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pdf_第1页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pdf_第2页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pdf_第3页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pdf_第4页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7卷第 3期 2 0 1 1 年 9月 华 南 地 质 与 矿 产 Ge ol og y a n d M ine r a l Re s o u r c e s o f So u t h Ch ina Vo l- 27 No 3 S e pt , 2 01 1 文章编号: 1 0 0 7 3 7 0 1 ( 2 0 1 1 ) 0 3 0 1 9 1 - 0 6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 王明志 , 纪兆家 , 梁群峰 , 金平 , 张汉甫 , 杨运军 ( 1 陕西省地矿局 地质调 查院 , 西安 7 1 0 0 6 5 ;2 五龙金矿 , 辽 宁 丹东 l1 8 0 1 2 ) 摘要: 辽宁五龙金矿为大型石英脉型矿床, 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 其矿体主要赋存于近 S N, Nw 向断裂组成的格子状构造中。随着开采量的增加, 该矿步人危机矿山行列 , 如何解决五 龙金矿找矿问题 , 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两个方向构造所控制的矿体实例 , 论述辽宁五龙金 矿近 S N向与 Nw 向控矿构造的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结出近 S N向构造控矿规律 是平面上尖灭侧现、 剖面上向 S S W 侧伏, Nw 向构造控矿规律是平面上尖灭再现、 剖面上向 S E侧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五龙金矿进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 : 控矿构造; 控矿规律 ; 找矿方向; 五龙金矿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8 5 1 文献标识码 : A 辽宁五龙金矿是大型 的石英脉型矿床 ,已有 7 0年开采历史 , 前人 4 】 对其 曾作 了大量研究 的工 作 ,取得了丰硕 的地质成果 。 但随着 服务年限和 开采深度 的增加 , 目前 已步入危机矿 山的行列。如 何解决五龙金矿找矿 问题 ,增加五龙金矿保有储 量 , 延长矿山寿命迫在眉睫 ; 其深部及外围应该是 重点分析研究 的地段 。由于开采深度较大 , 找矿难 度也增加 ,但辽宁五龙金矿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 , 因此 , 查明五龙金矿 的断裂构造 , 特别是容矿 断裂 演变规律, 对指导矿山找矿和矿床开采具有重要的 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辽宁五龙金矿位于环太平洋全球性金矿带 中, 大地构造单元为 中朝准地 台、 胶辽台隆营 口一宽甸 台拱凤城 凸起 的东部地段 ,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 部。东部与朝鲜著名 的平北金矿集 区隔江相望 , 二 者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地质背景 ( 图 1 ) , 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潜力 。 区域上大面积出露 印支期黑 云母 一二云母花 岗岩 , 矿区 内地层不发 育 , 只在矿 区南部见有辽河 群变质岩系呈不连续的残留体产 出,岩性 为黑 云 岩 、 角闪片岩 、 黑云母变粒岩及大理岩 。 