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傅术英重庆市开县金沙小学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一、 小学师生沟通的重要性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们往往先喜欢自己的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老师的整体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老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生沟通如果按一般教学阶段划分,可分为:小学师生沟通、初中师生沟通、高中师生沟通、大学师生沟通等几个阶段。而小学师生沟通不同于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师生沟通。在初高中、大学等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需要加强,师生沟通渐趋稳定。而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认知、情感、人际交往、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不成熟;教师作为成人,作为长辈,有着更高大强健的体魄,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更缜密的思维,因此小学师生沟通中具有它的独特性。二、 当前小学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来自教师方面因素1、教师职业情感的流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更新,人生观、世界观也趋向于多元化。相应的,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很辛苦,从早忙到晚,才解决温饱,只能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只求完成教学任务,不关心学生,不重视师生沟通;有的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谋取名利、权力的一种方式,工作认真负责,采取专制型教学管理;在师生沟通中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工资不高,社会地位下降,不愿做教师,只是迫于生活等压力才从事教师一职。这样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对学生漠不关心,更不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存在职业情感缺失的教师,而且不是个别现象。正是因为这些职业情感缺失的教师,不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缺乏对教育理想追求的内在动力,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才导致师生沟通中存在学生沟通主体地位失落、师生沟通方式的单向性和简单化、师生沟通内容的偏狭性以及沟通对象的两极化等一系列问题。2、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当前教师都是通过传统教育出来的,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道授业”模式。教师作为知识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学生看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单个的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学生的行为,甚至控制学生的思想;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尊重教师;学生没有丝毫的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力和机会,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都被消磨、被扼杀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他们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主导,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的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的领导下管理班级的常规建设,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充当管理者、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学生应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具有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在师生沟通中不会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会尊重学生的沟通主体地位,不会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内心的真实感受,不会讲究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方式,才导致学生的沟通主体地位的失落、沟通方式的单向性和简单化、沟通内容的偏狭性和沟通对象的两极化以及在沟通过程中传递过多的压力给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就会觉得“很紧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和教师交流的兴趣。这也是当前学生不愿意有事不愿意和教师交流,甚至有的学生平时看到教师就会“怕”,跑。3、教师沟通技巧欠佳在日常教学中,小学师生沟通的沟通方式技巧欠佳,存在单向性和简单化的问题。教师在师生沟通过程中不管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注重向学生传递自身所要表达的信息、情感、思想,不收集学生的反应和态度,不听取采纳学生合理的意见;不愿积极地聆听学生的倾诉,敷衍应付学生;把观点强加于学生,不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谈话简单迅速;把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并让学生服从自己上面;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判断时,只是泛泛而谈,比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让我真失望”“你对待同学太没有礼貌”“你需要改正缺点”,等等,这种泛泛的一般性的简单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是无益,起着隔靴搔痒的效果;而学生在师生沟通中普遍存在不主动、不积极的心态,对教师的沟通采取应付、迎合、文饰的态度。这些现象都说明,师生沟通方式具有单向性、简单化的问题。而教师简单的单向输送信息给学生的沟通方式,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沟通的畏惧心理,害怕与教师沟通,导致师生沟通受阻;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与教师沟通的习惯,造成师生沟通单向发展,形成师生沟通阻隔的恶性循环;而学生应付、迎合、文饰的沟通态度加剧了师生沟通的恶性发展。(1)“你向信息”师生沟通的杀手 所谓“你向信息”是教师在察觉问题时的第一反应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你向信息”往往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不流余地说出对别人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产生抗拒、畏缩情绪。如:批评式:“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而教师的本意是提醒;命令式:“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做功课!”,其本意是指导;恐吓式:“如果你不准时交作业,就叫你的家长来见我!”,其本意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怀疑式:“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其本意是鼓励;质问式:“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其本意是想帮助反省;奚落式:“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其本意是交流。不愿意聆听和缺少时间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2)“零距离”师生关系的慢性毒药在新课程改革中,改善师生关系是其中的焦点之一。很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加强对学生的关怀,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在认识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必要性后,一些教育工作者却误认为师生之间最佳的心理距离应该是“零距离”。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说过“人们在一起生活太密切,彼此之间太亲近,看得太仔细、太露骨,就会不知不觉地、一瓣一瓣地摘掉那些用诗意簇拥着个性所组成的花环上所有的花朵。”