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4).doc_第1页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4).doc_第2页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4).doc_第3页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4).doc_第4页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天门中学 命题教师:徐荣霞命题学校:天门中学 审题教师:汪学珍考试时间:2018年4月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1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B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C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D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C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D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B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C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D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风水宋子平车近边城,窗外的景物葱郁起来,一直跟着山转的小溪也宽阔了许多,有了江河的味道。溪水清冽,遇有阻碍,滚雪般溅起叠叠浪花,真是个好地方,风水杜吉祥心底蓦地升起一股愧疚,人是不能违背良知做事的,只要你背着良心做下了,你心里就会亏欠一辈子。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敢提及甚至不敢听风水两个字,他怕多年前玩笑似的做下的这件事会真的成为一种必然。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回避回这里来发展。如今,作为成功人士,他被政府邀请回乡发展,几经斟酌之后,才有了这次行程。人家都说衣锦还乡,在杜吉祥心里是找不到一点儿感觉的。不知道坏小子丁三现如今怎么样了?还那么没皮没脸没正行儿吗?想到丁三杜吉祥就又气又恼又恨又悔,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儿简直就是他的克星,无论从学习,还是玩耍,杜吉祥一直不是丁三的对手,他既服气,又羞恼。在杜吉祥跟丁三近半生的PK中,杜吉祥惟一赢的一次就是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务员变身为一个家资上亿的老板。杜吉祥不是个小气的人,但在对待丁三的问题上,始终是很纠结的。这种纠结就伴生了很多东西,比如那个叫妒忌的情绪。杜吉祥就是在这种情绪与心理作用下做出那件违背良心的事的。怕什么来什么!远远地,杜吉祥一直在寻找人群中那颗聪明绝顶的脑袋,他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有些僵硬了。杜吉祥经见过比这大得多的阵势,还从来没有这样怯过,就像站在悬崖边,一脚踏空,人整个头朝下折了出去。下车了。镇领导扒开堵在前面的丁三,热情地几乎是抱着他向前边一幢新起的酒楼走去。但杜吉祥的心思不在这里,他想着丁三和自己的过去,心里七上八下。山乡的夜阙寂无声,只有草虫在黑暗中低吟。闻着久违的家乡的味道,饭后的杜吉祥竟有些唏嘘了,他想到丁三家里去看看。深一脚浅一脚的,杜吉祥努力辨别着方向,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那一处院落,灰瓦白墙,门楣上手书的“坐看云起”。门半掩着,透出灯光,水一样铺展了半个院子。院子里栽着一些植物,在植物的掩映下,院子就有些古朴,有些悠远。杜吉祥正思考着要不要捅开那层窗户纸,就听到有说话声从里面渐渐清晰,一会儿便扩大到了眼前:“阎王、阎王”丁三那颗非常光亮的脑袋从灯光带里走出来,杜吉祥下意识地闪进墙角的阴影里。“这个活阎王,又跑哪儿去了?”丁三叉腰站在门口,一行骂着一行往四下里张望。杜吉祥这才听清楚丁三叫的是阎王,而不是他以为的“愿望”,杜吉祥刚还在想丁三这么有文化,怎么给孩子起了这么个名字呢?原来如此!杜吉祥醍醐灌顶般明白了丁三孩子名字的寓意之后,差点儿没失声叫出来。丁三喊着朝坡下走去,不多会儿,就传来啪哒啪哒的跑步声,一个童声奶声奶气地说:“爸爸,咱们的野鸡少了两只,你又给他们吃了啊?”杜吉祥乐了,还是原来的丁三:“你孩子?”丁三摩挲着孩子的头说:“阎王,快叫叔”“你孩子叫什么?”“阎王啊,不,丁平。”杜吉祥抓住阎王这个名字不放:“阎王?”“这小子跟我小时候一样,贼胆大,鬼都不怕!”杜吉祥彻底服了,悬起多年的一颗心放了下来:“胆大好,世上本来没鬼,鬼都是人制造出来的”多年以前,丁三决定回乡创业,他在选址盖房时请杜吉祥来给看风水。杜吉祥闹玩儿似的给他看了个“鬼门”,等事后清醒过来,已经连后悔的缝隙都没有了。他寄希望于这是一种迷信,当然,他本是不信的,可做过了之后,又半信半疑了。那个晚上,自从懂事以来就一直暗自较劲的两个人说起话来少有的轻松,这是杜吉祥的感觉,没有包袱真好!(本文为选段,有删改,原文摘自风水)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主人公杜吉祥回乡的经历为明线,以其心路历程为暗线,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经历时分时汇,最后完美融合。B作者笔下的丁三,着墨不多,却笔笔着力,恰到好处。门楣上手书“坐看云起”的细节,暗示出他豁达洒脱的处世态度。C对杜吉祥“鬼门”的恶作剧,丁三四两拨千斤,用给小儿取名“阎王”的方法轻松化解,这是他暗中对杜吉祥的反制措施。D小说善于设置悬念,作者不断点出“违背良知做事”“违背良心的事”,结尾才真相大白,情节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5小说在刻画杜吉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以“风水”为题,这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8月10日,基于以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材料二: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有删改)材料三: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协 调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协 同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精 细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滚 动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全覆盖陆面(5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公里)全要素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全球化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材料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授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肢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B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C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E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有网站、有报纸,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关心民生向题的社会责任感。