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doc_第1页
增强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doc_第2页
增强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doc_第3页
增强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doc_第4页
增强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增强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姓名:施李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导教师:雷星晖20070301AbstractThe enzhou Economy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topic in domestic economical world ever since Uie economic reform. In recent years, as Wenzhou Capital expand in all directions, Wendiou draw media and economist attentions once again. But when Wenzhou capital seek for different investment channel, tbe increasing rate of GDP in Wenzhou slow down and the number of migratory enterprises increases day by day. And people start to question if the Wenzhou pattern are outdated and they blame the insufficiency ofWenzbous light industry for it Represents the Wenzhous light industiy, clothing industry has experiences the same problems. How does the clothing industry develop in the firture,what advantage will it have io compete mih other domestic clothing industry and what issues has to be overcome urgently? There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development of Wenzhou cbthing industry,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oHher light industiy-This thesis selects the theory of countr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dvanced by ipooduction, market demands,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fa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opportunify and government Use the advanced ejqjerience of foreign clothing mdustry policy and the other city for reference. Exer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Wenzhous clothing industry to catch the chance of development,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and avoid the venture-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Wenzhous clothingK砂 Words: Wendious clothing indus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search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釆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解密后适用年?月厂日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本授权书。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日 身r:月 名 7签年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傳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己公幵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研究背景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 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银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与 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植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3万元就可以开 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银装产业是温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温州的男装和女装是温州服装产业中 的“双响炮”。温州服装,经过20年的努力,从前店后厂式遍地开花般的作坊 经济,到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的产业提升,再到品牌经营和规模经营,三大步跨 到各地服装行业前列。2000年,温州市政府提出了 “穿在&州”的口号,并把打造“中国服装名 城”列入政府工作计划;2001年,温州的服装年产量达到165亿元人民币,占 到全国的十分之一,2002年,中国轻工博览会落户温州,更加彰显了温州服装 产业在中国服装产业中的重要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jK装行业销售产值为352 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出口交货值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8%。