该区花岗岩类为脆性岩石 , 因此多期次构造活 动 的地质记录几乎全部 以断裂的形式体现。 位于矿 区东部 1 5 k m的 日照 一鸭绿江断裂 , 为一级断裂构 造 , 走 向 N E, 倾 向s E, 具有多期次活动 的特点。区 内发育一组走 向为 N 2 0 。 E左右 的断裂 , 属于二级 断裂 , 该组 断裂大致平行 、 等 间距产 出, 倾 向 N W, 倾角 4 0 。 6 0 。 , 自东 向西发育有黑沟断裂 、 鸡心沟 断裂、 杨家断裂等, 延长数千米, 宽几米至四十余米 ( 图 2 ) , 断裂内赋存有 大量 的挤 压断层 泥 , 并有 细 粒闪长岩 、含金石英脉等不 同岩性的构造透镜体 , 体现多期次活动特点。 金矿化区集中于黑沟断裂和 鸡心沟断裂之间 ,矿化 中心区域靠近鸡心沟断裂 , 反 映出鸡心沟断裂在五龙金矿 区成矿过程中起 了 重要的作用。五龙金矿金矿脉受控于近 S N和 N W 向共轭断裂 , 该断裂属于三级断裂。 2 矿床地质特征 收稿 日期 : 2 0 1 0 1 1 0 8 作者简介 : 王明志 ( 1 9 8 2 一 ) , 男 , 助理工程 师 , 现从 事地质 矿产调 查 工 作 E - m a i l : m z w a n g 8 2 1 6 3 c o rn 五龙金矿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高中温岩浆热 1 9 2 华 南 地 质 与 矿 产 2 0 1 1 液金矿床 。 矿体严格受近 s N向、 N W 向两种断裂 控制 , 伴随着成矿前的细粒 闪长岩、 花 岗斑岩脉充 填 ,含金石英脉赋存于两种脉岩的两侧及 中间, 并 与两种脉岩关系密切。两组矿脉于 7 0 0lO 0 0 m 的间距 , 成群成组互相制约 , 形成 菱形格子状构造 ( 图 2 ) 口 一 。 图 1 云 山金矿( 朝鲜 ) 一 五龙金矿 ( 中国) 区域地质 图【 5 】 F i g 1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ma p o f Y u n s h a n g o l d d e p o s i t ( N o r t h Ko r e a ) 一 Wu lo n g g o ld d e p o s i t ( C h i n a ) a r e a 图 2 五龙金矿 区成矿期构造简图 Fig 2 Simplifi e d s t r uc t u r e g e olo gic a l ma p ofme t a llog e n ic e p oc h in W ulo ng go ld de p os it 1 燕山期化岗闪长岩; 2 印支期糜棱岩化花岗岩; 3 闵 长岩脉构造; 4 N NE向一级断裂; 5 化岗斑岩脉构造; 6 脆 一 韧性断层 ( 6 0 0 脉) ; 7 糜棱岩面产状 第 2 7卷第 3期 王明志等: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 1 9 3 金矿脉集 中产在鸡心沟断裂的东侧 , F 断裂 以 西菱形块段内f 图 2 ) 。 在这个菱形构造窗内, 矿体呈 带状分布, 由东向西分为 I 号脉带 、 号脉带和 号脉带。 每条脉带都 由十几条矿体组成。I 号脉带 、 号脉带分别沿着 2条近 S N向花岗斑岩脉展布 ( 花 岗斑岩在矿化带的中心线上) ;I U 号脉带紧贴着 西侧的鸡心沟断裂带展布 , 且矿化带宽度相对 I 号 脉带 、 号 脉带较窄 , 而近 S N走 向 的矿体在带 内 呈右阶左列式排列; 随着深度的加大, N N E矿体数 目有所减少 , 并且 I、 号矿化带逐渐向花 岗斑岩 脉收拢变窄, 从十一 中段( 一 3 0 0 m标高) 开始 , 出现新 的矿化类 型花 岗斑岩型矿脉 ( 如 4 3脉 、 3 2 1 新脉) 。该类型矿脉矿体水平延长, 脉宽大 , 品位高 , 矿体与 围岩界线不 明显 , 围岩蚀变强烈 , 石英细脉 更加发育 , 部分细脉带还具有工业价值。N W 向断 裂成矿条数 明显增多, 矿化 明显增强, 矿体产于 N W 向断裂构造与花岗斑岩脉相交部位 , 并且在相交点 的两侧矿脉基本等长 , 而远离交点的部位 , 矿化弱 且矿体规模小嘲 。 矿体形态单一 , 以脉状为主 , 个别呈扁豆状或 透镜状。矿体规模变化较大 , 一般延长延深为 2 0 0 3 0 0 m, 最大延长达千米 ; 矿脉厚薄不等 , 一般 0 2 3 0 m,最大厚度达 1 0 m。