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閤,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B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C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D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禁中: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允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B鼎,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C左右: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D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1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A元胄英俊武勇,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的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B元胄警惕性很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多事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一同逃出。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译文: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时分手莫踌躇。【注】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C领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E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15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运用视听结合手法,描写了战士行军奔赴战场时凄冷、压抑的景象。(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眼前山川,感慨连一代枭雄曹操都已了无陈迹,而自己与朋友只是江边的渔夫、樵夫之类,只能“ ,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此等轻松风趣的好书,每天只读上几页,竟然不忍卒读,希望与此书的缘分尽量延续得久些才好,为此刻意地“慢读书”。央视演播大厅里,王立群老师讲起诗词故事,侃侃而谈,坐而论道,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熏陶,呼唤生态道德;中国大自然文学热方兴未艾,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文艺复兴。在这个冬雪飘飞,梅花绽放的南方小城,张升和阔别了十年的几位好友相聚于此,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共叙天伦之乐。辉煌中国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战狼2芳华等电影的票房都过了10亿。B.古代中国官方往往习惯向民众宣扬讼师之恶,对民间助讼之人进行整体污名化,从而避免更多的诉讼案件被催生出来,以绘就所谓“无讼”的大同图景。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将这种创造登峰造极。D.“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B. 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C.高中毕业是,李明把与室友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在影集的首页,工整地写道“李明惠赠!”D.瑞士联邦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紧张日程中拨冗会见各界人士,体现了对瑞中关系的高度重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思考与其说让我清楚, 。怎样的思考才是科学的?怎样才能思考深刻? ,但不够,要与人探索才可以,要去运用才可以,这就是我想建立一个群的原因。 ,但因思考而孤独的人不止我一个,我一直这么坚信。我急切的想要遇到一样的人。21.下面文段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道路标识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现象,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必然导致交通事故。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需再多用点心。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 。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需要交通部门认真规划、治理。定性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播出后,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高评分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8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选B。(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但满足这几个方面需要的城市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城市。)2选C。(A项文章没有指出共同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B项信息错位,论证的是三个关键要素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作用,不是文明多样性的作用。D项 “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无中生有。)3选 A(A项中只有一个因素式微,城市文化不一定会消亡。)4选C。(C项丁三给孩子起名为“阎王”,是因为“这小子跟我小时候一样,贼胆大,鬼都不怕!”所谓的“反制措施”是杜吉祥自己认为的。)5【参考答案】嫉妒狭隘。对于丁三处处优于自己,杜吉祥心生嫉妒之心,竟利用给丁三看风水的机会,为其看了一扇“鬼门”。胆怯脆弱。对于当年的错事,杜吉祥不敢当面承认,只能“将错就错”,可以看出其内心的胆小与怯懦。心怀良善。虽然没有承认错误,但杜吉祥多年以来一直处于愧疚之中。勇于认错。杜吉祥此前一直避免回家乡,不敢面对丁三,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直面现实。【得分点】小说中的杜吉祥是一个“圆形人物”,性格多元同时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分析其性格,既要注意到过去的杜吉祥,也要注意到现在的杜吉祥。答案的前两点着眼于“过去”,后两点着眼于“现在”,考生如果只注意到过去或现在,最高只得3分。如果将过去与现在结合,答对任意3点即得5分。其他答案只要合情合理,亦可酌情得分。