5 ,9 5 C I1 1 2 0 ) 增加。这些结果提 示糖尿病和患乳腺癌风险间可能有一定联系。 M i n k 等【9 】也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一动脉硬化症风险的调查,并发 现糖尿病病人比非糖尿病病人乳腺癌发病率更高( R R1 4 8 ,9 5 C I O 9 3 2 3 6 ) 。经校正肥胖和其他乳腺癌危险因素后,此联系被削弱,但因 样本量太小( 2 6 例乳腺癌病人) 而不能检测出肿瘤风险的微小差别。另 一项研究中未发现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关系【1 0 】,但乳腺癌病例数也很少,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只有1 0 例。所以,糖尿病很可能是一个无影响的因素,也不能排除是乳 腺癌的危险因素。 为了探讨T 2 D M 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T 2 D M 为研究因 素进行了乳腺癌病例对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 1 病例的选择 选取2 0 0 8 年8 月“ - - 1 2 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的女性 乳腺癌患者5 0 例,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 1 2 对照的选择 按1 :2 的原则选取同时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乳腺普查门 诊行乳腺钼靶及乳腺B 超检查,并已排除乳腺癌的1 0 0 名女性作为对照。 1 3 配比条件 年龄在5 岁之间、本地居住5 年以上。 2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计专门的调查表,由经培训过的医生与 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询问后填写。 3 研究内容 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情况、初潮年龄、产次、初产年龄、乳 腺癌家族史、哺乳史、饮酒、体重指数( B M I ) 、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 疗、T 2 D M 等。其中哺乳史是指哺乳时间 1 4 个月;初产年龄是指第一 次足月妊娠的年龄。T 2 D M 的诊断符合1 9 9 9 年W H O 提出的诊断标准, 且发病年龄在4 0 岁以上,无明显自发酮症倾向。T 2 D M 病人以口服降糖 药控制血糖,未长期胰岛素治疗。 4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复核后,应用统计软件S P S S 1 3 O 进行统计分析。为了筛选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将所收集的可能 的影响因素进行数量化,并以乳腺癌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析,先做单因素的非条件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然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并对影响乳 腺癌发病的因素进行组间发病率的卡方检验。对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 数标准差( i s ) 来表示,P 3 0 岁 1 = 无;2 = 有 1 = 无;2 _ - 有 1 = 无;2 = 有 1 2 3 k g m 2 :2 3k g m 2 2 3 k g m 22 8 k g m 2 3 0 岁者的3 0 1 3 倍,初产年龄3 0 岁者患乳腺癌的 风险较 3 0 岁者低。 一、T 2 D M 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T 2 D M 组( 6 1 5 ) 与非糖尿病组( 3 0 7 ) 两组乳腺癌发病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0 0 9 5 ,P = 0 0 2 4 ) 。有研究认为有以下3 种发病机 制将T 2 D M 和乳腺癌联系起来: 1 、胰岛素途径的激活胰岛素途径激活的第一步是胰岛素与胰岛素 受体( 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 , I R ) 的结合。胰岛素的主要靶器官是骨骼肌、脂 肪组织和肝脏;但是,许多其他组织,包括健康的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细 胞,也表达I R 。并且I R 在乳腺癌细胞上受胰岛素刺激【1 1 1 。另外,I R 的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过表达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换【1 2 1 。孕酮的过表达、P 5 3 的失活 或致癌基因( 如W N T l 、E R B B 2 和R E T ) 的活化可导致I R 在乳腺癌上 的过表达 1 3 - 1 5 】。已有学者发现胰岛素通过其本身或与雌二醇的协同效应 在M C F 7 乳腺癌细胞中有刺激细胞周期进展的作用【1 6 1 。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n s u l i n 1 i k eg r o w t hf a c t o r ,I G F ) 途径的激活 此途径由配体( I G F 1 和I G F 2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i n s u l i n 1 i k e g r o w t hf a c t o r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 s ,I G F B P ) 和I G F 1 受体( I G F I R ) 组成【1 7 1 酊。I G F 1 和I G F 2 与胰岛素有高度同源性,而I G F I R 与I R 有5 5 的同 源性。