近 S N向矿脉倾 角较 陡 , 倾 角 7 5 。 8 5 。 , 倾 向一般 向西 , 个别也有反倾现 象 , 向 S S W 侧伏 , 侧伏 角 4 0 。 7 0 。 ; N W 向矿脉走 向 3 2 0 。 , 倾 向 S W, 倾角 6 0 。 8 0 。 , 矿体膨缩明 显 。近 S N向矿脉在小断裂发育 、 N W 向矿脉在与 花岗斑岩脉相交或相接部位矿体膨胀变宽 ,品位 较高 , 形成一个富矿囊。矿体具有分支复合 、 尖灭 再现的特点。 3 五龙金矿控矿构造特征 构造对矿床 的控制一直是脉状矿床研究热点 , 据统计和观测 , 华北陆台范围内脉状金矿床及金矿 体空间分布主要是构造控矿8 1 。 从图 2中可以看出, 五龙金矿矿脉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 , 导矿构造为鸡 心沟断裂 , 赋矿构造为近 s N向和 N W 向断裂 。 3 1 鸡心沟断裂 鸡心 沟断裂位 于矿 区西侧( 图 2 ) , 南 自三股流 花岗岩体西侧 , 向北经团子山、 兰家沟、 宋家沟 , 再 向北过鸡心岭,一直延伸至五龙背 一大堡岩体, 全 长 1 0 k m以上 , 断裂带宽 23 0 I n 。整条断裂覆盖 严重, 只在中部个别地段见到露头, 但上盘多处钻孑 L 均在深部见到该断裂。 断裂总体走 向 N E 2 0 。 , 局部地 段稍有偏斜 , 倾向 N WW, 浅部倾角 4 5 。 7 0 。 。据钻 孔和深部巷道工程揭露 , 深部产状总体有变缓 的趋 势 。 断裂带两侧糜棱岩发育 , 尤其是近断裂带 , 面理 由 N E渐变 为 N N E走 向, 呈现 出明显 的“ 牵引 ” 现 象。沿断裂带地貌特征十分清楚 , 近 E W 向山脊在 断裂经过部位均 出现鞍状地形 。 沿断裂带构造破碎 十分强烈 ,从边部至中心依次出现绢云母蚀变岩 , 逐渐变为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碎裂岩 , 破碎带 中心多 为蚀变较 强的硅化 、 黄铁矿化挤压破碎带 , 其 中有 发育规模不等挤压透镜体 , 且硅化很强 , 透镜体之 间多为劈理带 ,可见到较多浅色石英细脉穿插, 破 碎带的下盘在矿化富集地段有含金石英脉产出。 整个 鸡心沟断裂表现出了多期多阶段演化特征。 3 2 近 S N 向构造 矿 区近 S N向构造 比较发育 ,走 向范 围 3 5 0 。 1 0 。 之间 , 个别稍有偏 斜( 图 3 ) 9 1 , 产状 陡立 , 一般 8 0 。 , 局部较缓。号脉带和 号脉带倾 向 N W, I 号脉带倾 向 N E 。 这些断裂均被岩脉充填 , 根据脉体 的先后关系及其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可分为两期。 五龙金矿是以中国东部中生代大型走滑体制 为背景产出定位的昀 。同一矿化带 内控制矿体定位 的构造样式多以右阶侧列式产出( 图 2 、 图 3 ) 。 早期 断裂被细粒闪长岩脉充填 , 规模较大 , 延伸较长 , 短 者几十米到一百多米 , 长者超过千米 。宽度从小于 一 米到十几米不等, 根据钻探资料和深部探矿工程 揭露资料 , 该类岩脉至 9 0 0 1T I 依然存在。该组脉岩 在矿区内 、 外 围均有分布 , 但基本上局限于 N N E向 一 级大断裂之间 , 并且成群成带分布 , 在平面上断 裂之 间多呈右 阶侧列方式( 图 3 ) , 在剖面上呈前侧 列式 , 这种前侧列方式在五龙金矿西部区主要是表 现为右阶侧列方式 , 但是在局部则主要是以左阶侧 列方式为主 , 例如 4号 、 3号脉带均是如此 。 由脉岩的穿插关系可知 , 被花 岗斑岩充填 的断 裂构造比由细粒闪长岩充填的断裂形成时间稍 晚, 一 般直接切穿早期的细粒闪长岩。 该组断裂主要分 吕贻峰 等 五龙金矿矿区找矿预测 , 科研报告 , 1 9 9 1 魏俊浩 同源岩浆演 化与金成矿 一 以辽宁五龙金矿为例 , 博 士后 论文 , 2 0 0 2 1 9 4 华 南 地 质 与 矿 产 布鸡心沟断裂以东 , 且规模较大 , 一般延长千米 以 上 , 长者可达 45 k m, 充填脉体 的宽度一般 在 3 1 0 m, 个别地段最宽可达 3 0 m, 因此表现出了局部 地段呈现舒缓波状 , 常见有分支复合现象。就整个 断裂形态特征来分析 , 断裂力学性质是 以剪张 l !生 为 主n 。