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桉树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pdf_第1页
试论桉树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 建 材装 饰2015 年 8 月 与 建 材装 饰 与 建 材装 饰 试论桉树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王志良 (福建华安西陂国有林场福建 漳州363807) 摘要: 目的: 观察引进桉树品种的成活率, 提高种植效益。方法: 对试验地内的桉树随机抽检后对比不同试验地内的 成活率、 株高、 抗风性等。结果: 试验地桉树成活率分别为 97.6%、 96.5%、 95.9%, 在台风侵袭后植株的倒伏率大约为 1/3, 折 枝率约为 1/6。结论: 桉树的成活率较高, 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 但在引种过程中需注意抗风等措施。 关键词: 桉树; 引种; 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 S792.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 (2015) 35-0237-02 国家科委将桉树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树种之后, 林木培育 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桉树速生、 丰产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 桉树在我国的引种规模正逐渐扩大。本文结合福建省华 安西陂国有林场的桉树引种试验,对桉树的栽培结果进行了汇 报。桉树是原产于澳洲的桃金娘科植物, 具有速生、 干形好的特 点, 其木材和非木材产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被广泛应用于建 筑、 家具、 农具、 人造纤维等领域, 桉树现已成为我国三大造林树 种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木材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 加, 桉树的引种和栽培逐渐引起重视, 在我国的福建地区有较少 的巨尾桉, 已不能满各领域的木材需求, 对桉树的引种规划极为 迫切,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响应国家号召,引种了一批桉 树, 进行大面积栽培试验, 以探讨桉树的成活率。现将结果初报 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选择西陂国有林场为试验基地, 此地位于福建华安九龙江上 游,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733041173305.北纬 25084425 0846, 海拔为 337568m,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具有冬 短夏长, 雨量充沛、 温缓湿润等特点, 极端高温为 36, 极端低温 为-2.3。坡度 24东坡下部, 土层厚度 110cm, 立地等级为级 较肥沃红囊土, 植被为厥类。 负责试验的是林场新建工区 29 班 2 小班。 2 材料和方法 2.1 桉树种子来源 在国家桉树中心的指导下, 我们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批桉树 种子, 引进种子后, 进行了适当的检测工作, 对 100 粒种子进行 浸泡、 人工栽培后有 99 例发芽, 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种子质量毋 庸置疑。 在大面积桉树种植过程中, 先将种子在常温下浸泡 48h, 准备有足够肥力的栽培苗床, 实际操作中, 将苗床覆盖 12cm 细 粪土, 盖膜, 保持土壤湿润, 避免高温。 将营养土置于栽培袋, 将浸泡后的种子取出后晾干, 每袋播 种 23 粒种子, 保持合适的密度, 将细粪土覆盖于播有种子的袋 内, 浇水后盖膜, 种子生长过程中及时关注环境温度和湿度。 小苗长到 1020cm 后, 拔出移栽, 栽培袋中留一株。幼苗出 苗后, 及时清除栽培苗床的所有杂草, 为植株生长提供良好的环 境。为了避免桉树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立枯病, 可在树苗生长 过程中用 70%敌克松 500 倍液喷洒苗床, 每月 23 次。 2014 年 1 月 3 日在营养袋中播种后进行营养液补充,后进 行大棚育苗, 2014 年 1 月 8 日苗高达到 1520cm, 2014 年 1 月 8 日下午 2 时上山栽植。 2.2 调查方法 以梁一池1等人提出的随机区组设计为基本方式, 在林场中 共选择了 A、 B、 C 3 块固定试验地, 试验地的条件较为一致, 每块 试验地的面积约为 0.05hm2, 试验地的种植株数分别为 126、 147、 147, 为了避免试验田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不同试验田中间种植 了 2 行相思树。在 2015 年 1 月 22 日本小组对桉树的成活率进 行了调查, 每隔相同时间测量桉树的树高和胸径, 对材积进行计 算, 计算过程中, 取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 用下式计算: V=0.00032D2 (H+3) , 其中 V 为材积 (m3) , D 为桉树的胸径 (cm) , H 为桉树树高 (m) 。 2.3 试验林管理 桉树定植后, 每一月追肥尿素 100g+复合肥 100g, 每隔相同 时间对试验基地进行全面考察, 全面劈草, 修枝。 2.4 观察指标和统计 主要观察桉树的成活率和树高、 地径。统计处理按表格分类 整理, 计算成活率, 成活率= 成活株数 总株数 100%。 3 结 果 3.1 成活率 2015 年 1 月 22 日对成活率进行了调查,成活率为 97.6%、 96.5%、 95.9%, 见表 1。 