法派、 庄吉、报喜鸟、美特斯邦威4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 只:中国名牌产品4个;10家企业进入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7家企业挤身 全国民企500强;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服装企业有20家,其中报喜鸟、庄吉、 美特斯邦威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但是,2004年,温州服装业销售产值仅为 360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27%,由于土地、资源和人才因素的制约,服装企业 外迁增加,另外因为该年度暖冬时间长,冬季产品市场不看好,一些中小企业 没有及时进行市场和产品结构调整,品牌观念、创新意识和内部管理比较薄弱, 发展受挫,出现负增长.2005年,温州地区服装总产值为368亿元,同比增长 2.2%. I同年,温州市政府新出台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温州从以人 口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修造船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海洋新兴 产此等方面,温州服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温州服装商会主办的温州 服装杂志在2005年第10期上一篇题为十惑的文章,更是全面地概括了温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温州年鉴2005,北京,第1章引言服装行业面临的窘境。面对国内外日益严梭的竞争局面,面临如此众多诸如土 地紧张、能源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才匮乏等困难,温州服装产业该何去 何从,温州市政府又该在服装产业的调整中发挥什么作用, 资料来源:温州年鉴1999-20051温州服装产业历年产值图(单位:亿元)研究的思路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以生产要素、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以及机会和政府等 六个方面的框架来对温州服装产业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运用文献研究、 比较分析、数据归纳分析、图表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走访调研等研究方法指 明其拥有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不利因素借鉴国外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学 习国内其他服装先进城市、地区的成功先例,总结温州成功服装企业的创新思 路、方式、方法,提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着重阐述在公共政策方面的一些建 议和对策。1.3研究的意义温州具有自身发展轻工产亚的竞争优势,且已经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优势,在全国陷入重化工投资的热浪的时候,温州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应利用 先进理论和工具系统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明确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温州服装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且通过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 了令国内外瞩g的成果温州服装产业拥有一批在市场拼搏中成长起来的企业 家,拥有操作成功堪称国内行业协会典范的服装商会,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服 装生产流水线,拥有众多国内知名的品牌,拥有完善的市场网络虽然温州服 装产业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应该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科学系统地分析眼 前局势,化危机为动力,使温州服装产业健康发展,并为其他轻工产业的发展 树立良好的典范。第2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2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1理论背景“竞争力”是每个国家从产业界到政府,人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但是长期 以来,对“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这个问题,各家是众说纷沄。有些人认为国 家竞争优势是由汇率、利率、政府赤字等变量所驱动的总体经济现象:有些人 认为国家竞争优势源自廉价与充沛的劳动力:有些人认为竞争力强弱取决于国 家资源丰富与否;有些人则将竞争力的源头指政府政策,把政府的产业目标、 保护政策、奖励出口以及补贴等手段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些人 把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归结为管理模式的差异,等等。从总体上讲,这些理论都 只是从某种角度去解释一些现象,大多只是针对单一国家的表现或仅就两个国 家相互比较,得出的一些结论,这种结论往往会失真,特别是加入第三国、第 四国资料之后,其结果常常缺乏说服力,缺少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理论。20世 纪80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为了调查国家如何在产业的竞争中展现优势, 以及竞争优势对企处战略与国家经济的启示,主持了时间长达4年,涵盖美国、 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瑞士、瑞典、丹麦等10个重要贸 易国家,涉及上百种产业的研究,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钻石体系”,第 次对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给出了理论解释和分析框架。该理论提出后,在新 西兰、加拿大、葡萄牙、台湾、香港、美国加州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 实践。有专家认为,波特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 也改变了各州、城市、各企业的思想和行为;波特“钻石体系”已经成为企 业和政府思考经、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波特 本人也因为其杰出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竞争力之父”,成为第4位获得哈佛大 学至髙荣誉“大学教授”的学者。2.2主要内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理论也称产业竞争力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著名学者迈 克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和一国所能利 用的单位物质资源。