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建筑中雨水处理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再设计为例.pdf_第1页
重庆地区建筑中雨水处理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再设计为例.pdf_第2页
重庆地区建筑中雨水处理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再设计为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重庆地区建筑中雨水处理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再设计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地区建筑中雨水处理设计研究 以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再设计为例 孙启豹,李颖,夏长春 ( 重庆大学,重庆4 0 0 0 3 0 ) 摘要:雨水作为自然资源,在传统的城市雨水处理 中是通过市政管网直接排放到城市之外的,城市区域内的 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的雨水补偿,地下水下降,热岛效应明 显,易生洪涝。将雨水处理融入到城市设计的建筑与场地 中,采用降低地表径流、储存、再利用等方式将雨水使用 到建筑运行周期和场地维护中,达到此时、此地的利用, 实现小环境雨水自然性循环,通过绿植、生态表皮、人工 湿地等方式降低热岛效应,降低建筑运行能源和资源的消 耗。 关键词:雨水;海绵城市;生态表皮;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7 I 【J 9 9 1 5 7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 6 7 2 4 0 1 1 ( 2 0 1 6 ) 0 3 0 2 7 2 0 3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6 7 2 4 0 1 1 2 0 1 6 0 3 1 4 2 O 前言 随着能源和资源的逐渐枯竭,能源逐渐影响到人们的 生活。建筑建设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大约占社会能源 总消耗的3 0 ,建筑运行对能源和资源再次形成高消耗。 从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分析,面对资源和能源的日趋短缺, 如何在建筑中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高可再生资源 的利用水平,成为建筑设计中日趋重要的内容。建筑设计 开始从粗犷的建设模式转向“建筑环境设计”,将建筑与 环境的关系作为重要点结合于设计中。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 量的1 4 左右,耕地占有量仅为设计占有量的3 4 。雨水作 为除中水、海水之外的另一类大量性非传统水资源,其自 身的净化成本相对于中水和海水,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但我国雨量分布的不均衡导致雨量大的地方雨水直接排走, 缺水地方无雨水可用。如何充分发挥雨水的使用价值,成 为节约资源的一大问题。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 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降水量l0 0 0 14 5 0m m ,大部分 降雨集中在夏季。重庆城区建筑密度大,尤其老城区,大 部分降水建筑屋顶或道路路面收集后的雨水直接通过市政 管道排出城市。这样存在的问题是,该地区的降水一是没 能被有效利用,二是雨水的直接排放导致该区域地表水无 法补充,形成热岛效应,三是容易在城市形成洪涝灾害。 面对这几个问题,本文以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为例,结 合“海绵城市”理论对重庆市雨水的利用进行新的尝试和可 行性分析。 重庆大学城树人幼儿园紧邻树人小学,建筑用地面积8 2 8 4m 2 ,建筑面积61 2 2 2 3m 2 。