3.2 树高、 地径统计 在每块试验地中随机抽取 5 株桉树作为样本,测得树高、 地 径分别如表 2 所示。 3.3 植株抗风性分析 试验地的外界环境变化较大,福建地区每年 58 月受到台 风侵袭, 必须对植株的抗风性进行分析。经过试验地的观察, 桉 树对台风的抗性较弱,每年 58 月的台风期并未开始对桉树进 行整枝, 此时也是桉树的高生长期。在台风的影响下, 桉树大约 有 1/3 倒伏, 1/6 有折枝现象, 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对桉树的抗 风性必须有严禁细致的考量。现将试验地受台风侵袭后的倒伏 折枝现象统计在表 3 中。 试验地总株数成活株数成活率 A12612397.6% B14714296.5% C14714195.9% 表 1 成活率统计 经济 管理 综述 237 与 建 材装 饰2015 年 8 月 与 建 材装 饰 与 建 材装 饰 倒伏和折枝原因分析: 植株发生倒伏或折枝现象, 除了与试 验地的环境有关, 可能还与植株本身的基因有关, 或者与技术人 员的种植方法有关, 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必须对植株的引进 有仔细的考虑, 结合福建地区的自然环境, 对引进的植株品种做 严格的试种。 4 讨 论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 属桃金娘科桉树属, 迄今为止共发现 了 945 个种和变种2。桉树凭借速生、 干形优良的特点被广泛应 用于建筑、 家具、 农具、 胶合、 造纸等领域,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家科委提出桉树的栽培指标之后, 桉树作 为优秀的经济树种被引进于中国, 实现了较高的经济价值3。中 国南方城市推行了桉树种植的新潮,福建省华安西陂在引进桉 树树种中, 积极对试验地进行规划, 选择了合适的种植环境, 引 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桉树种植在本地区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本研究中桉树种植的成活率较高, 对试验地中的随机抽检也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树种的抗风性, 为了提高 按住的种植效率, 现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总结, 提出相 应的解决措施4。 4.1 种植环境的准备 桉树属亚热带植物, 喜光、 好湿、 耐旱、 抗热, 对低温极为敏 感, 适宜在肥沃的冲积土中生长。结合桉树的生长习性, 可以制 定种植基地的环境设置, 保证你种植环境有充足的光照, 应将基 地设置于向阳地, 土壤应为湿润型肥沃土壤, 在种植过程中及时 施肥。 4.2 种植技术 虽然桉树的适应性较强, 适宜集约经营和高产栽培, 但必须 在种植过程中引进成熟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保证品种得当 的同时, 提高桉树产量, 提高供应效率。 4.3 病虫害 桉树的主要虫害来自土栖白蚁, 对白蚁的防治必须设置合适 的诱饵, 进行扑杀。 (1) 种树过程中, 在穴中放入 34g 呋喃丹。 (2) 种植完成后, 沿树蔸圈施药克呋喃丹, 切不可将药粉直接 与树苗接触, 避免导致植株死亡, 造成不必要的药害。 桉树的主要病害是枯萎病, 此病害危及植株的根部及茎部维 管束, 使输导受阻, 引起树冠枝条萎蔫, 直至枯死。地势低洼, 土 壤湿度大, 易发病。故在屋边、 沟边、 水田旁的桉树多见发病。在 土壤略呈碱性、 线虫多时, 病害常较严重。 防治方法: 及时将病株砍除, 以 200 倍福尔马林液喷洒病 株地区的土壤, 以起到消毒作用。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严格 实行苗木检疫, 严禁使用带病苗木植树。 4.4 生物多样性考虑 一方面, 桉树以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成活率成为我国南方引种 最多的树木, 为经济建设贡献了较大的力量; 另一方面, 桉树的 引进势必打破了种植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其它植物的生存 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植物种类逐渐单一, 桉树本身的挥发性芳香 油使得种植地区的鸟类逐渐减少5。 所以在桉树引种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地区其它动植物的生 存, 在利用桉树经济价值的同时, 以实际行动维护本地区的生态 平衡。 参考文献 1梁一池, 杨民胜, 陈少雄, 等.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研究J.中南林学院 学报, 2010, 20 (3) : 10. 2汤珧华, 李志辉.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 I.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研究综述 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11, 20 (3) : 74. 3祁述雄.中国引种桉树与发展现状J.广西林业科学, 2013, 35 (4) : 250. 4韩 宙, 林家怡, 黄永芳, 等.我国桉树引种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 用J.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3 (1) : 10. 5刘 艳, 徐建民, 钱国钦, 等.闽西山地耐寒桉属树种/种源引种试验研究 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 18 (6) : 613. 收稿日期: 2015-7-31 作者简介: 王志良 (1963-) , 男, 林业中级工程师, 大专, 主要从事 林场营林生产工作。 编号树高 (cm)地径 (mm) A12104 A22203 A328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