国家或者地区竞争环境如何与其生产率的增长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井非只与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相 关,微观经济基础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业在国际市 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国内四个关键因 素,即生产要素状况、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与辅助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策 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相当的影响。这 六大要素互动形成了 “钻石体系”(图2.1)。1波特钻石体系示意图2.2.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如人工、耕地、天然资源、资本与基础设施等是任何一个产业最 上游的竞争条件,根据贸易理论,每个国家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国际间之所以 会有贸易活动,球是因为每一个国家出口本身生产要素相对充沛的产品,国家 的天然条件明显地在企业竞争优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生产要素的角色 通常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在大多数产业的竞争优势中,生产要素通常是创造得 来而非自然天成的,并且会随各个国家及其产业性质而有极大的差异因此, 被创造、升级和专业化的人为产业条件比天然的生产要素更为重要。同时,波 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丰富的生产要素可能会反向地抑制竞争优势,而 不能提供正向的激励作用因为当企业面对不良的生产环境时,才会激励出应 变的战略和创新,进而持续竞争成功。2. 2.2需求条件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 经济的影响力而g高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它 会剌激企业改进而创新。波特认为,这可以从三点看出:国内市场的性质, 如客户的需求形态;国内市场的大小与成长速度;从国内市场需求转换为 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后两点又是第一点的延伸。从竞争优势的观点来看,国 内市场的质量绝对比市场需求量更重要。在产业竞争优势上,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客户需求的形态和特征来 施展。这种市场特征会影响企业如何认知、解读并回应客户的需求。国内市场 与国际市场的不同就在于企並可以及早发现在国内市场中的客户需求,这是外 国竞争对手所不能及之处。产业或产业环节的竞争优势也是从这里产生。同样 地,如果国内市场的客户要求较多,本地厂商会在市场压力下努力改善和创新, 形成更精致的竞争优势,进而成为这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全球竞争乍看之下似乎减少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实则不然.国内市场深 深影响了企业认知与检释客户需求的能力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首先 是注意力。厂商对周遭需求的注意力是最敏感的,所需的成本也最低。此外, 国内市场的客户压力是厂商最直接的压力,而文化和地缘的一致又使彼此间沟 通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误差降到最低。其次,国内市场还可以让客户与公司的技 术主管、管理阶层直接面对面沟通,以便充分掌握客户的处境等2.2.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当一个国家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比较时,能提供更健全的相关和支持性产 业,便可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它 的相关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 的创新和国际化。.一个国家因为相关产业彼此牵动而剌激竞争力是很平常的。 瑞士制药业的成功与它的酵素工业在早期就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关:曰本的电 子琴产业能领先全球,离不开它在音响器材、消费电子产品类所展现的能力, 竞争力强的产业如果有相互关联的话,也会有“提携”新产业的效果。因此, 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因为它们之间的产ilk 价值相近,可以合作、分享信息,甚至在电脑、设备和应用软件等方面都能互 补。这种关系也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销售、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力,2.2.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在国家竞争优势对产业的关系中,第四个关键要素就是企业,包括该如何 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条件如何等。企业的g标、战路和组 织结构往往随产业和国情的差异而不同。国家竟争优势也就是指各种差异条件 的最佳组合。本i竞争者的形态,更在企业创新过程和国际竞争优势上扮演重 要的角色。国家环境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形式。虽然每家企业的管理模式或有不 同,但是和其他国家比较之后,依然会显现出其民族文化的特色。以意大利具 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例,大多是中小型规模、私人经营、甚至具有家庭渊 源的公司,在德国,许多公司的高层主管必须具备技术和工厂经验,企业的组 织和管理呈现明显的科层化。这种现象祖使得企业管理模式成为研究国家竞争 力的热门学问。不过,管理模式并非通则。产业成功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善用本身的条件、 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更要掌握国家环境的特色。例如:照明、家具、制鞋、 毛坊、包装机械等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意大利产业,大多由经济规模较小、以合 作代替结盟的企业所组成,避开标准化、利润低的产品,战略上则力求遵循满 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幵发造形特殊的产品这些企业讲求个人创意,因此 能不断发展新产品,抓住市场趋势,并且具备随时调整的弹性。2.2.5机会机会来自于企业外部,例如新发明、基础技术的突破、政治变化和国外市 场的转变。这些事件能够解散或重塑产业结构从而为一国企业替代另一国企业 带来机会,也会导致产业发展的不连续性,许多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转移,机 会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竞争力的产业不是随意分布的,它通常是通过纵 向(买主、卖主)或横向(消费者、技术和分销商)的关系连接在一起。