建筑占地面积25 5 2 2 0m 2 , 作者简介:孙启豹( 1 9 9 0 一) ,男,山东枣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建筑设计。 2 7 2 道路及硬化面积30 r 7 5m 2 ,其余部分为绿植。该幼儿园有 1 5 个教学班级,使用人数多,对用水量上具有较高的要求。 树人幼儿园已经建设完成,且基本符合当时的节能要求。 但为了增加幼儿园绿色节能率,提高教室使用的舒适度, 进行了节能概念性设计( 见图1 ) ,并通过软件进行了部分模 拟对比。在建筑的节水方面,现状是建筑中虽有部分对雨 水的使用设计,但没有系统和深入研究,因此,本次以雨 水利用设计为专题,深入研究该幼儿园在雨水节能设计方 面的可行性。 一 图l幼儿固再设计效果图 1 雨水的收集与储存设计 雨水利用成为全球普遍重视的课题,国外在城市的雨 水利用较早,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德国新建小区中, 如果没有设计雨水利用设施,政府将会收取雨洪排放设施 费和雨水排放费。发达国家的雨水利用设计为我国雨水系 统提供好的参考与示范作用。结合目前技术和重庆本地的 地理、气候等条件对树人幼儿园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进行新 的设计,雨水利用系统如图2 所示。 树人幼儿园以年降雨量l2 0 0m m 计算,幼儿园用地范 围降水量为99 4 0 8m 3 ,日均2 7 2 3m 3 ,数量可观。经过 粗略处理后可以用于绿化灌溉、卫生间冲刷等方面。因此 做好雨水收集是设计的第一步。 1 ) 屋顶雨水收集。屋顶的雨水收集分为平屋面的雨水 收集和屋顶构架的雨水收集。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比道路雨 水回收利用复杂,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 存系统、回用系统等。屋面的雨水收集在节能改造后并没 有增加难度。屋顶增设的种植屋面部分可以在蓄水种植屋 面中通过溢水口排到檐沟,进而通过落水管排进地下设备 区,经过过滤池过滤后存到蓄水池中待用。上人的屋面通 万方数据 过铺装的落雨设施经过汇水后排到落水管。屋顶构架和阳 光间玻璃屋面的雨水收集则采用屋顶收集、处理、储存全 部流程,便于利用重力势能为局部提供供水。为了不影响 屋顶造型,屋顶构架中间的挖空部分放置太阳能电池板和 板式集热器,图2 中,倾斜太阳板从水平投影上可以看出, 太阳板可以全截面接收雨水,再通过水槽收集到卫生间上 部的过滤池和储水箱中。而阳光间顶面的双坡玻璃顶将雨 水分流到两侧后,经过水管同样送到屋顶蓄水池中。 2 ) 地面雨水集蓄。针对直接降落到绿地的雨水,除植 物正常生长需求外的过量水通过下渗作用渗入地下。从设 计角度,绿地略低于地面,形成下凹式绿地。周边高程高 于绿地高程时,雨水通过重力作用汇聚到绿地中。过量雨 水进入绿地后,通过滞蓄入渗作用,将过量的雨水收集, 并透过土壤的渗透作用下渗,补充土壤层水量。植物通过 根系再利用下渗雨水,可以减少灌溉用水和延长灌溉周期。 降落到硬质地面的雨水一部分通过透水砖的下渗作用渗透 到土地中,维持土壤的含水量稳定。部分雨水通过表面径 流有组织的排到绿地中。暴雨降雨量超过绿地可容纳极限 时可将雨水排到人工水池中进行蓄洪,调节微气候。 一 R $ 翼】 | 1 闰 冈 16 而 圈2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 2 雨水的再利用途径设计 由于雨水在降落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悬浮物及溶解性气 体接触,并在形成径流过程中受到屋面材料、道路路面等 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水质。在地面和屋顶上收集的雨水,质 量上略有区别。而使用目的不同,对雨水的洁净程度要求 也不同,因此,可以区别对待,减少复杂性设备的投入, 降低成本。在幼儿园节水设计中,雨水的收集主要是屋顶 部分。屋顶雨水水质相对于地面,受到更少的人为污染。 同时屋顶的雨水收集后可以利用雨水的重力作用进行输送, 减少动力能源的消耗。考虑到屋顶集水面积较大,对屋面 荷载要求高,因此,屋顶收集的雨水除部分留在卫生间顶 部,大部分雨水需输送到地面蓄水池中。 屋面雨水收集作为主要存储来源,本次设计主要有四 种利用方式:绿化灌溉、渗水陶管构筑的生态表皮、冲洗 用水、人工水池和人工湿地调节等。使用功能的不同,对 水质的要求也不同,渗水陶管对水质要求最高。 1 ) 绿化灌溉。绿化灌溉分为屋顶绿化灌溉、墙体绿化 和地面绿地灌溉。屋顶绿化为屋顶附加,从结构层上设计 有蓄水层,蓄水层水量充足后,会通过泄水口将过量的雨 水通过落水管输到地下蓄水池中,以备枯水期使用。