根据其规模大小 , 分布在鸡心沟断裂以东 , 又靠近三股流岩体的地质事实, 其形成可能主要与 鸡心沟断裂 , 三股流岩体 的物理性质 以及深部构造 发育 冈3 五龙金矿 4 8m标高主要矿体分布图 9 1 F ig 3 T h e 4 8 m e le v a t io n d is t r i b u t io n o f t h e ma in o r e b o d y i n W u lo n g g o ld d e p o s it 1 印支期黑云母 、 二云母花岗岩( 已糜棱岩化) ; 2 矿脉及构 造编号 ; 3 矿区边 界断裂 3 3 N W 向构造 N W 向断裂在矿区内也发育广泛 , 且断裂的规 模更大 , 呈带状分布。根据深部采矿揭露该组构造 平面延长上千米 , 贯穿整个矿区 , 断裂连续性要好 , 膨缩现象 明显 。走 向 3 2 。 ,倾 向 S W,倾 角 7 0 。 8 0 。 , 深部变缓 , 受 N N E向鸡心沟断裂 的限制 , 常 常以高角度与大断裂相切。 该组断裂多被细粒 闪长 岩脉所充填。断裂成带分布 , 分为以 7 6 ( 7 3 ) 号 、 7 5 号 、 6号 、 8号 、 1号 断裂 为代表 的北 部带 和 以 1 1 号 、 5 0号、 8 0号断裂为代表 的南部带。该组断裂和 近 S N向赋矿断裂为一组共轭断裂 ,且与近 S N向 断裂f 花岗斑岩脉) 相交 , 它们之间的容矿构造交汇 方式如图 4 , 且相互贯通 , 说 明它们是在同一构造 应力场作用下形成 。 上述两组 断裂 ( 近 S N向 N W 向 ) 在 矿 区内密 集成带 , 以一定的间距呈带状分布 , 形成菱形 网格 ( 图 2 ) , 因此二者多贯通且个别地段已揭露出脉岩 连通的地质事实 。 4 五龙金矿构造控矿规律 4 1 近 S N向构造控矿规律 五龙金矿范 围内有 三条近 S N 向的强矿化构 造带 , 由东至西依次是 , 东部矿化带 以 2号脉 为代 表 , 中部矿化带 以 1 O号脉为代表 , 西矿带 以 1 0 7号 脉为代表 ( 图 3 ) 。矿化带之问间距在 4 5 05 0 0 H I 之间, 矿化带本身宽度约 3 0 0 m。 近 S N向断裂上部 大多数脉成矿比较好, 随着开采的加深, 一部分断 裂矿化减弱甚至尖灭 , 如 5号脉 、 4号脉 、 3号脉 、 4 2 号脉在 8中段已经尖灭。近 S N向断裂控矿规律可 图 4 五龙金矿容矿构造交汇方式 ( 据五龙金矿 ) F ig 4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in fi lt r a t io n f e a t u r e o f o r e h o s t in g s tr u c t u r e in W u lo n g g o ld d e p o s it 1 、 矿脉及编号, 2 、 细粒闪长岩脉, 3 、 花岗斑岩脉, 4 、 探矿巷道 第 2 7卷第 3期 王明志等: 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 1 9 5 概括为 : ( 1 ) 在平 面上 , 近 s N向构造 为左行右 阶侧 列式 ,每一个构造带北部 区以小断裂侧列形 式展 布 , 每一个构造带南部连 同为一大断裂 , 相应 控矿 构造控制着相应的矿体, 不同矿体之间侧列间距约 8 0 m, 以尖灭侧现形式产出; ( 2 ) 在横剖面上 , 近 S N 向构造控矿较为复杂 , 三个强矿化带构造控矿都不 相 同, 东部构造带( 即 I号带 ) , 构造控矿在剖面上 表现为左阶式 , 如 2号脉 , 矿体也比较简单 ; 中部构 造带 ( 即 号带 ) ,构造控矿既有左 阶式又有右阶 式 ; 西部构造带( 即号带 ) , 在矿带的上部 中段 , 控 矿构造向西倾时, 矿体表现为左阶式, 当到下部中 段时 , 控 矿构造 出现反倾 ( 即向东倾 ) , 则表现为右 阶式; ( 3 ) 从纵投影图上看 , 近 s N向矿体具有明显 的侧伏规 律 , 侧伏方 向 S S W, 侧伏角 4 0 。7 0 。 , 由矿区北部 向南 , 其侧伏角逐渐变大 , 并近于直立 , 三个矿化带侧伏最明显的是 中部带和东部带 , 而西 部矿化带矿体的侧伏不 明显 ; ( 4 )近 S N向控矿构 造与矿区内 N N E向的花岗斑岩近平行 ,靠近花 岗 斑岩两侧的构造带矿化较好 ; ( 5 )从近 S N向控矿 构造的矿化总体来看 ,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 , 矿化 有减弱 的趋势。 