产业 群倾向于地理上的集中个产业群一旦形成,整个产业集团就能相互支持, 产业内部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通常会扩张到其他产业,信息和创新随之扩散, 带来新的方法和新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以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来划分政府的角色已经 过时*政府的角色应当是市场竞争的催化剂,政府应当鼓励企业竞争,教励企 业提高抱负。政府为企业提供保护和资源的支持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但可以 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营造有利的环境波特认为,一个产业通常要花费10年 以上的时间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因为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需要人们技能的持续 提髙,需要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投资,需要建立产业群和开拓国外市场,政府有可能在提高竞争力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比如,政府对支持经济发 展的基础设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 境标准,能够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和增强竞争优势。比如, 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否则产业垄断会引发寻租行为和政府腐败;限制竞争和创 新,从而导致产业缺乏竞争力。2.2.7六大要素的关系“钻石体系”中的每个关键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的,每一项的效果都是建立 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之上*产业若要建立国家竞争优势,必须善用四大关键要素, 加上机会、政府角色,彼此互动,从而发展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保 持地区长期的竞争优势。2.2.8产业国际竞争力成长的四阶段说波特不仅对影响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产 业国际竞争力成长的四阶段学说。他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分为四个依次递 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其 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上升时期,后一个阶段属于产业国际竞争 力的衰落时期。1、要素驱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国际竞争力得益于某些基本的生产要 素,例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会形成一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2、投资驱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的确立以国家及其企 业的积极投资意和能力为基础。3、创新驱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仅运用和改进从其他国家获得的技 术,而且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技术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 动力。4、财富驱动阶段在这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衰落的时期,其驱动力是 已经获得的财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或操纵国家政策来保护自己 的利益;一些企业通过频繁的兼并和收购来改变市场竞争状况,从而增强自己 的竞争优势。这些举措往往有损于未来的创新2.3与其他区域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关于区域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 域,学术界的争论还比较多,各种分析理论和体系也很多。除了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外,还有许多研究理论和体系,目前国内外比较著名和具有 代表性的有: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城市价值链理论、城市竞争力 理论等.2.3.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这是最古典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以实物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资源禀 斌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即在劳动力、资金与自然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相 对优势的地区要比其他地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代表性的有亜当斯密的绝对 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 的要素察赋理论等。国内林毅夫等学者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把日本和亚 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核心归结为比较优势战略,在国内理论界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2. 3.2 IfEFIMD国家竞争力理论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提出,国际竞争力 是一国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竞争力资 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其公式可表述为:竞争力资产X竞争力过程=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价和分析的计量指标共有244项,具体反映了经济学和管理 学中的企业理论、产业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 理论、金融理论、国际经济与发展经济学等多科理论的应用。2.3.3丨UD城市价值链理论2002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竞争 优势为视角,借鉴国家竞争力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城市价值链模型。 