I G F I R 和I R 能形成混合受体,此受体与I G F I R 相似,它与I G F 1 亲和力高,与胰岛素亲和力低【1 8 1 。I G F 系统被认为是乳腺癌的关键调节 途径【1 7 1 。高胰岛素水平可能通过激活I G F l R 和I G F I R I R 混合受体来刺 激T 2 D M 的I G F 途径【1 9 2 0 l 。 3 、内源性性激素的调节血中高内源性雌二醇和雄激素及低性激素 结合球蛋白( s e xh o r m o n eb i n d i n gg l o b u l i n ,S H B G ) 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 风险强相关【2 1 】。通过增加雌二醇和雄激素的生成并降低肝脏S H B G 的生 成可导致血中性激素的失常,这种情况提示其为联系绝经后肥胖和乳腺 癌风险的主要机制【2 2 1 。在糖尿病妇女中可发现性激素和S H B G 出现以上 变化【2 3 1 。与健康妇女相比,糖尿病病人的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较高,而黄 体生成素( L H ) 和卵泡刺激素( F S H ) 水平较低【2 4 1 。胰岛素刺激卵巢基 质合成雄激素;如此可降低S H B G 水平,升高游离雌二醇水平瞄】。有研 究指出,血中S H B G 水平与乳腺癌风险成负相关【捌。有报道认为,患激 素依赖性肿瘤的妇女糖耐量下降,血胰岛素水平升高【2 6 1 。还有学者认为, 胰岛素可能通过雌二醇受体改变类固醇激素靶组织的生物学行为。糖尿 病被认为改变了雌二醇受体阳性肿瘤的结局,比如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 【2 7 1o 还有学者指出,糖尿病通过对D N A 的氧化损伤增加患乳腺癌的风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险嘲。与健康对照相比,随着糖尿病的反应性氧化种类增加,单核细胞 的8 羟化脱氧鸟苷的中位浓度显著较高,这是一种D N A 氧化损伤的指 示剂。他们认为涉及D N A 损伤修复的酶类的氧化损伤可能增加致癌性。 胰岛素治疗常导致血胰岛素水平增高。但是,尽管在体内、体外研 究中均提示胰岛素对乳腺癌有不良影响【1 6 2 9 ,有研究表明,胰岛素剂 量、糖尿病或胰岛素治疗的时间、糖尿病控制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乳 腺癌的发生无关【3 0 1 。而且,1 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未发现它 与乳腺癌发病率增加有关【3 1 、3 2 1 。这种经外源性处理的非生理性的、脉冲 式的血胰岛素水平和可能需要其他如I G F 等因素与胰岛素共同起作用, 方能解释外源性胰岛素对患乳腺癌风险没有临床重要影响。 二、B M I 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B M I 弋 2 3k g m 2 3 0 岁( 6 0 ) 两组乳腺癌发病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1 2 0 0 0 ,P = 0 0 0 1 ) 。 有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 1 】发现,未生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 比生育过的妇女大,但是这些危险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4 0 岁以后诊断为 乳腺癌的妇女中,而非年轻的乳腺癌患者。由于第一次足月妊娠可以导 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趋成熟,而成熟后的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 抗基因突变能力,因此第一次足月妊娠年龄越早,乳腺组织受内外环境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因素影响而导致突变的机率越小。但妊娠后乳腺癌危险性较未育妇女的 下降不是立刻显现,而是要经过1 0 , - - - , 1 5 年后才趋于明朗。事实上,第一 次正常生育后的1 0 年内乳腺癌的危险性反而有所上升,这是因为妊娠过 程中乳腺细胞不断的增生,可能促进已经发生突变的细胞不断增殖导致 后1 0 年内乳腺癌的危险性上升。 四、乳腺癌家族史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有乳腺癌家族史组( 5 8 8 ) 与无乳腺癌家族史组( 3 0 1 ) 两组乳 腺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 - 5 6 0 6 ,P = 0 0 1 8 ) 。 乳腺癌并非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倾向,部分表现出家族聚集的特点。 有一部分家族史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 ( B R C A l 2 ) 。B R C A l 在维持细胞正常增殖、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f 3 4 】。 目前发现,B R C A l 基因主要功能包括D N A 损伤的修复,对细胞周期节 点的控制,参与蛋白质泛素化和染色质的重构。R A D 5 1 蛋白是D N A 损 毁后由同源重组修复的机制中的关键成分。D N A 损伤后,B R C A l 和 R A D 5 1 结合于损伤部位,这一过程中B R C A l 发生磷酸化,B R C A l 和 R A D 5 1 的详细反应机制还不清楚【3 5 1 。B R C A l 可以通过p 5 3 依赖性途径 调控转录;B R C A l 作为一种辅阻遏物调控对雌激素反应的转录;还可 以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节点调控细胞周期。B R C A l 是B R C A l 相关基因 组- 监视一复合体( B R C A l a s s o c i a t e dg e n o m e s u r v e i l l a n c ec o m p l e x , B A S C ) 的一部分【3 引,当D N A 发生损伤时,B R C A l 能阻断细胞周期的 进行,使细胞停留在特定节点,或使细胞发生凋亡。