6【参考答案】 从内容上讲,小说的主要内容都与当年的“风水事件”有关,以此为题,比较恰当。 从情节上讲,小说的开头点出“风水”,中间不断回忆“风水”,最后揭示“风水”,情节曲折连贯。 从人物形象上讲,对待“风水”的不同态度,形成了人物的主要特征,丁三的豁达恬淡以及杜吉祥的性格,都与“风水事件”有关。 从故事主题上讲,本文意在说明,“风水”的迷信存于人的内心之中,只要人心正步履实,就不怕任何鬼神玄怪的“风水”。 【得分点】本题要求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思考答题。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7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 8A E试题分析:B项,“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当,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C项,“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当,不是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主要运用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D项,“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法是是错误的,原文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9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考查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的相关信息有:材料二“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材料三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10选B解答断句题,应先读懂所断句子的大意,根据文意可知,“右卫大将军”是一个官职,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上”在这里指皇上,作“令驰召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是皇上说的话,不是元胄,所以“胄见”与“上谓曰”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11选C“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错误,“左右”指身边侍候的人,不是专指帝王旁边的。12选C“并与其一起逃出”错误,原文是“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13参考答案:(1)赵王想生发事变,用所佩带的刀子切瓜,不断地请高祖吃瓜,将要对高祖不利。(得分点:“生变”“连”“啖”各1分,句子大意2分)(2)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他先下手,大事就完了。我不怕死,但这样死又有什么益处呢?(得分点:“悉”“不辞”“益”各1分,句子大意2分)14A E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虚实结合”不当,应是虚写,作者设想二人到了贬谪之地。C项两人被贬地方互换。D项,“点明”错,尾联只是诗人的宽慰勉励之语。15 惜别关切之情。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是表达关切之情。 宽慰勉励之情。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秋高气炎、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尾联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 在劝慰之中所蕴含的微讽之情。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这样遭贬,似乎是在嘲弄圣朝,委婉表达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16(5分)(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露寒声不起(2)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7B(正确。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错误。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错误。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此处褒贬失当。正确。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错误。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适用对象不当。正确。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用于“我国取得的成就”正确。)18B(A“据显示”,句式杂糅;C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境界”,另外,“登峰造极”含有“达到”之意,与前面的 “达到”有重复之嫌;D“词”是“现象”,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19D(D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A项中“于百忙之中”为敬辞;B项中“鼎力相助”为敬辞;C项,“惠赠”用于“对方赠予自己”,应为“敬赠”,或改为“XX室友惠存”。)20答案示例倒不如说让我迷惑我每一次探索都会很谨慎思考让人孤独21示例: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2分)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3分)22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取材于热点时事的作文题目。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针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增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要求而设题。材料一二段,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苔的诗句与电视媒介传播手段有机结合,把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的苔唤醒、擦亮,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实际上是节目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材料第三段,由点到面,指出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等这些彰显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蹿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能否“与时俱进”。同时,这类节目受到网友们的热捧还说明,社会需要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导向,我们的时代主流文化是积极的向上的,绝不会像少数人所担心的被“佛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