认为一个城市的价值链包括其价值活动和价值流价值活动是城市创造过程中 实现其价值增值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 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城市魅力系统价值流是一个城市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 吸引区外物资、寧本、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 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并将形成和扩大 的竞争优势向周边和外界辖射,在资源要素髙效、规范、快速、有序的流动中 实现价值,再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扩大规模和持续增长,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Z2.3.4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理论以愧鹏飞博士为组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通过研究提出 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概念框架,并展开理论分析和逻辑推导,之后建立数字表达 的理论模型,得出假说的基本结论。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公式为 城市竞争力(UC)冲(硬竞争力,软竞争力)硬竞争力(HC)=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区位竞 争力+基础设施竞,力+结构竞争力软竞争力(SC)=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 力+开放竞争力笔者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国际贸 易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这一理论也存在明显缺陷,它难以解释丰富多元 的贸易形态。例如:朝鲜战争结束时的韩国,资本奇缺,但却建立了出口导向 的钢铁、造船、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美国虽然拥有丰裕的资金、杰出的 科学家以及技巧熟练的工人,却在理当强势的半导体、精密电子产品等市场上 节节败退。WEF IMD国家竞争力理论确定的评价体系,既有定性指标,也 有定量指标,能够对国家竞争力的变化过程进行充分详细的描述,得到世界广 泛认可。但是从竞争层次上讲,该理论以国家竞争力为对象,侧重于宏观层次 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对研究城市竞争力特别是本文的研究来讲,不是特别合适。中国时代经济出饭社,2004,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51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lUD城市价值链理论和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理论,综合了有关理论的优点, 能够较好地结合中国国情,具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理论界的争论还比较多,理 论的合理性、适用性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立足 于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虽然定位于国家层次,但它的分析框架完全适用于对 地区、州和城市等级别的分析该理论提出后,在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得到了实 践检验国内理论界对竞争优势理论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国家 竞争优势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是一个超越比较优势的概念,拥有丰富内涵的 炭新范畴”:“几乎所有的西方国际贸易学说都可以统一在竞争优势的框架之 中,”而对该理论进行批评的文章很少。也正基于此,笔者釆取该理论的研究框 架,来分析研究温州服装产业存在的竞争优势问题,也通过分析找到与其他服 装强市差距,为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充分的理论和显示依据。11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3.1基于生产要素方面的分析通常情况,生产要素被广义地细分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但这样的细分 方法很难看出生产要素与每个产业竟争优势的关系。笔者在分析时,把生产要 素具体分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科技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进 行*3.1.1人力资源方面的分析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2005年度)对国内50个城市综合竞争 力的分析,温州人才竞争力排在第6位,比2003年的28位有大幅度的跃升。 人才竞争力指标由人力资源数量指数、人力资源质量指数、人力资源配置指数、 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和人力资源教育指数综合而成。温州在各类分项指标中得分 和排名情况如下:表3.1温州人才竞争力各项指数得分和样名表人才竞争 力人力资源数量 指数人力资源质量 指数人力资源配置 指数人力资源 需求指数排名61711217得分0.69 .0.31410.8640.511在城市人才竞争力方面,大城市较中小城市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排行前十的 城市中深圳是国家经济特区,其余八个城市都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可见温州人 才竞争力在国内还是具有较强优势. 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对于温州服装产业来说,车工数量缺口依然存在,每个企业都一直在招熟 练工,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据李忠宽 民营企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一以温州服装为例的调查显示:温州服 装企业遇到的许多制约因素都与人才有关,如设计开发企业遇到最多的问题是 “设计人才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够”:内部管理企业遇到最普遍的困难是“管理人 员的水平不高,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够”: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委托代理人(职业 经理)”是企业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原因t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企业最普遍的困难是“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其他制约因素如企业发展战略、 国际化市场等企业最普遍的问题也是人才短缺。