4 2 北西向构造控矿规律 N W 向断裂在上部 中段 ( 1 0中段标高以上) , 只 有 7 6号 、 6号、 1 号 、 8号 、 8 0号脉带成矿 ; 在下部 中 段 ,随着深度的加深 , N W 向断裂带 内矿化逐渐变 强 ,且矿化更 为广泛 ,如 6号 、 8号 、 0 7 2号 、 1 1 号 、 8 0号脉带均有矿化 ,尤其是 6号 、 1 1 号脉均发 现 了大 的矿体 , 反映出下部 中段 N W 向断裂构造成 矿前景 向好的方向发展 的趋势 。 N W 向断裂控矿规 律可概括为 : ( 1 )在平面上, 和近 S N向断裂控矿不 同 , 主体 形式尖灭再现 ; 因为五龙 金矿几乎所有工 业矿体均定位于闪长岩脉构造带中 , N W 向断裂与 S N向花 岗斑岩脉的相交部位或 花岗斑岩脉西侧 , 是 N W 向断裂成矿的最有利地段 ; ( 2 )在横剖面上 , N W 向断裂和近 S N断裂控矿不同,在剖面上多受 断裂的产状控制 , 由缓变陡的位置是成矿最有利的 部位 , 五龙金矿北 区 7 6脉 、 1脉和 6号脉带 的矿体 多赋往于断裂由缓变陡的地段 ; ( 3 ) 从纵投影图上 看, N W 向矿体向 s E侧伏 , 7 6号脉最为明显 ; ( 4 ) N W 向矿体与相近的近 S N向矿体具有反消长关 系。在相 近的近 S N向矿体尖灭或矿化变 弱的标 高 , N W 构造带更有利成矿。例如: l0号脉在十 四中 段矿化减弱后 ,与其相邻 的 N W 向的 1 1 脉带在十 四中段 以下出现 1 l一 1 、 1 - 2矿体 , 尤其是 1 1 1 矿 体矿化较强 、 规模较大 , 可能与 1 6 3号脉贯通 , 一直 延伸到鸡心沟断裂 。 总之 , 五龙金矿床的矿体空间分布主要受构造 作用控制。无论是近 S N向还是 N W 向矿体产出特 征除与其所在的容矿构造断裂有关外, 矿体的产出 位置和侧伏规律在 I、 、 矿化带 内还受其导矿 构造鸡心沟断裂控制。 5 找矿方向 五龙金矿作 为一个 已有 7 0年采矿史 的老矿 山 , 随着开采年限和深度 的增加 , 已步入储量危机 矿山的行列, 如何解决五龙金矿找矿问题, 增加资 源量 , 扭转危机 的局面 , 增加矿山服务寿命 , 已迫在 眉睫。通过对辽宁五龙金矿控矿构造分析研究 , 笔 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矿 : ( 1 )在平面上 , N W 向断裂与花岗斑岩脉相交 处的南北两侧 8 0 m 范围内,是找 N W 向矿体的 有利部位 ,在相交点处可能形成一个膨大的富矿 ; 在近 S N向断裂构造 中着重探花 岗斑岩脉两侧地 段 ,并根据矿体的排列规律寻找平行脉和盲矿体 , 同时根据近 S N向含矿构造在走 向的左弯地段矿 体富集的构造控制特征 , 注重寻找富矿地段 。 ( 2 )在横剖面上 , N W 向断裂构造 的倾 角由陡 变缓的标高上 ,是 N W 向矿体的 比较有利标高 ; 近 S N向断裂构造所赋存矿体存 在明显 的雁列规律 , 应注意运用雁列规律探近 S N向构造内矿体, 但应 特别注意雁列方向和雁列角度。 ( 3 ) 在纵投影面上 , 两个方 向矿体依导矿构造 和控矿构造的倾向而产生侧伏 ,按照这一规律 , 由 上部中段探下中段的矿体; 尤其是近 S N向矿体是 尖灭侧伏再现 ,要注重侧伏方 向和侧伏角 的规律 , 以免漏掉矿体 。 ( 4 ) 在同一成矿带( I、 、 成矿带) 内 , N W 向 矿体与相近近 S N向矿体具有负消长关系。因此, 当一个方向矿体尖灭或矿化减弱时, 邻近的另一个 方向断裂构造易出现富矿体, 在探矿时应注意转变 探矿方向 1 9 6 华 南 地 质 与 矿 产 2 0 1 1 年 ( 5 )对五龙金矿床上部中段有一定矿化信息, 但矿化不成规模的地段 , 在深部 中段探矿要引起重 视 , 往往因为上部 中段 弱的矿化信 息指示 , 预示深 部盲矿体 的存在可能。 如 2 3 号脉 , 在 一 3 0 0 1T I 标高 上都只有一些弱矿化信息 , 而在深部 中段形成有一 定规模的矿体 。 ( 6 )五龙金矿 号矿带北部为探矿空 白区, 建 议沿 N W 向断裂构造带向鸡心沟断裂方 向探矿。 