物极必反,与学生过度亲密的接触,既让他们产生压迫感,使他们的自我空间受到侵犯,而且容易破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师生之间“零距离”并不意味着良好的师生关系,“零距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权威的失落和美感的消失。师生之间必要的距离是教育所必须的。(二)学生自身的因素随着学生的成长,部分学生会出现与父母师长疏远的现象,其表现为不信任任何人,对他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爱交往又不敢交往;在对别人抱有一种“戒备心理”时,又渴望别人对自己的理解。由于这一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心理,他们平日里很少与他人交流,且这一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高就越为明显;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应的,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就产生了。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祖辈。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让这些孩子形成自我封闭极端性格: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容易冲动,内心迷茫。因为学生自身的种种因素,师生间的沟通困难重重,师生沟通受阻。(三)教育体系存在的因素在中国,长期流行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紧紧围绕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向学生灌输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名牌中学的升学率;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实行题海战术、通过时间战,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以考入优异的中学;而分数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教师通过分数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也通过分数给教师打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将工作重心转向教学,转向于对教材的研究,转向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因而教师不重视师生双向沟通,即使进行双向沟通,那也是围绕“分数”而展开。自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就不会意识到要尊重学生的沟通主体地位,要平等的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也不会想到要进行师生双向沟通,要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等等;也不会顾虑沟通对象的两极分化以及传递过多压力给学生的危害。三、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一)同感由于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他们看待事物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成人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学生,不仅注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去体认他的内心感受。同感不光要认识,更有对感受的体察和体会,同感要求放下自己的参考系,这样教师才会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1、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学生,用他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 2、投入地倾听学生。不仅要注意他的言语内容,更要注意非言语线索(声调、表情、姿势等)所透露的情感信息。 3、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从学生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进行一番识别、分辨和理解。 4、以言语或非言语方式把接收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有些时候,仅仅把他的意思和感受准确表达出来即可,偶尔也可以比他更深一些,或加一点你的理解和解释。 5、在反应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馈性反应,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感到准确地理解了他,因为你的同感可能出错,对方的反馈是纠正错误的重要信息。(二)真诚真诚以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之间,只有真实诚恳地袒露胸怀,才能坦诚相对。学生才会接纳你,在沟通的时候积极配合你。小学生会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考验教师的真心程度以及耐性。我曾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经常迟到、上课睡觉、迟交甚至是不交作业、不尊重任课老师第一次我找他了解情况,我严肃地批评他,可我说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忍无可忍,于是打电话给他父母,知道他对老师有解不开的心结,他不信任老师,觉得老师就喜欢找他的麻烦。为了改变他对老师的误会,对待他的“违纪行为”,我不再批评而采取了“提醒”的方式,并告诉他“老师之所以还在注意你,是因为在乎你,对你还抱有希望,希望你能越来越进步”。他经过多次的试验,感觉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现在不再故意违纪,能跟老师们正面沟通了。(三)接纳平等的接纳学生,应信任自己的学生要相信他说的话,要相信他能进步,相信他能克服困难,相信他能实现老师的期望,不要威胁、讽刺他,不要把他与其他同学比来比去。 平等的接纳学生,应尊重自己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师不仅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平等的接纳学生,应宽容自己的学生宽容他们,不等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是对学生的真诚、耐心、包容,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学生。四、促进师生沟通的有效策略(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当今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不少教师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教书只不过是给自己提供一份工资的工作,对于教育效果的好坏无关紧要。这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丢失对小学师生交流的畅通起到了反作用,且对小学生的品德的培养起到了不好的示范,而这在后期教育中是很难改正过来的。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心态,符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爱是师德之魂;责任是教师的职守,历史的使命;敬业是明责之源泉;勤业是尽责之展现;精业是履责之依托。明确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二)及时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这是和以前的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从过去的教师为主体转变成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少教师还沉浸在自我为中心,学生必须听我的。这和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完全不相符合的。因此,教师要自我学习和职业培训相结合。除了潜心钻研教学之外,更应该通过自我学习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教师可在工作之余阅读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家庭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著作以及其他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通过自身实践且反思总结而成的教育案例,将其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此外,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为其提供的职业培训,认真学习。向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学习。教师可以向在某些方面或某个方面比自己优秀的教师请教,向他们学习相关的经验;或者跟这些老师讨论,通过讨论来深化相关的理论认识。也可以,在网上收集有关教育理论知识的专家讲座,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职业情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反思总结。一位教师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技巧,才算真正地消化了理论,才算真正具有了教育的能力。