所有11项制约因素中,有7项 因素形成的主要成因是人才短缺,*虽然温州的生活成本比较高,但温州城市的知名度在国内也比较高,特别 是温州活跃的民营经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群体对人才的重视 程度,使得温州人才竞争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温州大学张一力教授的温 州非公企业的人才环境和对策研究中显示温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 以及温州以鞋服等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机构特征是两个被普遍认可的积极因素, 成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5经过2003年的车工荒也伴随着社会文明 进步,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温州的包容度越来越强,温州现在没有外来打 工一词,取而代之_的是新温州人,关注新温州人的生存状态成为一个社会共识, 这种社会氛围将会吸引更多人才来温州工作、创业:各严埃,民营企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一以温州服装为例企业研究,2005年第3期, 温州非公企业的人才环境和对策研究, 欧人,简论温州人的商业精神,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温州人力资源特色,就是温州人是一个特别的群 体.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它的特点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恋乡不守土每五个 温州人当中就有一个在外地经商,“世界上凡鸟儿能飞到的地方,便有温州商人 的足迹。” “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温州人的亲和力很强,在每一个地方都能 很快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建立了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温州市统计局和经济 协作办公室对全国50个城市的统计推算,到2000年,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办 企业的温州人有160万人,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年创造GDP约500亿元, 在外温州人构造了庞大的营销网络,温州产品占了他们经销量的60%,成为温州 产品销往外地的丰渠道之一另外,温州还有50多万海外侨胞。二是敢冒知进 退,温州人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 不到”,开拓创新意识很强,在不少方面先人一步、快人一招*但温州人又不会 蛮干 一个办法行不通就换个思路干,一个地方没有发展空间了,就会拉家带 口寻找新的希望之地三是自信不自满。温州人不仅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而且能够做成别人不容易做成的事情,有一种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同 时,他们做事比较理性、低调和务实,对自己事业的成功不爱该耀,对自己拥 有的财富不做宣张,能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四是重利不守財温州人特别能吃苦,只要有钱赚,最苦最累的活也愿意干,一分一厘的钱 也愿意嗛.但是,温州人不是把賺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富起来的温州人也 把回报社会作为一种追求,温州企业家上慈善榜的很多现在“温州人”这三 个字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可以说己经成为一个“品牌”,一种精神的象 征-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是温州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3.1.2天然资源方面的分析温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间,在区域竞争中呈现 “边缘化”的倾向,是我国沿海黄金经济带的“断裂层”,区位条件比较差。根 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3分析,温州区位竞争力排在第48位。 表3.2温州区位竞争力各项指数得分和排名表区位竞争 力自然区位便利 度指数经济区位优 势度指数资源优势度 指数政治文化区位优 势指数排名4848144438得分0.4630.5620.2670.5070.25报告中对温州的评价是区位竞争力很差,资源希缺,腹地市场狭小,商品 集散与辐射成本高。温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 快,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非常突出(实际供地量是企业需求量的1/10), 土地价 格比较高,几个大的工业园区每亩工业用地评估价都在100万元以上(企业主之 间私下交易价格),除山区外,郊县平原地带也都在每亩40万元以上* 土地供应 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温州发展的首要问题。据温州市统计局调查,到2004年上 半年,温州地区外迁的企业中50%以上是由于用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土地已经成为温州服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温州大学管理学 院副教授李忠宽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规模较小时,内部管理是企业发展最大的 制约因素,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土地与厂房等硬件设施往往是企业需要 解决的瓶颈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温州服装企业以中小企业 为主,因此土地问题成为了温州服装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T2005年第3期,然而温州还存在大量企业圈地不用的情况,从商业的角度出发,迅速蹄升 的地价仿佛己成为很多企业经济增长渠道转型过程中最梦寐以求的快捷方式, 懂得运用时势的企业跃跃欲试,已尝到个中甜头的许多企业家变着法子编造项15 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一以i&fflffi装为例,目要地温州有些企业拿到地后,迟迟不开工,有些甚至两三年闲置,这种荒 地现象在目前仍然存在。有些企业千方百计批到土地后,亦非立即建设生产, 而是待价而沽,炒买炒卖,牟取暴利,他们批地建房的目的就是等待土地涨价, 从中赚取差额 2005年初,温州市统计局专门成立课题组,调查了2423家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用地情况,调査结果显示,工 业园区作为产业积聚的主要基地,不仅土地利用率和产出低下,而且土地浪费 严重,温州全市到2004年底共建成10个工业园区,但至今园区内仍有43%的土 地没有开发工业园区内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共计39.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 产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园区厂房绝大多数是一层,二层很少,三四层基本 没有。