致谢 : 本文得到 了魏俊浩教授 的指导 , 谭俊博 士对文章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匿名审稿人认真审 阅该文, 并提出修改意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 【 1 】 吕贻 峰 , 李江风 , 李龙 , 等 辽宁丹东五龙金矿矿化类型 及其构造控制机理【 J 1 _ 现代地质, 1 9 9 4 , 8 ( 3 ) : 3 0 9 3 1 6 2 】 李兆龙 辽宁五龙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地质找矿 论丛 , 1 9 8 7 , 2 f 3 ) : 3 1 3 8 3 】 魏存弟 辽宁五龙金矿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 J 1 黄金 地质 , 2 0 0 1 , 7 ( 2 ) : 6 - 1 0 4 魏存弟 辽宁五龙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 I J J 地质找矿论 丛 , 2 0 0 1 , l6 f 2 ) : 1 3 5 1 3 9 5 李毅, 刘德军 五龙金矿区寻找盲矿体找矿方向研究 J 1 有色矿冶 , 2 0 0 7 , 2 3 ( 3 ) : 1 4 1 6 6 肖国洪, 刘铁侠 , 张国宪 辽宁五龙金矿床成 因与成矿模 式探讨【 J 1 黄金 , 2 0 0 3 , 2 4 ( 1 1 ) : 1 7 2 4 7 】 彭艳东 五龙金矿成因研究 贵金属地质, 1 9 9 4 , 3 ( 1 ) : 11 21 【 8 李绪俊, 陈静 脉状金矿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在金矿定位 预测中的应用 】 黄金 , 2 0 0 8 , 2 9 ( 3 ) : 8 1 2 9 杨春福 辽宁五龙金矿容矿断裂构造与金矿体空间赋存 特征 l J 1 黄金 , 1 9 9 7 , 1 8 ( 3 ) : 3 - 9 【 1 0 】 肖旧洪,张国宪 辽宁五龙金矿北西向断裂构造控矿浅 析 黄金 , 2 0 0 4 , 2 4 ( 9 ) : 1 5 1 7 1 1 周文军, 李兴国, 齐增辉 辽宁五龙金矿区花岗斑岩与成 矿关系浅析l J 1 黄金 , 2 0 0 7 , 2 8 ( 1 0 ) : 1 6 1 9 or e c 0 nt r 0 lling S t r uc t u r e Cha r a c t e r is t ic s a nd Or e Pr o s pe c t ing in W ulo ng Go ld De po s it , Lia o n ing Pr o v inc e WA NG Mi n g z h i , J I Z h a o - j ia , L I AN G Q u n f e n g , J I N P in g , Z ANG H a n f u , YA NG Y u n - j u n 1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i a l I n s t it u t e o fG e o lo g i c a l S u r v e y , X i a n 7 1 0 0 6 5 , C h i n a ; 2 Wu l o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 D a n d o n g 1 1 8 0 1 2 , L i a o n i n g , C h in a ) Ab s t r a c t :W u lo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is a la r g e - s iz e d q u a r t z v e i n t y p e d e p o s it in L ia o n in g P r o v i n c e ,t h e o r e b o d y d is t r i b u t io n o f wh ic h i s ma in ly c o n t r o lle d b y l a t t ic e s t r u c t u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