地面 绿地在地面雨水集蓄上具有较高的保水能力,通过根系对 土壤中存储水量的吸收可以基本维持,在降水较少时期同 样可以通过地下蓄水池进行灌溉。在墙体垂直绿化上的灌 溉对供水的要求较高。在东西墙体的垂直绿化中采用与垂 直方向1 0 0 夹角的方式减少绿植与结构的固定难度,绿植以 3 0m 2 6m 尺寸板块,并采用0 2m 0 2m 作为格构网 将绿植分块固定,而结构层内部采用滴灌技术和高保水土 质层,保持一定的水分。滴灌技术的供水管道对水质要求 较高,且供水频率较高,因此,采用屋顶蓄水池供水可以 减少供水能耗。东西墙体的绿化,除避免太阳直射到建筑 墙体起到遮挡作用外,绿植的蒸腾作用以及种植土中水的 蒸发都将带走热量。东西墙体绿化与建筑墙体之间有3 0 0 一的间隙,夏季因墙体上下之间的热压差形成气流,带走 墙体表面的热量。 2 ) 渗水陶管构筑的生态表皮。渗水陶管类似于植物的 蒸腾作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地表水,经过树叶,以蒸腾 作用来降低树叶周围环境的温度,保持自身较好的光合作 用活性。树叶周边低于室外干球温度,实现本身周边的纳 凉。同时,树叶本身吸收周围的热辐射,释放冷辐射。在 降温的作用方面,水的降温分为显热和潜热两种,水不通 过相变产生的吸热或散热称为显热,通过水的蒸发或溶解 等产生的吸热或散热称为潜热。lm L 水通过显热大约只能 控制最多1c a l 里的热量变化,而潜热的话,同样lI n L 水 大概能控制5 9 4c a l 热量,二者相差约6 0 0 倍。日本索尼大 厦采用渗水陶管技术,利用水的蒸发在建筑表皮带走热量, 产生冷辐射。建筑表皮降温4 1 0 。在幼儿园的阳光间 和卫生间的墙体部分安装渗水陶管,降低建筑表皮温度, 同时冷辐射能够降低教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渗水陶管通过 屋顶水箱提供供水,考虑到渗水陶管对水质要求高,因此 屋顶收集的雨水需要过滤和膜技术系统净化。该系统用水 为持续性,自重供水成为最佳无能耗策略。 3 ) 冲洗用水。冲洗用水分为幼儿园卫生间冲洗用水和 普通清洁用水。幼儿园卫生间冲洗用水需要考虑水的洁净 且无异味,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沉淀储存到存储池,虽然 悬浮颗粒等可以过滤,但微生物和细菌很难过滤掉,因此, 经过紫外线的杀菌处理后输送到卫生问作为冲洗用水。而 卫生间冲洗用水经过中水管道进行二次过滤后,粪便可制 沼气,提供厨房作燃料,污水经过净化输送到西侧的人工 湿地净化。硬质地面的冲洗等保洁用水可以使用地下蓄水 池水,对硬质地面的冲洗可再次将雨水渗透到地面以下。 4 ) 人工水池和人工湿地调节。人工水池和人工湿地不 同,人工水池可以直接接受降雨,储存在水池中,并种植 荷花等观赏性植物提高环境质量。人工水池因水分蒸发水 位降低时,可以通过地下蓄水池提供水源补给。而人工湿 地主要来自卫生间污水和盥洗用水,经过过滤和沉淀后排 至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以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为 主,通过植物的净化,改善水质后可以直接排放到学校紧 邻的河道中,补充河水,参与水的地表流动循环。而在净 化过程中,人工湿地中的水分通过水的汽化循环到大自然 中,这与现在正在提倡的“海绵城市”理念相符合,雨水以 最大的可能性在所降区域实现利用后返还,提高该区域水 环境的稳定性,在蓄洪和避免热岛效应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2 7 3 万方数据 V 0 1 4 2 ,N o 3 a pI IJ 遣材 第4 2 卷第3 期 J u n e ,2 0 1 6 s 汹加肌曰H f z a 疬磊 亿胞,f 口厶 2 0 1 6 年6 月 2 车伍,周晓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J 3 总结 中国园林,2 0 0 8 ,2 4 ( 1 1 ) :5 2 5 6 建筑作为环境中的固定元素,其自身的非可移动性决 定其运行周期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重庆大学城树人幼 儿园再设计中,从水的角度可以看出,除自来水的供应之 外,雨水作为该区域的第二主要水来源,其资源的丰富性 和清洁性决定雨水利用的可行性。从城市角度分析,对雨 水的节流和截留能够实现与野外的雨水循环相似的模式, 通过地表植物和设备共同作用,实现雨水多次利用,能最 大可能维持原始生态模式。