这些厂房占用土地面积超过3万亩,但建筑面积不足1.5万亩。温州市县 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园E有54个,规划用地范围26.23万亩,实际占地13.69万 亩,其中2870亩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面要求,“圈地”和浪费土地现象 不同程度存在。全市园区的工业集中度只有18%,每亩产值只有147万元,仅 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52.1%.每亩税收8万元,仅为全市平均值的2 /3。” g以上数据说明温州土地其实有较大潜力可挖,最近推出的标准厂房建设 的全面实施也将解决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用地难题。3.1.3科技资源方面的分析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3对国内50个主要经济发展城市的竞争力 分析,温州科技竞争力抹在第36位。其中,科技实力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 科技转化能力指数指标分别38、31、37名,而且得分都相当低,与北京、上海 等城市差距比较大,表3.3温州科技竞争力各项指数得分和样名表科学技术竞争 力科技实力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科技转化能力指数指标排名36383137得分0. 1010.0270. 0350.241像温州的6所大学,除温州医学院和温州大学是本科院校外, 科学校。但总体上讲,由于科技基础比较薄弱,这种需求还缺乏有效的科技力 量支撑,整个温州髙级生产要素的供给不足可喜的是,近年来温州民办科研 机构发展比较快,目前已有各类民办科研机构960多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服装产业方面,2002年由温州服装商会牵头办起了温州大学国际服装学 院,该学院在2O03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对全国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 排名中位列第9名,其中服装设计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省重点专业,该学 院还与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合作开展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2004年4月, 温州服装商会又与该学院合作成立了温州市服装设计研究幵发中心,下设信息 部、面料部、设计部,将信息带入行业,以研究开发为核心,以各企业的市场 定位为研发目标,开发以服装为主线的系列产品。中心同时也是服装学院培养 实用型人才的实践基地,拥有女装、男装、休闲装、针织四个设计工作室,先 进的法国CAD力克设计系统,各种面料图案设计和制作的精良设备。另根据温政机2001 58号文件精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服装商会 联合创办了温州服装学院(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学院首期投资70万 元建设校内实训中心,现已建成了初具规模、设备先进的6个实训室,分别是: 服装制作工艺室、服装制版室、服装专用设备室、立体裁剪室、服装CAD杭房、 服装专业画室。同时还与温州6家知名服装企业(温州市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法 派服饰企业有限公司、温州市雪歌服饰有限公司、温州市乔顿服饰有限公司、 浙江红黄兰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智升服装有限公司)和上海服装集团设计中心 签订了协议,成立校外实训基地.3.1.4资本资源方面的分析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40.3中温州资本竞争力综合排名为14位,资本 竞争力由资本数量指数、资本质量指数、金融控制力指数和资本获得便利性指 数构成,温州各项排名情况如下表:表3.4温州资本竞争力各项指数得分和排名表资本竞 争力资本数量指数资本质量 指数金融控制力 指数资本获得便利 性指数排名14636369得分0.6150.4080.7550.2730.825温州资本竞争力较强,资本数量增长极快,目前金融机构年存款总余额已 居全国第3位,但贷款总余额只位列第29位,资本利用率不够充分,客观上有 向外寻找投资机会的要求。.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竟争优势分折2004年末,全市共有17家商业银行、15家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1935亿元,贷款余额1534亿元,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金融资产质 量很髙,列全国第一,但金融控制力不是很强。温州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很少, 目前仅1家公司在国内上市、1家公司在美国那斯达克上市、1家公司通过证监 会审核准备上市,完成辅导期的企业也很少总体来讲,温州官方资本市场规 模不大,但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不大,资本竞争力比较强。一方面是由于银行 贷款获得的便利性较强,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是由于温州民间资金充裕,通 过亲戚朋友之间借贷比较多,据温州市银监局估算,全市民间资金在1000亿元 左右,民间借贷资金在400亿元左右。根据2003年世界银行对中国23个城市 金融情况的评价,温州列第三位。但是,温州在利用外资方面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只 有10亿美元,2004年为历史最高的2.1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各 种因素影响,许多温州企业开始外迁,温州资本不断外溢,温州也成为全国各 地招商引资的重卓对象。招商引资的落后和资本的大量外移,影响了温州本地 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省都排在比较 靠后的位置,这也是温州GDP增幅相对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春节后温州召开的第一个全市千人大会明确提出,同 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要达到50%,标志着长期作为民营资本输出地的温州,将努 力成为资本吸纳地,借用外资拉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参 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提升综合实力。在紧接的温州市“两会”上,招商引资作 为“一号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普遍认 同,同年10月26日,在上海招商引资的成果显赫,此次由温州市委书记王建 满和市长刘齐亲自率领的“招商团”在上海共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61.6亿 元,其中外资项目总投资1.89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7248万美元.