所以,教师除了注重学习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在工作中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反思总结沟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消化吸收,运用灵活自如。(三)提高教师沟通技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就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多和学生接触,全方位了解学生。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之前,需多接触学生,通过询问、聊天、主题班会、学生的日记习作、家访等各种机会和途径了解学生的行为、情绪反应及表达情绪的方式、学生的综合表现、交友状况、观念想法、家庭背景等状况。只有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才能顺利的开展师生沟通。尊重学生。真正尊重学生就要做到“六不”:不要简单否定孩子的想法,不要丑化孩子的形象,不要说孩子“不可救药”的话,不要动不动就揭孩子的短,不要强制孩子一定照大人的意见做事,不要让孩子在公众面前难堪。积极聆听,换位思考。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说过:“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沟通首要的是学会倾听,即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真实看法和感受,这是沟通的开始和基础。在积极聆听学生讲话时,教师要认真,不要随意插话,且不要轻易给学生下断语,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无我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地过滤信息,从而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正需要。能够控制和调节情绪。当遇到学生“闯祸”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自己的情绪。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为什么学生要这样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提醒自己先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没有找到学生“闯祸”的真正原因之前,不要给学生“判刑”,不要给孩子定下“好”或“坏”的道德性判断。直到“真相大白”的时候,再对症下药。善用语言沟通。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注意用辞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生会错意,形成误会或冲突;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声调。这些可以基本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了解来自对方的信息,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接纳性的语言,即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多使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语汇,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教育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因时、因境采用灵活的方式。如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宜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语言;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要用有层次、有步骤、逐渐深入学生心灵的渐进式语言等等。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肢体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常会泄露心中的秘密,展现更丰富的意义。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促进正向互动,使沟通持续下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暂时放下手头要忙的事情,以免造成学生误解老师敷衍了事,不想和自己交谈;目光柔和的地平行注视学生,保持微笑及柔和的表情,微倾向学生;切勿将双手交叉胸前,令人难以亲近。注意适时适当地角色转变。小学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规定了在交往中的职能及其行为规范,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教师要捕捉准确的“角色”,既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角色的规定性,同时又不能被角色限制,以一个“教导者”、“师者”的身份而自居,应该适时适当地进行角色变换。把握师生沟通的“度”。教师在交往中应把握好交往的尺度,要懂得和学生交往疏密有度。虽然教师们应当赞赏和爱护学生,但“爱”是相对的,有限度的。教师既不能“偏爱”少数“优秀”学生,也不能疏远所谓的“差等生”。和学生交往过密,容易导致依赖性强的学生对教师产生“移情”,迷失自我;而长期被教师疏远的学生也会因为遭到“冷落”而放弃努力。过滤压力,在沟通过程中传递适度的压力。适度的压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增强其抵抗力的功效,教师在小学师生沟通中要注意度的把握。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提醒自己,将不适合的压力过滤;或者,换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传递压力。 多方式沟通。大多数教师常采用的沟通方式是将学生叫到办公室里,这种方式很容易给学生产生压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有多种方式可以采用。实时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眼神给予学生问题及时反馈;平行沟通。春游、踏青、野炊、参观等活动都能使师生溶为一体。在这些活动中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十分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学生最喜欢从事的活动;电话沟通。我们老师经常会给家长打电话,很少主动给学生打电话。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没有自信不太爱和同学交流的学生,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的距离,缩短了心灵的路程。会使他变的开朗快乐起来,积极热情起来,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一个经常能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老师,一定是个好老师,他也一定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获得学生的热爱;现代信息技术沟通。说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今已不再是一句夸张的话。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而同时,它也在多角度的更新着我们的理念。在我们的校园网上,班级主页上,我们可以开通我们的学生心灵家园,建立我们的学生博客,班级博客,在这一非正式的交往中我们获得的信息往往会更迅速、更真实。(四)提高学生沟通积极性,加强双向交流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教师仅仅拥有良好的意图未必能够带来良好的沟通效应,只有信息被学生所接受、理解,沟通才有其真正意义。有的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可能一时打不开话匣子,这样很容易使沟通走向教师的单向说教。这样的沟通不但不能解开学生的心头之结,反而还会让学生反感,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双向交流,给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都有喜怒哀乐,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小事出发,去理解、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进行沟通。与学生沟通时,我们不能摆教师的架子,不能认为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能厚此薄彼,必须一事同仁。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五)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办学理念从根本上说,要消除传统教育观念惯性的影响,学校应及时更新办学理念。只有从源头上更新理论观念的指导,才能将先进的理念观念落到实处。学校应树立起以人为本,以教师等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更新传统的办学宗,变革管理制度。学校应实施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班级额数进行严格规定,每班30人左右;在不断学习、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