泛素化是把需由蛋 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加以标记的过程,B R C A l 和其反应蛋白B R A D l 形 成的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泛素化过程。家族性乳腺癌中B R C A l 突变的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频率在2 0 3 0 。女性B R C A l 突变导致罹患乳腺癌的终身风险为1 1 1 2 。B R C A l 的突变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迄今为止已发现超过 2 5 0 种的B R C A 2 基因突变,B R C A l 和B R C A 2 的突变位点遍布整个基 因。在遗传性乳腺癌家族中,1 4 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B R C A 2 的突变, 其可使男性乳腺癌易感性增加。在对照研究中发现,B R C A l 相关性乳 腺癌往往是高分级的浸润性导管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率较高【3 7 1 。有研 究发现B R C A l 携带者主要表现为p 5 3 和K i 2 6 7 表达水平增高, c 2 e r b B 2 2 、E R 、C y c l i n D l 等的表达较低;B R C A2 携带者的C y c l i n D l 的 表达水平也比无突变者低【3 8 1 。一些实验研究了B R C A l 2 基因的功能缺 陷导致乳腺癌发生的机制。条件性敲除小鼠的B R C A l 基因可以导致小 鼠乳腺导管形成受到抑制、妊娠期乳腺发育不良。如果缺失 p 5 3 等位 基因可以加速条件性敲除B R C A l 的小鼠乳腺癌的发生【3 9 】。在基因敲除 小鼠模型中可推钡J J B R C A l 2 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B R C A l 基因 缺失的细胞发生D N A 的损伤,而B R C A l 基因失活导致基因组的不稳 定、染色体异常矛1 p 5 3 的活化,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延缓乳腺导管的发 育。一定时间后p 5 3 基因或其他基因突变的细胞出现,进而使细胞增殖 不受控制形成乳腺癌【4 0 l 。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结论 1 、初产年龄、B M I 、乳腺癌家族史和T 2 D M 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这四个影响因素均与乳腺癌呈正相关。 2 、对于T 2 D M 妇女,尤其是肥胖的T 2 D M 妇女,应定期进行乳腺 B 超、钼靶等检查。 3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要注意合理均衡饮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 运动、降低B M I 等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治疗。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杨华章赵淑媛祁建等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因分析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 0 0 1 2 0 0 ) :1 9 4 2 C z y z y kAS z c z e p a n i kZ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a n dc a n c e r J E u rJI n t e r n M e d2 0 0 0 11 :2 4 5 2 5 2 3 高道利乳腺癌的病因和预防【J 】中国临床医学,1 9 9 9 ,6 ( 4 ) :3 1 9 3 2 0 4 W e i d e r p a s sE ,G r i d l e yG ,P e r s s o nI ,e ta 1 R i s ko fe n d o m e t r i a la n db r e a s t c a n c e r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J n t JC a n c e r1 9 9 7 7 1 :3 6 0 3 6 3 5 M i c h e l sK B ,S o l o m o nC G ,H uF B ,e ta 1 T y p e2d i a b e t e sa n ds u b s e q u e n t i n c i d e n c e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i nt h eN u r s e s H e a l t hS t u d y J D i a b e t e sC a r e 2 0 0 3 2 6 :1 7 5 2 1 7 5 8 6 C o u g h l i nS S ,C a l l eE E ,T e r a sL R ,e ta 1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a sap r e d i c t o r o fc a n c e rm o r t a l i t yi nal a r g ec o h o r to fU Sa d u l t s J A mJE p i d e m i o l 2 0 0 4 1 5 9 :11 6 0 11 6 7 7 B a r o nJ A , W e i d e r p a s sE ,N e w c o m bP A , e ta 1 M e t a b o l i cd i s o r d e r sa n d b r e a s tc a n c e rr i s k ( U n i t e dS t a t e s ) J C a n c e rC a u s e sC o n t r o l2 0 0 1 1 2 : 8 7 5 8 8 0 8 T a l a m i n iR ,F r a n c e s c h iS ,F a v e r oA ,e ta 1 S e l e c t e dm e d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r