加上此前 已经完成的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7亿美元的招商任务, 全年的招商引资基本完成在笔者走访调查中发现一些关于服装企业资金流动的特殊情况,位于温州 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三家温州知名的服装企业,在近两年服装销售额增长缓慢 的情况下,却大举进军房地产业及有色金属业等,且获利颇丰这也从侧面说 明这些企业的资本比较充裕17 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3.1.5基础设施方面的分祈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3中温州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在第25位,基 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包括市内基本基础设施指数、对外基本基础设施指数、信息 技术基础设施指数、基础设施成本指数四个指标,温州的排名和得分分别为- 36、0.419,34, 0.139,30、0.268,4、0.906,表3. 5温州基础设施竞争力各项指数得分和排名表基础设施 竞争力市内基本基 础设施指数对外基本基 础设施指数信息技术基 础设施指数基础设施成 本指数排名253634304得分0.4790.4190.1390. 2680.906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底城市道路面积 达1058万平方米,城市供水生产能力95万吨/日,公路总里程5455公里髙 速公路182公里,港口吞吐量3291万吨,民用航空客运量121.94万人。以交 通、通讯、水电为重点的“百项千亿”工程进展顺利,计划总投资1347.89亿 元,温州深水港、温福铁路浙江段、甬台温铁路、温州永强机场扩建、温州绕 城高速公路北线、诸永髙速公路永嘉段、市区西向排洪、楠溪江供水工程、七 都标准堤塘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金丽温高速公 路温州段、温州电信网络建设、联通移动通讯工程、500KV瓶海变扩建、220KV 电厂三期送出工程等重点项目均已梭工。到2010年。随着温福铁路、甬台温铁 路的贯通,温州作为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将有力地促进温州经济社会 更快更好地发展。通信网络综合能力大大提高,拥有画定电话交换设备容量 417.22万门,市区基本建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市区居民可通过宽带接口实 现音频、多媒体、视频三合一的综合接入。移动通讯覆盖整个市区。3.2基于服装.需求方面的分析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国内需 求是服装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 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髙。198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衣着类消费只有414王建,温州市情概览,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 52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扩大了 5.6倍。随 着收人的提高,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了人们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着装的 热情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而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人均GDP已 经达到3000美元以上。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 000 美元以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人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将 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消费需求增速也会加快,我们可以预计, 在国内不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广阔的农村市场,服装的需求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 间。高端市场趋于活跃,中产阶级壮大,高端市场消费人数不断增长,他们对 服装定位、品位、个性的追求,是奢侈品风行世界的原因所在;大众市场空间 很大,这部分消费群还没有完全挖掘;低端市场也一样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 农村市场,与国际市场差距有100倍之遥,比如阿玛尼、杰尼亚这样的品牌可 能5万元一套衣服,而500元在低端市场买到的已经不是最低档的衣服了。据 中国商业联合会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服装内销增长12.6%, 2004年全国社会 消费层次总额是5万多亿元,2005年为6万亿多元,大约增长了 13%。温州人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就在全国各大 城市包租柜台、搞服装批发市场,仅北京就有1 0多个,在上海兴建了 4个大 型服装批发市场.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温州商城,温州街,温州村,他们把温州 产品推销出去同时又把新的市场信息带回来.”在笔者走访的几家服装企业,如 庄吉、乔顿、华氏,他们的董事长都是先跑市场后建企业出身。温州服装企业 光在全国幵设连锁专卖店就达10000多家,温州服装的营销模式、市场网络和 营销渠道是其他服装强市所难以匹敌的。目前,温州籍海外华侨,主籍温州的 海外华人共有40余万人,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驰骋在商界,将温州人精神远播到全球,并为家乡产品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海外 营销两络* “业内人士日前在分析中国服装市场走势时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服 装市场将呈现八大走势:传统西装将继续平稳发展。人们更欢迎美观适体、 表现高品位的新式西装,因此,用料考究、设备先进、版型美观、做工精良的 产品才能雄跟市场.职业装进一步社会化.近年来,不少企业已把职业装纳 入企业CI系统,不少人视之为个人重要社会形象的体现,因而对其的需求仍在 攀升,但必须解决设计的创新和版型的呼应问题,中老年服装品位提升,近第3章温州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分析周绍宁,2005中国服装业产销报,上海丝網,2006年第1期,30-32 几年,中国己进入老龄社会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已有3亿。这个大市场正越 来越受到重视,要开发这一巨大市场的潜力,提高品位是关键.内衣需求进 步讲究高质量。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