雨水的利用在我国城市发展中 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个别建筑的实验形成成熟的适用技 术,为雨水利用的探索和发展做出可行性模拟,为其地域 性雨水利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I D :0 0 2 9 7 2 参考文献: 1 程江,杨凯,徐启新高度城市化区域汇水域尺度L u c c 的降雨 径流调蓄效应 J 生态学报,2 0 0 8 ,2 8 ( 7 ) :3 0 一3 8 3 刘颂,章亭亭西方国家可持续雨水系统设计的技术进展及启 示 J 中国园林。2 0 l o ,2 6 ( 8 ) :4 4 4 8 4 聂蕊城市空间对洪涝灾害的影响、风险评估及减灾应对策略 J 城市规划学刊,2 0 1 2 ,5 6 ( 6 ) :7 9 8 5 5 李保明湿垫蒸发降温对上海地区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J 北 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 9 9 0 ,l O ( 2 ) :6 6 7 0 6 黄锦楼,陈琴,许连煌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J 环境科学,2 0 1 3 ,3 8 ( 1 ) :4 0 l 一加8 7 刘艳峰,陈迎亚,王登甲,等垂直绿化对室内热环境影响测试 研究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 5 ,5 9 ( 3 ) : 1 1 9 一1 2 2 8 崔朔阳,唐锂,周舟,等夏热冬冷地区城市社区人工湿地处理 雨水模式研究 J 建筑技术,2 0 1 5 ,4 6 ( 1 0 ) :6 2 6 6 9 邬尚霖,孙一民城市设计要素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 J 建 筑学报,2 0 1 5 ,6 2 ( 1 0 ) :7 9 8 2 1 0 日建设计2 0 1 3 年末专辑 J 建筑创作,2 0 1 3 ,2 5 ( z 6 ) :4 5 型髫:雹亩诼渐加樟席棵加稿隈枇Qd 一阜计至、5 结论 度提高,施工速度逐渐加快,底部加强区按9d 一层计,至 。 媚比 一半楼层高度按8d 一层计,一半以上楼层按7d 一层计, 本文以某2 柏m 超高层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钢筋混凝 合计施工工期约3 8 9d 。两者施工工期对比见表4 5 。混合 土结构体系和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这两种最常用的结 结构体系并没有表现出施工速度上的优势。 构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图2混合结构施工图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寰4混合结构体系施工工期 d 寰5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工期 d 2 7 4 1 ) 两方案整体指标相差不大,周期比、最大层间位移 角、剪重比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2 ) 混合结构单位面积重量约1 4 6L m 2 ,钢筋混凝土 结构单位面积自重约1 6 0 m 2 ,混合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 构自重减少约8 8 。 3 ) 混合结构的混凝土、钢筋和模板的单方用量均低于 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其钢材用量远大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且多了压型钢板的费用。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单方造价约 9 2 3 元m 2 ,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结构单方造价约5 8 5 元 m 2 ,混合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成本节约37 1 8 万元。 4 ) 混合结构施工工期约3 8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