i s k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J B rJC a n c e r1 9 9 7 7 5 :1 6 9 9 - 1 7 0 3 9 M i n kP J ,S h a h a rE ,R o s a m o n dW D ,e ta 1 S e r u mi n s u l i na n dg l u c o s e l e v e l sa n db r e a s tc a n c e ri n c i d e n c e :t h e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r i s ki n c o m m u n i t i e ss t u d y J A mJ E p i d e m i o l2 0 0 2 1 5 6 :3 4 9 - 3 5 2 1 0 H j a l g r i mH ,F r i s c hM ,E k b o mA ,e ta 1 C a n c e ra n dd i a b e t es 一a f o l l o w u ps t u d yo ft w op o p u l a t i o n b a s e dc o h o r t so fd i a b e t i cp a t i e n t s J J 2 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I n t e r nM e d1 9 9 7 2 4 1 :4 7 1 4 7 5 11 M i l a z z oG ,G i o r g i n oF ,D a m a n t eG ,e ta 1 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e x p r e s s i o na n d f u n c t i o ni nh u m a nb r e a s tc a n c e rc e l ll i n e s J C a n c e rR e s1 9 9 2 5 2 : 3 9 2 4 3 9 3 0 1 2 F r i t t i t t a L V i g n e r iR ,S t a m p f e rM R ,G o l d f i n eI D 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i n1 8 4 8 5h u m a nm a m m a r ye p i t h e l i a lc e l l si n d u c ea l i g a n d d e p e n d e n t t r a n s f o r m e d p h e n o t y p e J J C e l lB i o c h e m1 9 9 5 5 7 :6 6 6 6 6 9 1 3 P a p aV ,R e e s eC C ,B r u n e t t iA ,e ta 1 P r o g e s t i n si n c r e a s e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 c o n t e n ta n di n s u l i ns t i m u l a t i o no fg r o w t hi nh u m a nb r e a s tc a r c i n o m a c e l l s J C a n c e rR e s1 9 9 0 5 0 :7 8 5 8 - 7 8 6 2 1 4 W e b s t e rN J ,R e s n i kJ L ,R e i c h a r tD B ,e ta 1 R e p r e s s i o no ft h ei n s u l i n r e c e p t o rp r o m o t e rb yt h et u m o rs u p p r e s s o rg e n ep r o d u c tp 5 3 :ap o s s i b l e m e c h a n i s mf o rr e c e p t o r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J C a n c e rR e s 1 9 9 6 5 6 :2 7 8 1 2 7 8 8 1 5 F r i t t i t t aL C e r r a t oA ,S a c c oM G ,e ta 1 T h e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c o n t e n ti s i n c r e a s e d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si n i t i a t e db y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o n c o g e n e si n t r a n s g e n i cm i c e J B r e a s tC a n c e r R e sT r e a t1 9 9 7 4 5 :1 4 1 1 4 7 16 L a iA ,S a r c e v i cB ,P r a l lO W ,S u t h e r l a n dR L I n s u l i n i n s u l i n l i k e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 Ia n de s t r o g e nc o o p e r a t et os t i m u l a t ec y c l i nE - C d k 2a c t i v a t i o na n d c e l lc y c l ep r o g r e s s i o ni nM C F 一7b r e a s tc a n c e rc e l l st h r o u g hd i f f e r e n t i a l r e g u l a t i o no fc y c l i nEa n dp 2 1 ( W A F l C i p l ) J JB i o lC h e m2 0 0 1 2 7 6 : 2 5 8 2 3 2 5 8 3 3 17 S a c h d e vD ,Y e eD T h eI G Fs y s t e ma n db r e a s tc a n c e r J E n d o c rR e l a t C a n c e r2 0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